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百科幼儿急疹,以及什么是幼儿急疹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小孩反复高烧什么原因
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状态很好就不用太担心,如果病毒感染,退烧药起不了太大作用,一定要等五天后就会自动退烧,但是一定得经过医院确诊,应该化验血,看看是细菌还是病毒,孩子发烧超过38度就要引起重视,超过38.5一定要吃退烧的,不要盲目打点滴,有的时候治标不治本的。
发烧的原因主要是由疾病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等,因此应适时找出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退烧。若体温不稳定,则表示疾病尚未痊愈,疾病痊愈,发烧即退。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亲的担心。 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肛温:38℃ 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 腋温:37.5℃ 背温:37.5℃ 发热要经过三个阶段 上升期:该期体温迅速上升或缓慢上升,有时伴有寒战。
高峰期:指达到高热后维持一定时期,该期有面红肤热等表现。
退热期:发热常常是体内的病灶及病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可根据热型特点去探察病灶及病理过程的性质。 发热也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时的保护性反应,有利于调节人体免疫防御系统以消除病原体。但如果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可造成许多不良反应,如氧耗量增加、大脑皮层兴奋过度、惊厥等,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另外,发热会使消化道分泌及酶活力降低,胃肠运动减慢。
护理 孩子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例如感冒、扁桃体炎、肺炎、麻疹、脑炎、肠伤寒、结核病、风湿病及胶原性疾病。发热可使孩子全身不适、烦躁,如果发热时间太久,会使氧耗量增加而影响孩子健康。因此遇到孩子发热,一般都需要采取适当的退烧措施,尤其是高热,它会引起抽风甚至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
一般孩子多大才会得幼儿急疹呢?
育儿百科幼儿急疹我家是在宝宝六个月大时出急疹育儿百科幼儿急疹,医生说一般在两岁以内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育儿百科幼儿急疹,有育儿百科幼儿急疹的宝宝四个月就出急疹育儿百科幼儿急疹了。
刚开始,我以为宝宝只是发烧,于是把备用的退烧贴给他贴上,并采用物理降温。上半夜体温退下去后,下半夜又烧了起来,于是给他喂了退烧颗粒。第二天早上退烧了,但中午又烧起来了,只好带他看医生。
医生看了他的状况,说应该是幼儿急疹,也叫烧疹。他说会反复发烧三四天,等疹子出来了,高烧才会完全好。医生开了一些药,并告诉我们注意事项。
我和老公两人夜里都轮流守着宝宝,一会看下他的体温。等宝宝发烧第三天了,我整个人也急了,这样反复高烧太伤他身体了。我们两人折腾了几天,也累得人仰马翻,于是我上网找一下怎样让幼儿疹子出来。后来,我看到煮香菜根的偏方,于是弄了几根香菜根煮汤给他喝一些,希望宝宝早点出疹,少受高烧的痛苦。
到了第四天,宝宝开始有些拉肚子,脸上和身上冒出一堆红疹子,整个人丑得不忍直视。疹子应该不痒,没看到他抓。第五天,宝宝没发烧了,还有点拉肚子,疹子有的开始退下去了。又过了一天,小家伙不拉肚子了,疹子也好了。可怜的娃,折腾了好几天,人都瘦了一大圈。
不管小孩子在多大时出急疹,尽量让疹子发出来,而不要用药物压制着。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要出急疹,但一直用药物压制着,疹子出不来。发烧了半个月,疹子都没出来,去医院搞了各种检查。后来,医生说如果一开始就不用抗生素压制,而让疹子发出来,小孩子就不用遭受这么多罪了。
幼儿园孩子发烧怎么处理
在宝宝的体温小于38度5的时候,一般是不需要口服退烧药物的,也不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家可以使用物理的方法降温,比如使用温水的方法擦拭宝宝的腋窝,脚心、手心、腹股沟等等部位。大于38度5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的方法来降温。并且要及时的给宝宝喝一些温开水。
如果只是轻微的发烧,没有出现其他的异常,可以使用物理的方法来降温,比如给宝宝洗温水澡或者使用冰敷的方法,放在宝宝的额头上,都是能够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并且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宝宝的年龄比较小,身体的抵抗力是非常弱的,需要好好的护理。
孩子发烧的原因很多,建议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可以采取以下相关措施。1,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2,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3,冰敷。可以少量适当使用冰敷,在宝宝头部或者大血管位置冰敷或者冷敷。4,毛巾湿敷,用温毛巾擦宝宝四肢,或用湿毛巾敷额部,帮助退热。5,药物退烧一般选择退热贴、退热栓剂,也可以选用口服溶液剂型或者颗粒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6,反复多次给宝宝喂水,尽量让宝宝卧床休息。
刚出完幼儿急疹又发烧了,怎么回事?
我宝宝8个月刚刚出完急疹育儿百科幼儿急疹,也是烧退出疹育儿百科幼儿急疹的,当时是第三天烧退以后开始出的,第4天又出了好多,脸上惨不忍睹。。第5天的时候后背才出的,育儿百科幼儿急疹你说的是疹子出了4天吗育儿百科幼儿急疹?
应该还是急疹吧,《育儿百科》里说,麻疹也就是痧子应该是出疹之后还发烧的呀,你宝宝体温正常,应该是急疹之前没发透吧,我宝宝也是这样的,不用太担心了,理解当妈的心情~~
【幼儿急疹】问题。请问,开始发烧时该怎么办?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发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1岁左右的宝宝。
幼儿急疹的潜伏期大约是10~15天。它虽然是传染性的疾病,却很安全,不会象麻疹、水痘那样广泛传染,家中成员同时患上的机会不大。
症状:
宝宝首先是持续3~4天发高烧,体温在39~40度之间,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没有色素沉着。这些婴儿在没有出现皮疹前也有发热,热度可以比较高,但是感冒症状并不明显,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其他也没有什么症状和体症。当体温将退或已退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的皮疹时才恍然大悟,其实这时幼儿急疹已近尾声。幼儿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什么影响,出过一次后将终身免疫。
护理:
·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给孩子多喝开水或果汁,以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体温超过39度时,可用温水或37%的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幼儿急疹,我是这么护理的!
9月19日,按照排定,接种六月龄的疫苗。
早上,给小家伙喂奶,感觉脑门有些烫,口腔温度也比平时要高,拿出耳温枪测试,温度比平时要高,37度多,但不发烧,以为是衣服穿多了,解开散了散,感觉好了一些。接种疫苗的地方是在市里,宝宝爷爷当天也要去附近的医院看病,车是提前一天约好的,就那么出发了,去注射疫苗前,去了当地一位有名的儿科医生确认是否可以注射疫苗。
这是一家民营诊所,人虽然不少,但比帝都还是好太多。大概等了半个小时,医生给小家伙测了体温,听诊了一下,告知我们,挺好的,可以打疫苗。但当时还是感觉孩子烫,由于宝宝奶奶给穿的多,因为风大又裹了一层,以为可能是穿的多造成的,便还是决定去打疫苗吧。
免费的乙肝第三针和付费的流脑AC,留观的过程中,去了几个药店问询有没有泰诺林,全都没有。之所以要选泰诺林是因为在以前的知识储备中,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热的首选,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宝宝,而泰诺林里的主要成分就是它。去的几家药店全都只卖布洛芬混悬液,当然这也是比较安全的退烧药,适用于6月龄以上的宝宝,常见的如美林,但是药店里也没有这个牌子。因为第二天自己要去市里的医院,心想,要不到时候再问问大夫吧。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
下午三点多,小家伙睡醒一觉后,烧起来了,耳温计已经显示红色,38.5℃以上了。为了进一步确认,又取了电子体温计测腋下,哭闹了一阵子之后才测好,还是38度多。虽然从小家伙没出生前就看了很多如何应对发烧的文章,但还是着急地不行。如果不超过38.5℃,且孩子没有基础性疾病,在孩子不排斥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比如解开衣领,温水擦拭,但如果一旦超过38.5℃,这时候就要抓紧吃退烧药。家里除了宝爸从日本带回来的退烧药,没有任何储备,当时是想备着一些,但考虑到如果孩子第一次发烧,还是想送去看医生,因为不管是美林还是泰诺林都是根据体重给药的,这个我确实拿不准。奶奶家在镇子上,当时由于要不要送市里的医院,考虑到太折腾孩子了,就去了镇子上一个名气大的医生诊所。这个医生以前是镇卫生院的院长,后来自己开了诊所。医生丢过来一支水银体温计,按照现在的医学观点,水银体温计就装好交给医院拿去处理吧,家里就不要再使用这种危险的物品了。本来该说不的时候,我竟然接在了手里,然后插在了宝宝的腋下,因为一直哭闹,又怕折断温度计,只好一边走一边按着她的胳膊,过了不到5分钟,到了38.4℃。其实,耳温计就在我包里,本可以拿给医生看,唯一拿不准的就是耳温计读数多少要服用退烧药。直到后来看到崔玉涛谈小儿发烧提到,耳温也是体表温度,测量准确的情况下38.5℃以上也要服用退烧药。
确实是发烧了,医生给开了布洛芬混悬液,不是美林的牌子,儿童型的,从一岁开始的计量。其实,美林和泰诺林分别有滴剂和混悬液两种退烧药,分别针对幼儿和儿童,前者又被称作小美林和小泰诺林,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更适合药量的控制。(退烧药问题可参见冀连梅药师《最安全经典的退烧药》)因为取的药只有一岁以上的用量,按照宝宝7kg的体重,医生给出每次3ml的剂量。
回家再次测耳温已经到了38.8-39℃的样子,因为是混悬液,使用前要摇匀,而且开封后要冰箱冷藏,如果一个月用不完就要丢弃。用吸管给药3ml,这个药起效是半小时,果然不到半小时温度就降下来了,在37℃左右了,然后安稳地睡了。于是,我开始考虑她这次发烧的原因,因为只有发烧,没有咳嗽、流鼻涕、流眼泪、喉咙红肿的情况,初步判断是接种反应或者是幼儿急疹。跟防疫站的大夫沟通后,大夫说可能是疫苗反应,百度了下接种流脑ac后高热的案例也是有的,而且大夫说疫苗反应一般是两天。
因为布洛芬的药效是6-8小时,晚上一点多我才睡下,不过也是半睡半醒的,每一个小时量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期间,我问过宝宝奶奶,宝爸小时候有没有高热惊厥的历史,因为这个会有遗传的问题。
一夜安好,直到早上七点多,体温又开始上升了。温水擦了擦身体,宝爸的电话也追过来好几次,问给宝宝贴了退烧贴没有,虽然退烧贴是日本带回来的,但看过几次科普,都不再建议给孩子贴退烧贴,因为会强迫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反而会不利于退热。到了九点多,体温又过了38.5℃了,继续给药,期间,按照冀连梅药师和崔玉涛提到过的,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次每千克体重10毫克,按照说明书上的浓度自己又算了一下,给药不超过3.5ml,考虑到夜间宝宝体温有到36℃以下的情况,我把用量降到了2.5ml,不到半小时体温又降到37℃左右了,之后仍是一两个小时测量一次,让她多喝奶并适当补充水分,米粉相应地减少,冷的时候就加衣服,热的时候就减衣服。
小家伙精神还不错,还能跟大人玩耍,心想,如果下午还烧,到了24小时就带去查个血常规。躲过了三点没躲过六点,又烧了,这个时候,家里老人扛不住了,说因为没及时吃药才又烧起来的,而且要求要贴退热贴。真心觉得,孩子发烧累的不是护理,而是如何跟家里人沟通。
不发烧,退烧药是绝对不能吃的。我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因为镇上的诊所查不了血常规,孩子吃药后30分钟又退烧了,没有其他症状,精神尚可,我决定再等一晚,如果第二天还烧就去市里的医院查血常规,看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按照医生的常规观点,如果只是发烧,没有其他症状,精神还不错,能吃能玩,可以考虑在家观察三天,其实退烧药也是最多吃三天而已,所以,无论怎样,如果21日还继续烧,就得去医院。
又是一宿基本没睡,早上7点多测体温,38℃,退热贴的问题又来了,为了减少冲突,抽出一贴黏在头上。整个一白天,体温都在38℃左右,温度虽然高,但还没到给药的程度,精神也还可以。仍然惴惴不安,直到傍晚,宝宝的体温开始有下降的趋势,直到22日早上,体温终于到了37.6℃以下,耳温计显示绿色了,一整个上午都保持了正常体温,三天两夜。
原以为是疫苗反应就这样结束了,结果到了23日,后背、前胸、屁股上出了小红,自己感觉像皮疹,推测是幼儿急疹。又因为宝宝之前身上有湿疹,又怕自己分不清,又请镇上的医生看了一下,确认是幼儿急疹。直到25日,皮疹全部退下去了。
退热出疹,直到那时,才能判断宝宝是幼儿急疹,6月龄,宝宝的第一次发烧,夹杂着疫苗的接种,我不是医生,理不清两者之间的关联,但作为一个母亲,我愿意不断学习与宝宝共同成长。
这次经历,总结如下:
1.平时学习很总要,遇到状况才能不慌乱。推荐一本书,《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六版)》。
2.自感状态不好就不要接种疫苗了。
3.有个靠谱的体温计很重要,孩子生病时需要频繁测温度,耳温计满足了这个要求。
4.三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要出现发烧,请立即送医院。三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没有基础性疾病,精神还不错,可以在家观察,最多三天。一般,24小时后查血常规,如果心里没底,也请立即送医。家里常备泰诺林和美林,具体用药请参见冀连梅药师《最安全经典的退烧药》,混悬液开封后需冷藏,一个月未用完,请丢弃。海淘的退烧药就不要用了。
5.发烧后还是要多补充液体,以防脱水。物理降温只是非常辅助的手段,如果孩子不排斥可以进行,冷的时候添衣服,热的时候要减衣服,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婴幼儿皮肤会吸收进而影响健康。不要迷信物理降温、小儿推拿,高热时,退烧药是最好的选择。
6.如果出现高热惊厥,让孩子平躺在安全的地方,侧卧,保持口腔清洁,解开衣领,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如果有呕吐物及时清理防止堵住口鼻,最好用手机拍下发病过程便于医生诊断。
7.得到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尤其是不相信医生的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
附注:
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少皆宜、经济实惠、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会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必理通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4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 次。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 千克,则每次能给的最大剂量是150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 毫克的滴剂,那150 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千克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以及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感冒片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液体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实际上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也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但是,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
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退烧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可以使用布洛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人们熟知的以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包括美林、芬必得等。
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次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成人常规用量为每次200~400 毫克,每6~8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一天最大剂量2400毫克。不超过最大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 后 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只能交替使用布洛芬,因为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我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另外,吃药退烧时要多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像洗温水澡或温湿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摘自:《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关于育儿百科幼儿急疹和什么是幼儿急疹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