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巧妈谈育儿,以及巧妈妈生巧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失学对人的一生会有什么影响?
非贫困型辍学只是在校生因为厌学以及家庭或者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辍学的现象,是与因为家庭贫困辍学相对应的,非贫困型辍学是当今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表面上看,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等导致厌学,并进而辍学,这似乎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讨论这一问题时,似乎远没有涉及“贫困”两个字时的那份沉重。而且,这种由主观原因导致的辍学,似乎也没有因贫困等客观因素导致失学的社会影响大。不少学生和家长也认为,既然考不上学,辍学打工挣钱是自然和合理的选择。但是,如果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下去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从国家角度看,它将抵消我们为提高国民素质而付出的种种努力;从个体角度看,它也必然导致其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两者结合起来看,它不仅影响到这些人的一生,而且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对待这一问题,应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角度加以考量,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说到这些主观性的原因,正如一些老师在接受相关调查时反映的那样:一方面,一些学生学习跟不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家长面对成绩,认为孩子升学没希望,不如回家种地,或者学点手艺,打工挣钱。很显然,这些原因或多或少还是与应试教育有关,与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不正确认识有关。实际上,我们知道,学生接受教育的根本和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进而能够使自己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而考学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目标。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还应从教育体制和教育目标两方面着手。既然教育是一个国家目标和个人目标融合的双重行为,那么解决教育失衡问题也应该从国家和个人双重角度着手。就个人角度而言,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教育长远功能的认识,从而使其能够克服短期行为。从国家角度看,应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育质量的标准,把教育放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层面上加以认识和考察,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同时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多种手段保证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普及。但近几年某些地区初中生的辍学率却有反弹的趋势。笔者对任教中学连续三年的调查也证明这一现象确实存在。更令人痛心的是,大部分学生辍学的原因并非贫困。
一是学生厌学。这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应付中考,学校大多要选拔出一到两个快班,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快班,慢班学生只要不捣乱就行。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有的学无所成,家长让其退学;有的打架滋事,被劝其退学;有的感觉无聊,主动退学。其次,初中知识过多过繁,教材越来越难,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越来越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另外,不少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下滑,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农村学校青春期心理辅导跟不上,也容易造成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紧张,从而导致学生辍学。
二是“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笔者对附近几所中学在校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赞同“读书无用论”观点的占75%,辍学学生中有68%认为“读书无用”,教师中也有 62%的人认为现在“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很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上高中和大学的费用上涨较快,农民家庭难以承受;一些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回乡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也严重挫伤了农民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此外,农村教学质量偏低,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寥寥无几,也使家长丧失了送孩子上学的信心。
三是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教学思想、教育手段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制又过于单一,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巧妈谈育儿和巧妈妈生巧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