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善奶奶育儿,以及鲍奶奶育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祖辈科学育儿与爷爷奶奶辛苦了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最伟大的。然而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过分地宠爱孩子,甚至是溺爱孩子,这样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为了更好地指导爷爷奶奶科学育儿,2012年11月9日,北珊湾幼儿园园长给小班爷爷奶奶进行了讲座,就《如何做现代的爷爷奶奶》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吴园长与祖辈们真切地交流,并以多年的教育经验引导家长们如何科学地照顾孩子,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爷爷奶奶们深刻认识到在带领孩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与溺爱现象,引起强烈共鸣。同时,爷爷奶奶们也互相介绍了一些照顾孩子的心得、方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使爷爷奶奶们受益匪浅。
爷爷奶奶们在照顾孩子方面承担了重要的任务,你们辛苦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一定要做一名新时代的理性的爷爷奶奶!
如何看待爷爷奶奶教育孩子?
爷爷奶奶他们的很多观念都已经固化了,对于教育孩子,自从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养大成人以后就很少去研究怎样养孩子的孩子了,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学习当今的科学养育方法。其实,爷爷奶奶养孩子大部分都是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不错了。至于孩子的习惯的养成,甚至孩子的价值观这些教育,老人们的方式大部分和年轻父母不一致。为了避免矛盾,能自己养孩子还是自己养吧。如果交给老人,即便他们的教育方法让你不满意,你也改变不了老人的养育观念。
爷爷奶奶怎么教育儿孙
现在的父母不是很想让爷爷奶奶教育儿孙是觉得它们的思想观念旧了,那么如何科学育孙儿呢?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爷爷奶奶科学教育儿孙的方法,以供参阅。
爷爷奶奶科学教育儿孙的方法
1、调整心态,绝对不能重男轻女。这个很重要,如果对女
孩嫌弃或对男孩溺爱,都将严重影响到一家人的感情,无法达到和谐幸福。不管是孙子还是孙女,甚至是外孙女、外孙,都要一视同仁,不要让任何一个孩子感觉到冷落。
2、和孙儿玩耍即是对年轻夫妇的帮助。
爷爷奶奶对育儿中的年轻夫妇的最大援助,就是陪孙儿高高兴兴地玩耍。这不但符合孩子天性爱玩的性格,促进他健康成长,还能让年轻父母脱出手来,可以工作和干家务。
孩子最喜欢运动性的玩耍,如挤身体、相扑、手指相扑、挠痒痒、捉迷藏、骑马游戏、用广告纸卷成剑来做格斗游戏等等。尝试着与孙儿玩一下,孩子肯定会乐得咯咯直笑。还可以玩一些传统游戏,如折纸、翻绳等。还有,像过去那些用朴素的天然材料制成的玩具,如竹叶船、橡树果陀螺、拉线木偶人等,如果能和孙儿一起做一做的话,准会令其很快乐。商场里有卖朴素玩具的专柜,在那里可以找到像纸气球、线包之类的玩具。买这些东西来玩也很不错。如果孩子遇上喜欢的书,总想让你多念几遍,这时你可以把孩子抱在膝盖上,把书反复地念上几遍,令他如愿以偿。或者也可以讲小时候听到过的故事,养成一个小小故事谜。
3、不要再“零食加电视”
孩子是一块能量源,跳来蹦去地从不知疲倦,这是孩子的“长处”。虽然老年人更喜欢安静,但绝对不要为了求得安宁,有的就给孩子吃零食和看电视。这实际上是最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让孙儿的牙齿变坏,眼睛变近视,甚至会变成一个孤僻的“小电视迷”不要说成材,不成泥就已经很难得了。
因此,老人在带孙儿的时候,应尽量到户外活动,在安全的空地上,让孩子尽情地发散他的能量吧,自己则可以安静的在一边独处或者和别的老人唠嗑。
4、教育孩子要尊重儿女意见,并且要一致。不管是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孩子生病时候的照料,都应该和孩子父母站在一个阵线上,不能盲目按照自己的固有思维包庇孩子,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指责父母。有的爷爷奶奶护犊子心切,孙儿一哭就反过来责怪儿女管得太严,直接导致孩子从小骄横跋扈、自私自利,长大了也不知道何为孝顺。孩子稍微有点流鼻涕、咳嗽,就不假思索往医院送,或者直接让宝宝打点滴,这都是伤害孩子身体的错误方法。关于孩子的事情要多与儿女沟通,并且要从各方面增加育儿知识,才能做好爷爷奶奶这一份难度相当大的工作。
爷爷奶奶教育儿孙的误区
1。过分关注孩子。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2。过分监督孩子。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3。严厉惩罚孩子。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爷爷奶奶科学教育儿孙的注意事项
1。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科学育孙的意识
人的年龄越大,性格越柔和,容易由着孙子的兴致来,使得带出来的孙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刚中缺柔,成了小皇帝,让他一个人说了算;要么柔中缺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性特强。老年人一定要多向年青人学习,看现在的年青人是怎么带孩子的,不要完全用老一套的方法,育儿技术在不断进步,要与时俱进。例如;现在的孩子一岁之前不吃油盐,两岁之前都用纸尿裤,都是有科学根据的,对身体有好处。
2。穿衣服要适当,且便于运动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孙子时,由于老人家比较怕冷,一般会穿得比较多,稍不注意,热一点的天气就会长痱子,冷一点的天气,穿得太多,不便于孩子运动。
3。要培养孙子专心自己吃饭的习惯
第一、培养孙子坐着吃饭的习惯。有的老人在孙子边玩边吃饭或不想吃饭时,喜欢追着孙子喂饭,这个习惯不好,如果孙子不想吃(有病除外),或边玩边吃,就要让他饿一下,且不给他零食吃,治得他两次,小孩就记得了;为了使孩子吃饭的时候就不会乱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坐高一点的凳子,让他自己下不来。第二、尽量在一岁左右让孙子学会自己吃饭,不要怕麻烦,培养孙子的动手能力。
4。要培养孙子适当运动的习惯
有的孙子特别好动,就要培养他坐着听故事,听音乐的习惯;有的孙子懒得动,就要培养他做适当的运动,由于老人本身运动量少,比不得年轻父母喜欢运动,运动习惯要有意培养。
5。要多带孙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孙子的社交能力
多带孙子出去玩,有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性格开朗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有的还不够,因为老人家自身社交范围有限,需要创造条件。
6。要培养孙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孙子没学说话之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多跟他说简短的话,培养他的听觉能力和模仿能力,学说话后,要让他多听多说。例如指着实物说名称,听了故事后复述给别人听等,特别是多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交流互动。
不管是爸妈还是爷爷奶奶育儿,沟通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
我公公是那个年代的专科生,那时似乎候读过点书就能做技术活,居然也让他就混进了一个虽然以现代国际眼光看来完全不专业,但是在国内却属于国家农业局的某个饲养研究所,然后我父母是老三届参加高考后来读了研究生最后成了大学教授的。
一、老一辈固有的育儿想法
从我怀孕开始,我公公就一直在对我大放厥词,经典语录包括"医生的话不能听,医生都是吓唬人的!医生都是二百五""不吃大油孩子怎么长得大!""孩子不大身体就不好!""老话都是有道理的!医生懂个屁""孩子必须睡大人床上"诸如此类的话,而我爸爸,则一直都在各种默默查找网上的育儿理论,热衷于看各个儿童心理学家的育儿讲座,偶尔和我说起几句,甚至比我还清楚各种现代儿童心理发展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和我老公的生活和选择,育儿理念也不会横加干涉。
二、对孩子的沟通方式
可能就是管束的方法吧,沟通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孩子公共场合哭闹和孩子说你看看别人怎么看你确实感觉怪怪的,家长可以先和周围人道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打扰到别人是不对的,然后家长接下来应该做的是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是我不止一次见过那种吵吵闹闹咋说没用家长束手无策的孩子,也不知道是有些孩子天性如此还是长期教育问题遗留的。我的父母辈对孩子的吃,简直是病态一般的愚昧,只要孩子会吃能吃,就说不出的高兴,都吃不下去了,都吐了,还要再他吃一点,并以此为荣,到处宣扬,鄙视别人家不会吃的孩子,我能理解他们曾经经历过被饥饿的恐惧支配的年代,但我并不认同他们现在的观念。
我妈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听孩子讲话,永远打断孩子,先把自己要说的说完然后就扭头做自己的事去了。不愿意让孩子玩玩具,嫌太乱。孩子学认字,做选择题,不让他选错,必须告诉他正确答案,搞到孩子不自信不敢自己做选择。你可以用其他方式管教,而不是用这类方式。你即使想管需要用那种“我就看你什么时候湿!你湿了你活该”的语气吗?
三、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
不过我觉得和你们沟通可能没啥用,为什么呢,因为用何种管教方式恰恰是看你们内心最看重的是什么,如果你们看中的就是当下立刻生效的方法,那你们就会喜欢用这种威压的方法;但如果你们看重的是孩子的心灵以及对他长久的发展,那你们就会多费点心多费点力去想其他的方法了。
真的深有体会其实我觉得上面的朋友说的对,养孩子很多时候是我们小时候缺失了什么就,想在孩子身上找回来。所以咱们这一代人大多数还是被长辈忽略了心理关爱,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和爸妈有很多矛盾,其实我很想和爸妈好好沟通,但是又不敢说,所以就把自己的想法以写信的方式告诉爸妈,但是爸妈看过信以后的反应是“小孩子瞎想什么,把心放到学习上,别搞那有的没的”。之后我又看到信被他们撕掉扔了,我伤心了好久。虽然我的孩子只有一岁半,但是我尽我最大努力学会做一个尊重孩子的妈妈。每一代人都有时代的烙印,但我希望负面的烙印会越来越少,留下更多幸福的烙印。
学会倾听孩子的话才是最重要的,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或许说了什么并不重要,而是我们用什么语气,什么方式来跟孩沟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关于善奶奶育儿和鲍奶奶育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