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妈育儿经(佑妈育儿经)

时间:2022-12-15 阅读:12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希妈育儿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佑妈育儿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个老母亲的育儿经!满满干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很多人都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者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慢慢就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才。另一种是霸王型的,想征服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强大。这些都是人格不独立的表现。

形成人格独立的黄金时期是幼年时期,父母是这方面最好的老师。拥有独立的人格特质,首先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并且这个认知不轻易的因外界的改变或别人的评价而改变。

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需要主要以下三点:

1、越早越好,长期规划。

2、定期帮孩子做自我认知:你是谁,你要去哪里,你的优势劣势和现阶段目标是什么。当别人对你说三道四的时候,ta是谁,ta知道我的规划吗,ta有资格和能力去评判我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可以教孩子“一笑而过”。

3、人格独立的基础是自信。不自信的人是无法实现人格独立的。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这来自于每一天从他起床到他睡觉,你是如何对待他的,是每一次孩子带着眼泪或挫折回家,你是如何对待他的,孩子的自信来自于父母长期的、稳定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和包容,没有捷径可走!

如何正确地表达爱

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在《爱的五种语言》中谈到表达爱的五种方式:

5、身体接触

观察孩子如何向你表达爱,比如帮你做家务,这是服务型,愿意陪你做你喜欢的事情,这是有效陪伴型,或许有的五种都有涉及,这是很正常的,我们都需要被爱。

通过观察记录找到孩子平时或重大节日最常用的表达爱的方式,或者直接询问孩子的需要,比如孩子考试考得很好,你可以问孩子想要表扬庆功宴(赞美型)、旅行(有效陪伴型)还是礼物(礼物型)。

当我们清楚了孩子的期望,我们就能在最短时间最有效的表达爱意。这样就不会发生“爱无能”的悲剧:孩子想要的是苹果,我们千辛万苦种了满山坡的橘子。

如何正确接受表扬和批评

如何接受表扬:

你肯定会惊讶,接受表扬也需要能力吗?我们的孩子在接受别人表扬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哪里哪里,他没那么优秀,只是幸运而已!”

但是优秀的家庭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他么通常会强调孩子不是幸运,孩子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今天的成果的,比如:她真的很热爱游泳,她为此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今天的成绩对她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谦逊虽然是我们的民族美德,但是孩子内心是很渴望被赞美表扬的,接受赞美是对之前努力付出的二次肯定,有助于培养孩子更强的自信心和生长动力。

如何接受批评:

首先要冷静下来,还原当时受批评的场景,找到对方的出发点,如果他的出发点是他本身的情绪引发的比如愤怒、嫉妒等,那么这个批评我们可以完全忽视它。

如果对方讲出来的是一个客观事实,那我们要鼓励孩子用发展型思维去面对,就是相信这个世界上只要与人、能力相关的问题都可以靠后天努力去改变。花点时间和精力盘它!

如何培养孩子的边界感

边界感说成大白话就是管好你自己的事情,不要管别人。事情分为两类:第一类,对待客观事物的边界感 。第二类,对待思想、观念的边界感。

边界感差的人,不仅想动别人的东西,管别人的闲事,还想干涉别人的思想观念,通常也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大部分人都知道因为边界感太差而导致的至亲至爱之间的生活悲剧。孩子要从小培养边界感。

从小教会孩子“你的、我的、我们的”,不带“我”字的东西或事情,不经允许不要碰不要管。学会鉴别他人“边界感”的标志。比如关门“请勿打扰”......

不以爱或善良为名义跨越别人的界限。

不以尊重为前提的爱,都是打扰!

如何面对社交遭遇拒绝

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的孩子很热情的给别的孩子打招呼,有的孩子总是反映很冷漠,或者拒绝他该怎么办?

如何面对被孤立

如果孩子在学校有一个死对头,或者孩子在学校被孤立了怎么办?他可能会用一些小手段把你孩子的好朋友都吸引走,这时候要告诉孩子: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是一件好事,证明你是一个优秀的人,你拥有了一些别人很想要的东西,你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一个人如果优秀,身边就一定会有人嫉妒。摆脱这种被人嫉妒的折磨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变得更强大,和他拉开距离,让这种嫉妒变成羡慕和崇拜。

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我们大部分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在班里当个小干部,锻炼他的领导才能,但是家长首先要跟孩子明确什么是领导力,不要因为概念不清耽误了孩子。

领导力不是控制力,不是飞扬跋扈,领导力不是你向别人展示自己多优秀,让别人来崇拜你,而是要善于鼓励、激发别人的优秀品质。当别人靠近你时,感受到希望和自信而形成凝聚力来开心地合作完成任务,只要大家不开心,你就是失败的领导者。

如何培养对奢侈品的认知

我们很多人都会有几件奢侈品,比如包包啊手表啊车啊房啊游艇啊......我们不反对奢侈品消费,但是如何把奢侈品消费的观念正确地传递给孩子呢?好多人说我根本不告诉孩子这是奢侈品,不告诉他价钱,但是这只针对一定年龄阶段内的孩子有效。

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假期我们都会带孩子出去玩,有朋友带孩子去欧洲,聊天的时候说“我和老婆坐头等舱,孩子坐经济舱”,大家肯定会想:那孩子能高兴吗?但是坐一边的孩子就说“没关系,头等舱是一种奢侈品,而奢侈品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拥有的,我爸妈有能力,他们有资格,我现在没有能力就没有这个资格。我已经很幸运了,我好多同学都没去过欧洲。”

家长必须撒手不管的三类事情

1.写作业

专家出招:如何心态平和的陪孩子写作业?

陪孩子写作业本身就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为什么要去研究把“坏事”做好?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失去最基本的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爱孩子请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需要依靠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孩子的事情

我们要做好榜样,别去管孩子,管自己。比如消费方式,如果不希望孩子物质至上,自己首先不要物质至上。

3.自然规律类

翻身、走路、说话......就让孩子顺其自然吧。

家长要亲力亲为不能松懈的事情

1.孩子的三观

有人说三观不用教,长大自然就形成了,是的,三观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它的主要来源就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和事。

有的人会给孩子讲很多大道理,买很多书,保证孩子三观不走偏。

王守仁有一句话“知行合一”,家长要保证孩子不跑偏,最好的方法就是“言行一致,正确影响”。

2.时间管理(特别重要)

先从管理自己开始,然后把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最好的方法就是日历记事,每天有一个规划。孩子一旦违反规划,拖拉没有完成要有惩罚。凡事都要提前准备,家长以身示范最有效。

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李玫瑾老师说:“想要孩子有强大的自信心,先有强健的体魄”。

4.阅读习惯的培养

自己要经常阅读,提高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孩子。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要做那个陪跑的人,你觉得对吗?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 #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回顾小时候,爸爸妈妈们总会希望我们能成为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可是,那条制约着我们的起跑线,又是谁定的呢?输赢又是谁定的?成败对我们而言,又有何具体的意义?

我一直告诉我的儿子,成绩只是数字,并不能代表你的能力和智慧。妈妈爱你,跟你的成绩一点关系都没有。

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成绩忽高忽低,高的时候出乎想象;低的时候又难以预料。

该补习的咱们也进步了,该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咱们也投入了。

孩子不要太为难父母,父母也也别太为难孩子。孩子从来没有要求我们要做一等一的父母,咱们也别奢求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轨迹。父母只能尽量做到循循善诱,陪伴他们开心愉悦地成长,请不要抑制他们单纯烂漫的天性。

首先,你是个成年人,其次才是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再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当他们信任你依赖你的时候,才会跟你交心。

当他们跟你提出不解的问题时,你试着跟孩子换位思考,给他们提供中肯的意见,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消化。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道理他们都明白得很,只是要给他们一个接受的过程。

养育孩子对我们父母而言,是义务也是责任。身为父母,我们要常常反思自省哪里做的还不到位?

其实孩子也一样,否则,他怎么会在拖欠作业的时候畏畏缩缩;在领到不尽人意的成绩单时战战兢兢?

又怎么会在犯错误的时候,眼角噙着泪花,又不敢正眼看你呢?……

因为孩子们也懂得内疚,知道羞愧,他们的内心也正在受尽煎熬。而此刻,我们该做什么呢?劈头盖脸一顿大骂吗?

不!我们要做的是,跟孩子一起找到犯错的原因,耐心沟通,告诉他们怎么避免日后再犯错的方法。

当然,你们还可以私下协商,制定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告诉他们,在公共场合的时候,你会以这样的方式提醒他们噢。

相信孩子们会心存感激,因为你的宽容和智慧,既保住他们的自尊,还能让他们不至于反感你的日常提醒。

我的儿子,他很聪明,二年级开始就愿意陪我上街买菜,帮我提菜篮子。三年级陪我出门时,就会在旁边提醒我“妈妈要走人行道,来,再过来一点,咱们挨着人行道走吧。”

在我眼里,他是个非常奉公守法的好孩子。这时我会在当时马上听从他的指示,并告诉他“谢谢你的提醒噢,我以后记住了。”无论这算不算言传身教。

但那天,我分明看到阳光下,那张小脸蛋,笑得无比灿烂。

有天,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你不像别人的妈妈,从不要求我的学习要在全班名列前茅?”

呵呵,这小家伙的小脑袋瓜子又开始捣鼓些什么呢?每次针对孩子的提问,我都不会立马回答,我会先暗暗思考一下。

首先,他学会比较了,因为他觉得我和其他妈妈不一样。其次,他开始会奇怪成绩不好却没有受到责备。最后,他可能在不满意自己的同时却想不明白妈妈的用心。

这时,我选择停下手头的事情,牵着孩子并肩坐到舒舒服服的沙发上。拉着他的小手问:“对于你这个问题吗,妈妈觉得必须花点时间,好好回答你。”孩子微笑着点点头,期待着我的答案。

轻轻抚摸孩子的头,我对他说:“妈妈觉得你长大了哟。妈妈其实是很在乎你的学习的,但妈妈不紧张。因为妈妈重视的是你的学习态度,而不是学习成绩。妈妈除了关心你的学习,生活,还有兴趣爱好,妈妈还很关心你的思想品德。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努力的人,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对不对?“

儿子想了想,点点头,又问:“那,妈妈,你不希望我成为那个第一名的人吗?”

“嗯……妈妈当然希望咯,但是妈妈不会去要求你一定要成为第一名的那个人。妈妈更喜欢看到你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要不要成为第一名,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妈妈要求你的,我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你的选择。只要你觉得你足够努力,那你获得的成绩就是你努力过最好的回报。”

“可是……可是……”孩子怯怯地欲言又止,接着说:“妈妈,我觉得我还不够努力,上课开小差,作业太潦草,考试前还喜欢临时抱佛脚。”他又开始自责了,那就把握住这个好机会吧。

“噢,原来你自己发现这么多缺点啊?难怪了,我总觉得我儿子那么聪明,怎么可能考那么几十分呢?”

孩子低着头不敢看我,我捧着孩子的脸蛋亲了亲,“孩子,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最大的进步,妈妈要表扬你。”

“妈妈,如果我继续努力,可还是成不了第一名呢?”我眨眨眼睛跟他说:“是不是第一名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第几名,你都是我的好儿子呀。”

孩子渐渐释怀,钻进我的怀里。我轻声问儿子:“喂,那妈妈也有个问题请教下你。”孩子乐呵呵地回答:“问吧。”

我假装犹豫了下,然后也学着他,怯怯地问:“妈妈呢,觉得自己好像也不是第一名的妈妈,可你会不喜欢妈妈吗?”孩子抬起头,睁大眼睛,惊诧地望着我,脱口而出:“怎么会?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在我心里,我妈妈就是第一名的妈妈!”

那天,我们沟通无阻碍,孩子为了鼓励我,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愿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那个陪跑的人。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孩子成为那个陪跑的人,陪着其他人奔跑,也能乐在其中。少一点争强好胜,多一份与世无争。

育儿经: 当仁不让真谦让

经常被家长问及这样的问题,别的孩子打我的孩子了,我的孩子要不要打回来?

我相信这个问题许多做父母的都问过了。特别是家有公主宝贝女儿的父母。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个公主一样优雅,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在回答被欺负了要不要打回来这个问题之前,先举两个我遇到的真实的例子。

例子一:一个女同事的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是个乖巧的女孩子。有一天我们遇到了,她很生气地跟我说:你是幼教专家,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如果我,孩子玩具被人抢了,我该不该教我的孩子把玩具抢回来?

我说:该啊。必须抢回来,这是原则问题。只是要怎么抢,这要另说,是文明地抢,还是硬抢。文明地抢,当然就是讲道理地抢,请求老师或父母帮忙地抢。硬抢就是对方怎么抢去的,你还怎么抢回来,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东西是你的,你有的是底气。

接着,同事跟我说,你这么说的话,我心里就舒坦多了。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孩子和一个陌生的男孩儿一起在儿童娱乐场所玩,那男孩由奶奶带着。那个男孩儿每次都来抢我孩子玩的东西,我孩子玩什么,他就抢什么。我非常生气。更气愤的是,他的奶奶居然跟没事一样,就眼睁睁看着他抢别人的东西,一句话也不说!你说气人不气人?

好了,我明白了,你必须去把东西抢回来。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教孩子谦让,也不是该谦让的时候了。

所谓谦让乃是君子之交,相互礼让!无礼,何来让?谦乃对对方而言,对方说我谦逊,是因为对方觉得我有礼于对方,非我强求,非对方刻意,是相互的。让乃对自己而言,乃我自愿之行为。反之,自己不自愿,不舒服,感到被对方强迫的时候,谦让便不是谦让,而是委屈和退让。这时候教孩子谦让乃是教孩子懦弱,让孩子委屈求全,胆小怕事,是非不分,坏事矣!

对方既然无礼貌,无教养,教孩子一味地退让,是错把懦弱当成谦让了。对于无礼之人,唯有当仁不让才是真谦让。佛祖都教人谦逊,但佛祖也说了,但有那无教养者唾,亦可不受。

例二:一个妈妈有一天带着自己5岁的女儿在广场上玩滑板车。女儿遇到她的同班同学,也是个女孩儿,但是那个女孩儿比较蛮横无理,未经允许就要求把女儿的滑板车给她玩。女儿是个谦谦公主,优雅有教养,欣然同意分享。但是对方的玩具却不肯借给女儿玩。女儿问妈妈说:怎么办?这位妈妈说:你就跟对方说,要相互分享呢,如果你的玩具不愿意分享,我的滑板车也可以不借给你玩!

好,这个妈妈是真正懂得什么才是谦让的人。

什么才是谦让?就是:当仁不让!

全职宝妈育儿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父母代表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培养,一种引领,一种传承,我想说一下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的体会。

第一,关爱孩子,尊重孩子。

用尊重塑造孩子的内在价值,我觉得作为家长应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孩子本身,在与孩子平等相处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获得身心的同步发展,按照孩子成长的轨迹来引导孩子迈好人生的每一步,给予孩子内在的价值,使孩子成为他愿意成为的人。

平时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我会多去听取他的意见和想法,把决定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主,觉得不妥的,再提出建议,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有积极健康心态的人。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与她而聊天半小时,问她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女儿都会讲给我听,我也会全情投入的去聆听,我们总是无话不谈。我觉得与孩子的沟通不是质问,而应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理解与宽容,是适时的表扬与赞美,是给予孩子坚定的支持与鼓励。

不要小看每晚睡前与孩子的半小时聊天时间,这能使孩子敞开心扉,让孩子有情绪发泄出来,有快乐分享出来,能塑造孩子阳光乐观的性格,还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所以睡前陪孩子聊天是给予孩子关注的最好方式。我觉得关注孩子的学习是一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更为重要。

第二,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觉得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注重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记得在孩子上学前班时,老师让孩子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上班是为了什么?父母回答后,第二天到学校告诉老师。当女儿回来问我时,经过思考,我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上班是为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找到自己的价值。女儿第二天这样告诉老师了,老师打来电话表扬了我。我觉得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就像我问孩子上学是为了什么?孩子会说:是为了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也会更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今年女儿刚上一年级,为了帮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教会她列学习计划,放学后先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然后再做作业,最后预习第二天的新课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该学习时认认真真的学,该玩的时候痛痛快快的玩儿,好习惯一旦养成,学习起来也会很轻松。

在生活习惯方面,让他自己整理书桌以及自己的物品,按课程表整理自己的书包,让她做我的小帮手,帮我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只要父母舍得放手,孩子是愿意劳动的,他能从中体会到成就感。

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以前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也找不到方向,后来通过不断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慢慢懂得了:对孩子的成长来讲,家庭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学校,所以平时我与老公从来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有什么事都商量着来,让孩子看到我们相亲相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的幸福画面;看到我们孝敬父母,团结亲友的美好场景;看到我们认真读书,勤奋工作的努力身影。这些都将储存在孩子的记忆中,在无形中塑造孩子的人格品德与基本素质,所以家庭是孩子精神成长的摇篮。

第四,言传身教。

经常听到一句话是: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的举手投足,始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想要孩子爱学习,就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

我记得从孩子一岁起就每天坚持给孩子读书,每周去一次图书馆。给女儿买的书,摆满了她的书柜,而且平时我也经常读书,给女儿创造了一个读书的家庭氛围,所以女儿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它的识字量很大,现在已经能自主阅读了。平时女儿写作业时,我会在旁边读书,并把书上看到了好词好句划出来,女儿看到我这么做,也学着在书上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圈起来,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总之,我觉得优秀的父母应给孩子做好表率,用行动去影响孩子,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我们平日里身体力行的,那么教育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也将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榜样。

关于希妈育儿经和佑妈育儿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4724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