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小陈育儿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美龄育儿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基石
新妈妈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所有的情绪随着孩子哭了笑了而变化,而丈夫的需求却忽略不计,一月两月,一年两年,丈夫觉得这个家他成了多余的人,慢慢地下班后他不想回家,去朋友家打牌,或者去娱乐场所找乐子。长此以往,家庭矛盾会越来越深,夫妻隔阂会越来越厚。《小妇人》中的大女儿处在如此境地,愁苦满怀,母亲给了她有效的忠告。
原文:
“你只是犯了大多数年轻妻子们常犯的那种错——因为爱孩子而忘记了对丈夫应尽的责任。这种错非常自然,也是可以原谅的。梅格,你最好是加以补救,而不要采取别的方式,因为孩子们越来越依恋你,不想和你分开,好像他们都是你的,约翰没份,只能抚养他们。我已经看出来几个星期了,只是没说出来。我想事情最终会摆正的。”
“恐怕不会。要是我求他待在家里,他会以为我是出于忌妒。我不想让他产生这种念头。他看不出我需要他,我不知道怎样不用言语让他明白我的心。”
“把家里弄得赏心悦目,他就不想出去了,亲爱的。他渴慕自己的小家,但不是没有你的家。可你总待在育儿室。”
“我不应该在那里?”
“不应该所有的时间都在那儿,过多的封闭会使你神经紧张,结果干什么都不合适了。而且,和对孩子们一样,你也欠了约翰的。别因为孩子忽视了丈夫,别把他关在育儿室外面,而是要教他怎样帮忙。和你一样,那里也有他的位置,孩子们需要他。让他感到也有他的一份事儿,他会高兴地恪尽职守,这样对你们大家都会更好。”
模仿:
“你是犯了绝大多数办公室人员犯的错——因为讨好领导而忽略自己工作的职责。这种错非常自然,也是可以原谅的。小陈,你最好是加以补救,分清轻重缓急,领导现在依重你,孩子家长会让你去代开,老人上医院让你陪护,你成了领导的生活秘书,你的本职工作呢?让同事帮你分担,一次两次可以,时间长了,同事有意见,工作没成绩,你如何升职加薪。我已经早就看出来了,只是没有说出来,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可是我不敢拒绝领导的吩咐,我不去做,他会以为我是推托,是对他不满,会让别人去做。得罪了领导,就更加没有好果子吃了,我不想让他产生这的念头,又想做好工作,不知道怎么办好?”
“做好本职工作,并做出成绩,领导看到你很忙,做出的业让他脸上有光,就会尊重你,不会随便派你去做杂事。”
“我不应该在领导眼皮底下闲坐?”
“对,你真的没事干,还可以主动去帮助同事做事,不让自己有空闲时间,把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这样既能改善同事之间的关系,又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取得优秀的成绩,用实力说话,才是正途,靠搞关系,拍马屁,没用。”
孕妈妈为何要在分娩前,和家人一起约见儿保医生?
家庭。当然投胎对于多数女性来说都是一场不小的考验,虽说看了许多育儿书,也听了许多过来人讲述的经历,但毕竟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还是缺乏一定经验的。正是由于缺乏这些常识,所以在预知手术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让宝妈们难以启齿的尴尬。
宝妈小陈在生产时发生这样一件尴尬的事情,由于自己是头胎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宝贝每天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却唯独忽略了自己,这可能是许多宝妈的通病,可是谁知道在自己阵痛后,被推入产房的那一刻,小陈面临了人生最尴尬的事情。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名男医生,对于25岁的年轻宝妈小陈来说,这无非就是将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有什么区别。而且在生产前也没人告诉自己接生的是一位男医生,更尴尬的还是在后面,医生告诉小陈需要备皮,这让小陈一脸蒙什么是备皮,后来护士帮忙脱去她外部衣服,小陈才知道原来这是要处理掉身体多余毛发,以免给生产过程带来影响,这时小陈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场面。
原本想叫丈夫来帮助自己,可是谁知道人家医院根本不允许,最后只能像砧板上的肉,默默任医生宰割,毕竟生产不是小事,还是默默配合医生吧。不过说到生产准妈妈们应该事先做好哪些准备以免尴尬呢?宝妈们要竖起耳朵听,以免下次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
提前备皮
备皮在生产时都是要经历的一个环节,可能这时有人还不懂什么是备皮?就是将产道周边的多余毛发,用手术刀等工具将其刮干净,以免不利于医生对于产道内胎儿情况的观察,且这样做可以减少附着物在上面,给胎儿的健康带来威胁,如果一些宝妈对于这种事还是比较建议的,可以考虑在产前自行处理,可以让身边的丈夫或者婆婆帮忙。
饮食得当
产前暴饮暴食你是否有过,你不要告诉我仅仅一次,产后因坐月子好久不能吃这种理由。这是多数产妇都会犯的一个错误,你是解了嘴巴上的馋,但却不知道在极度紧张环境下,产妇很容易大小便不受控制想去厕所。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些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会排便,是不是觉得很尴尬,当然医生不会建议毕竟这种事情见怪不怪,然而尽量还是少给别人添麻烦,在产前尽量少吃,这样可以避免手术过程中,不慎有排泄物排出体外,当然也不要不吃,这样会在生产中体力跟不上,所以看似很日常的事情,这其中有很大的学问。
最后一点提示宝妈们如果想顺利生产,请好好配合医生,不要还没开始就开始大喊大叫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反而消耗过多的体力,可能后期这场生产硬仗你很难坚持,也会让医生产生烦感不听指挥。
再生记 | 二胎,改变了我狭隘的育儿观
如果你只有一个小孩,你对婴儿的认识难免会有点浅薄。
起码我以前是这样。
前两天中午,我和小陈推着婴儿车在小区里散步,两个多月的女儿不吵不闹躺在婴儿车里,她最近刚刚学会吃手,正在一个人津津有味地吃着手,有时朝我们看看,露出小婴儿特有的纯粹的笑容,她坐在平稳推着的小车里,太阳又暖乎乎的,自然而然地笑了。
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转头对小陈说:你知道吗,我以前觉得电视里那些不哭不闹光会笑的小婴儿,都是骗人的,都是导演为了省事,安排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婴儿在里面,免得他狂哭一通,让主角没办法开展剧情。
普通小孩应该像我儿子那样,从出生开始就没完没了地哭,白天哭晚上哭,你去洗手间刚坐在马桶上,他一秒都不给你扯着喉咙就开始哭,好像在大吼:你给我出来,你有资格拉屎吗?
你好不容易劝好了他,喂饱他换好尿布小心翼翼放在床上,轻手轻脚拿起筷子准备扒拉几口饭,他又开始吼起来,哇哇大哭,他不高兴了不舒服了不满意了,总之他不想让你吃也不想让你拉,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抱在手上,让他感到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嘿,你看,我真的不会扔掉你,而且法律规定亲生父母是不能遗弃小孩的,再说放下你五分钟我办完事就会来抱你呀。这样的心声,我大概对儿子念过千万遍。
他不同意,他总是哭,没有理由的哭,家里要是有人胆敢打个喷嚏,他哪怕睡得再沉,都能一下惊醒。我儿子血液里可能潜藏着大逃亡基因还是怎么着,只要一点风吹草动,立刻草木皆兵。
老实说,第一次当妈,老天就要给我安排个这么高难度的娃吗?后来我在 育儿 书上看到这种婴儿名叫高需求婴儿,非常敏感,有的像豌豆公主,尿布一点点湿立刻开始哭,衣服料子稍微有点粗糙,也会哭,有的一闻到奇怪的气味,就会烦躁不安,比如你换了种润肤露,味道稍微有一点点大,他也会嚎起来。有种宝宝,连玩具太多都会烦恼, 育儿 书上称他们拥有“具有挑战性”的脾气。
我以为小孩都是这样的,就算没有这么具有挑战性,大哭大闹总是避免不了的吧。
所以第二次,一切都按最高规格来,月子中心,完全可以住,一群人服侍一个小孩,怕也不算多。月嫂,必须可以有,小孩子闹起来,好歹有个能抱住的人,让我放心腾出点吃喝拉撒的时间。
这次我要活,我要活命呀!
没有自由的时候,钱再多有什么用?
别人轻飘飘地说:我真搞不懂,月子里的小孩那么好带,干嘛要请什么月嫂,花钱住什么月子中心,好浪费。
因为这些人没有经历过,凌晨一点钟抱着小孩,一路抱到三点四点五点,直到五点,家里有人醒了,可以接班了,这个小孩,真的很像松手就会炸的地雷,一定要托着才可以,小心翼翼地,废寝忘食地,不舍昼夜地照顾他,他才能对你稍微放下一点点心,但还是非常警觉。一岁多,出门想散个步,犯人也能出去放个风吧?刚出门走了五分钟,我妈打电话来,电话里是如同急风骤雨一般的哭声,说啥啊,赶紧八百米考试一样跑回去吧。
轮到妹妹,安静的妹妹,笑眯眯的妹妹,没啥动静的妹妹,我躺在月子中心,经常跟月嫂说,她怎么还不醒,搞得我跟你都这么无所事事。
月嫂坐在沙发上,说,唉,就是,这小孩脾气太好啦。
妹妹从来不会忘情地大哭大闹,她有时候会哭两声,通常是说,啊,我饿了,或者啊,我想睡了。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信号,你喂喂,她吃就是饿,不吃就是想睡。这道题目好简单啊,简单地我有点惶恐,不会是在做梦吧?
每当我在卫生间里看书,在小区散步,在餐桌上一边吃早饭一边发微博,这种跟常人无异的生活,经常有那么一瞬间,我要灵魂一震一下,啊呀,我是刚生了一个孩子吧?
你懂这种感觉吗?就像一个重刑犯大赦出狱,走到街上跟个普通人一样,一边晒太阳一边喝咖啡,啜饮第一口时,忽然内心的恐惧又被引发了:不会吧,这不会是玩我的吧?
这一定是假象。街角应该马上会蹿出来一个便衣警察,偷偷跑上来搭住我肩膀:嘿,你还真跑出来了?
真实的婴儿是不会让爹妈日子这么好过的。
这就是我通过上一次 育儿 积累起来的刻板印象。妹妹倒也不是传说中的天使宝宝,天使宝宝自己就能睡着,放在床上可以自己玩一下午。妹妹睡觉还是需要人哄哄,她有时闹觉,会忽然哭几声。
也就仅仅几声而已,以至于每次听到妹妹的哭声,我们全家人喜气洋洋奔走相告:妹妹哭了,她终于哭啦,是很标准的婴儿哭声呢,她都好几天没哭了。
如果有一两次稍微哭厉害了点,没有一个人慌慌张张,反而会很镇定地说:哇,她生下来到现在没这么哭过呢。
那种嚎啕大哭的场景,似乎有过那么一两次吧。不严重,完全没到拉警报的程度。
这一次闲散到什么样?产后两个月,我最大的烦恼竟然是,怎么还没瘦?我不担心婴儿,只担心自己会不会胖成一头猪,这日子实在有点安逸。上一次哪里会轮到关心体重,每天都只在崩溃的边缘徘徊,情绪时而恶劣时而萎靡不振时而愁苦不堪。
而我女儿,经常任由我睡两小时的午觉,出门闲逛一个多小时,月嫂总是说:没事的,你去吧。
真的没事,有一次她饿了,听说哭得挺厉害,但哭了一会后,自己睡着了,仿佛知道妈妈没办法很快回来,还是不要浪费力气了,先咪会儿吧。
女儿怎么会这么信任我?
是因为我太紧张了吗?还是因为这次请了月嫂,她经验比较丰富,知道怎么处理小婴儿?
幸好月子中心隔壁房间的婴儿一直哭个不停,她家阿姨总是推着婴儿车半夜在走廊上走来走去,有什么办法,小孩不肯睡,在房间里又一直哭,只能出来转转。那阿姨有一天饿了一上午没吃上饭,在茶水间说,干了九年月嫂,第一次下午两点才吃上第一顿饭。
高需求的小孩,应该是天生的吧?
你可能会说,嘿,别高兴得太早,妹妹只是还没有开始发威,等月嫂走了有你抱头痛哭的日子。
放心,我一刻都没放松过警惕。经历过七年前的一场恶仗,我应该已经得了创伤后心理障碍,也就是俗称的PTSD。妹妹再乖,我也绝不会离开她两小时以上,我时刻准备着奉献出我的日日夜夜。
不过她到目前为止,真是个乖小孩,产后两个多月,硬是让我没有瘦掉一斤体重。
她跟哥哥长得一模一样,却有完全不一样的脾气和想法,人类还真是奇妙啊。
你说刺激不刺激,你会抽到什么样的小孩,完完全全是天意,摸奖摸出来的一刹那,会决定将来几年的命运。
这跟你是否接受教育,是否温柔细心,是否认真努力,完全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冥冥之中,我认为,这只是人类这个物种用来调节幼崽繁殖数量的一种手段,生到高需求小孩的人,自然会遏制一下繁殖冲动。
第一胎就摸到天使宝宝的大人,听说迫不及待开始了二胎计划,然后被一个高需求婴儿吓破了胆,再也不敢想养小孩的事。
一定是这样的。
文/毛利
公众号/和毛利午餐
再生记 | 孩子大了就好了,是特么地球上最大的谎言
是的,湿疹不会得一辈子,婴儿也不会让你抱一辈子,很多问题的的确确是孩子大小陈育儿书了就好小陈育儿书了。就连我也对别人说过好几次,大了就好了,真的,大了就好了。
这回二胎时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笑眯眯开始了第二次为期两年的有期徒刑,做好万全准备,一步一个脚印,熬过第一个月的新生儿期,第二个月的猛涨期,第三个月的乳腺炎……每隔一段时间我都对自己鼓掌小陈育儿书:bravo!了不起,你真了不起!你看你又坚持一个月了,加油,同志,柳暗花明又一春,还有七八个月的哺乳期,差不多就可以保释出去了,那时我和小孩将形成一种较为松散的母子关系,不用像现在这样画地为牢。
经过上个礼拜的恶战后,我想告诉大家,这些都是骗人的!
孩子大了就好了,其实是地球上最大的谎言。
几周前,当我又一次经历过痛苦万分的乳腺炎后,我觉得 育儿 过程中已经没有什么能比这玩意再大的痛苦了,大老怪都出来了,后面差不多可以喘口气了吧小陈育儿书?
噢,不是这样的,因为妹妹开始有了人生中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她来到了传说中厌奶期。以前她只是吃奶时有那么点不专心,一听到风吹草动,立刻迫不及待地转过头,有时只是走过一个人,或者掉了一个玩具,对她来说就跟好莱坞大片上映一样,非看不可。
真正的厌奶期是,只要她清醒的时候,绝不想吃一口奶。
她的脑子完全忘了要吃这件事,全身心投入着东看西看,东摸西摸,宁肯吃手,吃牙胶,吃我的衣服,口水巾,都不想吃奶。这把我逼得就像一个苦苦哀求的乙方,做好全部准备,逮住甲方想让她下单。甲方绝不同意,唯一能够拿下的时候,就是在她迷迷糊糊快睡着的时候。
本来以为事情找到了突破口,睡着的时候能吃也行啊。你就没想到,她大脑里的自主意识飞速萌芽,终于决定睡觉也不想睡了,她只想玩。
明明困得不行,就是不肯把眼睛闭上。她才四个月,没有任何办法给她讲道理,孩子啊,人类是需要休息和睡眠的动物。你睡了,你妈和阿姨也能休息一会,达到家庭的大和谐。
妹妹坚持着自主意识,可以一整个白天不吃不睡,晚上刚往床上一放,她像躺在荆棘丛里一样,哭得叫破喉咙,必须抱起来,必须竖抱,必须到处游荡。
这种持久的车轮战持续两天后,我又一次得了乳腺炎,高烧39度,浑身肌肉酸痛。这一回我竟然觉得,这些身体的折磨算得了什么呢?
这能比得过小孩带来的心灵折磨吗?
除了妹妹外,家里还有个八岁的正在经历叛逆期的儿子,小陈育儿书他的自主意识每次只要一萌芽,都够我们全家人吃一壶。几乎每天,我儿子都上演着天使和魔鬼的奏鸣曲,上一秒谦逊有礼,乖巧懂事,自己一个人坐着看书,一点声音没有,忘情做着寒假作业。下一秒不得了,小子忽然就发疯了,一件事稍不顺心,比如跳绳没法连续跳,大骂绳子是破烂,所有东西都是破烂。谁要开口劝他,他就扬起拳头,好像他真的能揍过谁一样。
可怕得你想把他一脚踢飞,又想想法律不允许你这么做。
怎么办?一边是啊啊啊乱叫,让你抱着到处看的妹妹,一边是使劲踢着凳子发脾气的哥哥。他俩都深受自我意识的困扰,好像小兽一样冲冲撞撞,非要自己说了算。
妹妹想要一天24小时都东张西望,这事原本不难,但我体内的泌乳机制不答应。哥哥想要什么事都自己说了算,其实也不难,但他上书法课小提琴课高尔夫课,都想按照自己的方法来,相当于花的钱全部打水漂,家长还要跟老师赔礼道歉。最后甚至要爸妈也都听他的,嚣张到什么程度?有一次我搭小陈的车,小陈刚开始训儿子,还坐在安全座椅的小孩来了句:你闭嘴。
我在一旁看不过,说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儿子毫不客气:你也闭嘴。
明白了吗?根本就没有孩子大了就好了。人类幼崽的发育过程,对养者来说基本是一步一个坑,每当你从一个坑里站起来,得意洋洋觉得日子好过的时候,其实已经掉入了另一个大坑,甚至前一个坑还没完全爬起来,更深的大坑已经出现。
烦恼覆盖烦恼,魔法打败魔法,这就是黑格尔说的,人类文明是螺旋式上升的……
养育小孩的过程,实际就是起起落落上上下下的折腾,压根不存在“好了”这个时候。
有意思的是,七八年前我养第一个小孩的时候,曾经专门有个小号记录过幼崽的各种动向,从四个月开始的厌奶,一路烦恼到了六个月,直到添加辅食后,我开始有了新烦恼,他死活都不肯吃一口辅食。
要不是重新打开这个小号,我竟然完全想不起来,原来当年是这么坐牢的。之后还有一系列的磨难,幼儿急疹,皮肤过敏,高烧不退,分离焦虑……
为什么这么久没要二胎,是因为过去的七八年里,记忆常常引发着恐惧。直到有一天,人终于身心放松了,啪嗒,她忽然又有了繁殖的欲望,养小孩怕什么,孩子大点就好了。
孩子每大一点,为人父母只会有更新的烦恼。而且最妙的是,不管这个烦恼是什么,身处其中,你都会觉得,天呐,怎么这么痛苦,这么折磨,这么跟我过不去?
因为养的是个人啊,是一个每一天每一秒都在成长,都在发展壮大自我意识的人类呢!
所谓孩子大了就好了,回答者只是在告诉你,这点小事根本不算什么,以后要操心的事情多了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人到中年,脸上都是一副死样的原因。
这里有真正被折磨过的人类。
文/毛利,作家,已出版四部作品,上海松江人,有一个月薪两万的全职爸爸小陈,一个爱吹葫芦丝的小学生儿子,最近二胎得女,欢迎追更公众号新栏目【结婚自愈手册】和【再生记】。
小陈育儿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陈美龄育儿书、小陈育儿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