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梁启超视频简介)

时间:2022-12-12 阅读:15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梁启超视频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九个子女个个都是国家栋梁的梁启超有什么育儿秘诀?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知道大家看过《变形计》这个节目吗,它以“角色互换”的模式展开,将城市里那些“问题少年”和农村里“懂事能干的孩子”进行对调,目的是让“问题少年”反省并改正错误。

节目一经播出,立马引起了社会巨大反响和反思,这些来自城市的“问题少年”经常对亲生父母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但来到农村后,对待农村“父母”却十分客气温和,这不由得让人开始反思,他们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今天小编会以我国近代著名人物梁启超为例,来说说他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梁启超先生一共9个子女,后来个个都成为国家栋梁,他到底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梁启超,出生于1873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更是当年“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他的代表作《少年中国说》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小学生的必背篇目,那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不知震撼了多少有志儿女。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那么作为梁启超先生的子女,他们又有何表现呢?我们简单来看看梁启超先生的子女:大女儿梁思顺,乃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永、梁思忠为著名考古学家;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3人为经济学家;小儿子梁思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相信看到梁启超先生9个子女的成就,但凡是为人父母,都会产生敬佩之情,那么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呢?

第1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阅读的好习惯与良好的家庭环境。无论在何时,无论梁启超有多么忙,他每天都必须抽出专门的时间陪伴子女阅读,并给他们作讲解,家中孩子如果有不爱读书只喜玩乐的,也会被其他兄弟姐妹规劝,久而久之,读书的好习惯就出来了。

第2点,对子女明确的要求。从《梁启超家书》中我们可以得知,梁启超认为“立志是人生的大事,所有事情都能自己划出‘不做’和‘要做’两条线”。

何为“不做”,即不劳而获的事情绝对不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必须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当年妻子做了一段时间的期货投机赚了点钱,他立马告诉妻子不可继续,这样会对孩子们造成恶劣的影响,李蕙仙便马上停止了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

为了子女们更好地找到方向,他也说出了“要做”的事情——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但唯一不能改变的是“爱国”。

所以9个孩子的成才离不开父亲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我们再回到开头《变形计》里的“问题少年”,只要看了节目大家就会知道,这些“问题少年”的父母绝对也是有大问题的,他们通常不陪伴孩子,还常常对孩子大声斥责甚至动手,等孩子长大了,便反过来打父母,家长却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

梁启超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梁桥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他有九个子女,个个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为大家选择梁启超家书中的十句话,分享梁启超的教子经。

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1927年2月6日

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2、不要填鸭式的教育

“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感言: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书信中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的目标。

3、与子女做朋友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感言: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

4、家长有趣味,孩子才能有趣味

“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极有价值的作品。”

——1928年5月24日,致梁思成、林徽因

感言: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梁启超书信里指导他们写游记。

次子梁思永

5、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

“我说你‘别耍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1925年7月10日 《致孩子们》

感言:梁启超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

三子梁思忠

6、做学问的要诀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1927年8月29 致孩子们

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炖,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四子梁思达与夫人

7、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

“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1916年10月11日 致梁思顺

感言:每个家长都有很多自己悟到的人生经验传给自己孩子,梁启超再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做官容易让自己的人格受损,容易让人养成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领域。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长女梁思顺

8、尽责尽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教育孩子,尽职尽责就是第一等人物,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干大事、创大业,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会很快失败。

次女梁思庄

9、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感言: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三女梁思懿

10、保持乐观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认为,教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梁启超最经典的10句话

梁启超最经典的10句话如下:

1、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感言: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给孩子的书信中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鼓励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的目标。

2、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1916年10月11日。致梁思顺。

感言:梁先生在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做官容易让自己的人格受损,容易让人养成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领域。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3、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1923年11月5日。《致梁思顺》。

感言:这世间事不分大小,份内的事情能做到尽善尽美已实属不易,梁先生教育孩子,凡是不分大小,一定尽职尽责,这个标准看起来简单,实则要求非常高。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个是基础,只有做到这一点,日后才有成大事的可能。

4、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1927年8月29 致孩子们

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炖的两种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新知识与消化这些知识的关系。

梁启超一生育有9个孩子,全都培养成了国家栋梁,成功秘诀是什么?

《后汉书·第五伦传》中有言“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在古时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的教育家心中,言传身教就是一则非常重要的教育方针。不论是对待徒弟学生还是自己的子女,一名榜样的存在都是十分关键的,这也造就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了历史上十分多的人才出现。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就是这么一位人物,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他把言传身教这一方针在教育子女上贯彻得淋漓尽致。梁启超一生育有9个儿女,全都成为了国家栋梁,这只因他的家人都有着这样一个习惯,成功秘诀仅2个字。

1873年,梁启超先生出生在广东新会茶坑村的一个乡绅家庭里,有着十分不错的生活环境。家人为他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四岁的时候就跟随祖父接受启蒙教育,学习识字并培养出了爱国精神。

梁启超自小就非常热爱阅读,并将这个习惯伴随了终生。在1882年,10岁的梁启超童子试落榜,但两年之后他凭借发狠学习高中秀才,补为博士弟子,自此开始求学路。

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乡试中举,得到考官赏识,但是梁启超心中并没有考虑入仕一途,在光绪年间外来势力的肆虐,让他的爱国心日益灼热。最终,他毅然地选择了奔赴救国救民的奋斗路线,一往无前。

1890年,会试失利的梁启超路过了上海,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书籍,以及记载了世界地理情况的《瀛寰志略》,这为他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书中新颖独特的思想与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

同年秋季,梁启超结识了康有为,并且“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被康有为的理论和思想彻底折服。光绪十七年(1891年),二人一同前往广州万木草堂进行讲学,在这里,梁启超接触了更多的西方书籍,并且结合《公羊传》、《春秋繁露》这种古书一同研习,大开眼界,受益颇多。

终于,在1898年,梁启超和康有为一起发动了以学习西方制度为目标的“戊戌变法”,用全新的思想和文化去撼动清政府的统治。尽管103天后此次变法就失败了,但是它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记。

1929年,梁启超先生去世。在他的一生中,用阅读来获取全新的思想与知识的习惯让他成为了一名极其出色的思想家,而梁先生也用这一点来要求他的孩子们。

梁启超一生和妻子育有九个孩子,从他们还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是一个经常在桌前读书的人。在孩子们长大后,梁启超也要求他们都要广泛阅读,并且总结收获,自己作为他们的榜样也一起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多年来从未懈怠,这也造就了梁先生子女的优秀。

在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里,都展现出了自己出色的一面。长子梁思成成为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长女梁思顺是一名杰出的诗词研究专家,梁思礼等人更是成为了国家院士,火箭专家、考古学家、经济学家等等,可谓是一门满英才。

梁启超的曾孙,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子梁鉴在被采访时回忆到,当时的家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发自内心喜爱读书的氛围,倘若有人选择玩乐不读书,那就会被家人规劝。当年梁启超传递的家风,在后世也一直延续着。

梁启超先生用言传身教的方式,为他的子女们留下了阅读的习惯,也为他们以后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让我们从前人的文字里汲取到非常多的经验,并不断学习改善自己。

在现今社会里,阅读依然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习惯,更多的阅读会让你用不同的思维角度来探寻这个世界,你的问题也会因此迎刃而解。知识的海洋是无穷尽的,尽情地去书籍里徜徉,我们必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比谷爱凌妈妈还厉害的中国爸爸,400封家书透露了育儿的3大真相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一个爸爸培养了三个国家级院士,生的九个孩子都成为了国家栋梁,此人便是梁启超。

梁启超出身寒门,祖上并无显赫的家世跟深厚的文化底蕴,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他到底是凭借着什么,教育出如此优秀的儿女。

在这本 《梁启超家书》 的书籍中,我们可以窥见他 育儿 成功的关键所在。

孔子有云: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真正的教育者莫过于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梁启超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在每个孩子的学业选择上,都践行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尊重孩子的喜好。

二女儿梁思庄出国留学时,他曾寄信写道:

可是二女儿志不在此,学起来颇为吃力,百般愁绪下与大哥梁思成说起了自己内心的困惑,得知此事的梁启超非常后悔,立马写信说到:

梁启超的这番话,彻底打消了女儿思庄的顾虑,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冷门专业图书馆学,找准方向的她,最后成为我国数一数二的图书馆学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深谙此道的梁启超,对每个孩子都采取了这样的观念。

得益于梁启超的因材施教,梁家的9个孩子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大放异彩。

长女梁思顺是 诗词研究专家 ,著有《艺衡馆词选》。

长子梁思成是 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 ,领导与参与了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次子梁思永, 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 。

三子梁思忠,毕业于 美国著名军校西点军校 ,参加过淞沪会战。

次女梁思庄是 我国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 。

四子梁思达是 经济学家 ,编有《中国近代经济史》。

三女梁思懿, 著名的 社会 活动家 ,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

四女梁思宁,在姐姐梁思懿的影响下投身新四军, 从事宣传工作 。

五子梁思礼是 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 ,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里面还包含了三位国家级院士,分别是: 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 ,其中梁思成跟梁思永还是我国 第一批国家级院士 。

如此优异,离不开孩子们自身的努力,但更不可缺少的则是梁启超的兴趣教育。

他并没有随大流的让孩子学热门专业, 反而顺应孩子的天性,学自身所爱之学 ,如此才得到这般傲人的成果。

曾国藩曾说过: 顺境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万事可成 。

坚韧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而梁启超就把这份财富送给了他的孩子们。

在那个长达几十年动荡的年代里,梁氏家族能够坚强活下来离不开这份心态。

梁思成、梁思忠因为出车祸住院治疗,原定的出国留学不得不延期一年,两个儿子内心无边苦闷。

作为父亲的梁启超,在书信中是这样写到:

处于忧患之际时,他又是这样鼓舞孩子的:

梁启超的敦敦教诲,成为梁思成等人一生的精神养分。

抗日战争爆发,一路逃亡南下的梁思成夫妇,不得不蜗居在李庄的茅草屋里。

一家人过得穷苦潦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可即便在这么艰苦的日子里,梁思成也依然保持着乐观。

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把从不离身的 钢笔、手表都一一拿去典当换取口粮,梁思成还开玩笑说:

把这块手表红烧了吧。

把这件衣服清炖了吧。

在那个战火横飞的年岁里,梁思成一家人靠着这份坚韧不拔的心态,坚持到了战争的胜利。

梁氏家族历经了中国最不安稳的岁月,可无论经历多少苦难,都未曾放弃。

这份豁达的精神是来源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

身为父亲的梁启超, 深知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的挫折与磨难,但只要拥有坚强的心,乐观的态度,那么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

梁启超当时是几所大学的讲师,经常需要去各个地方演讲,同时还有写书等诸多工作。

但即使如此繁忙,他也未曾忽视家庭与亲子教育,反而给予了孩子们浓厚的爱。

在写给女儿思顺的信:

你无法想象,那个在 历史 中为旧中国呐喊奔命的革命先驱,在女儿面前居然是这样一幅模样。

在写给孩子们的诸多书信中,你可以看到这位老父亲对儿女们的无限慈爱,没有高高在上的父辈感,反而是 说不尽的温柔 。

他称呼自己的孩子为“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老baby”、“达达”、“忠忠”,从这些小名中就能感受到这位父亲对子女的宠溺。

梁启超热忱真挚的父爱,成为他孩子们一生幸福的底气。

周国平曾说:与孩子交朋友,是父母的最高境界 。最好的亲子关系,便是如朋如友。

我未曾因为我是你的父母,而对你横加管束,我只愿成为你人生路上的朋友,相伴前行。

梁启超不仅给予了孩子们真诚的爱,而且还给了孩子们极大的自主权。

从未拿父亲之名干涉孩子的就业、婚姻之事,他所做的都是从朋友的角度给出建议。

女儿思庄在国外英语成绩不好,颇有压力,得知此事的梁启超立马安慰:

不在意分数,只愿让孩子求知,这份开明的态度即使在现代 社会 ,许多家长都难以望其项背。

不仅如此,他还说道:

孩子最在意的莫过于父母的态度,适时的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尽管前期出师不利,但得益于梁启超的引导,梁思庄最后学有所成,成为我国鼎鼎有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启超不仅会充当孩子的良师,还会做孩子的益友。

他奉行趣味教育,深恐孩子陷入死读书的状态,于是经常写信给孩子们,劝他们多涉猎一些学科外的事物, 感知生活乐趣 。

这种纯粹的 育儿 态度,让梁启超的孩子们都大大受益,梁思成的绘画、小提琴、足球都颇有造诣。

他画的图纸常常令人拍手叫绝,简直跟机器一样工整。

可以说,如果没有梁启超的教育,我们无法见证如此优秀家庭的诞生。

但正是梁启超的教育,让我们后人有机会知悉真正的教育究竟为何物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

不是分数至上,也不是言听计从,更不是无条件的宠爱,有的 只是我尊重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愿意放手让你去丈量这世界的宽度。

不仅能够享受生而为人的乐趣,还能坦然面对人生的种种。

如此,才不负这一世父母情。

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梁启超视频简介、梁启超育儿经典视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4361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