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伊说育儿(伊爸谈育儿)

时间:2022-12-10 阅读:12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伊伊说育儿,以及伊爸谈育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亲子朗读背后的故事之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女孩

(撰稿人:嘉丽邦会员刘政敏)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悠扬的小提琴婉转动听,欢快的曲子,跳跃的音符轻盈、灵巧、像小兔子在草地上闪躲、嬉戏。女儿在身后优雅的伴奏,妈妈在女儿身前一首文学经典诵读下来,唯美浪漫的视听盛宴华丽展开。黄苎瑶女士的优秀是可以复制的,且看她的女儿便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女孩!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杨璐伊还是襁褓里的小婴儿时睡眠不是很好,朗读就是妈妈推动摇篮的“摇篮曲”,把对朗读的依恋深深印在孩子的记忆里和习惯里,无心插柳柳成荫!

        大年初六:嘉丽邦亲子朗读草堂行——踏春、赏梅、访诗圣。伊伊一身古典明制汉服出场,此生第一次有了这么美的现场解说员待遇,今天的伊伊就是画中仙走进人间的模样“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如青云之闭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深刻见识了什么叫:“母亲喜欢并热爱朗读,会因自己的知性和温婉,浸润出女儿的贵雅柔谦”含词未吐,气若幽兰,温文尔雅的对杜甫草堂五个景点做了详熟讲解,杜甫身世背景个人生平之事的描述,小小解说员伊伊声情并茂的背诵茅屋诗词不疾不徐的言行举止真让人心驰神往。

      千百年前的草堂应该不似今天繁盛吧!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友人接济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四年,写下了240多首经典诗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创作的。任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在,后人为纪念杜甫修建了包括大廨、诗史堂和工部祠等优美建筑在内的一所优美园林,通幽小径能听到河水潺潺,桃花红中带粉,翠柳细细的枝条,绿的醉人。“茅屋”内杜甫与友人饮酒做对、“诗史堂”文豪作撰、“唐风遗韵馆”寒门文士爱国风骨、“工部祠”内汉唐盛世的记载等等让我心生钦佩,大开眼界!瘦弱的杜甫拿着本书跪立船头的雕塑震撼人心,士为知己者死古来有之,酸腐诗文背后是一个读书人最纯粹的爱国爱民之心!治大国如烹小鲜,需文武并重,惟愿当今的祖国国泰民安,再现汉唐盛世华章!

      伊伊是优秀的,羡慕的背后却不知伊伊妈妈早在孩子几岁就开始亲子朗读,流利的表达是几百本书滋润的结果。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家长背后默默的支持和付出,没有什么成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是。母女之间的互动是有爱的流动的,相互尊重和谐友爱的教育过程无形中给孩子成长注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伊伊妈妈说出她的育儿心得:“伊伊是一个智商极为普通的孩子,只是性格较为内向喜欢安静做事情,我根据内向型女孩制定了一些教育方法,教她用使用安静能坐的特点来教育,为了让她大胆一点又让她学习艺术锻炼公众能力,朗读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练习的内容之一”伊伊妈妈很谦虚!伊伊从小成绩名列前茅,爱好广泛,获奖无数,在老师同学口中广为好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正读川音附中主攻小提琴的伊伊已经一只脚踏入大学的门口,她的梦想是考进“上海音乐学院”我们祝她梦想成真!

      没有什么成功可以一蹴而就,伊伊妈妈说:“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我们现在开始改变就会影响孩子改变”张高老师说:“一百个孩子中难找一个天才,一百个孩子中难找一个蠢材,首先家长自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保护好孩子的学习情怀,有情怀才会专注这个爱好创造成功!”有一个慧眼如炬善于发现和引导的妈妈是孩子的福气,朗读经典文学就是在被中华经典文化熏陶,会成为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操有情怀的人!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朗读者,父母是孩子的生命底色,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底蕴。父母朗读,是在滋养自己,是在贵养孩子。

      短短的一天在我们大家《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朗读者》《春夜喜雨》的集体诵读中结束了,意犹未尽!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学、亲子教育及生命成长话题感兴趣,欢迎来到嘉丽邦平台,关注参与亲子教育专家张高老师2月23日的线下沙龙活动吧!

2021.2.18

父母太自私,当儿女的该怎么做?

丈人丈母九旬有余。

四十年事事不遂他们心,处处有冷言打横炮。

至今仍有烦事找上门,要帮助其孙子办大事。

有心想让自己顺心点,又恐沾不尊老之恶名。

这次回老家,当着老人面,在酒宴上忍不住借机直白说:自己的老婆,是二次有朋友上门介绍,第一次我还直接拒绝了!事半年第二次再次介绍同一人,是有缘才走到一起来的,无关乎物质。

对长者的自私行为,小辈真的很难!

尽量满足她们,实在不行,也不一定委屈自己,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全依他们的,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岳母六个子女,五儿一女,三个儿子都在耍了,我们带两个孙子,很忙,每年接她到我那里耍两个月,她不想走。我只好装不懂,因两小一老确实很忙,她儿子媳妇又在耍,所以只好委屈她了。其实没孙子之前,她一直住我家。

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对儿女呵护!只有极个别的把子女当成摇钱树,一味地索取。因为她们都是好逸恶劳的赌徒,即使再多的钱也满足不了她们的欲望。现在某些年轻人眼里总认为父母自私,不愿意把积蓄拿出来给自己使用,就认定父母的自私,其实都是消费观念不同不象年青人成为月光族。老年人都是从艰苦岁月中走个来的,舍不得花钱,身边总想有点积蓄以备不实之需。之所以才产生了父母与子女的代沟。

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大部分父母宁肯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过的幸福。

为子女付出一切,给子女最好的生活,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他们人生不断奋斗下去的原动力。

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大爱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自私的父母。

毕竟世界之大,什么样的人都是有可能存在的,也不排除有个别父母会比较自我,常常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有一些自私的举动。

父母的自私,可能是出自安全感不足,认为子女对自己关心不够,需要亲自争取想要的结果。

也有比较罕见的情况,父母认为子女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满足自己的要求,否则就是不孝。

前几天,朋友打电话过来,说了一件比较郁闷的事情。

国庆节放假前,孩子的学校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小朋友10月1号观看国庆大阅兵,并根据观看的内容写一篇作文。

而十几天前,朋友就和妈妈说好国庆节带孩子回去看她了,妈妈很高兴,要她们一号一大早就坐火车回去。

但这样一来,上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火车上渡过,就没法观看大阅兵了。

考虑到妈妈个性一直比较强势,向来说一不二,朋友只好头天晚上给她打电,撒谎说家里有点事,要到下午才能回去,主要目的还是想和孩子上午在家看阅兵式。

但妈妈听了,立刻大发雷霆,责怪她说话不算数,有什么事情比自己还重要,磨磨蹭蹭到下午才回来,根本就没把她的话当一回事。

还说朋友心里压根就没有她这个妈,白把她养这么大,还没怎么样呢就开始不听话了。不想回来就早说,何必找那么多借口,说完还怒气冲冲的挂断了电话。

朋友听了相当委屈,为了这次回去看妈妈,她提前买了妈妈爱吃的糕点,还有衣服、鞋子,而且早就打包收拾好了。

就因为没有按照妈妈希望的时间回去,就被一通臭骂,心里感到万分难过,但也十分无奈,因为从小到大,她的妈妈都很自我。

其实过于强势也是一种自私,这种自私,有时候也让人挺不自在的。毕竟父母和子女是相互独立的,总希望孩子能无条件的服从自己,时间长了,没人受得了。

子女无法选择自己的服父母,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不管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如何,一定要做好自己。对老人尽量包容、体谅,尽量不要发生正面冲突,任何时候无论情况再紧急,都要和老人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

也不必过分委曲求全,注意态度,温和谦恭,但有时候该坚持的事情,也不用因为害怕背负不孝的骂名,而无原则无底线的顺从父母,变得愚忠愚孝。我尊重你的想法,但我也有自己的观点。

平时经常陪父母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尽量满足他们,让父母对自己的晚年充满希望,心有所依,生活充实,心情愉悦,他们也会充分体谅子女。

父母养育了我们,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性格,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好好善待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温暖、踏实的晚年。

我是@伊伊 育儿 宝典,欢迎点击关注, 育儿 路上伴你同行。

父母太自私,当儿女的该怎么做?

父母是自己最大的命运,父母太自私,怎么办?认命吧。

很多人不相信命运,可看看父母,你真的不得不相信命运,为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终点站了,而有的人努力一辈子都到达不了终点站?这就是命运。

有的父母处处为孩子着想,什么都愿意为孩子做。而有的父母很自私,什么都不愿意为孩子做,还总是埋怨孩子没有别的孩子优秀,等等诸多不满。

遇到太自私的父母怎么办?真的没办法,只能认命,一切自己靠自己。

千万不要抱怨。有句话说得好,人总不能和天斗吧。你遇到什么样的父母,都是上天的安排,接受吧。

抱怨只会让自己痛苦,解决不了问题,更改变不了什么。

武志红老师说过,父母是自己最大的命运,只有接受了,以后才不会重复童年所受的痛苦。

佛法有句话叫受了受了,一受就了。

遇到自私的父母,这就是前世因果,接受了,就一切就好了。

不接受,就相当于欠别人的债不还,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很典型的就是长大后,婚姻不幸福,很多人就会感叹,为什么自己的老公或老婆跟父母一个样。

总之,该自己受的都会受,逃不过,越抱怨就会遭受更多的痛苦。

谢谢悟空邀请。

"父母太自私,当儿女的该怎么做"?我们可以自问,谁人没有私心?反思冥想,人的共性都在私心"上作祟,因而,人的最大"敌人"是战胜自己,人的最高境界是抛弃"私心"。如果父母太自私,做儿女的应该首先自我完善,剖析"病因",父母的"太自私"来自何方?,现存何处?,出于最终目的?。往往父母的"太自私"缘于儿女的"人品底线","孝敬感恩",没有"诚实守信"的依靠与"自身难保"的安全感。也有点父母对儿女的"不公正"与"不均衡"反映。这是天下父母的"共有迹象",也是儿女"角色换位"的人生轮回,更是"做好儿女"孝敬父母的考验与辨证。

二,"当儿女的应该怎么做"?

关于"父母的太私心"因果关系"在上面已做了交流,除此而外,父母的太私心与家庭环境和儿女"分配不公"息息相关,矛盾激化。有些是兄弟姐妹的"内部大战",有些是争吵不休,争要财产,争夺利益的"相互残杀",有些是父母极端恶意而儿女不尽职责义务的"赡养无奈",有些是"财产不明""内忧外患"的原则性问题。这一切的父母太私心引起的家庭纠纷,儿女无情,内外恶化等等,当儿女的应该按家规家教与尊重长辈的人品自我牺牲精神,进行家庭家族内部调解,还有村委会乡镇办民政局法庭长等部门的协助调整,特别还有"金牌调解"专家律师法律法规的全面调解。因此,当儿女的在"自查自律"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去解决。

个人建议,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种现象是通病,一提起孩子们!

大多数家长都在唉声叹气,都觉得无能为力!

可是有的家长,方法做的不到位!

要求孩子过高,不体谅孩子的感受!

实际他她们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现在这些孩子也没法说,都快上天了!

父母的工作压力也很大,做儿女的应该多多体谅!

今生有缘能相聚,来生不知道谁是谁呢?

都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包容!顺其自然吧!

我们改变不了出身,生命是由父母给的我们无法选择,而命运则由自己掌握,生我养我的父母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倾尽心血把我们抚养成人。这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长大成人的儿女们离开家,离开生我养我的父母,离开带有余温的屋,这时候父母巳经真正的老了,受年龄的限制或者环境的约束,他们面临的是自身的生存问题,儿女们不在身边,谋生的手段巳经不多,能有挣零发钱的机会也很少,自然变得节俭,舍不得吃穿,儿女们能给予父母的接济有限,缝年过节的给一点,那知父母日子的清贫,不给后人增加负担是大部分为人父母的心愿,后辈不要一遇上难事,总是期望父母像小时候那样给予呵护得到帮助。殊不知此时的父母巳经老了,自身生存能够维系都不错了,那儿还有能力去帮衬儿女,所以勿过多抱怨父母的自私。想想我们做儿女的为父母做了什么,给予了多少照顾,这才是我做儿女应该反醒和思考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试问当下巳为人父母的我们有几人能做得到。树欲静而亲不待,少点抱怨多点感恩,趁二位高堂健在,常回家看看多点陪伴,以免父母百年后空留遗憾徒伤悲。当然!当下有实力有权贵的大富人家不在此列。有强大的实力和权力背景的人家可以改写重组人生。非小家小户的寻常人家能攀比的。

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父母太自私这语句有些太陌生啦。

珍惜父爱,珍惜母爱。

养儿3大忌,养女5大忌,宝爸宝妈们学会了,育儿路上一路轻松顺畅

哈喽,宝爸宝妈们好,我是5年生三胎的伊伊妈。正月十五闹元宵,你们那里除了吃元宵,赏花灯,还有什么习俗?小年之际,来学习一下养儿的几个禁忌,轻松带娃呀

一 养儿禁忌1:忌娇生惯养

男孩子,越早独立对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越有好处。千万不可把男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培养这种独立的习惯,就要求家里的爸爸妈妈适当的学“懒”一些,学的适当“柔弱”一些。孩子力所能及能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尽量不参与

二 养儿禁忌2:忌离不开妈妈

男孩子的阳刚之气怎么培养出来,那就是需要孩子尽可能的远离妈妈,多跟爸爸相处,看看家里爸爸平时的待人接物,处理家里的事情,多跟爸爸互动,打球,跑步……这就要求家里的妈妈们不要太心疼孩子,不放心爸爸带娃。其实真正的离不开,是我们离不开孩子,而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

三 养儿禁忌3:忌没有独立个性

千万不要高兴在“你家孩子真听你话呀,你让干啥就干啥”

这句话说的背后含义其实是,你家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啥都听别人的。男孩子是最忌这样的。小时候听妈妈的,长大结婚了听媳妇的,老了听儿女的……优秀的男孩子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脾气。记住,宁养dong材,不养吃材

遇事多让孩子拿主意,万不可事事替孩子包半哦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被欺负

小孩之间玩耍多多少少会因为一点小事打闹起来,如果别家小孩打了咱家小孩,父母是该教小孩打回去还是该帮小孩“讨回公道”呢?之后父母还应该做些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某知名人物在一期节目中,讲述儿子在超市的被打经历,并且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在网络上激起了一番热议。在面对“小朋友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这个问题时,她以身说法,现场举例有一次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这把不远处的她给急坏了,可儿子捂着脸给回来了,她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但儿子却说“我不,她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她。”

当孩子被别人欺负,大部分家长都会很头疼。虽然没有任何人愿意容忍自己的孩子随便欺负别的孩子,但也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总是被人欺负。

是让孩子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是父母亲自上阵好好教育一下欺负他的小朋友?更有甚者,最后还由孩子之间的“儿戏”演变为家长之间的“大战”?庆幸的是,现在的很多家长觉得这些做法都不可取。

其实,被欺负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一次同伴交往的体验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会保护自己的机会。我们让他自己去探究下一次怎么做才会不被欺负,再碰到欺负他的人,他该怎么办。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当孩子受欺负后,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倾听他内心的感受,舒缓他的情绪,引导他自己怎么处理这种情况,怎么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

1、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当他遇到比较逞强的`小伙伴想动手的时候,就会大吼一声:“不许打人!”很多时候,对方听到了怒吼,反倒会吓得溜之大吉。当然,也有个别小朋友是不吃这一套的,不管怎么吓唬,还是会勇往直前。如果遇到这样的小伙伴,就可以采用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以后也会逐渐远离这个小朋友。

2、感同身受,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之后,内心一定很难受,也会觉得很委屈,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任何人的不良情绪,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管道进行发泄的。面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家长首先需要感同身受,接纳孩子。如果孩子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温暖和抚慰,就会很快平复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孩子。

3、让孩子远离“小霸王”

如果孩子遇到总是喜欢动手的玩伴,就尽量让孩子少跟他玩或不跟他玩,去找一些容易跟自己孩子玩到一起的玩伴。如果不能一下子断绝,也可以减少跟对方玩的频率。当孩子找到更合得来的玩伴后,就会逐渐远离他的。

伊伊曾经有一个同龄好伙伴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因为都是小女孩,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很喜欢在一起玩,不是在我家,就是在她家。由于那个孩子比伊伊稍大几个月,一起玩的时候,她总是喜欢对伊伊发号施令。

当这个孩子四岁多的时候,逐渐出现喜欢打人的倾向。跟伊伊在一起的时候,只要伊伊稍稍不听她的,就会大声呵斥伊伊,有时候甚至还出手打她。

伊伊每次跟她玩过之后,都会跟我们告状,一五一十地描述她是如何欺负自己的。刚开始,我们也没有太当回事,以为是伊伊夸大其词的。但通过几次在我们家发生的情况来观察,我确实发现那个孩子喜欢争强好胜、动手动脚。

后来,当伊伊向我们告状的时候,我和伊伊妈妈就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孩子,每个人的个性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是喜欢占别人便宜或者欺负别人,爸爸妈妈不能随便教育其他小朋友,如果自己觉得跟别人合不来,不跟她玩就是最好的选择,远离这样的小伙伴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从那以后,我们也开始限制伊伊主动去这个小朋友家里玩,但是不限制这个小朋友到我家来玩。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我们尽量不干涉,即使她们吵架,即使伊伊被欺负。玩耍结束以后,我们会跟伊伊聊聊想法,谈谈这个小朋友和她的其他朋友的区别,让她自己考虑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跟这个小朋友相处。

通过引导,伊伊自己开始意识到这个小朋友不是真正的好朋友。到后来,伊伊主动拒绝跟她一起玩。即使她来我们家,伊伊也爱理不理。一段时间以后,伊伊就很少再和她一起玩。

4、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

作为家长,我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也总是喜欢代替孩子去解决本该由孩子面对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能量,更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对,也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事情。“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经历和磨炼中,孩子的内心才会变得更强大,自我保护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结语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就会感觉孩子吃亏,替孩子忿忿不平。于是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些家长就怂恿自己的孩子动手回击,最好全部打回来。更有甚者,家长亲自上阵帮孩子还击,非把对方搞得皮青脸肿才肯罢休。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培养孩子的报复心理。即使别人家的孩子喜欢欺负别人,也不要鼓励或默许自己的孩子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进行报复。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

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更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既然如此,与其抱怨和指责别人的不是,不如教孩子面对暴力如何保护自己。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虽然无法完全排除所有风险,但至少能够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关于伊伊说育儿和伊爸谈育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4044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