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从育儿到育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及育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父母修行:育儿先育己
社会压力大,节奏紧张,大多数家庭成员都处于忙碌中!可谓辛苦的当代人!
成人世界的繁忙,未成年人也没有清闲!日常上学校,放学补课班,课外兴趣班……懵懂天真的孩子们并不懂得大人们的烦恼,喜乐参半地赶场一样地奔波于各大机构,在不同教室与不同老师交流!尽力迎合着所有大人的希望,真的并不轻松!
感到无奈的家长太多了,谈及育儿这件事,很多人都非常有话语权,大多都在咬“碎”牙一样地坚持着。我想,此处真的可以给个赞。育儿真的这么难,一定是痛苦的吗?
我也是其中一员,理解着作为家长的不容易,也感叹着孩子的辛苦!听过大量发自内心的“良言”和“忠告”,对育儿带有期待,内心也带着庄重,更是带着寻找办法的探索之意。
育儿先育己,这是育儿路上首要的。
期待孩子成绩好、懂礼貌、好习惯……我想,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未来的完美有着憧憬!所以,家长为孩子投入精力陪伴,投入报班费用,放弃休闲时间,甚至耽误重要的事,这就是爱的付出。实际上,换位思考,这样的付出并非孩子的主观需要!产生了矛盾,出现了冲突。
我想让读者思考一个问题:孩子是如何成长的?说话,吃饭,走路等,答案就是:模仿!所以,育儿先育己。想让孩子越发完美,就请给孩子可以模仿的言行举止!
你想要孩子有礼貌,请先拥有好的礼貌,并分享如何有礼貌!
你想要孩子爱运动,请先拥有一项运动爱好,并尊重彼此的喜好!
你想要孩子爱学习,请先保持学习的好习惯,一起修炼“本领”!
你想要孩子学英语,不妨也一起学口语,流利的口语水平太酷了!
……
所有家长的言行举止,心态以及进步,都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其实,又何止是孩子呢,成年人之间,也是可以有很好的感染!)
世界上哪有教不好的孩子。育儿第一步,育儿先育己!发挥榜样的力量,你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育儿即育己
从孩子出生以来我一直在阅读和学习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学习得越多,就越觉得学习得不够,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学习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教育孩子这件工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可偏偏这项工作却是没有学校去培训,没有老师去指导,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以去参考,没有考试去检验的。然而这项工作如果做不好,其后果不言自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不止一位育儿专家都有着相同的观点:育儿即育己。这个观点也是教育界中普遍被认同的。
父母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亲身的实践中,我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五个字的深意。这五个字最深刻的意思,是你必须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要首先成为那样的人。你想让孩子信守承诺,你就不能对他食言;你想让孩子热爱阅读,你平时就要经常阅读而不是每天刷手机;你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孝敬父母,你就要想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父母的;你想让孩子养成早起的好习惯,你就不能每天懒床懒到9点;你想让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终,那么你先想想自己能否做到把一件事坚持下来......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孩子做的,可能你自己都不到......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对自己的第二次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当然我不否认孩子自学成材的情况,像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父母皆是文盲,以种地为生的,“教育”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可能都过于高大上,而这些孩子为什么就能从小散养,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就自带懂事体质?因为他们太单纯也太知道自己和父母的处境了,只有努力拼搏向上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最大的动力,况且这些地方本来就诱惑就少,比起花花绿绿的城市生活和各种感观的冲击,城市里的孩子们太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督促,更需要父母在日常里言传身教以及榜样作用。
以我自己为例,我除了在日常行为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然后就是根据 孩子的年龄段阅读一些书,比如关系到儿童心理发展,性格养成,儿童敏感期等方面的书。然后我特别推荐的,是利用上下班地铁里的时间收听喜马拉雅的免费教育类节目,或是收听有声书,几年下来也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我觉得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幼儿园中班以后的孩子),可以通过任务清单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去养成一个好习惯,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亲子互动的过程。拿我儿子举例,我儿子今年6岁,我希望他可以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我们每天规定了一个阅读的专用时间,每天30分钟左右,全家总动员一起读书,有了这种氛围,想不看书都难。有时是我读给他听,有时是他自己看。时间长了你不给他读书他都会觉得今天少了点什么。再比如你和他一起坚持一件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事情。比如你坚持每天运动,他坚持每天早起,每天两人同时打卡,持续一段时间,看谁坚持的时间长。还有,就是孩子有时会问你一些问题,简单的还好,像一些比较高深,那我就要先学习一下再回复他,或是和他一起找答案。再有就是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或是景点旅游的时候,这些与展品和名胜古迹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过程。
育儿育已,最重要的,其实是始终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
怎样理解育儿必先育己这句话
育儿必先育己,很多家长都想要生出养出一个乖巧孝顺聪明的孩子,可是却忽略了自己是否能够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如果家长无法做到该做的事情,该尽的责任,那么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呢?
一、做合格父母的重要性
1,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通常情况下,家长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着孩子,如果家长可以做到合格父母的要求,那么往往孩子的行为规范也比较端正,思想道德水平比较高,有利于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2,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家长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就会懂得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往往对待孩子的学习教育会比较理性,不会强迫孩子学习不感兴趣或者难度系数过高的知识,因此,这对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3,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家长的性格对孩子的性格是有影响作用的,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自然就知道如何养成自己良好的性格去正面影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成为一个具备有良好性格的人。
4,增进亲子关系
一个合格的父母,就会经常陪伴和关心孩子的成长,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对待孩子的成长,这对增进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二、怎么做合格的父母?
1,陪伴孩子阅读
阅读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家长从小多陪伴孩子阅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孩子的心胸广阔
只有让孩子的心胸广阔,让孩子懂得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和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有用的人。
3,教会孩子勤劳
多让孩子做家务活,不代表家长不爱孩子,这是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一个机会,也是促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做法。
以上建议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希望采纳!
育儿即是育己
今天的学而思是读沙粒老师分享的王人平(知名育儿大咖)在2012年新浪婴幼行业网络盛典上的一篇发言稿。虽然时间有点久了从育儿到育己,但真理永远不过时。整个演讲字字珠玑从育儿到育己,发人深省。 育儿就是育己,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成就了父母,最重要就是莫忘初心。
如果我对孩子管得过多,管得过宽,那么就得反思,我的爱会不会变成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了。反思一下,我也确实有这个毛病,怕孩子小,搞不定自己事,或是没有耐心停下脚步等孩子,一口气将所有的事情都张罗完了。没生孩子之前,我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勤快的一面。但这个勤快是好事吗?人常说从育儿到育己:“有懒妈妈才有勤快的孩子”我们的担忧和勤快,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是孩子无法独立的元凶。时刻警告自己,慢下来,等等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坚信,他可以的。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有这个经历:在自己晋升为父母的第一时间,就是抱着这个新的小生命开始数他的手指和脚趾,看看有没有多几个或少几个。当时我们在想什么?肯定是单纯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平安、快乐。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独独遗忘了孩子的快乐。
说个有趣的事,这几天早上因为下雨,都是我接送墨墨去幼儿园。他早晨喜欢在车上跟我做一个游戏,看我一本正经的开车,他说:“妈妈,笑一笑。”然后,我就开始表演各种笑声:哈哈、嘻嘻、嘿嘿、呵呵。。。他就跟着我学各种笑,前俯后仰,非常快乐。而原本是假装笑的我,一下就被感染了,也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我们两个在车上,就像两个傻子一样,笑了一路。我相信,即使随着成长,孩子忘了这段旅程,但快乐的种子依旧的留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并发芽。
人人都说,育儿先育己。我认为, 育儿就是育己 ,不存在先后。当了妈妈后的我,除了继续努力进行自我的提升和学习外,在原来的兴趣基础上,增加了育儿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一方面也学习做一个孩子的好妈妈。大道至简,知识和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学习育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处理孩子情绪等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也是适用于处理与伴侣或身边成人问题上。比如,先接纳他的情绪,再处理问题。聚焦在问题处理上,而不是进行批判、指责等。日常与人矛盾的处理,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孩子的成长,促使我们不断的学习、思考,孩子的问题总是无穷无尽,我们只有不断的升级自己,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教育是需要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己的提升和进步,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样,比任何苦口婆心的教导更有效。而孩子的降临,也帮助我们寻找自己、走向自己,完善自己,让我们更加懂得理解和宽容,自律和责任。
想看王人平的演讲原稿,请看文章
王人平演讲2012
育儿就是育己
最近听了很多次王维家庭教育的公益课,很多家长分享,刚开始来这里学习是想通过学习怎么改变孩子,纠正他们的偏差行为。
课堂上很多父母站分享,就觉得孩子一堆毛病,爱玩手机,拖拉磨蹭,叛逆,厌学等各种让家长头痛的事情。
结果在家庭教育这条路越学习越发现,真正需要改变和成长的就是自己。孩子只是一年真实的镜子,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真实的去照见父母。只要自己愿意选择看见,每一个偏差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真相。
育儿,其实就是经由孩子达到育己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越深入越会上瘾。
为什么呢?
当父母自我成长,活出自我。发现自己更加自信,更加自由,内在更加丰盛。这种体验和感受是非常好的。每个生命都想向上,向善。当自我成长后,再去看孩子,看伴侣,都觉得很美好,会发现他们有这么多的优点,他们身上有这么多美好的品质,他们的行为这么温暖人心。眼光转变,世界都更美好了。自我改变,关系都被滋养。
我自己就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礼物,从你停止纠正他,开始欣赏他们的那一刻开始。
育儿,就是经由孩子来修炼自我,从而活出自我。
育儿即育己,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那样的人
在央视面对面的访谈节目中,董卿曾谈到自己的 育儿 感受,她回忆了初为人母时所产生的无奈和沮丧,感觉时间全部都被孩子占据,人变得琐碎平庸,过了一段特别艰难的日子,后来她的好朋友的话点醒了她。
“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董卿说,这句话让她感到醍醐灌顶。
“我总觉得我还应该很努力的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他我就变得止步不前。”
想清楚这一点,董卿就开始积极筹备《朗读者》,除了做主持人还尝试做制片人、拉赞助甚至搭建演播厅,《朗读者》第一季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本人也从实践当中收获了新的成长。
育儿 即育己,在贫瘠土壤里去拔毛助长就算短期孩子有所状态改变,但长期来看,未来之路依然会因为势单力薄而走不远,飞不高。
孩子往往是通过父母这面镜子来认识和了解自己,如果自己都看不见真实的自我,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看见真实的自我呢?
在寻找真实自我的路上,修正自己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但我们只要继续往前走,会发现自我更多的可能性,我们的内心会趋于光明的状态。
成人寻找真实自我的痛苦旅程,指明了我们培养孩子教育当中什么才是重中之重。帮助孩子在自我概念形成初期写入积极概念的源代码,尽量避免孩子在未来重蹈我们当下的困境。今天如果我们成为规则孩子的家长,将来我们的孩子依然会在下一代教育当中复制这种模式。
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育儿到育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育儿及育己、从育儿到育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