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辈育儿典范(隔代教育的育儿分享)

时间:2022-12-10 阅读:11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隔辈育儿典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隔代教育的育儿分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都说“隔代亲”,但这对奶奶和孙子却反着来,这才是隔代教育典范

在很多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溺爱的情况,正所谓“隔代亲”,老人们对孙辈的宠溺远比给自己子女的更多。不过虽然说有老人们的疼爱是孩子们的幸运,但是不得不说“隔代亲”的宠溺式 育儿 ,也有可能为孩子的成长造成阻碍。 所以隔代教育也应该把握好原则和底线,让孩子在爱和管教的氛围中 健康 成长。

前不久杭州的王女士把东北的婆婆接到了家里来照看孩子,一开始王女士担心老人带孩子会把孩子宠坏了,可是没办法,自己终究要回去上班,请老人带娃也是无奈之举。可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一段时间后她自己居然被婆婆 育儿 的方式圈粉了。

王女士和婆婆还有孩子一起去逛超市,孩子一眼就看到了超市新进的玩具, 虽然家里已经有类似的新款玩具了,可是孩子还是想要再买一个。 于是小家伙像往常一样很自然地把玩具放进了购物车。

王女士刚想阻止,但是想到孩子平时撒泼的无赖样,她便也没再多说什么,毕竟玩具也不是很贵。可是就在这时刚来没多久的婆婆却开口了。 “宝宝,这个玩具我看着很眼熟呀,咱们家是不是已经有一个类似的玩具了?”

孩子很天真地表示,“家里确实有一个,但我还想再要一个隔辈育儿典范!”这时只见王女士的婆婆非常自然地把玩具从购物车里拿了出来,并且放到了原来的位置上。随后她开口说道,“既然有一个了,咱们就不能再要一个了!”

孩子听到奶奶不给自己买玩具了十分生气,正想要撒泼的时候,王女士的婆婆很自然地说道,“ 就像奶奶已经有你这么一个可爱的孙子了,你也不想奶奶让你爸妈再给奶奶生一个出来,对吧?” 最终婆婆成功的把孩子说服了,这一波操作也让王女士心服口服。

相对而言老人们更有耐心,如果隔辈育儿典范他们能够对孩子少一些宠溺纵容的话,那么相信老人们也许比孩子的父母更加能够具备和孩子讲道理并且成功说服他们的技能。 不过分宠溺的疼爱,让孩子们更加能够明白管教中的道理。

老人们对孙辈不过分,宠溺时更加能够有助于让孩子们懂规矩,守规矩,这种来自老人的规矩约束,更加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教育的权威感, 同时也使得孩子在日常行为表达上有所收敛,不会无所顾忌。

当老人和子女一起带孩子的时候,老人对孩子的不过分宠溺,更有助于家庭教育统一战线的达成。老人和孩子的父母们秉持一致的教育原则,这使得孩子更加愿意乖乖听话,同时也少了一些对教育原则底线的试探。

老人们首先要端正自身的养育理念,给予孩子疼爱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爱失了分寸和原则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把孩子娇惯得娇纵跋扈 。如果老人们首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能够在爱的给予上保有分寸的话,那么相信隔代亲会给予孩子真正的爱,而不是溺爱。

在日常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老人们应该和年轻的父母多多沟通,毕竟年轻的一代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更加懂得分寸原则的掌握。如果老人能够和年轻父母们在教育方式和态度上有所交流的话,那么相信他们在教育的尺度把握上更加心里有谱。

老人身上拥有着丰富的 育儿 经验,但是如果想要真正地带好孙辈,他们也应该不放弃对于新潮的 育儿 理念的学习。 当老人拥有更加多元的教育想法的时候,他们更加能够意识到溺爱的误区,更加能够给予孩子最恰当的管教。如果老人们能够保持虚心求教的心态,那么相信他们对于教育方法的思考,将会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以及 健康 成长。

事实上,如果能够有老人帮忙带娃的话,这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毕竟老人们对孩子的真心真意让父母们可以放心。 而对于孩子来说,有老人陪伴地成长,自然充满了更多的欢乐和幸福感。所 以如果老人带娃时能够避免隔代亲的溺爱误区的话,那么这显然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幸福,同时也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典范。

霍思燕、应采儿、黄磊等明星,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提到哪个女明星的演技最棒隔辈育儿典范,各花入各眼隔辈育儿典范,但若是提到哪个女明星教育孩子最棒,我想首推霍思燕和应采儿,她们育儿方式采用中西方结合,毫无例外都把精髓学到了家,教育出的孩子,不但温暖有礼貌,情商还特别高,可以堪称广大宝妈育儿的典范和榜样。

霍思燕儿子嗯哼,身上有哪些优点隔辈育儿典范

嗯哼大王参加《爸爸去哪儿》的时候,年纪才四岁多,小小年纪情商很高,这对父子的相处方式,让很多妈妈都很羡慕,那么嗯哼身上有哪些优点呢?

1、表达能力特别好

都说男孩的表达能力比女孩稍差一些,四岁的男孩,在幼儿园还处于闷不吭声的阶段,但嗯哼的语言能力却非常棒,反应特别快,说出的话让大人都自叹不如。

爸爸曾经问隔辈育儿典范他,飞机为什么会飞呢,别的小朋友只会说,因为飞机有翅膀,但他的回答却特别有意思,飞机可以在天上飞,是因为他有喷射引擎,用力旋转就能飞了。妈妈跟嗯哼聊天,他实力向妈妈科普,蕨菜很早以前就有了,在恐龙之前就出现了。由此可见他的表达能力太棒了,词汇量和知识储备,比一般的孩子要强很多。

2、情商也特别高

他有求于人的时候不会直接说,而是先给别人一点好处,比如在节目中,他看到爸爸在干活,而自己却帮不上忙,于是就想找吴尊叔叔来帮忙,他的做法是先乐呵呵地过去,说我想过来帮隔辈育儿典范你们一下,等到吴尊干完了活,他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你们再去帮帮我爸爸吧。有求于别人时,先给予再索取,这样的情商,相信很多大人都做不到。

后来他跟着妈妈参加节目《妈妈是超人》,我们看到了嗯哼的另外一面,他是一个超级宠妈妈,细心又体贴的小暖男,只要妈妈跟他撒娇示弱,他就表现得特别懂事和独立,真的像个男子汉。

应采儿的儿子Jasper,身上有哪些优点?

相对于温温柔柔的霍思燕,另一位女明星应采儿的育儿方式就显得更加接地气,应采儿的性格儿比较火爆直爽,但是他却生下来一个小甜椒,Jasper,Jasper有哪些优势呢?

大家本来以为Jasper是一个调皮捣蛋,古灵精怪的缩小版韦小宝,但没想到他是一个善良又温暖的甜心Boy,Jasper甜甜的一句I love you daddy,真的是非常的暖心,和妈妈通视频通话,非要抱一抱手机才可以。

村长敲锣打鼓,只有他认真鼓掌捧场说好好听,明明只比嗯哼大两个月,却像大人一样安抚嚎啕大哭嗯哼,我们是男孩子,要勇敢一点哟。他还特意找村长要了一块巧克力安慰,虽然进了他的嘴里,但才四岁的小朋友,怎么能够这么乖巧懂事呢?

跟爸爸的互动,也彰显了他的高情商和好脾气,节目中的山鸡哥,暴脾气频频控制不住,抱着沉重的石头找房子,还要顾着孩子,中途就不耐烦了,嫌孩子走得慢,干脆撇下Jasper自己走了,在游戏环节中,Jasper一直在玩儿喇叭,山鸡哥就发火了,对儿子怒目而视,别说是小小春了,连观众都瑟瑟发抖。

但是可爱的Jasper不哭不闹,只是默默地打开小喇叭,软软地问着爸爸,Can you stop angry now?你能不生气了吗,面对情绪控制能力强大的儿子,爸爸陈小春也绷不住,投降了,最后诚恳地跟儿子认错,这一波儿操作,小小春稳赢,不但没受爸爸坏脾气的影响,反而影响了爸爸,让爸爸心生内疚,懂得跟儿子进行沟通,变得越来越有耐心,不得不说,应采儿把儿子教育得太好了。

霍思燕的育儿方式,值得所有妈妈学习

1、相信孩子,主动示弱

霍思燕非常尊重孩子,从来不会大声跟孩子说话,也从来不会强势地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她选择相信孩子,并且会主动示弱,激发男子汉保护妈妈的欲望,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表达能力,这是朋友型的好妈妈。

2、大方地表达爱

嗯哼遇到自己喜欢的小女生,不是自卑和躲着,而是大方地打招呼,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也充分说明,霍思燕给孩子的爱是充分的,全面的,他们夫妻俩经常在孩子面前秀恩爱,嗯哼看到爸妈喜欢更小的孩子,表现得不高兴,妈妈就告诉他,这个孩子长得像小时候的嗯哼,爸爸妈妈喜欢他,正是爱他的表现。

3、挖掘孩子的乐趣

嗯哼家里有很多玩具,家里看起来非常温馨,嗯哼走到哪里都可以玩好大一会,这也是父母用心的结果,不遗余力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充分开发孩子的大脑,嗯哼的智商这么高,跟妈妈的培养密不可分。

应采儿的育儿方式,更具有普遍性

1、向传统教育方式说“不”

Jasper是姥姥姥爷带大的,难免存在隔辈亲现象,但应采儿敢于向传统教育方式说不,她告诉父母,家里不是餐馆,应该是有什么就吃什么,难道孩子到了别人家去做客,人家还要问吃什么才去做吗?

家里有个柜子容易夹到手,姥姥害怕孩子受伤,就准备把这个柜子给封起来,结果应采儿专门让Jasper去体会,还模仿儿子被夹到手的样子,从那以后,Jasper再不敢碰那个柜子。

几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应采儿教育孩子非常有原则,也从来不会宠溺孩子,而孩子在父母的原则面前,开始会反抗,后来会习惯,再然后就是融入到骨子里的观念。

2、避免浪费食物

餐桌上的礼仪,足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修养,应采儿拒绝孩子浪费食物,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我不会点多,因为我怕浪费,我最讨厌那种艺人点餐,一下子点一桌子,吃不了就丢掉”。类似的还有,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家长习惯性地把孩子爱吃的饭菜推到他面前,应采儿会拒绝,她告诉孩子,我们可以等,等到这道菜转到我们这里再吃。

对此,主持人朱丹问应采儿,会不会给孩子定的规矩太多?应采儿惊呼,这都是基本礼仪啊。呵呵,由此可见,怕麻烦的往往是大人,饭桌上没规矩的孩子,基本是家长视而不见或者不经意间惯出来的。

其实,尊重食物就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才会学会尊重他人,教育孩子就是要从点点滴滴教起,细节决定成败,家庭里的基本礼仪,就是一个孩子变优秀的根本。

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又和谐的隔辈育儿呢?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又和谐的隔辈育儿呢?需要注意什么?

1.赞美老人,肯定他们的努力,才能实现科学又和谐的隔辈育儿。无论老人的养育方式如何,对子女都没有不良想法,都在尽力照顾。基于此,年轻的父母应该赞美老人,肯定他们对子女和家庭的奉献。特别是做得好的地方,一定要用心,真心的表扬。得到肯定后,老人会更有动力。谁不想被肯定?很多小摩擦小矛盾都会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烟消云散。

2.凡事商量,统一育儿观念。在育儿的路上,连父母都会遇到困难,何况是跟不上时代的老人?因此,我们应该互相讨论事情。毕竟老年人的生活经验更丰富。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和老人心平气和的商量,团结一致。很多时候,只要是为了孩子好,我相信老人是愿意改变的。但是很多年轻父母不懂得沟通,导致家庭矛盾。如果大家都来谈,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即使是小婴儿也有许多必须遵守的规则。在这些原则性问题之前,父母和长辈应该是一致的。不要因为孩子守不住底线而哭。爷爷奶奶当然可以温柔的安慰孩子,照顾孩子的情绪,但是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

3.需要注意老人不要干涉子女教育孩子。如果我们总是给孩子充当“保护伞”,就会让孩子有恃无恐,完全无视父母的教育,甚至用我们的“权力”来反抗父母的管教。慢慢的,孩子会越来越不服从管教。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要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指手画脚,不要按照孩子自己的思维方式习惯性的屏蔽孩子,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孩子,而是要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许多育儿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自由玩耍对学龄前儿童非常重要。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由发挥”需要特别注意。这意味着,我们应该让婴儿更多地攀爬,让幼儿选择自己的玩耍方式,而不是不断打断他们的玩耍过程。对于三岁以上的宝宝,多给他们选择的机会。

辟谣:美国爷爷奶奶不帮带孩子?并非如此,隔辈养育他们也在做

文 全文共2423字隔辈育儿典范,阅读时间约4.5分钟

周末带Tim去朝阳公园散心,遇到邻居小可一家,就拼了个帐篷在一起晒太阳。正聊着天,小可遇上了同事安娜和她的小宝宝Luke,随行的还有两位老人。

安娜热情地介绍隔辈育儿典范:“这是我的 爸爸妈妈, 一年前就从美国过来 帮我照顾孩子呢 隔辈育儿典范!”小可跟他们一大家子寒暄一阵子,回到我身边嘀咕道:“天哪,我还以为人家美国老人不帮着带孩子呢!”

无论是跟身边的朋友聊天,还是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观点,认为美国老人活的潇洒,十八岁孩子就独立了,赶出门去既不用负担大学学费, 也不用给子女看娃。 而且还有人认为美国妈妈全职的大部分原因,都是没有老人带娃的传统,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揭秘一下 美国老人带娃 的真相。

美国老人真的不带娃吗?

官方数据说明一切,270万是个什么概念呢?我去查了一下 2019年美国有5.32千万的65岁以上 老年人,去掉一半已经是曾祖父母的老年人。也就是说有 大约千分之一的“美国爷爷奶奶”都在带娃。

其实这也符合我们在美国生活时看到的现实,在生Tim的产科医院里,我的邻居妈妈,就是婆婆早早跑来帮忙的。而且在公园里,也能看到很多老头老太太推着婴儿车遛娃。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 “国外的爷爷奶奶不带娃” 的印象呢?那是因为大家关注的美国家庭,往往是 少数中产和精英家庭 ,他们可以用一个人的收入来应付整个家庭的开支,所以夫妻中的一方可以负担照顾孩子的责任。

Ps:除了经济的原因,美国的族裔构成复杂, 不同的族裔又有自己的 育儿 传统 。比如在意大利和亚裔的家庭中,祖父母 育儿 的比例就比较高。

美国爷爷奶奶带娃做对了三件事

有朋友好奇地问我:“那美国爷爷奶奶带娃时候,有没有像我们一样,引发婆媳之间的 育儿 矛盾呢?”带着她的问题,我打越洋电话跟朋友 Claire聊了聊。最后发现,相比国内的隔辈 育儿 , 的确矛盾更少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的呢?我们又可以借鉴些什么呢?

第一:摆正位置:我只是个打辅助的

Claire和先生都是医生,每周五天工作日。三个孩子就都交给妈妈带五天,全家人在一起过周末。我问她会不会和妈妈有 育儿 理念上的冲突 ,或者说作为外婆会干涉妈妈管孩子?她说:“根本不会,我和妈妈都有自己的方法, 孩子在谁那里就遵守谁的规则 。”在Tim早教班上也遇到过一个带孙子去早教的国外奶奶, 她说:“ 我虽然愿意帮忙,但是也有我的原则。 ”

相对于国内隔辈 育儿 中,祖辈管得太多,年轻父母也希望老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来。美国的隔辈 育儿 中, 多了更多的“边界感”和“尊重”。 如果我们的爷爷奶奶也能摆正“帮忙”的位置,不去干涉儿女对孩子的教育,或许矛盾也会少许多。

第二: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并不是全部

Tim姥姥的老闺蜜有天来家里做客,看到我在家边工作边带娃,不无羡慕地对Tim姥姥说:“你这样可真好,想要享受天伦之类,就来女儿家做客,哪像我们帮着带娃出钱出力,想出去旅行都不行, 等孩子带出来,我们也都走不动了 !”

Tim姥姥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在美国很普遍,Tim的早教班同学艾米,平时就是奶奶带着来,有一段时间突然换了一个陌生的老太太,一问才知道是艾米的姑奶奶,而 奶奶据说有旅行计划 ,已经飞去夏威夷了。

爷爷奶奶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了是该享受人生,天伦之乐是享受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与其一边抱怨一边带娃,倒不如在 保证自己生活计划的基础上尽力帮忙。

第三:当成自己的孩子教育,不溺爱

在中国式的“隔辈 育儿 ”中,最让爸爸妈妈头疼的 就是长辈对孩子的溺爱 。闺蜜每次带娃回婆家总会闹得不愉快,就是因为婆婆总没原则的惯着儿子。

而 Claire告诉我,暑假时三个孩子去爷爷农场度假,没想到 爷爷给他们安排了一大堆农活 ,视频时女儿直跟她喊累,而老公则在一旁说,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帮爸爸干活的。

不光Claire的公公如此,那些早教课上遇到的爷爷奶奶带起孩子来,也是该要求要求,该讲理讲理,2、3岁的孩子都是自己背着书包来上课,从没见过长辈帮忙的。

隔辈养育是件“双全法”

之前有位朋友刚当了妈妈, 纠结自己要不要辞去工作专职带娃 。其实她的父母和公婆都已经退休了,并且还是曾经的老教师,如果能搭把手,她未必一定要牺牲事业,但是她却觉得隔辈 育儿 问题太多。其实,有史以来隔辈 育儿 才是主流。

仓央嘉措的诗中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对于忙碌的现代父母来说,两难是陪伴孩子和老人无法兼顾,但“隔辈 育儿 ”不恰恰是这种 双全法 吗?

有时候我出门办事儿,就把Tim放在姥姥家,有时候一进门,看到祖孙二人正在拼一张很复杂的拼图,认真的样子真让人羡慕。对于事务繁杂的爸爸妈妈来说, 难得有这样的耐心陪孩子玩。 在不是很费体力的 游戏 上,祖父母其实是更好的选择。

在“隔辈 育儿 ”上获益方不仅仅是我们或者孩子,还有祖父母自己。国外已经有很多养老机构,开始尝试将托儿所和养老院放在一起。孩子们的朝气可以让老年人心情更好,陪宝宝玩也可以预f阿尔茨海默病。

小辫子妈有话说:

无论中国的爷爷奶奶,还是美国的祖父祖母,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只要双方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隔辈 育儿 的确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你是否这样认为呢?

相关链接一: 体育 分一涨再涨,为孩子考试加分,美国孩子的运动方式学起来

相关链接二:辟谣:孩子要有怕的人?让孩子有“规则感”,胜过权威式教育

相关链接三:六个教育孩子的方法,你的孩子不能再溺爱下去了,不然会害了他

关于隔辈育儿典范和隔代教育的育儿分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3979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