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少儿育儿领域,以及学前儿童教育领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
科学认知领域、社会性领域、健康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育儿专家,但我们一定能够做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成为自己宝宝的“专家型家长”。
第一步,让自己具备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高度“敏感”的养育观念
没有人能够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才是伴随孩子一步步成长的最亲近的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其实都包含着许多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有些敏感期可能通过“不良现象”表现出来,有些敏感期则容易被当作正常行为而被忽视,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规律和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发现。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敏感。
第二步,让自己掌握各种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合的育儿方法
当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保持高度“敏感”后,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出现相同的问题时,所需要采取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以解决“叛逆”问题为例,如果是1-3岁的孩子,转移注意力、冷处理或正话反说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3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能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正面的学习榜样,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亲自尝一尝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家长需要掌握各种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合的育儿方法。
第三步,并充分利用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利工具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方法,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一些行为上,我们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实现最佳教育效果。图书、影像资源、玩具、亲子活动、培训机构……这些我们其实早已经熟悉的媒介,其实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具,我们需要做到的,无非是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在育儿之路上走得更加顺利,更加自然
日常生活
这一领域主要是针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培养,比如:让宝宝自己学会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与人简单的交流,最根本的道德建设等等。
感觉教育
提高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听力,视力,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应力,建设宝宝的审美观念和兴趣爱好。
数学教育
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宝宝对形状,大小,数量等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建立空间感,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培养
通过与宝宝交流,培养宝宝的表达方式和欲望,初步的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及兴趣,正确引导宝宝建立思想道德观念。
科学文化培养
正确的引导宝宝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及积极性,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喜爱,帮助宝宝科学的去看待这个世界。
0~3岁儿童五大领域发展
0~3岁儿童五大领域发展
0~3岁儿童五大领域发展,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的年轻父母都当起了爸爸妈妈,但是因为年轻育儿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但其实孩子的很多成长都是会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下分享0~3岁儿童五大领域发展。
0~3岁儿童五大领域发展1
一、大动作发展
0-1个月:俯卧位时能勉强抬头。
1-2个月:俯卧抬头30-45度,竖着抱起时头一晃一晃,能竖立一下。
2-3个月:俯卧能持久抬头45度,扶着坐时头向前倾,头稍晃、不稳。
3-4个月:俯卧抬头90度,扶坐时头稳定。
4-5个月:能翻身至俯卧位,拉坐时头不后倒。
5-6个月:拉坐时会主动抬头牵引身体,扶站时能主动跳跃。
6-7个月:俯卧时能以腹部为中心做旋转运动,可以独坐1分钟。
7-8个月:独自坐稳,左右转动自如,扶着栏杆能站立。
8-9个月:会爬行,并会拉物站起。
9-10个月:会扶栏杆横走,扶栏杆自己坐下。
10-11个月:拉着一只手能够走,会独自站立片刻。
11-12个月: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走几步,会爬上台阶。
12-15个月:独自走稳,拉着一只手能走上楼梯。
15-18个月:会拉着玩具倒退着走,自己扶栏杆走上楼梯。
18-24个月:跑得好,会双脚跳,独自上下楼梯,会扔球、踢球。
24-36个月: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会双脚从末级台阶跳下,能骑小三轮车。
二、精细动作发展
0-2个月:看见玩具时手舞足蹈,全身乱动。
2-4个月:能将玩具在手中握较长时间,会伸出双臂,来触摸悬挂于胸前的玩具。
4-6个月:会迅速伸出手,抓前面的玩具,抓握方式为全掌大把握。
6-8个月:会用传递、摇、敲等多种方法玩一个玩具。
8-10个月:能够拇指与食指对指取小物品,会笨拙地主动松手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玩具。
10-12个月:会灵巧地钳式捏起小丸,一手能同时抓握2-3个小物品,会轻轻地抛球。
12-15个月:垒2-3块积木,握笔自发乱画,会用勺取食物。
15-18个月:垒4块积木,能主动地翻书。
18-24个月:垒6-7块积木,能一页一页地翻书,正确握笔,模仿画垂直的线条。
24-30个月:垒8-9块积木,能模仿画水平线和交叉线,会穿短袜和便鞋。
30-36个月:垒10块积木,能临摹圆形和十字,会串珠子,系纽扣。
三、视知觉发展
0-1个月:短暂注视,目光缓缓地跟随移动的物体至中线。
1-2个月:目光能水平、上下跟随移动的物体180度,并且做环形跟随。
2-6个月:目光跟随落地的物体,开始能辨别场景的深度。
6-9个月:长时间看远处人物的移动。
9-12个月:偏爱注视小物品。
12-18个月:能注意悬挂于3米远的小玩具。
18-24个月:区别线条种类,如直线、曲线、虚线、线段等。
24个月以后,视觉水平与成人相近。
四、听知觉发展
0-1个月:对铃声有反应。
1-2个月:区别笛声和铃声。
2-3个月:头转向声源。
3-4个月:听悦耳的声音时微笑。
4-6个月:对母亲的语音有反应。
6-9个月:可迅速、直接地寻找声源。
9-12个月:听懂自己的名字,对语音敏感,是重要的语音语素积累期。
12-18个月:区别不同的声音,如犬吠声与汽车喇叭声。
18-24个月:较精细地区别声音,如揉纸声和流水声。
24-36个月:更精细地区别声音,如区别“ei”与“er”语音。
五、皮肤触觉发展
皮肤的感觉很早就表现出来,新生儿痛觉已存在,但不敏感。
0-2岁,婴幼儿皮肤感觉的灵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其中手部皮肤的感知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3岁时能辨别各种物体的属性,如软硬、冷热、糙滑等。
六、嗅觉和味觉发展
婴儿出生时嗅觉中枢及末梢已发育成熟。能够对不同味道的东西产生不同的反应。
七、自理能力发展
0-8个月:亲人的悉心照料。
8-10个月:小肌肉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完成一些自助活动,如能为自己的饮食提供服务,不需要奶嘴从杯子中喝水等。
10-12个月:大拇指、食指、中指能够更多的运用到生活技能中,学会了手臂旋转、倾倒东西。
12-18个月:会自己玩,开始学用勺或用手(拿着自己吃)吃食物,能够端着小杯喝水。
15-18个月:穿脱简单的衣物。
18-21个月:能自己洗漱,能找到卫生间的位置,需要时能及时到达。
21-24个月:会洗手,能独立吃饭,并完成其他更多的自助活动。
24个月以后,渐渐能听懂父母对自己大小便的提醒,渐渐形成自己大小便的规律。按作息时间有序生活,能按规定时间上床睡觉。
24-27个月:使用筷子,给玩具娃娃穿衣服。
27-30个月:会解扣子、系扣子。
30-33个月:穿脱外衣。
33-36个月:学习用玩具刀具,如剪刀、钝刀等,将橡皮泥切片等。手指更灵活,可以编小辫子了。
0~3岁儿童五大领域发展2
什么是早期教育的“五大领域”
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协调发展,促进幼儿智力、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
1、健康。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2、科学。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有好奇心。
3、社会。其目的是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 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
4、语言。其目的是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5、艺术。其主要目的就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五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早教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对孩子未来阶段全面发展起到关键性影响。好的早教课应该是五大领域交叉融合、而不仅仅是单独学习某一个领域。
0~3岁儿童五大领域发展3
0-3岁生长发育对照表
新生儿
趴着时,能抬头1-2秒,眼睛能聚焦在距自己20厘米的物体。
1-3月的.宝宝
满月时能抬头0-45°;2个月可抬头45°-90°;3个月时可达90°;能够张手玩,去握取东西,视线也会追着熟悉的人或喜欢的东西转。根据这一发育规律,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和宝宝做些相关游戏,进行引导。
4-6个月
这个时候,宝宝已经能够仰卧、俯卧、翻身了,听到被人叫自己的名字时有反应,并且开始认生。萌出第一颗乳牙,家长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准备为宝宝添加辅食了。
7-9个月
宝宝已经能独立坐,开始爬了,四肢越来越灵活。知道自己的名字,部分宝宝能够发出“爸爸”“妈妈”等简单的音节,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模仿大人的行为动作。
10-12个月
宝宝开始学走路,能够听懂大人简单的命令,玩一些简单的游戏,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脾气。
1-2岁
这阶段宝宝能够大步往前走,慢慢地能跑能跳,能够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搭建简单的积木。能理解并指出自己身体的部位,越来越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人待在一起。
2-3岁
这时候宝宝四肢灵活,运动完善。能够用积木搭建简单的模型,能够用画笔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对方位、空间(上下里外)有了一定的认知,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孩子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
孩子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
孩子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现如今的家长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都会从幼儿开始就开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包括语言,技能等。现在分享孩子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给大家。
孩子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1
提到早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早早地教孩子学习各种知识,让孩子更聪明。真正意义的早教,是让孩子从出生开始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全面发展,提高孩子适应环境的本领和驾驶环境的能力。全面发展就是指五大领域(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行为)齐头并进。
一、早教的“五大领域”
◆ 粗大动作训练的内容:抬头、翻身、坐、爬、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
◆ 精细动作训练的内容:摸、抓、拿、握、敲、捏、取、撕、拼、插、折、画等。
◆ 语言训练的内容:0-3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0-1岁是语言的准备阶段,多听,输入得越多越好。1-3岁是语言的发生阶段,多说,教给宝宝正确的输出方式,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达想要做的事。
◆ 认知训练的内容: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注意力、学习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需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训练提高这些能力。比如:认识图形、颜色,区分大小、空间时间概念等都是认知领域的内容。
◆ 社会行为训练的内容:一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清洁卫生习惯等);二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这是婴儿适应社会认识社会的基础;三是培养良好的情绪,0-3岁是婴儿个性及人格发展的敏感期。
那么,作为一名专业的早教老师,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呢?
二、五种实用的教学方法
■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 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喜悦或愤怒等情感。
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 活动操作法
活动操作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 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 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除了能够巧妙地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之外,一名优秀的早教老师还要具备专业系统的早教知识。
孩子早教的五大领域是什么2
科学认知领域、社会性领域、健康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育儿专家,但我们一定能够做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成为自己宝宝的“专家型家长”。
第一步,让自己具备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高度“敏感”的养育观念
没有人能够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才是伴随孩子一步步成长的最亲近的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其实都包含着许多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有些敏感期可能通过“不良现象”表现出来,有些敏感期则容易被当作正常行为而被忽视,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规律和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发现。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敏感。
第二步,让自己掌握各种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合的育儿方法
当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保持高度“敏感”后,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出现相同的问题时,所需要采取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以解决“叛逆”问题为例,如果是1-3岁的孩子,转移注意力、冷处理或正话反说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3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能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正面的学习榜样,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亲自尝一尝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家长需要掌握各种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合的育儿方法。
第三步,并充分利用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利工具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方法,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一些行为上,我们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实现最佳教育效果。图书、影像资源、玩具、亲子活动、培训机构……这些我们其实早已经熟悉的媒介,其实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具,我们需要做到的,无非是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在育儿之路上走得更加顺利,更加自然
日常生活
这一领域主要是针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培养,比如:让宝宝自己学会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与人简单的交流,最根本的道德建设等等。
感觉教育
提高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听力,视力,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应力,建设宝宝的审美观念和兴趣爱好。
数学教育
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宝宝对形状,大小,数量等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建立空间感,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培养
通过与宝宝交流,培养宝宝的表达方式和欲望,初步的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及兴趣,正确引导宝宝建立思想道德观念。
科学文化培养
正确的引导宝宝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及积极性,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喜爱,帮助宝宝科学的去看待这个世界。
3-5岁幼儿育儿知识
科学家认为,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对于培养心理健康,聪明伶俐的孩子,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感受的父母却不多,尤其是对一些否定的、父母不喜欢的感受,孩子更是难以在父母面前表达。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3-5岁幼儿育儿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5岁幼儿育儿知识:让孩子自由抒发情感
科学家认为,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对于培养心理健康,聪明伶俐的孩子,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感受的父母却不多,尤其是对一些否定的、父母不喜欢的感受,孩子更是难以在父母面前表达。
在儿童乐园里,一个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玩木马,男孩约六岁,女孩约三岁。只听男孩似乎很生气地对妹妹说:“萍稗,我恨你!”紧接而来的是母亲的大声训斥:“小虎!她是你妹妹,你不应该恨她,你必须喜欢她!”情感是不能强迫的,阻止孩子表达感受的做脚,并不会改变男孩对妹妹的气愤,只会使他不忠于自己的感受,教他把情感藏在内心,然后利用偷偷摸摸的方式,趁母亲不注意或不在的时候发泄。
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数以百计的实例之一。必须指出,这种阻遏孩子表达感受的做法,是很蠢的,它不仅阻遏不住孩子们的感受,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到压抑,对孩子的精神和
心理健康都没有好处。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即是当时阻止了,他们也会表达,并且是千方百计地表达。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孩子早上打得头破血流,下午又成为好朋友的真正原因。而我们,孩子的父母们,很可能会因此事相互之间几个月都存有芥蒂,不能友好相处。
孩子不但需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希望父母了解他们的感受。当他们害怕、无助或愤怒时,都会产生这种强烈的欲望。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欲望,进行一些卓有成效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学会理解并表达孩子的感受的方法,既要正确,又恰到好处。
你可以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可是这样太容易了,不仅说服不了孩子,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国外有一种叫做“反射情感”的方法,很值得我们一试。
所谓“反射情感”法就是:父母将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话向孩子表示出来,讲的形象一点,就是像镜子一样将孩子的感受反射出来。特别是对待两岁左右的孩子,做起来非常容易,父母可以直接用孩子的字句来表达孩子的感受。
譬如说,你的孩子因为与哥哥吵架,哭着跑到你面前:‘妈妈,哥哥打我:”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大部分父母都会把哥弟招到一起,开始审讯:“你又打弟弟了,谁先开始的?”而利用“反射情感”的方法,就会使你完全摆脱这种a裁判员”的角色。当孩子哭着跑来向你告状时,你只消同情地说,“哥哥打你,使你很生气是吧。”“他打痛你了吧里”如此,将孩子的感受用你的话反射给他,证明你很了解他的感受。几次以后,孩子们再吵架,’他们自然就会“内部”解块,不再请你出马了。
让孩子单独睡觉,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有好处,而且也是每位家长的愿望。但事实上,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的孩子由于惧怕等原因,一般不愿自己单独睡觉。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反射情感的方法,很好地安置孩子去休息。例如,一位母亲刚把孩子安排上了床,孩子便从卧室里跑出来,紧张而焦虑地说:“在我房间里有狼!”按习惯的做法,母亲会说:“家里哪来的狼,快回去睡觉!”如果这样,孩子更会纠缠不休,非要你同他一起睡不可。然而,当你用了反射情感法,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好孩子,过来,你害怕狼是吧I”孩子会告诉你他如何怕狼。“你怕的狼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会绘声绘色地把狼的形象并不十分确切地表达出来。“狼吓坏了你对吗?”母亲没有一句训斥和安慰的话,只是用自己的话表达孩子的感受。这样待几分钟后,孩子就会自然地对你说:“我想,现在没事了,我可以去睡了。”不几分钟,孩子就会睡着了。
这种反射情感的方法,就是帮助孩子发泄自己内心的感受,感受发泄完了,也就没事了。相反地,如果我们不让他们发泄内心的感受,就否定了他们正在形成的自我认定与自尊感,这样只能是火上浇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不稳定。
3-5岁幼儿育儿知识:怎么教孩子学会观察
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兴趣是发展儿童观察力的内部动力,儿童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就会主动、持久、仔细地去观察,就会发现平时不易发现的东西。否则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家长必须注意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怎样培养呢?
(1)要让儿童广泛接触和观察周围事物。社会和自然的各个领域都是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就是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知识奥秘,父母的责任在于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节假日,可带孩子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地,同时讲述有关的人物、故事、传说;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石水土,江河湖海等等。比如,可带低年级的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让他们比较老虎、狮子、豹等动物的不同特征,指出青松绿柳、牡丹与芍药等植物的差别。还可让孩子观察大街上的车辆行人,认识商店陈列的各种商品和蔬菜。这样,就可以使儿童增长见识,启发思维,提高观察兴趣,进入高年级,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家长可带孩子去体会名家名篇所创造的意境。如有的家长带孩子到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西山的大觉寺,去体会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的,隔笙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以及‘潭中鱼可百许头,皆着空游无所依,的意境。由图画,而文字,而生活,然后由生活再返回文字、图画。如此循环往复,可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2)要珍惜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对无限广阔的大千世界提出的各种问题,往往使一些年轻家长穷于应付,有的家长因厌烦而拒绝回答,甚至申斥孩子,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从表面看,孩子哄声,大人省心,殊不知却堵塞了一条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渠道。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热忱而耐心地听完孩子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然后再认真排难解疑。如果有不懂之处,可查阅有关书籍或请教别人,等弄懂了再予回答,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有关书籍,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则不必急于回答,可从侧面作些提示,启发他们思考,或让其去观察,以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习惯。当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父母的启发帮助解决了所提的问题后,他们观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看电影、电视、图书、画册、图表和听故事、听音乐和玩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和习惯来让孩子学会观察。
3-5岁幼儿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教会孩子如何做。这里不只是“教”,而是“教会”。就是说,要教到使孩子自己会做。孩子智力的开发过程中,对任何动作的掌握都是缓慢的、渐进的。教孩子如何握笔,怎样写宇,都要一步一步地教,第一步教会了,再教第二步,不要几步一起跨,这里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和细心。譬如,教孩子握笔的姿势,就要从右手的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教起。先让孩子学会每个指头怎样放、怎样用力,指头与笔杆怎样协调动作。再教本子放在什么地方,左手的位置,还要教写字的姿势。然后,使各个动作协调起来,才能握得好。用句老话说,这就叫“手把手地教”。对孩子,只有这样教,才能教得会。单单靠讲几次,那是很不够的。
第二,要反复练习。教给孩子一个字,一次教会了,还是不巩固,因孩子对周围感兴趣的东西太多。必须反复地进行练习,要练得熟,熟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在练习的时候,要求要严格,一个动作也不能马虎。特别是在纠正坏习惯和错误时,更要如此。譬如,有的孩子写字头总是朝左边歪,对这种习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纠正过来的,要从坐姿,本子的放置,两只手的位置等来纠正,要看着孩子一笔一笔地写,直到纠正过来为止。过一时期,再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姿势,出现反复,及时纠正,有了进步,就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有信心和兴趣,习惯就容易形成了。
第三,要树立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尤其是要具体地学习一种动作和事物时,都要先看看大人的动作。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模仿力来培养教育他。如果想让孩子学会握笔,就可以买张怎样握笔写字的挂图让孩子看;如果想让孩子字迹端正、书写整洁,就找一本样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看。在家庭中,树立榜样最重要的是父母自身要做好,否则很难帮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儿童教育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相互关连的。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笔记本整洁,不仅要教育孩子爱惜笔记本,还要让孩子在其它方面也注意整沽。首先,手要洗干净,如果手上满是搪汁或泥土,写起字来就会把笔记本弄脏;如果能给孩子的教科书包上一个漂亮的封面,保持得很整洁,那孩子也会对笔记本加以爱护,如果整个房间每样家具都很整洁。
第五,要注意客观的可能性,要求要逐步提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超过孩子所具备的客观能力。孩子年纪小,刚刚开始学习,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很多东西,要一步一步地来。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对孩子提的要求过高、过重,事情就容易走向反面。
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是什么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一、健康领域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替代,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有益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二、语言领域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与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三、社会领域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的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四、科学领域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领域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园五大领域
少儿育儿领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学前儿童教育领域、少儿育儿领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