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开心爸爸聊育儿,以及爸爸育儿分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接受孩子平庸的家长来看看育儿专家都是怎么说的?
昨天开心爸爸和一个朋友聊天开心爸爸聊育儿,不知不觉间就聊到孩子成绩这方面开心爸爸聊育儿了。
这个朋友结婚比较早,孩子今年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说起孩子来这个朋友真开心爸爸聊育儿的是“怒其不争”,按理说他们两口子都是标准的硕士毕业,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都不差,孩子只要随便遗传他们两个人一点,成绩就不可能差啊开心爸爸聊育儿!
但是遗传学就是这么的“神奇”,孩子几乎是“完美”的避开了他们两人所有的优点,什么智商高,记忆力强,专注力好,学习认真等优秀的品质孩子一点都没有,反而是不专心,喜欢走神,写作业拖拖拉拉,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记不住,爱玩不爱学习......
说实话看着自己孩子有逐渐成为“学渣”的趋势,这位朋友和妻子真的是非常着急,什么买培养孩子专注力的玩具,给孩子报培养数学思维的课程,带着孩子上一对一的外教......能想的方法都想了,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一如既往,两人轮番上阵帮孩子补习都没什么效果。
最后这位朋友说“以前听别人说,要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当时我还没当回事,现在看起来真的是真理啊!有些孩子,开心爸爸聊育儿你不接受也没办法啊!”
之前开心爸爸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妈妈心态的变化:
刚怀孕的时候,对肚子里面的宝宝充满了期待,总觉的宝宝日后应该是大富大贵,要不就是学富五车受人敬重;而宝宝出生后更是坐实了妈妈的这种期待,比如宝宝哭起来非常响亮啊,宝宝能够自己专心致志的玩自己的脚趾啊等等,这不就是聪明专注的表现吗;孩子上小学后,情况急转而下,原本想象中聪慧无比,视作业如草芥的孩子,居然连道最简单的题都不会?四五道题能够在那里做一晚上?这还是自己的那个聪明无比的孩子吗?
于是,有的妈妈着急到不行,陪孩子写作业并且不断责怪孩子,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有的妈妈恨铁不成钢的说,你看看隔壁家的小朋友,每天都是早早写完作业早早上床睡觉;有的妈妈着急上火,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结果收效寥寥;甚至有的妈妈开始怀疑,当初是不是护士抱错了孩子,把自己聪慧无比的孩子掉包了?
最后文章说:每个爸爸妈妈都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庸,但最终他们还是会接受的,毕竟这才是每个爸爸妈妈都需要面对的现实。
接受孩子的平庸,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其实开心爸爸周围也经常有这样的声音:
有宣传孩子会自然长大的: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不管是平庸还是突出,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爸爸妈妈只要静待孩子成长就好了。
有宣传面对现实的:虽然说每个爸爸妈妈都是望子成龙,但是能够成龙的毕竟还是少部分人,绝大多数的孩子注定日后会是很平庸的,所以爸爸妈妈还是面对现实吧!
还有自嘲的:很多爸爸妈妈能面对自己的平庸,却不能面对孩子的平庸。
这些话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毕竟从智商的正态分布角度来说,绝大多数的孩子智商还是处在一个平均值的,换而言之,绝大多数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注定是平平淡淡的。与其逼着孩子整天忙忙碌碌的,还不如放松一下,让孩子平凡快乐的成长呢!
对孩子的态度,从焦虑到从容,看上去好像是爸爸妈妈一种心态的转变,一种教育观念的进步,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有着与众不同的表现,实际上呢?
家长育儿心得分享 爸爸都是怎么育儿的
父亲参与育儿,不需要任何理由。但可以让上述某些“袖手”爸爸松口气的是,父亲的参与,可以有不同的重点,只要能把握好这些重点,即使没时间像妈妈那样围着孩子转,也可谓称职爸爸。
1、扮演好性别角色,帮助孩子社会化
父亲的角色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她是一个异于母亲的男性存在,对于孩子的性别社会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的角色示范可以让他们找到 角色认同;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对异性的认识,则是从父亲开始的,如果成长过程中跟父亲没有良好的互动,那么长大后跟异性的关系就可能出现偏差。所以,作 为爸爸,做好儿子的性别角色示范,得体地跟女儿互动,本身就是一种参与。
2、让孩子体验来自男性的力量
在孩子眼里,母亲一般是温存的、细腻的、安稳的,而父亲的生理结构和角色承担则使得他成为力量的象征,称职的父亲会把这种力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到 不一样的爱。比如,抱孩子的时候,把孩子抛起再接住,或者托着孩子开几圈“飞机”,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刺激的经历,孩子不管是吓的哇哇叫或乐的嘎嘎笑, 所体验到的都将是来自男性的力量。这是他们从母亲那里体验不到的。
3、缓解母子之间的紧张情绪
跟围着孩子转的妈妈相比,忙碌的爸爸也有其优势,那就是他不必随时面对带给自己挑战的孩子,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美”也让他们的 心态更平和,所以,当爸爸的不妨借机扮演好家庭教育的“平衡器”的角色:当妻子因为孩子的闹腾心烦意乱、母子相持不下的时候,出来打个圆场,或者索性把孩 子接过去,给妻子一个喘息的时间,也给孩子一个调整状态的机会。
4、协同妻子创设富有教育性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直接的教养活动,还需要隐形的教育环境,后者甚至来的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是极易接受感染的“小精灵”,而爸爸作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 对于教育氛围的创设,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如果爸爸能够与妈妈协同营造富有教育性的家庭环境,也是兑现育儿责任的行为之一。
三、几个可以尝试的参与方案(爸爸们学起来哦~~)
爸爸在明确了自己的参与重点之外,爸爸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时间安排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介入方式,下面就列举几种“典型”爸爸可以参考方案:
育儿过程中,如何让爸爸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来?
带孩子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很多的男人在这个过程中好像还没有适应爸爸的角色,或者是觉得孩子就应该是妈妈来看的,所以说自己对于孩子的事情也不怎么管,都扔给妈妈一人照看。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因为父爱和母爱并不一样,这是母亲所给不了的。所以说当孩子出生的时候就要让爸爸更多的参与到育儿中来,而不是当甩手掌柜。
一:多给爸爸一些鼓励。
其实很多的时候爸爸也是想要去照顾小宝宝的,但是很多的妈妈当看到爸爸照顾的不好的时候就会发脾气,让他们走开,然后自己去做这个事情,久而久之他自然就不做了。如果说你能够给他一些鼓励的话,说孩子和你在一起好开心啊,你还挺会带孩子的,下一次保准开心的过来哄孩子了,男人也想要挺好听的话需要哄着的。
二:让他和经常带孩子的爸爸多交流。
生活中不缺乏那种非常好的奶爸,看看周围哪些男人经常带孩子,可以让自己的老公多去和奶爸交流交流做做朋友,两个人聊聊天很快就能聊到孩子上面去,而人都是很容易被影响的,看到别人整天陪孩子带孩子的,他的内心肯定也会有这种想法的。
三:多参加一些育儿培训。
可能你平时让他带孩子,陪孩子玩什么的他都不会听,但是去挺专业的培训,让他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这段过程中父爱是不能缺失的,相信他就能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了。毕竟人家是专业的,我们说再多也比不上人家一句话强。
孩子是两个人的孩子,所以也应当两个人共同去陪伴孩子,父爱母爱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才是积极阳光的。那些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看起来就比较的成熟内心,因为少了一半的爱。
爸爸的育儿经
爸爸的育儿经
父亲是儿子最好的榜样, 30岁的张先生尽管他工作繁忙,但还是努力抽时间和孩子相处,寻找适合的沟通方式,虽然并不完全了解如何做父亲,但他坚信要以身作则,父亲应该永远是孩子,尤其是儿子的榜样。
三个爸爸的育儿经
初为人父
因为张氏夫妇曾在墨尔本留学,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他们给儿子取名叫墨墨。孩子并非在张氏夫妇计划之中,得知这个消息,张先生笑说当时“吓坏了”。但也很快就接受这件事,决定好好养育他。
回国后,家中长辈很高兴地参与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自己笑言,中国的家庭永远脱离不了长辈的影响,往好了说是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束缚。
孩子出世不久,张先生为了尽自己做父亲的责任,想给儿子做点事情,决定给孩子洗澡,不料马上被妈妈呵斥。妈妈怕他不懂,没有经验,嫌他笨手笨脚。这件事情打击了他,也让他知道做父亲并没有想象中容易。此后一直到小孩学会走路,家里人把事情都揽过去,基本不让他插手。而张先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上海出差的时候带奶粉和尿布回来。
这样的状态让他找不到做父亲的感觉,直到儿子可以和他咿呀交流,尤其是学会走路想运动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的价值,有了当父亲的感觉。
现在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周末比平时工作日要忙,所以他周末很少能带孩子出去玩,相处时间比较短暂,这也让他倍加珍惜。由于妈妈经常在身边,孩子现在这个阶段和妈妈的关系更加亲密。张先生为了培养和孩子的感情,会有意识地陪儿子做游戏,坚持给他讲睡前故事。
亲子学习
墨墨参加了现在多数家长为孩子选择的亲子班。这些课程涉及娱乐、艺术、音乐等,需要家长陪同,每节课15分钟左右。张先生并没有认为这种新颖多元却昂贵的课程有多少实际的作用,但是迫于长辈的要求和考虑到儿子一个人玩的孤单,还是选择让孩子参加并且自己也积极地配合。这样的小环境,毕竟也能让孩子接受一定的社会化学习,学会和人相处,处理一些人际矛盾。
为了让孩子学习不同的知识,张先生不仅为孩子买了必要的书籍,还准备了很多适龄的DVD。影像的配合,在吸引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学到知识。他回忆说,儿子不会讲话时,他买过很多画册,贴在家里,时常抱着他,指着上面的中英文和他讲一讲。
在和孩子相处学习的过程中,张先生发现,小孩子喜欢主动寻找,会给自己讲故事。虽然听不大懂他在说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正在运用自己的思维。墨墨的睡前故事一般是张先生来讲,因为他觉得男人有自己特有的发散性思维,会更好玩,更吸引儿子。
游乐与规矩
半年前,张先生带着年仅两岁的墨墨去海南游玩。这次旅行给身为父亲的他带来很多惊喜,发现了平时未曾发现的孩子的可爱之处。这也是儿子第一次看大海,自然很开心兴奋,也玩得很累。孩子对着从未见过的大海,一边往前扑,一边高兴地大喊“啊!大海。”看到有飞机飞过时,墨墨对着飞机招手说:“别走别走,下来下来。”逗得家人开心不已。张先生觉得这样的旅行很有意义,换个环境小孩子就展现出来不同的一面。
玩要玩得尽兴,但平时犯了错误也要立规矩。两岁多的小男孩很调皮,东西往地上乱扔,喜欢乱爬乱跳。情节严重时,张先生就寻思着要立立父威,教育教育他,让他站到角落里,专注地站着,好好反省自己。
张先生觉得这个在西方广为使用的方式比暴力的形式更好,而且他也不赞成暴力对待小孩。“当然也许会忍不住”,张先生笑着自嘲道。他在澳洲的`时候,看过一个叫Russell Peters的印度演员主持的脱口秀,上面提到东西方最大的区别是打小孩。西方的小孩到了青春期,会特别愤怒,对父亲大吵大闹,为什么呢?主持人说,就是因为你们不打小孩,我求求你们,赶快打你们的小孩吧。中国小孩、印度小孩和白人小孩在一起,大家聊起来,中国小孩说:“我被打了。”印度的也说:“我也被打了。”你希望你的孩子落后于人吗?观众捧腹大笑。
父亲是儿子最好的榜样
张先生认为好的环境很重要,他认为:“父母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就得给他一个好的环境。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就要给他一个书房,想让他身强体健,就给他买篮球买足球。”
孩子会跟父亲对照,尤其是对儿子而言,他心里肯定希望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他指着自己说“最起码我就是这样想的”。他提到一位美国作家Thomas Wolf,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父与子的文章。上面说,成长的过程就是寻找父亲的过程,寻找到他,击败他,你就成人了。有的时候父亲和儿子是敌人,你要战胜父亲,就要以他为榜样来成长。等父亲老了,他就逼你生孙子,这样他就可以逗孙子,以掩饰自己被击败的尴尬。
他相信平时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他说“一定不能当着孩子面争执”。偶尔他和妻子打闹玩,儿子见到后居然会放声大哭。有时候儿子见到他们出现亲昵举动,就会乖乖看着。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当你表现出幸福的时候,孩子也会懂得,“他会幸福地朝你笑”。
所以,当爸爸对张先生最大的影响是“做好自己”。爸爸要孩子追随自己,就要行得正坐得直。想他以后成为一个牛人,那自己也应该是个优秀的人,不能像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一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对我是一个促进,孩子的出生对我是一个激励,我要像个榜样。”
开心爸爸聊育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爸爸育儿分享、开心爸爸聊育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