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语言暴力育儿,以及幼儿语言暴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育儿:语言暴力是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的
我们常听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语言暴力育儿,通常来说,很多父母教育小孩都是打骂一起走语言暴力育儿的。那么,小孩不听话、做了错事,吼孩子有用吗语言暴力育儿?有多少人小时候也遭受过言语暴力?
今天我去医院看牙,排在我前面的是两个小男孩,我到的时候,其中一个男孩正在拔牙,那哭声惊天地泣鬼神,让我有赶紧去退号的冲动。虽说一边拔牙一边哭,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结束时医生都夸他很坚强。而另外一个男孩呢,怕的不敢张嘴,纠结了半天,医生无奈让我先上。这时候,孩子他妈可不干了,对着男孩又是踹又是骂的,那孩子也委屈的眼泪只流。可怜我本来就怕看牙,身边居然还不得清净。我看完后,那男孩又被妈妈逼着看牙了,最后男孩还是没有大胆张嘴给医生看,刚好到中午了,医生也要下班了,我想今天那对母子算是白跑一趟了,那男孩回去肯定少不了一顿打骂。
吼小孩真的有用吗?如果有用,今天那男孩应该能看好牙的。拿看牙这件小事来说,别说几岁的孩子,大人都怕怕的。小孩本来就有惧怕心理,缺乏勇气,语言暴力育儿你再吼骂,只会让他更战战兢兢,更胆小吧。从而,还会有挫败感和失落感。
语言暴力,指的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和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语言暴力虽然从表面上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是它对孩子人格心理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而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1、形成“退缩型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逃避现实,不敢与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内向、封闭、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征。
2、形成“攻击型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语言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逆反,为了发泄不满,而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行为,直接影响和危害社会,害人害己。
建议宝妈宝爸们理性教育小孩,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另外不仅儿童心理教育很讲究方法,早教识字教育也很讲究方法,人们对于画面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进行练习,比如【猫,小,帅学汉字】是一款采用图片演化成字体的软件,让孩子在好奇快乐中学习汉字,我家闺女从三岁开始接触汉字,现在用了一年认字300多个,是一款免费的好软件。
【猫,小帅,识汉字】中的图片演化汉字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让孩子感知世界同时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方法 思维能力 对以后繁重学习任务有重大帮助。
遭受“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一.“偏向虎山行”,为何说教容易沦为“语言暴力”?
1、 生活压力大
其实父母也知道语言暴力不可行,可为何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主要是工作上的烦心事多,面对的压力通常难以释放,回到家还要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妈妈的角色,身体和心理上都有些“超负荷”,很容易在孩子身上爆发。
比如孩子作业怎么教都不会,父母耐心不够,就忍不住发火:“题目都教过你好几遍了,还是不会,你到底有没有长脑子?”
父母脱口而出的这种话,其实只是在把积压在心里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父母怒火中烧,孩子只能忍受,只是心里受到的伤害父母看不见。
2、 孩子不断成长不断犯错
人生总是要不断犯错,才能得到成长,不会“无师自通”。
也许父母为了省心,就想要一个乖巧懂事、聪明伶俐的孩子,只是这不是凭空得来的,需要不断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变得优秀。
有些父母培养孩子太急于求成,总是沉不住气,一看到孩子表现不好,就怕他误入歧途。
比如孩子忘记尊敬长辈、偶尔在学校打架、浪费粮食等。父母不想时刻督促孩子,可孩子错误不断,于是乎,恨铁不成钢的他们往往就会大加训斥,发展成为“语言暴力”。
3、 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暴力行为
“你又长胖了”、“你好好学习不行吗?就知道看电视,看你以后怎么生活?”“别没事找事,耽误我时间。”
父母也许从心里是在为孩子考虑,“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是大部分孩子都喜欢温柔鼓励的方式。
父母以为对孩子说话可以很随便,其实即便是自家人,也需要掌握分寸。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意识到何可说何不可说,才不至于让孩子受伤。
不要小看语言暴力的影响,成年人或许对别人的恶言还能自我治愈,可是孩子一般很较真,对父母说的话,尤其是消极的,会一直放在心上。
恶言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同时也会或多或少滋生怨恨心理。很多人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语言暴力,长大后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不要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暴力,就肆意伤害孩子,心灵伤害是不可逆的。
二.遭受“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1、 形成“退缩型人格”
如果小时候总是受父母指责,时间久了,就容易习惯性地自我否定。
想要做成某件事时,总是会以“自己做不到”的理由进行自我劝退。
生活要往前进的时候,因为不够自信,很容易错失进步的机会。
比起获得好的结果,“退缩型人格”的孩子更愿意选择原地不动,逃避问题,他们通常都自卑、封闭。
2、 没有安全感
孩子犯错,就会受到父母的责备,因为害怕语言暴力,孩子在行动前总会谨小慎微。
每做一件事,都会观察父母的态度,确定父母没有生气才会安心。如此重复,长此以往下去,会让孩子的心理充满了不安全的感受。
3、 产生情感障碍
父母对孩子说过“恶意语言”,孩子潜意识里会记得,长大之后,很可能会延续父母的恶言。
比如孩子不聪明,就会骂他“蠢猪”。由此又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上一代的错误又会延续到下一代。
三. “说教”有门道,如何做到“教科书式”的语言教育?
1.情绪控制得当,不会在冲动中训斥孩子
父母不要轻视语言暴力的危害,对待孩子要时刻注意,言语是否能被孩子接受,是说话前需要自察的问题。
遇到孩子犯错或是不听话的情况,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在生气的情况下骂孩子,人在冲动之时往往会做出悔不当初的举动,不要给孩子和自己都留下遗憾。
2.别翻旧账,就事论事
孩子犯了什么错,就单论错误来教育孩子,就事论事才能“以理服人”。
不要孩子这次推了其他小孩一把,就把其他旧账也翻出来,像上课不听讲被老师点名批评,不爱参加体育活动,英语单词总是拼不好等等,如果将这些事都堆起来,判定自家孩子就是个“坏孩子”,这完全有失公正。
3.语气温柔,“嗓门大”不会加持理据
教育孩子时,父母最好把大嗓门收起来,不要让情绪掩盖道理。
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不是让孩子听父母的话,而是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理。选择乐于接受的方式说理,孩子自然更容易听得进去。
育儿的最佳态度是“语气温柔、态度坚定”,嗓门大并不会加持理据,只会让孩子觉得大人“仗势欺人”。
所有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想让孩子听进去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后少走弯路,可若使用的方式不对,很可能只会收获孩子的“叛逆”。
4.若不经意伤害了孩子,请记得“道歉”
如果父母没有控制住自己,对孩子说了不该说的话,请务必放下身段道歉。
孩子其实很好哄的,如果知道父母犯了错愿意低头,会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心里舒坦的同时也会对父母更加尊敬。
所谓“人无完人”,孩子是这样,父母也是这样。若大家都相互迁就、相互体谅,才叫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父母不要迷信“长辈的权威”,硬仰着头不愿道歉,其实这与面子无碍,懂得认错的父母,也会得到其他人的称赞和另眼相待。
“说教”是件大有门道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变成“语言暴力”,教育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会成为“家长”的过程,不妨共同成长。语言是把双刃剑,父母要把握好其中分寸,才会在育儿这条路上事半功倍。
孩子经常遭受“语言暴力”,性格会出现缺陷,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嘴
在过去,人们思想比较落后,很多家长喜欢打骂孩子,认为对孩子严厉一些,会让孩子更听话。现在很少有人会去打骂孩子,会用更科学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有些家长在无意之中让孩子遭受语言暴力育儿了“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虽然没有行为暴力那么可怕,但是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导致孩子性格出现缺陷,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意识不到自己做错了,导致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当中,对孩子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父母的语言暴力,可能是随口而出,或者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但都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影响。
1、“语言暴力育儿你怎么这么笨”
有些家长会用很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当孩子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时,家长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语言暴力育儿?”家长是在表达自己很失望,但是对于孩子来说, 已经受到了家长的羞辱,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差劲。
虽然已经伤害到了孩子,但是家长却还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这样做,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导致孩子长期受到伤害。
2、“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相信很多80后、90后,曾经都听过这句话,现在依然还有很多家长愿意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觉得这样做,可以激发孩子的斗志,但是孩子可不会这么想, 孩子会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 不管怎么做,都无法获得家长的认可。
3、“你必须听我的”
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年龄小,不懂事,自己是成年人,思想很成熟,所以孩子必须要听自己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于是就经常对孩子说:“你必须听我的。”
孩子如果反驳或者不听家长的话,家长会大发雷霆,甚至打骂孩子,导致孩子慢慢变成一个“小绵羊”,特别的乖巧, 这样的孩子胆子小,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长亲自造成的。
4、“真不该生你”
照顾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教育孩子也不那么容易,有一些家长没有耐心,看到孩子不听话,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有时候会对孩子说:“真不该生你。”
家长说的这句话,会让孩子特别的伤心, 孩子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很多余,会直接影响亲子关系。
可能很多家长觉得自己也不是故意的,对孩子说了这些话,也是想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其实家长的语言暴力, 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大, 这种伤害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可能很多家长不知道语言暴力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所以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如果家长知道其中的危害,可能就会在孩子面前管好自己的嘴。
1、缺乏安全感
每个小孩子都会依赖自己的家长,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这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对孩子温柔一些,及时帮孩子解决他遇到的问题。
反之,如果家长对孩子没耐心,经常用语言去伤害孩子, 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恐惧,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所以就会变得更加缺乏安全感。等孩子长大之后,孩子也会经常感到惶恐不安,会对自己的婚姻造成影响。
2、变得自卑
由于家长经常否定孩子,孩子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家长的认可,孩子慢慢会变得自卑,生活中不断否定自己。
时间久了,孩子会出现性格缺陷, 变得特别内向、胆小,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孩子长大之后,会影响学习成绩,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孩子也不敢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3、性格极端
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家长经常用语言暴力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变得和家长一样,变得特别暴力。
孩子长大之后,如果心情好,就会和正常人一样,但如果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孩子会变得很极端, 会采取暴力的方式解决,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越来越叛逆
孩子长期遭受家长的语言暴力,虽然表面上变得很听话,但是孩子慢慢就会开始反抗,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变得非常叛逆,可能会和家长对着干, 甚至想逃离家庭, 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
5、影响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但家长经常用语言伤害孩子, 会让孩子不敢与家长亲近, 结果导致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孩子不会与家长有太深的感情,性格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为什么有些家长意识不到语言暴力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是有些家长明知道会伤害孩子,却仍然要这么做,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放不下自己的“架子”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保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就必须听自己的话,在孩子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不允许孩子反驳,也不会替孩子考虑, 觉得孩子只要听自己的话,将来就一定会有出息。
2、没有耐心
还有一些家长特别没有耐心,而小孩子又特别淘气,经常犯错,家长会感到特别生气,于是就会故意用语言去刺激孩子, 一方面是在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另一方面是想让孩子变听话。
3、没有意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不打孩子也不骂孩子,只是说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伤害,如果不说的狠一点,孩子不会长记性,或者觉得自己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被“骂”大的,自己现在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
既然了解了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危害,那么家长就应该让孩子远离语言暴力,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首先, 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 想批评孩子之前,要先冷静下来,如果自己是孩子,听到这些话会是什么感受?
其次, 家长要尊重孩子,放下自己的架子, 与孩子有关的事情,要先问问孩子的意见,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沟通,才能够真正地把孩子教育好。
最后, 教育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没有哪个孩子可以一步登天,需要家长的谆谆教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所以家长不要太心急,应该一步一步来。
我是甜橘妈妈,一名两岁宝宝的妈妈,经常与大家分享 育儿 类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孕产和 育儿 的问题,都可以与我交流,我会耐心为大家解答。
家长对孩子采用“语言暴力”,会有哪些危害?该如何拒绝语言暴力?
我也是一个二胎妈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对孩子采用过语言暴力,我觉得危害有以下几点:
1.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曾经的我也会因为孩子的功课做不好而破口大骂,然而我发现即使你大发雷霆,孩子除了害怕和抗拒之外,对他的功课也没有什么帮助,而这些说了出来的语言暴力,真的是很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原来当我们家长采用语言暴力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妈妈否定我,那么我就是一个笨蛋。然而,他在做任何事情都不敢去尝试,他给自己定义了,我肯定不行,妈妈也经常说我是笨蛋,所以我不尝试。
3.孩子学会说谎。如果孩子长期在语言暴力下生活,那么他就会学会怎样说谎。因为说谎也许会瞒天过海,避过了家长的打骂,所以久而久之事情就会恶性循环。
综合以上几点,我觉得对孩子采用语言暴力真的让我们得不偿失。所以我建议家长们都应该这样做:
首先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是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要用更多的耐心去教导,即使说一次他不明白,我们可以说多几次,一定需要耐心。然后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切勿表现出过激的行为或者是语言伤害。
最后,JJ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太阳和月亮一样,他们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都不要老是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真的没有必要。
家庭中有哪些“语言暴力”,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
家庭暴力中语言暴力育儿,语言暴力语言暴力育儿的杀伤力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语言暴力育儿,而对孩子语言暴力育儿的影响却最深远,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可以直入孩子心底,永远刻在脑海里,挥散不去。
语言暴力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和影响语言暴力育儿?作者曾经看过一个片子,片子讲述了沈阳看守所里六个真实的少年犯的故事。“猪脑子!废物!丢人!就知道吃!是人就比你强!怎么不去死!”这六个少年共同的经历是都在童年遭受过来自周围亲人,尤其是父母的语言暴力,这些语言彻底摧毁了孩子的自尊,最终毁掉了孩子的一生。
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关于父母和孩子语言交流的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壹、你怎么这么笨!真没用!我就知道你不行!
似乎在西方的育儿观里,总是在挖空心思让孩子自信,而中国大部分的家长却好像绞尽脑汁让孩子自卑。
在作者这一代80后从小的生长环境中,打着戒骄戒躁泼冷水的话太常听到了。独裁型强势的父母,尤其喜欢打击,甚至在公众场合教育教训孩子,把孩子的自尊踩在脚下:“小孩子有什么自尊?”可每个小孩最终都会长成大人,只要人的基本属性不变,自尊心也不应该有性别年龄的划分。长期被打压成唯唯诺诺不坚持自我的“懂事听话”自卑型小孩,就真的快乐吗?
贰、你看别人家小孩!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小孩!
从小到大,我们的身边都魔咒般存在着神话一样的“别人家小孩”,“别人家老公”,“别人家老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自卑感来自比较,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在与他人比较时,会容易产生一种“不如别人”或者“做不到”的感受,这种自卑感很可能会压抑到潜意识中,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影响或者否定自己。
孩子的心理很脆弱,语言暴力的自卑感会让人想摆脱不断被打击的环境,逃脱不了,只好用一种方式让自己解脱:就是给自己洗脑,让自己接受对方的评价。虽然有些人在未来会通过加倍努力把自卑化成内在动力,但另一些人会选择避免和他人接触的方式来逃避自卑感,未来很可能会变得孤僻、自私,更以自我为中心。
父母“咆哮式”育儿属家庭暴力,家长:我不想咆哮,实在忍不住
大多数家长都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或者其他行为问题吼叫、咆哮过孩子,那么 父母咆哮式 育儿 属于家庭暴力吗?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接受采访时表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咆哮、吼叫、责骂等等,都属于语言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有些时候语言暴力比动手打孩子后果更严重。
刨哮式 育儿 属于家庭暴力,那么家长咆哮式辅导孩子作业违法吗?
关于这个问题,两会中有代表委员提议,要以家庭教育立法破解家长教育问题。
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也意识到吼叫孩子会伤害孩子,也不想吼孩子,但总是控制不住,尤其是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
最近,人民日报分享了父母们陪孩子写作业的那些崩溃瞬间。
一位爸爸,因为孩子做了很多遍的题还不会做,气得语无伦次,最后捂住了自己的心脏,一副痛苦状。
一位妈妈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委屈又无奈,和孩子一起进入了哭泣模式。
辅导作业的崩溃瞬间自然少不了咆哮式辅导作业。
一位妈妈在晚上十点半给孩子辅导作业时开启了咆哮模式,声音响彻整个小区。
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当孩子做错了事情,考试考砸了,达不到家长的预期时,很多家长都会开启咆哮模式。
咆哮式 育儿 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经研究发现,语言暴力造成的压力会造成孩子大脑“损伤”。
密歇根大学Ethan Kross博士通过一项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的反应非常相似。
当父母咆哮、吼叫孩子时,孩子情绪上受到打击时,神经系统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相差无几。
当你在吼叫孩子时,孩子感觉到了和责打一样的痛苦,甚至更严重。
吼叫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心理创伤如果无法疗愈,会在以后以病态的形式出现,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吼叫孩子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自卑,孤僻,懦弱,胆小,缺乏创造力,想象力,不愿意去挑战,不愿意去 探索 。
吼叫孩子还会影响亲子关系。虽然吼叫孩子在家庭中不是一种常态,但是吼叫过后对孩子的温言细语,对孩子的关怀,并不能够弥补吼叫造成的疏离感。
吼叫孩子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会导致孩子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孩子,甚至会破罐子破摔。
还可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讨好别人,通过别人的认可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吼叫孩子害处大,很多家长也认识到了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是不对的,而且是无效的,但就是忍不住。
虽然每次吼过孩子之后都会后悔,当孩子再次出现问题,家长会忍不住又吼叫孩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做到不吼叫孩子,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家长呢?
1、认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总是控制不住吼叫孩子,实际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家长自己的问题。
有些家长认为,都是孩子的原因,如果孩子不犯错,自己就不会发脾气,就不会吼叫。
情绪是来自身体的一种感觉,所以情绪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有情绪是正常的,是人就会有情绪,但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情绪平和的父母。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吼叫孩子,就如同凛冽的北风,即使用力再大,孩子也不会如你所愿,孩子感受到的只是恐惧。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情绪平和地和孩子去说,去讲,就如同温暖和煦的南风,会很快让孩子敞开心扉,并接受你的意见。
控制情绪,做一个情绪平和的父母非常重要,不但能处理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能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情绪平和的人。
家长看到孩子出现问题生气的时候,家长要意识到自己产生了情绪,我生气了,我感觉到愤怒了,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带着情绪没法处理好问题,我需要平复情绪。
平复情绪的办法有很多,可以暂时离开,采用深呼吸或者是腹式呼吸的方法,也可以做一些平时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一些 搞笑 类的综艺节目,看小说,或者是出去转一圈儿,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之后再处理问题。
2、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
时代在进步,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要随之进步,要不断学习新的 育儿 知识,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每个阶段会出现的问题。
了解了这些之后,当孩子出现了问题,你能够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孩子叛逆,还是孩子这个年龄的正常现象,而且你对如何处理也有一定的了解,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过于焦虑,也就不会吼叫孩子。
3、消除童年经历对自己的影响,自我疗愈心理创伤
有些家长控制不住吼叫孩子的原因是因为在童年时期也经常被父母吼叫、咆哮,否定或者是批评,受到了心灵创伤,没有被疗愈。
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感觉有压力时,情绪会突然爆发,会吼叫、咆哮孩子,或者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这样的父母想要改变吼叫孩子的教育方式,就需要理解自己父母当初的做法,理解父母是为自己好,只是由于认知程度的问题而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理解了父母的做法,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心里创伤就会被疗愈,就不会再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
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吼叫孩子,批评孩子。
家长在这种时候要牢记一句话,一个出现问题的孩子,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是一个需要更多爱的孩子。
批评,吼叫,打骂等这些方式,显然帮助不到孩子,除了打击孩子,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多学习 育儿 知识,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才不会咆哮、吼叫孩子。
如果家长有吼叫孩子的经历,也不必为此过分自责内疚,毕竟人无完人。只要及时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认识到错误,不断完善,就是一个合格优秀的家长。
你吼叫咆哮过孩子吗,你认为家庭教育立法能解决家长的教育问题吗?欢迎分享说出你的观点。
关于语言暴力育儿和幼儿语言暴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