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长高管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长高管理措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秋天是宝宝蹿个头的好季节,家长做好这3点助力孩子长高
大家好育儿长高管理,我是婉秋聊 育儿 ~
我们都知道春季是孩子容易蹿个头的季节,难道孩子在秋季就会长得特别慢吗育儿长高管理?当然不是。
这段时间我学习育儿长高管理了一些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课程,发现只要注意儿童的生长环境和饮食管理,孩子在秋天一样可以保持良好的生长速度,甚至比春天更快。
影响宝宝最终身高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其次就是生长环境、饮食和睡眠。遗传因素我们改变不了,但宝宝的生长环境和饮食是家长完全可以掌控的因素。
秋季和春季都是冷暖适宜的季节,从外部环境来说,很适宜宝宝进行户外活动,跑跑跳跳有助于孩子长高。
秋季相比春季来说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食物、水果等种类丰富,家长们尽可能根据营养需要让宝宝多尝试不同的食物,做一些宝宝喜欢的 美食 ,自然也会助力宝宝长高。
我觉得,父母只要用心做到这3点,就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宝宝的生长潜能。
身体生长的营养主要是从食物中获得,宝宝要想长得好、长得快自然离不开高质量的食物育儿长高管理:优质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各类维生素等。
我来介绍一个很简单的搭配公式,每餐只要准备这三类食物就不会错:
主食+肉蛋类+蔬菜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它可以是米饭,也可以是馒头,还可以是南瓜、地瓜等粗粮。
各种肉、鱼、蛋和牛奶都是蛋白质的来源,这类食物占到每餐的30%左右。
蔬菜能够帮助宝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水果和奶可以放在三餐之间吃,适量即可,以不影响正餐为宜。
尽量不要给孩子吃油炸类的食物和各种高糖的零食,最好也不要喝饮料,它们热量很高,孩子吃了看起来长得更胖,但是营养并不高,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些成分甚至对身体是有害的。
家长经常变换花样,科学搭配,色香味俱全,宝宝爱吃,就能保证充足的营养。
虽然食物种类那么多,但宝宝的口味不同,有的宝宝吃饭很挑剔,让家人做起饭来有点犯愁。推荐一套儿童食谱:
据说,长期运动的孩子比少运动的孩子至少多长3厘米。
夏天天气热,一动一身汗,真心不愿意多活动育儿长高管理;冬天气温低,天黑得早,出不去门。
而春秋两季气温适宜,特别适合节户外运动。
秋高气爽的天气,带着宝宝去公园或野外,一起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让温和的风吹拂着面庞,在秋景内走走跑跑,难道不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情吗?
也可以特意让孩子做一些跳跃性和拉伸性的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跳绳、单杠等。出去玩的时候随身带两根跳绳,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亲子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亲子感情。
注意:负重性的运动不适合让孩子多做,比如举重、摔跤等。
还有一点,就是睡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长激素有两个分泌高峰期,一个是晚上9点到11点,另一个是早上5点到7点。我们要保证宝宝在这两个时间段处于睡眠状态当中,才能正常分泌生长激素,利于宝宝长高。
所以,最好让宝宝在晚上9点前入睡,最晚不要超过10点。
除了这三点助力宝宝长高的措施,父母还要学会正确、系统地监测宝宝的身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增长只是估摸着来,没有测量的习惯,殊不知“感觉这段时间长得比较快”其实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并不准确。
有的家长则是随时测量,没有规律,想起来十天半月测量一次,想不起来几个月不测一次。
正确测量孩子身高应该这样做:
1、固定时间和周期: 每30天测量一次、每季度测量一次都可以,最好是每个月固定某一天的早上。
2、固定位置和测量工具: 尽量在同一个地方测量,尺子也要用同一把,可以有效避免人为误差。
3、测量后记录好数据: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一定将测量的时间和身高数值记录下来,方便做数据统计。
决定孩子身高主要包含三个关键的黄金时期:婴幼儿时期(0-3岁)、学龄前时期(3-7岁)、青春期(8-14岁)。其中婴幼儿时期和青春期是孩子身高快速增长的两个重要时期,3-7岁这个年龄段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学龄前时期是孩子增长相对缓慢的时期,这个年龄段很容易被父母忽视,一是父母可能会寄希望于青春期蹿个,二是孩子增长速度不明显。但是,每年增长5厘米和7厘米甚至更多,对孩子的最终身高影响还是蛮大的。
举例来说:一个小女孩三岁身高是100厘米,9岁时开始进入青春期快速增长的阶段。若她每年增高约5厘米,这5年增长25厘米,进入青春期时身高是125厘米,青春期长25-30厘米,最终身高也就是150-155厘米之间;若她每年增长7厘米,那她进入青春期时身高是135厘米,最终身高会是160-165厘米之间。
所以,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争取最大限度挖掘出孩子的生长潜能,使孩子最终长到理想的身高。
引导孩子长高个,家长抓住身高管理的几个关键因素
导语:孩子长高个是每个家长育儿长高管理的期望,人育儿长高管理的个子70%靠先天遗传,30%受后天影响,家长们于是就想尽办法,努力想将这30%的后天因素发挥到极致。引导孩子长高,家长需要抓住孩子身高管理的几个关键因素。
受此消息影响,7岁女孩小优的父母开始担心女儿的身高不能超过1米6,因为按照理论计算:小优父亲170厘米的身高、母亲155厘米的身高,小优最终理论身高不会超过160厘米。
小优的父母开始盲目的给孩子使用增高保健品。第一年小优长高了9厘米后父母倍感欣慰。但随后细心的母亲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些她这个年龄段不该有的发育特点,到医院诊断后被告知,婷婷的身体提前发育,骨龄超过同龄人2岁,有骨龄提前闭合的风险。因为发现的还算早,小优父母及时停止了自己的错误做法。
因此,家长引导孩子长高,需要专注的首要因素:科学对待孩子长高问题。因为科学 育儿 的普及,现在很多家长都已经知道,引导孩子长高,需要孩子早点睡觉,睡眠充足,不挑食、偏食,加强锻炼等等,当然,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相关专家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
0到3月龄:14至17小时;
4到11月龄:12至15小时;
1到2岁:11至14小时;
3到5岁:10至13小时;
6到13岁:9至11小时;
14到17岁:8至10小时;
孩子的长高主要得益于自身生长激素的分泌,而孩子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有自身规律,一般在进入深度睡眠后进入分泌高峰期,分泌量是白天的3到5倍。而一般情况下,孩子从躺到床上到进入深度睡眠,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0到60分钟,因此引导孩子尽快入睡是个关键。睡眠就是大脑进入休息状态,入睡前不能太兴奋,现在的很多综艺节目很精彩,但是首播时间偏晚,家长一定要把好关,自己首先不看,然后不能让孩子太晚上床休息。
此外,很多孩子因为课业原因,往往是一做完功课就休息,这也不利于睡眠。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孩子做作业的效率,把周末利用起来,每个周六早上陪孩子温习一下上周所学,每个周日下午和孩子对下一周的学习提前预判预习。最好的复习就是动笔写,然后自己给家长讲出来。预习也是。
1、情绪或心理障碍。之所以把孩子心理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是因为现在孩子的信息储备量很大,思想成熟度越来越高,逐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影响占据主要位置。情绪同样也在影响身高增长。那些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环境滋润的孩子,因为得不到充分的关爱,会影响身高,也称“ 社会 心理性侏儒”。另一些孩子,因为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整日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变差,再加上不喜欢运动,由此导致个子矮小。除了孩子自身情绪影响,家长的负面情绪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有研究发现因家庭紧张关系导致孩子性情古怪,孩子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率远低于正常孩子。
2、整天坐着,之前常听一些家长,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课间活动,不爱上 体育 课。究其原因,这一方面和某些学校的管理方式有关,更主要的是家长没有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我每天都要求孩子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是喝水,洗漱,然后是运动,诸如跳绳、打乒乓球,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持续了一段时间,感觉效果还行。人都有一个惯性,坐着时间常了,就会失去运动的冲动,家长,学校都积极去引导孩子动起来,多运动,孩子必定能从中受益,越来越习惯运动,运动多了,学习效率提高,每日精力消耗完,孩子睡眠质量必定会提高。
3、吃得太饱,营养摄入过量,导致的结果就是肥胖,肥胖儿童不爱运动。肥胖会加重孩子身体负担,迫使孩子的骨架结构处于负重状态。同时,肥胖还会引起孩子早熟,促使骨骺提前闭合,进而影响到个子的增长甚至停滞。
适量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孩子身高增长。激发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其中弹跳类运动加速脚部生长,想让孩子长高,首选的运动方式包括跑步、打球、跳绳等。有家长尝试使用器械拉伸孩子腰背肌,想让孩子长高。这是不科学的。有的家长盲目给孩子做头颈部拉伸,目的是想把正常的脊柱曲度拉直,但这很危险,因为脊柱的生理性弯曲能减缓外力冲击对脊椎的伤害,如果强行拉直,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
上海某国际学校的一次筛查,主要是对姿势的评估,结果让人汗颜。受检的700名学生中,脊柱侧弯比例达到了30%,仅次于平足的40%。而这30%集中在小学五年级到初二年级。最新的报道显示脊柱侧弯占国内总人口的1%到3%,其中青少年中脊柱侧弯占比是在12%到15%。
脊柱侧弯是什么?
脊柱侧弯俗称脊柱侧凸,普通人的脊柱从背部看应该呈直线型,身体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极有可能就是脊柱侧弯。医学上将脊柱侧弯分为:
10度以下——以观察为主;
10度到25度:轻度侧弯;
25到45度:中度侧弯;
45度以上为重度侧弯。
脊柱侧弯对孩子的影响?会导致孩子体型出现长短腿,同时影响孩子运动表现,呼吸系统,严重者会导致瘫痪。
家长如何避免孩子脊椎侧弯呢?首先,孩子的座椅高度调至膝关节弯曲90度位置,双脚能够自然落地。其次书桌尽量选用有倾斜功能的学习桌。除此之外,每隔半年定期根据孩子的身高调整桌椅的高度。
——END——
我是为娃学画,我始终坚信初生的婴儿好似一张白纸,一方未开垦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练“画功”,才能为娃画出一条人生坦途。
儿童身高怎么样才能长高,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怎样才能长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若孩子育儿长高管理的身高发育在正常范围内,要通过饮食及睡眠等生活方式来干预育儿长高管理;若孩子患有矮小症,需应用药物治疗,如生长激素缺乏症,可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来治疗。
若孩子育儿长高管理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只是发育速度偏慢,可用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促进长高。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每天需摄入足量育儿长高管理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以让孩子每天喝500毫升左右的牛奶,每周适量吃牛肉、鱼虾等食物。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能低于8~9个小时,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夜间10点到凌晨1点之间,这段时间处于深睡眠状态能更好的促进长高,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在9点前上床睡觉。
若孩子患有矮小症,除育儿长高管理了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之外,还要应用药物治疗。如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需要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重组生长激素与人体内的生长激素成分基本一致,注射之后能使体内的生长激素含量增加,进一步促进骨骼生长。该药应在3~5岁左右时用药,用药时间越早,疗效越为显著,持续用药的时间不能低于1~2年
孩子健康茁壮是妈妈最大的心愿,如何帮助宝宝长高呢?
孩子健康强壮是母亲最大的心愿。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儿童发育的黄金时期,提供各种食物帮助他们长高,如牛奶、鸡蛋、肉类、蔬菜和水果等。,并鼓励孩子多做运动,可以让孩子长高,有身高优势。如何帮助宝宝长高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如何帮助宝宝长高?
规律的睡眠习惯:为了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你的孩子每晚至少需要10~12个小时的睡眠。帮助孩子建立睡眠习惯,早睡,固定时间起床,即使是节假日。
要补充蛋白质:鼓励孩子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帮助孩子增加身高。帮助孩子添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瘦肉等。如果宝宝挑食,可以给他坚果和种子当零食。
鼓励宝宝运动:你的孩子应该每天有规律的运动和户外活动。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这些运动和游戏,并鼓励他们参加户外运动,如跑步和骑自行车。
提供均衡的饮食: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健康和正常的发育。因此,确保您提供适合宝宝年龄的所有必要的营养餐比例,并鼓励您的孩子每天吃蔬菜和水果。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你领导家庭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他帮助享受自制的饭菜而不是垃圾食品,计划一些家庭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课程。
帮助宝宝长高的食物。
牛奶和奶制品:牛奶和奶制品含有大量的钙和蛋白质,是帮助宝宝长高的营养物质。因此,每天让宝宝定期喝一杯牛奶或服用乳制品。
营养鸡蛋:鸡蛋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以帮助宝宝成长。而且鸡蛋的煮法变化很大,无论怎么煮,宝宝都会喜欢。
胡萝卜营养丰富: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帮助蛋白质合成,所以非常适合正在成长的宝宝。维生素A可以帮助视力,一举两得。
影响婴儿身高的因素
遗传:通过观察父母的身高、体型,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大概可以知道他们成年后的身高。
营养:决定身高的因素,遗传基因只占三分之一,后天环境条件占三分之二。而且均衡全面的营养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
母爱:如果一个孩子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得不到足够的母爱,那么他的身高往往比同龄的孩子矮。
健高儿科|身高管理从出生起
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个长高的梦。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身高矮人一截常常让孩子陷入苦恼,有统计数据显示,矮小儿童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下降,交往不良,抑郁增多。随着时代的变迁,择偶的身高标准也正在悄然升高。
“如何长高?”其实是一个困扰很多中国家庭的命题,然而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却是: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孩子因家长固有的生长发育观念而断送了本来能再长一截的机会,不少家长因为耽误了孩子最佳长高时机而追悔莫及……
时刻注意孩子身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科专家、上海医学会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韩连书教授表示,家长不应该只关注最终身高,不同年龄段的身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都有意义,而很多家长包括部分医学人士往往都会忽视其他年龄阶段的身高矮小对孩子的影响,这将给矮小儿童的生活带来不便。
韩连书教授强调身高包括如下几个阶段:婴儿身高、儿童身高、少年身高和最终身高。不同阶段的身高矮小,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学习、交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只是择偶、工作收入、人际交往都受身高的影响。“高富帅”一词的走红不也隐含了人们对于长高的真切渴望?
因而韩教授强调,各个年龄阶段的身高都有意义,家长也要对此有正确的认知。
如0-3岁婴幼儿期,家长应该认识到身高是衡量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身高管理应从出生开始。
而对于4-6岁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运动和营养的习惯,并时刻注意孩子身高。
7-10岁学龄期的时候是青春期前科学干预身高效果不可错失的良机,国外59%的家长在这个阶段管理孩子身高,并采取科学手段干预,同时应警惕性早熟影响孩子身高。切不要心怀“孩子年龄小不着急,等发育再追赶身高”的幻想,韩连书强调,尤其是个子矮的父母,若是想让孩子突破遗传身高,肯定越早干预越好。
高个父母矮小儿
研究表明,最终身高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而环境因素又由营养、睡眠、运动、心理、性发育情况多重因素决定。
然而,韩连书从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发现,遗传因素仍然是决定孩子最终身高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父母长得高,孩子就一定不会矮。身高并非只是机械地遗传父母的基因,家族里只要有矮个的人,那都有可能遗传到孩子身上,甚至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身高基因都有可能在孩子身上做出显性表现,这也就能好地解释两个高个的父母第一胎姐姐身高175厘米,可弟弟却只有160厘米。”
在小儿内分泌疾病治疗的第一线奋斗多年以来,韩连书遇到太多家庭因为期待孩子“晚长”,而错过身高的最佳干预期,最终断送孩子长高机会的事例。
2001年出生的小静今年15岁,婴幼儿时就发现矮小,但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她的最终身高定格在了148厘米。
2016年8月,上海接连多日发布高温预警,但这蒸笼般的天气也没能阻挡小静爸妈带她到健高儿科看病的焦急心情。小静从小个子长得就慢,父亲身高162厘米,母亲身高150厘米,出于父母身高也不高,所以全家都很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营养上从来不缺孩子吃的,想吃啥都给买。
在小静10岁那年,爸爸特意带孩子到医院去看了儿科,检查下来身高是126厘米,发现骨龄是9岁,比实际年龄小一岁,医生建议做一些检查,然后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但小静爸妈看着孩子骨龄还小,满心以为小静属于晚长。
粗心的爸妈抱着再等等的想法,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小静量下身高,也完全忽视了再去医院就诊的事。转眼间小静就15岁了,小静妈妈通过量身高发现小静近两年几乎没怎么长,前年长2厘米,去年才长1厘米,看着小静比别人矮一头,妈妈不禁着急起来。
经过检查后,健高儿科主任李辉无比惋惜地说,小静骨龄太大已经16.5岁,月经来潮3年多了,最多还能再长0.5厘米,没有干预的意义了,如果孩子早些进行身高干预则可能达到155厘米以上,但是错过了时机,最多也不会超过150厘米了。
听了李辉的诊断,小静爸妈又懊恼又愧疚地看着个子不高的女儿,如果自己多了解这些关于身高的知识,不盲目等待和观察,孩子的身高就不会被耽误了。
研究表明:在100名等待“晚长”的孩子中,有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等待,固守“晚长”的老观念,发现不长个子了才开始着急,胡乱买一些所谓“长高药”,最终贻误孩子。“这的确是中国的现状。”每每遇到被耽误长高的孩子,韩连书总感到十分惋惜,“医生让观察,其实每3-6个月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生那里随访,而不是等孩子发育成熟后才就医,那就晚了。”
在多种场合韩教授总是疾呼,“不管家长身高多少,一旦发现孩子矮小就该及时就医,寻求专科医生给孩子的身高做一个专业分析,看是否需要药物干预。”
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科学统计数据表明,孩子出生第一年约长25厘米,第二年约长10-11厘米,3岁到青春期之间,每年长高不少于5-6厘米,而青春期期间,则每年平均长高不应少于8厘米。如果生长速率一旦掉队,将为最终身高留下隐患。
而长高就是和骨骺闭合抢时间的赛跑,从小就开始跑,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一点点去追赶,起跑越早身高越理想。如果你长大了才开始跑,再去追赶,只能冲刺跑了,即使用药刺激也成效有限。
施肥要趁早
如果是种小麦、种水稻何时施肥?越早越好。韩连书喜欢将身高增长形象地比喻为种庄稼,同样的幼苗不施肥亩产肯定是非常有限的,而早施肥则可达到价值最大化,中间施肥则肯定比晚施肥的亩产更高些。这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不同干预时机导致最终身高的显著差异”。
韩连书直言,在身高管理上,必须谨记“年龄越小,骨骺距离闭合时间也越长,长高效果更好;干预越早,干预方法越多,越容易达到期望终身高”的科学定律。
毋庸置疑的是,30多年以来,国际医学界早已达成共识,对于非疾病矮小的人群而言,使用生长激素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的保健品宣传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但效果不像生长激素这么肯定。诚然生活因素能起到促进身高的作用,但其对最终身高的影响十分有限,或许也就1-2厘米。”韩连书表示,如果孩子距离平均身高差距较大,那肯定还是要用药物干预,才有可能最终达到满意身高。
令韩连书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使用了生长激素而突破了预测身高,奇奇的妈妈身高150厘米,爸爸身高164厘米,5岁时在父母的带领下奇奇寻求韩教授的专业指导。
在排除各种病理性原因造成奇奇身高矮人一截之后,韩连书建议奇奇使用生长激素,原本奇奇的预测身高仅163-165厘米,对于一个男生,这样的身高并不能令人满意,而在坚持用药6年后,奇奇的最终身高定格在172厘米,这让全家人都喜出望外。
别畏惧生长激素
但国人对于“激素”一词根深蒂固的恐慌心理扼杀了很多孩子长高的机会。
“总有很多家长对于生长激素望而生畏,凭主观想象质疑其安全性。”韩连书解释道,生长激素跟大众所谓的“激素”(糖皮质类激素)并不一样,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跟人脑垂体正常分泌的生长激素结构完全一样,是继胰岛素之后人类合成的第二个蛋白质药物,能够很明显地促进孩子生长。
生长激素在全球60个国家已经有30多年的使用历史,仅美国就有超过20万名患者接受过治疗,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极低,在全球多数发达国家被纳入国家医保。研究也表明,矮小儿童并不会因为用了生长激素而增加肿瘤、糖尿病等严重疾病发生的概率。因而,如今应用包括生长激素在内的身高干预手段已获得全球医学界的认可。
育儿长高管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育儿长高管理措施、育儿长高管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