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被道德绑架(道德与法治绑架小孩)

时间:2022-12-09 阅读:15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被道德绑架,以及道德与法治绑架小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父母为什么总会用孝顺来道德绑架子女?

孝敬父母本身没问题,甚至是优良美德,但同时孝顺确实被很多人拿来当做道德绑架的武器。中国的父母很多没有边界意识,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无视儿女拥有独立人格的事实,肆意干涉儿女私人生活空间,强加自己的意愿。这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一旦遭到反对,反对者就会被冠以不孝顺的罪名大加鞭笞。所以,孝顺这个词没有罪,真正毁了孝道的,是滥用孝顺要求别人,指责别人的人。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所谓的“道德绑架”,可能是在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补充内容:其实不是圣人的标准,圣人也不一定掏钱救助所有有困难的人,应该说用是超乎人类和说话人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主要是源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个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要求一个人代表团体去随机抽奖,如果抽不到就是损害了团体利益就要受谴责,这同样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的逻辑混乱。

观点一(保守主义):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

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女性的生育成本弊大于利的,为何在这方面还会出现道德绑架?

人们常说生命是宇宙最伟大的奇迹,而我们的生命是由母亲创造的,十月怀胎既是生命的诞生过程,也是母亲的受难之路。女性的生育成本是弊大于利的,比如说体内激素的变化,导致怀孕妈妈情绪失控;生孩子犹如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生下孩子后会面临孕后抑郁症等等,每一个对于怀孕的妈妈来说都是打击,也是她们最伟大的地方。但是,却有许多人不理解,甚至出现了道德绑架。

首先,对于女性没有基本的尊重,请每一个人都明白,每一个女性都有自己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 ,她并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杨丽萍发布了自己享受生活,岁月静好的照片,却引起了网上众多人的嘲讽。嘲讽者一致认为她没有孩子,自己孤独一人到老,不结婚不生子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更为可怕的是,这其中还有许多女性也这样发言。有谁规定,只有生了孩子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她只要人格独立,又有什么不可呢?

其次,女性力量太弱小,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在许多家庭中,存在着丧偶式育儿,把带孩子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了妈妈,丈夫赚钱养家很好,但是不能回家就拿出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妻子只是在家里和孩子玩很轻松的态度,因为她并不轻松。面对妻子的产后抑郁症,有的丈夫甚至说是妻子矫情,小事大作。好像妻子就应该柔柔弱弱,贤惠不抱怨,但那样的是丫鬟,而不是妻子。而有的女性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依靠着男人,自己的一切都受制于男人,金钱、自由甚至是人格,所以,女性需要独立。

希望每一个女性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尊重。

宝妈带两岁儿子进女卫生间被批没素质,这究竟是正义的谴责还是道德绑架呢?

前有一位宝妈带儿子到女洗浴间,遭到其他顾客育儿被道德绑架的投诉。后有,宝妈带两岁儿子进女卫生间被批没有素质。其实这些事情有很大育儿被道德绑架的共性,都涉及到孩子年龄较小,但出现在一些隐私性比较高的公共场合去,这些做法其实非常容易引发其他人的不舒服,个人认为这是正义的谴责,并不是道德绑架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并不能因为其年龄较小就能够当作“挡箭牌”。

一、父母教育观念的“落后”

现代社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与父母的观念有很大的联系,如果孩子的父母素质较高,并且有正确的育儿观,就应该知道让孩子从小培养性别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从小就是一个有礼貌、绅士的孩子,对其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毕竟性格等一些方面是小时候就奠定的基础。但也存在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落后”,不注重细节的培养。

二、换位思考

其实父母也应该换位思考,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否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自己觉得比较随意,不在意这些事情。但在公共场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且不要给其他人带来不好的感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试想一下育儿被道德绑架:如果这是别人家的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自己是否能够接受。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其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确实年龄比较小,不能够意识到自己这些行为的严重性,但也从孩子成长方面来讲,父母如果让孩子这样去做,可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孩子的感受。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育儿被道德绑架?你认为这是正义的谴责还是道德绑架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老婆总念叨自己生孩子多辛苦,对我来说,这就是道德绑架,这事你怎么看?

有个男性同学前段时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育儿被道德绑架,让我很是错愕育儿被道德绑架:“我老婆自从生了孩子后,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闲的没事就念叨自己生孩子多辛苦辛苦,养孩子多累多累,难道我挣钱就不累吗?

我也知道她生孩子辛苦了,可她整天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她还想让我怎样?这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道德绑架育儿被道德绑架!”

育儿被道德绑架他的话让我很错愕,在我的印象里,他们两个自从大学校园社团里相识相恋后,一直在我们面前都是让人艳羡的模样。

男同学经常发朋友圈秀恩爱,两人去过好多地方旅行,相处很是融洽。即便有过争吵,但他们从未想过分开。

可是现在,这个看起来好像模范丈夫一样的男同学,为什么会提出上升到“道德绑架”的质疑?并且语气中满满的不耐烦与嫌弃?真的是女孩变了,变成爱唠叨的不可爱的人了吗?

我去了他家做客,发现了一些事,然后明白了:有些人,他们一定会是个“模范男友”,但不一定会是个“模范丈夫”。

女孩生了孩子后,除去身材严重走形,刀口未愈合、乳头皲裂的情况下,要忍着疼痛整夜起来给孩子喂奶换尿不湿,而男同学却嫌孩子太吵影响睡眠,直接搬到了隔壁房间;

女孩在孕期哺乳期间没有收入,向男同学要孩子与平时的日常开销,男同学却觉得自己挣钱很辛苦,没理由给女孩,干脆拒绝,偶尔被要得不耐烦就扔几百块钱;

女孩准备去做饭洗衣,让男同学帮忙看一下孩子,男同学只顾着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打游戏,偶尔照看一下孩子,就觉得自己帮了偌大的一个忙,女孩应该感恩戴德……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婚姻里,当男女双方为人父母的时候,思想必须是要同步的,要有承担起沉重的生活开销、承担一半育儿责任的觉悟。

可是,当很多女孩很快努力适应妻子与母亲的角色时,男孩却跟不上脚步,无法自觉地承担起作为丈夫与父亲的责任,好像还是一个大男孩,以为两个人还处在恋爱的阶段。

我忍不住反问男同学:“育儿被道德绑架你说你老婆总爱念叨自己生孩子辛苦是道德绑架,她念叨你,你都不做,那如果她不念叨,你会做什么?”

我表姐生孩子的时候,我去医院看,表姐一直痛,老半天都生不下来,满头满脸都是汗,胎儿头大,还一直让医生帮忙按肚子,表姐夫在外面哭得稀里哗啦的,抱着他妈说太遭罪了,说啥也不生二胎了。

虽说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恩爱的夫妻一定是会为对方着想的,是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体会感受的,是要相互扶持、换位思考的。

如果你想要一个不唠叨的老婆,那么,请先理解她的不容易。

育儿法则3:学会说“不”

你会用“不”表达情绪吗?你会用“不”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吗?你会用“不”对待平级或上级吗?

相信成年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种种现实的原因不好说“不”,宁可委屈自己。

经常说“不”的通常有两类人:强者对弱者的气指颐使;对感觉无法掌控的人增加限制。

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或监护人无疑是强者,更习惯于说“不”。例如:你不要乱跑,不要动那个东西,等等。

经常被说教育说“不要怎样怎样”的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更加叛逆,越是制止越要去做。或者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生怕出错。

这两种结果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家长要慎说“不”

从长久来看,不说“不”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如何说不。几点建议:

1.减少说“不”的次数

作为家长,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还有教育的方方面面,真的很累,如果孩子很淘气,大人说“不”就会成为口头禅。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给自己限定一个次数,每天最多说几次“不”,超过了就要提醒自己停下来,另外,说“不”之前,反问自己:我说不有用吗?孩子会听吗?

除非是涉及危险的情况说“不”,一般性小事尽量不说或少说“不”。

2.用“建议”代替“不要”

提倡家长用“建议”代替“不要”,同时讲清楚原因,孩子可能会更乐于接受。

例如:晚上很晚了孩子还要扔皮球玩。

错误的做法是:大声训斥,不要玩了,该睡觉了!

正确的做法是:

温和地说:“宝宝,你还想玩皮球是不是?”

得到肯定回答后,接着说:“宝宝,已经很晚了,楼下的叔叔阿姨要睡觉了,我们也该睡觉了。你把皮球扔在地上会影响楼下阿姨休息的,要不,我们把皮球扔在床上玩或者在床上学海狮顶皮球玩,你看好不好?”

孩子同意后,接着进行约定:“我们玩几次好呢?十次够不够?你来做,我来数。”

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的玩心,又让他知道晚上玩皮球会影响到他人,适时培养了孩子的同理心。

3.允许试错

没有谁天生就会把事情做得很好,大家都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才成长起来的。

家长喜欢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比如孩子搭积木,大人喜欢指手画脚:不要这样放,要那样放,要不就倒了。

结果孩子并不领情。有的孩子甚至会生气不玩了。

这就是大人过多的干预。玩玩具这样的事情,大人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并不需要在旁边嘚吧嘚吧。

类似的还有孩子学骑车。刚开始大人会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其实,大人只需要提醒一句话就可以了:

注意安全!

孩子会在摔倒几次后找到正确的方法的。

二、教会孩子说“不”

不会拒绝别人,其实不是什么好事,长大后会因为不会拒绝产生很多烦恼,甚至影响幸福指数。

教会孩子学会说“不”,也会助力ta以后的人生。

1.分清合理要求与不合理要求

简单地说,超出自己能力承受范围之外的要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是不合理要求。

比如,有的小朋友二话不说就过来抢玩具,你可以教孩子学会说:“你不要抢,这是我的玩具!我不喜欢和你玩。”

也可以这么说:“这是我的玩具!你想玩儿得经过我同意!”

再比如,有人知道你的孩子会游泳,要求你的孩子去救溺水的成年人,这就是不合理要求。

你给孩子讲清楚:“孩子,你可以拒绝,因为这是大人的事,你无法拖动一个溺水的成年人,搞不好自己也会溺水,你能做的就是打电话报警,或者叫更多的成年人过来帮忙,不要被道德绑架。”

还有,别人怂恿你的孩子去做危险的事情,可以这么教ta应对:“我和爸爸约好了做××事情,他正在等我呢,我先走了哈。”

告诉孩子,不要怕被人骂怂包,也不要怕失去所谓的朋友。因为这些人不配做你的朋友,你的勇敢也不是做这些事才能证明的。

2.让孩子学会理直气壮地说“不”

对不合理要求,坚决说不。

可以现身说法。

比如,你们事先商量好了只买一辆玩具车,孩子刚买了一辆红色的小汽车,就要买玩具飞机。

你可以告诉他:“宝宝,我们约定好了一次只买一辆玩具车。你要再买玩具飞机就是不合理要求,爸爸有权拒绝。如果爸爸妈妈对你提出了不合理要求,你也有权拒绝。”

过几天,你可以创设场景,故意对他提出不合理要求,引导他说“不”。

写在最后

教会孩子学会说不,或直接或委婉,也是家长的必修课。

没有底线的善良,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一定要学会拒绝,拒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责任。

关于育儿被道德绑架和道德与法治绑架小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3945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