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育儿机构(日本的育婴所)

时间:2022-12-08 阅读:11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日本育儿机构,以及日本的育婴所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日本幼儿教育新趋势

如何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何确保幼儿获得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要的资质与能力?本期聚焦日本新一期《幼儿园教育要领》带来的新理念与新趋势。

————————————————————————————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日渐加剧的背景下,未来 社会 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置身于知识、信息与技术加速进化的洪流之中,人工智能是否会挤占人类的就业机会,学校所教授的内容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种种疑虑与担忧引发了日本政府对学校教育的重新审视。面对难以预期的未来 社会 ,幼儿教育同样面临着全新挑战。

随着日本国内少子高龄化状况的不断加剧,社区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疏离,日本幼儿教育正面临由生活环境稀薄化带来的幼儿生活体验不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不良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幼儿教育为个人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何确保幼儿能够通过教育与保育获得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要的资质与能力,是日本政府尤为关切的重点课题。

2017年3月31日,日本正式发布新一期《幼儿园教育要领》(201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昭示了未来十年日本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在此基础上,日本又相继颁布了《幼儿园设施配备方针》修订案(2018年4月)、《幼儿园教育手册》(2019年12月)等顶层规划,并从2019年10月起全面落实幼儿教育与保育的无偿化措施。从上述系列法案与政策规划中,不难管窥日本幼儿教育与保育的新趋势、新特点。

幼儿发展的方向指引 | 幼儿入小学前的“10大核心素养”

通过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日本政府认为学生应该均衡掌握“知识与技能”“思考、判断与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与丰富人性”三大核心素养。而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准备机构,需要培养幼儿形成三大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力,而培养方式则是通过 游戏 来帮助幼儿形成今后顺利衔接到学校教育的一体化能力。

围绕儿童进入小学前所应具备的资质素养,日本政府提出“10大核心素养”,分别是“ 健康 的身心”“自立心”“协同性”“道德心与规范意识的萌芽”“与 社会 生活的相关性”“思考能力的萌发”“接触大自然并尊重生命”“对于数量、图形、标识、文字等形成一定的兴趣和关心”“运用语言进行一定的交流”“丰富的感性与表达”。

日本政府和教育界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需要基于上述10大视角甚至更多样化的视角去观察每一个孩子,基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提供适时而必要的支持。与此同时,幼儿阶段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可以借助“10大核心素养”这一内容框架,具体而全面地对幼儿个体的发展状况与性格特点进行信息共享,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衔接创造条件。

以平等姿态实现幼小衔接 | 从“适应小学”到重视“幼儿期”

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智囊团的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此前发表的报告书指出,应将幼小衔接期的教育课程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致力于将幼儿期学习活用于小学生活与学习的5岁幼儿课程”,又被称为“入门课程”;二是“小学入学后开展的综合型相关课程”,又被称为“起跑型课程”。具体来讲,就是真正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协同协作,在幼儿园阶段开展5岁幼儿的入门课程基础上,继续开展小学入学后的起跑型课程。

吸引更多家长参与 | 构建“向 社会 开放的教育课程”

“向 社会 开放的教育课程”是贯穿日本新一期《幼儿园教育要领》以及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的关键要素,即学校教育需要迎合 社会 变化,通过更好的学校教育回馈 社会 ,同时学校教育需要协作家长、地区居民以及 社会 教育相关人员,集 社会 之力共同培养孩子。

为此,日本政府提出要将幼儿园打造成家长、地方居民以及幼儿教育、 育儿 领域人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沟通交流的安心愉悦场所。具体来讲,就是在幼儿园内配备家长相互交流的场所,儿童上下学时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场所,教师办公室中构建教师与家长商谈的场所。同时,有计划地设定上下学路线,让儿童、家长以及教师能与当地居民充分接触交流。

此外日本政府还强调,幼儿园设施将面向残障儿童,实现无障碍化,有意识地创设能够帮助儿童学会自主规避危险的相应环境,还将配备能够防止或减轻外界噪音的设施设备等。

强化 育儿 援助 | 完善幼儿园的保育托管职能

无论是临时保育还是 育儿 援助,都是幼儿园教育功能的延展与扩大。为了应对少子化以及家庭与 社会 要求的多样化,日本文部科学省开始要求幼儿园将临时保育纳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系统中,并进行整体设计与组织实施。日本文部科学省强调,幼儿园应该与家庭紧密合作,同时要协同心理与保健方面的专门人才以及在社区中富有 育儿 经验的人员,共同做好 育儿 援助工作。

2019年10月,日本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发表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幼儿园及保育所的可利用时间与2012年相比有大幅提升,呈现幼儿在园在所时间延长的趋势。具体来讲,幼儿园、保育所及认定儿童园(日本政府于2006年创设的幼保一体化新机构)的每日可利用时间分别为,国立与公立幼儿园7小时29分、私立幼儿园9小时29分、公办保育所11小时25分、私营保育所12小时2分、公办认定儿童园11小时24分、私营认定儿童园11小时50分。

与2012年相比,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可利用时间均有大幅提升,同时私立幼儿园的“托管保育”实施率为96.7%、平均闭园时间为傍晚5点46分。与以往相比,有残障儿童或需要特殊照管儿童的园所比例在逐年增加,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约90%的国立、公立、公办园所及70%-80%的私立和私营园所内存在残障儿童或需要特殊照管的儿童,可以说日本幼儿教育及保育机构正在招收更加多样化的儿童。

推动“育人革命” | 全面推进幼儿教育与保育无偿化

2019年10月1日起,日本根据内阁会议于2019年2月通过的《儿童、 育儿 支援法》修正案,全面落实幼儿教育与保育无偿化政策。当前,在日本利用认可保育所、幼儿园、认定儿童园的3-5岁儿童家庭以及免交居民税的0-2岁儿童贫困家庭,其保育及教育费用均全部免除。而利用认可外保育机构的儿童家庭也在享受类似无偿化待遇,日本政府以补助的形式给予援助,但会设定补助上限。

日本加速推进幼儿教育与保育无偿化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从2019年10月开始,日本消费税正式由8%提高至10%,人们的消费负担不断加重,该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的 育儿 负担,而且有利于让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和保育惠及更多儿童。提高消费税以后,日本政府每年增加财政收入约5万亿日元,其中2万亿日元被用于以幼儿教育无偿化为重点的“育人革命”上。

二是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减轻幼儿教育与保育负担也是缓解日本少子化问题的关键一环。同时,日本正在积极向全民福利型 社会 转变,为达成该目标需要给予 育儿 家庭一定的援助,这既是日本长期发展的需要,又迎合了日本 社会 当前的舆情。

幼儿教育与保育无偿化政策落实后,并非表示幼儿教育阶段家长需要支付的费用为零。幼儿教育无偿化政策的核心是免除保育及教育费用,但无偿化的内容并不包含幼儿的饮食配餐等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儿童的早期教育费用包括保育及教育费用、上下园交通费、食材费、园所活动费等。“无偿化”是指通过各种细则让家长需要负担的保育及教育费用几乎减免为零,而交通费、食材费、园所活动费等其他费用则按照惯例依然由家长负担。但因为儿童入所入园的早期教育费用中,保育及教育费用占比很高,因此免除了保育及教育费用后,家长需要负担的部分可以说微乎其微,从实质上来讲大大减轻了 育儿 负担,可谓无限接近无偿。

(作者单位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0年07月15日第3版

作者:李冬梅

日本作为亚洲高福利国家代表,持有经营管理签证在日本怀孕育儿有哪些福利?

日本作为亚洲高福利国家代表日本育儿机构,持有经营管理签证在日本怀孕育儿有哪些福利?

作为亚洲高福利国家代表日本育儿机构,日本给予国民日本育儿机构的堪称是“从摇篮到坟墓”般无微不至的福利。日本福利制度不但健全,并且覆盖范围之广让人惊叹,除开日本本国的居民,拥有长久有效签证的老外也可以享受这些福利,包括日本经营管理签证的持有者。可以享受的福利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今日澳臻着重跟大家讲下拥有经营管理签证在日本怀孕育儿的各类福利。

1、预约产院

怀孕之后尽早预约好产院是要做的第一件事。在日本,可提供产院有关商务咨询的机构是区役所。挑选产院一般都是按照“就远原则”,选居所附近医院更加便捷。

2、申报并领取《母子健康手册》

怀孕之后,孕妇需要到居住地的区役所递交怀孕申报单,领取《母子健康手册》。这一指南必须妥善保管,它是用于纪录孕妇和孩子的健康状况的,后边的孕检、生产和申请补助时都需要用到。

3、孕妈妈健康检查

日本的产检十分个性化。怀孕早期,孕妈妈只需到指定的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就可以。有医生和助产专业师会管好母子健康。此外,还会有保健师和助产专业师按时完全免费开展家中浏览,具体指导孕妇的家中生活和饮食,抚慰孕妇情绪等。

此外,孕妈妈还能够获得14张免费产检的券,第一次产检的时候交到医院门诊,对于该什么时候用,医生会自行安置,十分放心。孕妇在制造的前6周就可以回家了分娩,6周前也可以进行简易的工作中,但不必须加班加点。

4、办理“分娩一次性补贴”

只要是日本育儿机构你加入健康险的孕妇都可以得到42万日元的分娩补助,但在日本,生一个孩子的花费大约为50万日元。这一政策很好地缓解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这笔费用能够孕妇自主领取,还可以由医院门诊代取,立即用于抵税一部分生产成本。

5、参加新手父母亲学习班

在日本,新手爸妈彻底不必过分焦虑不安,由于政府部门想得十分周全。各大医院和城区保健中心为准爸妈安排了怀孕、分娩、育儿等课程培训,你们可以一起学习交流,为以后的育儿生活打牢基础。

6、育儿假期

孩子出生后,女士能够休育儿假期。一般生产后的8周是不需要工作的。孩子爸爸还可以假期照顾新生儿。在孩子满1岁前,再生孩子的父母双方可享受该假期。育儿假期期间,可以办育儿停产补贴金,前6个月是停产前工资的67%,6个月后是50%。

7、出生登记

孩子在出世14日内必须到居住地的行政单位或者孩子出生地点的政府部门递交《出生申报》。以后小孩即可领取《小儿医疗证》,完全免费积极治疗。那如果父母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小孩也可以申请婴儿的商业保险证,一般是在宝宝满月体检前可以从父母工作单位办理。

8、育儿补贴

除了上述的保险,在日本少年儿童还可以领取《儿童手当》,从出生到初中毕业生,政府部门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家庭经济情况给予补助。领取期为每一年的6月,10月,2月,一次性领取4个月的金额。此外,产后政府工作人员会上门服务走访,完全免费具体指导新手父母如何选小儿科医院,保育园,幼稚园。

9、入国管理局办理在留许可

在婴儿出生30日内,父母是必须到入国管理局引导孩子申请办理“在留许可”的。新生儿的护照签证一般追随父母的护照签证该国,可以从世界各国驻日大使馆进行办理。

仅看怀孕育儿这一项,拥有经营管理签证可享受的福利完全和我国居民一样。各个方面就更加不用说了日本育儿机构!福利这么好的日本,想来你也可以。

孩子真正需要怎样的爱?日本环形幼儿园用建筑诠释爱!刷新育儿观

偶然间看了TED往期日本育儿机构的一个演讲视频,讲者是日本的一位有名的建筑师——手冢贵晴,日本育儿机构他向大家介绍由他设计的一所幼儿园, 一所特别可爱的幼儿园 。

为何说可爱呢?这所 环形的幼儿园很别致有趣,竟然没有门、没有墙壁、没有传统的间隔教室,孩子们可以在大大的环形屋顶活动玩耍,教室内还有三颗穿过屋顶的大树。

设计师 为什么会设计一所如此“奇怪”的幼儿园呢? 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 蕴含很多值得称赞的教育理念 ,这里更有一位 对儿童充满着无限的爱与尊重的幼儿园园长 。

建筑之所以设计成环形,是因为人类对圆形充满情结,而且喜欢绕圈跑,这也是为什么学校的跑道基本上都是环形的原因。而且,这所幼儿园的园长想把 屋顶作为孩子们的跑道、活动和玩耍的区域,这就是环形建筑物设计的初衷。

为何要让孩子在屋顶玩呢? 看似有悖常情,演讲中也没做交代,但在听完演讲后,我分析这正是 园长的教育理念日本育儿机构:尊重天性、提供环境。儿童的天性是喜欢 探索 、充满好奇心,屋顶一般是孩子不曾去和不被允许去的地方,所以他们对屋顶充满着向往,在屋顶玩可以满足孩子的 探索 欲和好奇心。屋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观察世界不同的视角, 幼儿的身高有限,在生活中绝大多数情况都需要仰视,但在屋顶就不同,他可以俯瞰这个世界(原来操场是椭圆形的、原来滑梯也没多高、原来树叶的纹路这么美丽、原来老师的头顶看上去是这样的......), 这种视觉差异,会让孩子们对身边的环境与事物有更丰满的认知,无形中更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心与力量感 。而难能可贵的就是,有人愿意给孩子提供这样承载不同体验的环境。

在设计之初,园长大胆的向手冢贵晴提出, 屋顶(孩子活动区)不要安装围栏 ,是的,就意味着不要有任何防护(惊出冷汗)!但被否定后,园长又大胆的提出,如必须加防护,那就在周围加些防护网吧,如果孩子掉下去,可以用防护网接住(好刺激,想象下蹦床)!但园长又一次被否定,当地政府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允许。最后,是在环形屋顶的两周竖起围栏,但不遮挡孩子的视线。

园长为何不愿在屋顶加防护呢? 难道不怕孩子从高处摔落吗?还是日本孩子没有中国孩子娇贵?其实这是 园长的又一理念:他认为,要让孩子接触一定的危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在未来懂得如何更好的生存。 园长同时认为, 让孩子受点小伤是有好处的 。在幼儿园内一个5米高的供孩子玩耍的附属建筑,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设计师认为, 孩子接触到了一些风险后,会更加懂得相互帮助。

从中可见日本的 安全教育理念 , 他们不杜绝、不回避风险,而是与风险共生,在风险中教会孩子如何识别风险、应对风险。孩子们一旦认识到风险并掌握了应对方法,也会格外注意和小心,更好的保护自己。受点小伤,会让孩子领悟风险带来的后果,充分意识到如何玩耍才更安全, 相信这样自小的挫折教育,也会让成年人变得更加坚强,懂得如何在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吧(当然,不要死磕日本的自杀率哈)。

日本教育者对孩子如此 放手,根本原因是信任 。这种理念如同瑞吉欧幼儿园青睐使用玻璃材质的物品,如孩子们喝水的杯子,瑞吉欧的教育者充分的相信孩子有能力使用这些物品,不会轻易打碎。当然在使用前,老师教给了孩子 明确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然后就放手,充分的信任孩子,结果是每年下来,打碎杯子的孩子屈指可数,这也许就是相信孩子的力量。日本育儿机构你敢吗?

这所幼儿园的内外没有界限,教室间无界限,而是用一些方形木箱子作为自然分隔的方式,因此上课时,随时能听到其他班老师和孩子的声音,为何这样设计?

设计师认为 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更容易紧张 ,自原始 社会 以来人类的丛林生活习性不该杜绝噪音,的确,这所幼儿园的孩子上课时表现得更加活泼、不拘谨,令人意外的是, 他们有着更好的专注力。

我想这也正是 园长智慧之处,充满噪音的教室,如果老师想让孩子们更加专注地听课,那么自己的课程一定要更加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否则孩子会跑掉,跑向更有趣的课堂(这是被允许的),这在无形中强化了课程质量日本育儿机构;同时, 如果孩子想要跟上老师的节奏,要全情投入地聆听和积极参与互动,所以专注力也会更好。

这点教育理念给我们的 启示 如同中国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宁静致远,专注力的培养也许不该只靠提供外在幽静无扰的环境,而 内心的坚定执着和对事物浓烈的兴趣才是塑造强大的专注力的根本。

有三颗大树从屋顶穿过,生长在教室内,孩子们时常在树干上爬来爬去,也会在屋顶和树干的保护网内玩耍,这种和谐共处的景象,正是 人们对自然的尊重 ,这也会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传递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有些教育真的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融入日常生活,变成一种习惯!

在每个教室上方都至少会有一扇天窗,它们最大的作用不是提供自然光线,而是留给圣诞老人的“通道”。如果没有天窗,孩子们会认为圣诞老人因此进入不了教室。 这扇窗最大的作用,与其说是满足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不如说给孩子美好的童年希望插上翅膀。

尊重自然,自然才会回馈人类清澈的水、湛蓝的天、清新的空气;尊重孩子看似可笑的幻想,孩子内心才会充满爱与希望,找到被理解、被支持的力量感!尊重,是最好的 情感 连接!

运动对孩子身心 健康 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儿科协会提出幼儿户外运动的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在这所幼儿园,运动、跑步完全不需要老师的督促,有个小男孩仅在20分钟内的运动距离便达到6000米,园内其他孩子每天的平均运动距离也可达4000米,显示出了比其他地方孩子更好的运动能力。

园长说:我们从不督促户外锻炼,只要把他们放到屋顶上就行,像放羊一样,他们自己就会不停地跑。

其实,这正是说明, 在教育上与其费尽心思地用考试考核、物质激励、排名比较等方式都不能激发孩子的自驱力。首先要找到正确的激励因素,然后提供有效的环境,最后是放手信任孩子,不控制。 如果,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先去发现孩子感兴趣的领域,从兴趣领域的书籍中找到阅读的乐趣;想让孩子增强社交能力,不妨发现孩子擅长的事情,创造环境让孩子在擅长的事情上充分的与人互动,体验分享与合作的快乐。 内在驱动力的培养,父母是火种,孩子需要被点燃,而不是被强推。

任何幼儿园都不是完美的,任何教育理念都需要我们客观地看待和借鉴,环境、体制、资源配置都不同,所以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也会各不相同。

如果我们身边没有满意的幼儿园,或者我们未能让孩子就读理想中的幼儿园,都不要失落,我们完全可以将我们认可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在 家庭教育中实施 ,与现在孩子所在的 幼儿园教育形成良性的互补。

家庭教育最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主战场 ,也祝福每一位家长都能发现并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爱,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滋养,心生更多的力量,在爱与希望中自由快乐成长!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留言互动!我将为您持续分享更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日本育儿机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日本的育婴所、日本育儿机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3778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