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育儿专家(育儿郭建国)

时间:2022-12-07 阅读:17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老郭育儿专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郭建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放下焦虑,你平凡的孩子也可以发光

【棒棒熊专栏】

放下焦虑,你平凡的孩子也可以发光

最近,北大副教授丁延庆在小视频中吐槽,自己夫妻两人都是北大毕业的“学霸”,可自己女儿的成绩却不尽人意。

言语中充满了对“学渣”女儿的无奈。

在这则小视频的下面,有一条高赞评论是这样的:“中国父母不管自己是否优秀,都接受不了自家孩子不优秀。”

透过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位网友心中的郁结之情,而这种情绪正是来自于父母的焦虑。这种焦虑,让家长要求孩子处处争先,似乎孩子做个平凡人,就是无可救药了。

可父母们却不知道,焦虑是没有用的。孩子现在的成绩,并不代表以后的人生,即使做不了优秀的人,平凡的人生也可以闪闪发光。

01

允许孩子做个平凡的人

热播剧《小欢喜》中,正在读高三的方一凡,考试成绩不太好,很有可能被蹲班留级。

海清扮演的妈妈得知消息后大怒,明明自己和老公都是学霸,却生了个不求上进的学渣。于是一边开车,一边训儿子: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我为什么要生你,我吃饱了撑的,我就不该生你。

学习学习不灵,打架打架门清。

妈妈高三那年,物理93,数学92,化学91,除了英语差点,其他都特别棒。

你为什么一点不随妈妈?”

她数落儿子的样子,简直跟生活中焦虑的妈妈们一模一样。

确实,做家长的谁不是望子成龙,望女为凤呢?

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才,而天才的孩子,也可能就是普通人。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很高兴儿子抱着我痛哭》这本书中,著名作家吴念真写过有关儿子的一个小故事。

一天回家,妻子正劈头盖脸地骂孩子,因为平时成绩很好的孩子,数学只考了七、八十分。

吴念真把妻子拉到厨房,小声问:你上学的时候,数学很好吗?

妻子回答说:很烂!

吴念真认真地对妻子说:我的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是啊,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到?

其实,所谓的“学霸”、“学渣”并不能定义孩子的整个人生,最多只能说明孩子在现行教育体系下的学习水平。

除了好分数以外,人生还有很多美好可以期待。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只要孩子 健康 、快乐、为人正直,那他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又何妨。

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事实,与自己和解,也与孩子和解,生活才会变得快乐和从容。

02

再平凡的孩子,也有闪光点

绘本《小象艾拉:第一次上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象岛小学要举办一场个人才艺秀,小伙伴们有的会魔术,有的会跳芭蕾……而小象艾拉,好像什么都不会。

打鼓总是找不到节奏,练杂技被椰子砸到、唱歌还吓到了店里的顾客……

不过艾拉并没有气馁,她还是积极地投入其中,她帮忙画才艺秀的标志牌,用漂亮的丝带串奖牌,统计同学们的才艺节目。同时,她还不忘了鼓励每个表演的同学,并认真地当他们的观众。在表演的那一天晚上,她把自己做的巧克力纸杯蛋糕和柠檬汽水带给所有朋友。

才艺秀结束后,艾拉成为了大家最喜欢的孩子。

她虽然没有才艺,但她不妒忌、不失落,她愿意为所有人鼓掌,也愿意为大家排忧解难,这是多么优秀的品质呀。

她虽然没有才艺,她的高情商和收获的活动经验,将成为她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这次的经历后,我们都相信,艾拉以后的人生会因为这个过程而闪闪发光。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每只鸟飞翔的高度不同,但每一只鸟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们的孩子,也许不能达到父母期望的高度,但却可以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根树枝。

让孩子在自己的时空,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超越,虽然平凡,却不平庸。这样的人生,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

03

正确引导,平凡的孩子也能发光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意思是父母爱护子女,就应该为孩子作长远的考虑,而不是只重眼前的得失。

担心孩子落后的父母们,在焦虑的驱使下,总是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比他人更优秀。但是他们忘记了,其实正确的引导,平凡的孩子也能发光。

育儿 专家李玫瑾,分享过自己女儿的故事。

因为女儿的数学成绩太差,老师跟李玫瑾直言:你这孩子肯定考不上好大学。

但李玫瑾听了,并没有如其他家长那样,为孩子的未来焦虑。她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上好大学、搞研究,学习音乐、美术的孩子一样会有好的未来。

于是李玫瑾鼓励和引导女儿,朝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舞方向去努力,最终孩子成为了一名大学音乐老师,圆了自己的梦。

女儿的职业虽然普通,但她打心眼里热爱自己的职业。音乐老师,虽然没有职场精英的高收入,却拥有快乐的寒暑假。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 健康 快乐地成长,女儿对自己的生活也特别满意。

这样的人生,何尝不是另一种圆满。

只看重成绩的父母,会在不知不觉间损伤孩子脆弱的自尊心,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只关心自己的分数,而其他都不重要,如果考得不好,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糕、很笨,不够好。

除了成绩,还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

近来爆红的郭麒麟,初中二年级之后,突然想要退学,去学相声,父亲郭德纲并不想让儿子走这条路,因为他深知学相声之路的苦难。

可再三思量之后郭德纲还是同意了儿子退学,只坚持一点,路可以自己选,但退学后,一定要继续读书。

说起为什么会同意,老郭说:“我是我,他是他,他有自己要走的路,磕磕碰碰自己走去。”

我们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路。即使这条路不是星光大道,而是乡间小道,道旁依然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我们要相信,即使孩子不能“成名成家”,只是如万千大众一样的普通人,在他的世界里,自己依然是最美的那颗星。

04

写在最后

我们的孩子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在许许多多平常的事情中,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我们需要去引导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存在。

很喜欢《你好,李焕英》里那句台词:我的女儿,我就让她 健康 快乐就行。

成长的路上,家长只需要做个副驾驶,只需要给孩子指明方向,如何行走他们自有章法。承认孩子的平凡,给予更多的爱,孩子也会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超过别人,而是找到真正的自己。如果我们的孩子 健康 、快乐、善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平凡一点又何妨?

作者简介: 明媚,爱读书、爱分享。努力的意义就在于,放眼未来,生活中全是自己喜欢的人和事。

郭德纲式“育儿”火了: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看细节就知道

上周末,在孩子老郭育儿专家的家长群里,大家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孩子,到底该穷养,还是该富养?

这让老郭育儿专家我想起了郭德纲的“ 育儿 ”理念。偶然一次看他的采访,他谈到了与自家儿子相处的一件小事。

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

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儿子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

老郭看到,急忙拦阻说到: “别这么独,让它吃!”

老郭摸着儿子的头,又说:“喜鹊和我们人类不一样。人的一生有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别那么独,让它吃!”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方式。老郭也没提养孩子是该给予物质还是不该给予物质,唯提到一点: “天下父母,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有好的教养至关重要。

哈佛大学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项目曾花了75年跟踪了724个人,试图研究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

经过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观点提炼,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只有好的教养,才能让我们幸福、开心。

而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教养,绝不是靠金钱、地位和外貌,而是靠父母的引导和身体力行去影响孩子的。

一个彬彬有礼、言语谦逊、在意他人感受的孩子,仿佛让人感到隆冬壁炉旁的暖意,让人不禁想靠近,赢得他人的好感。

因此,他们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像身上系着一条安全带老郭育儿专家

一旦出现意外变故或动荡,安全带便会发挥作用,使孩子脱离危险,获得安宁平静。

那么,想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和好教养,最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今天,有书君为大家推荐一本“传世经典”《给孩子讲论语》,它被誉为万世之书,天下之学,更是让孩子从小“知书达理”的“人生导师”。

自古以来,《论语》就被诸多名家推崇:

学者章太炎说:读《三字经》不如读《百家姓》,读《百家姓》不如读诸子百家,读诸子百家不如读《论语》。

教育家钱穆认为: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就连商业大鳄马云也说:

《论语》是真正人类的智慧,是我重复看、不断看的书。

学习《论语》早就成为了培养少儿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早有新闻报道,重视教育的日本,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必须要学习《论语》。

而今在我们国家,教育部教材改编后,《论语》在语文教材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不学《论语》的孩子,将来或多或少会落后于他人。

这套书特别适合那些, 想和孩子一起学习不知道要如何学习,或不清楚怎么引导的家长。 看后可以给您开拓一种全新的思路。

这套书也特别适合那些, 家长真的很忙,没时间被陪伴的孩子。 看后也能在有趣的知识海洋里刷新自己的理解,并在生活里实践。

这套《给孩子讲论语》,可以让每个父母和孩子一起, 重新在快乐里打开经典之门。

数千年来,全世界的孩子

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论语》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语言形式朗朗上口,画面描述生动形象。

小到举止言行、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大到修身立德、为政处世、治国理政,无一不涉及。

比如梁启超在《论语》里想到了 历史 : “苟无孔子及《论语》,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杨绛在《论语》里见到了不同的人: “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林语堂在《论语》里读出了趣味: “吾尝细读《论语》,精读《论语》而咀嚼之,觉得圣人无一句话不幽默。”

余秋雨在《论语》中体味到了美德: “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每位文学大家读同一本书,得到的都是不同的收获。

也正因如此,才更说明了《论语》跨越时代、跨越种族不朽的价值,只要学了《论语》,哪怕一句,也会带给他前所未有的启发。

儿童时期,正是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此时他受到的引导和启发将影响他的未来。

家长要这样引导

孩子才有兴趣学习

《论语》的注释与解说的版本不计其数,无论选择哪一种版本,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无法与自己当下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所以孩子学习《论语》最好的方式,便是家长适时良好的引导与启发。

第一,与孩子一起通读、熟读《论语》;

第二,与孩子一起每日学习一句原文,直译,引导孩子与自身结合。

那么,如何适时的引导与启发孩子呢?

由 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陈小云先生所著的——《给孩子讲论语》(全四本) 全书用父女对话的形式,逐字逐句全新解读《论语》。

堪称一部给父母学习如何与孩子共同学习《论语》的经典范本!

父女二人每天约定花半小时共同学习,没想到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的不仅仅是女儿一人,作者也在这个过程中,与女儿互为师生,受益良多。

父母的身体力行,才是孩子最鲜活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真正的教育,不是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父母平日里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人父母,唯一能做的是,言传身教,用心引导,培育孩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的人生更辽阔。

跟《论语》学做人

让孩子始终善良、感恩、积极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换位思考, 如果自已都不喜欢的东西,那就立即停止,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加于人,给对方增加烦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论语》做人之道的基本原则。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贡家境殷实,平时也乐善好施,被人称为君子,难免心生自满。

一次子贡问孔子:“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他贫穷时不谄媚,富贵时不骄横,您觉得怎样?”

孔子回答他说:“这样也算不错了,但还不如贫穷时依然乐道,富贵时依然好礼的人”。

子贡恍然:“《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这样吗?”孔子满意地对子贡点点头。

《论语》之学,君子之道。 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要象加工玉器,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

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要德被苍生,但是孔子所说的仁慈和善良都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如果你用恩惠去报答怨恨,那么又用什么去报答对你有恩德的人呢?

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应,不是一股脑儿的帮忙,不是迁就,应该是睿智的,是适度的。

在《给孩子讲论语》中,孔子都以身作则地教会孩子:

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

做错了事情,勇于承认“我错了”;

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经常夸赞别人;

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

让孩子以感恩谦虚之心,对待周遭万物,就需要父母一点一滴,用实际行动,耐心浸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不读《给孩子讲论语》

不知《论语》竟有如此趣味

本套书籍为了方便孩子朗读、阅读,收录了《论语》全文, 并把原文都加注汉语拼音。

书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均随正义加圈标注。

在父母对话的过程中,将必要的讲解内容穿插其间, 包括白话译文、字词注释、人物生平、 历史 背景、文史常识、相关词语解释、造句等等。

白话译文采用直译,以楷体字排版,便于孩子在阅读时对照原文。

书中还配有生动可爱的插画,让孩子在探讨任务性格时,倍感趣味横生!

而且,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成语的出处均出自《论语》,比如哀而不伤、屏气凝神、不耻下问、察言观色、成人之美……

这正是一次孩子提高人生格局和语文素养的最好时机。

依照本书的方法,和孩子一起 每天学习半小时,每天学习一小句,一个月后你即惊叹于孩子气质的改变。

正所谓, 不学《论语》枉少年,他缺少的只是一个适合他的方法。

有句话说:“最好的教育不是拥有高分数,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教养。”

好的家庭教养是缓缓的溪流,温润平和地自由流淌,浪迹微微,却始终浑然有力。

恰如思想家艾默生所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一个有教养,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才能积聚所有的能量,战胜艰难困苦,抵挡风霜雪雨,享受喜悦幸福。

读论语,是孩子一生的福报

《给孩子讲论语》 共四本

新书特惠仅需78元/套

购买链接见评论区第一条,点击进入购买

郭德纲的“育儿经”有多牛?看看郭麒麟吧!网友:赵本山快学学,是什么?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会受到群众的关注,因此需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作为明星的子女,同样也成为了群众的焦点,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被人们称为"星二代",一些明星对子女的教育堪称教科书级别,比如郭德纲。

那么郭麒麟的平台是什么?很显然就是郭德纲,毫不夸张的说郭德纲现在应该是相声行业的领头羊了,仅次于小品王赵本山,在国内的知名度绝对是超一线明星。我们相信郭麒麟的资源不是郭德纲给找的,但就凭郭麒麟身上这“郭德纲儿子”的招牌,还需要郭德纲找资源吗?甚至都不用郭麒麟去找,资源自动找上门。

郭德纲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相声演员,尤其是他创办的德云社,想在相声界反响很好,被众多人所喜爱。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想必大家也都认识。郭麒麟不仅在相声界也小有名气,观众反响很好,在演艺界也是闯出了一番天地。特别是在《庆余年》中,郭麒麟饰演了范思哲,这个角色成了整部剧的搞笑担当,给观众增添了许多笑点。

郭德纲从小就严格要求儿子,家中有一个规矩是饭要大人吃后,小孩再吃。郭麒麟刚进入德云社时,郭德纲不会偏袒他,而是以更严格的要求规范郭麒麟的相声练习,任务不完成,该罚则罚。

从小就教儿子学会独立,磨平脾气,先吃苦后吃甜。但是在郭麒麟有所成就时,也会赞扬和肯定儿子的成就。网友们说郭德纲教育孩子还真有一套功夫,23岁郭麒麟比父亲郭德纲还火,老郭家的育儿经,值得家长们学习。

有出众才艺的民间艺人很多,能火的却寥寥无几。但星二代不同,他们的机会多、资源广,所以走红成名的几率非常大,再不济也能在圈里混个半红不紫。所以说,星二代的父母给了他们机会,但能不能火起来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我们说郭麒麟作为星二代绝对自带光环,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他确实非常优秀。

对此,郭麒麟的反应很淡定,只说这些都过去了。不过,郭德纲之后则谈起了自己的育儿经历还有这样做的原因。郭德纲回忆称,自己的家人从遗传基因上讲是性格很内向的那一类。按照方言来说,还有一些“小性”,就是容易对一些话敏感。而郭麒麟在小的时候,身上也有这些特点。

郭德纲想让儿子慢慢去改变,但是毕竟郭麒麟的年纪摆在那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经验,也没有办法马上去闯荡个几十年。由此,郭德纲称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对郭麒麟“下狠手”。而对于这个“狠”,相信大家也都能明白,就是严格地去要求孩子。

虽然名气十足,但是郭麒麟的性格却让所有人尊敬,因为他没有年少成名的张扬和任性,反而都是家教极好、时尚稳重这样的凭借,他身上有着和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稳重,对长辈也非常有礼貌,各个前辈对郭麒麟的评价也极高,是娱乐圈少有的素养极高又有文化的小鲜肉。

由此看见郭德纲的育儿经相当优秀,郭麒麟能有今天离不开郭德纲的教育。常有人说郭德纲的育儿经,比他相声还精彩,也有不少人笑称郭麒麟是星二代中被"教得最正"的一个。郭德纲在日常的教育上教导郭麒麟行为举止一定要大方得体,待人一定要谦逊,对长辈有礼貌,称呼前辈一定要尊称等等,喝汤吃饭不能够发出声音。

除此之外,一些生活的琐碎的事情也尤其重视,如果做错了就会被挨打,这也诠释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因为郭德纲的严格管教,对礼仪问题一再强调,才教育出了这么一个守规矩懂礼貌的孩子。

如果家长平时就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并且纵容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养成娇纵任性的性格,一直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性格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因为会让孩子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关系。

关于老郭育儿专家和育儿郭建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3604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