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保健手足口(手足口病育儿知识)

时间:2022-12-06 阅读:13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保健手足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手足口病育儿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措施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措施3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措施与育儿保健手足口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有效的呢育儿保健手足口?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措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措施1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常见于4~9月份。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感染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育儿保健手足口;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经口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

1、晨午检 : 每天早上中午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午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中午再进行一次午检,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即动员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2、洗净手入园:晨午检后,儿童彻底洗净手后入教室 。

3、目前流行季节,托幼机构校门内可放置消毒液(1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儿童入托时,双脚踩过消毒垫后再入园。

4、谢绝家长进入托幼机构,进入前洗手。

5、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二、加强幼儿卫生教育

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①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指导各班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预防病从口入;③可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其他方式,及时向家长讲解防疫部门的卫生常识,让家长近期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做到家园同步。

三、认真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

在本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加强教室及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1、空气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玩具消毒: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教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环境消毒: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四、消毒措施

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该病毒的理化特性:

1、对热敏感,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2、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3、对各种氧化剂(如含氯消毒剂),碘酒敏感。

4、75%酒精和5%来苏对其不能灭活。

5、在外环境病毒可长期存活。

消毒措施:

1、各班的.玩教具每天晚放学后用含500mg/L (如5%84消毒液100 倍稀释)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餐具每餐一消毒,奶具、餐具、小毛巾、水杯每天定时用高温(蒸气或煮沸)消毒20分钟;或用含250mg/L (如5%84消毒液200 倍稀释)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20分钟。

3、门把手、楼梯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游乐设施等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每天擦洗一遍。

4、室内应经常通风,有安装紫外线灯的场所,可在无人时开灯照射30分钟。

5、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亦可清洗后于阳光下暴晒。

6、做好环境卫生,小孩的衣物等要常洗常晒。

7、做好厕所保洁工作,用后即时冲洗。

五、发现患儿后的消毒措施

发现疱疹症状患儿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教师还应按下述方法对幼儿园进行彻底的消毒。

1、对环境的消毒:

2、垃圾:用含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作用60分钟,并即时清理。

3、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5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措施2

手足口病是目前正处于各类传染病多发期,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幼儿园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本病的防控工作。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

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再进行一次晨检,以防遗漏,中午教师再进行一次午检,主要检查幼儿的脚心、臀等部位,发现疑似幼儿及时报相关负责人,且当天各班教师把孩子的情况详细汇报于办公室,领导小组针对情况作出相应措施。

二、认真做好各班消毒工作

幼儿所用的小毛巾、水杯等物用84消毒液每天早晚两次消毒,再用清水擦拭三遍,小椅子每天擦洗一遍。教室坚持用紫外线消毒,每天保证一小时。

三、加强幼儿卫生教育

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设置幼儿专用洗手池,指导各班幼儿饭前、便后用流水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做好正确宣传和讲解工作

每天有教师在门口晨检,及时准确地向家长讲解防疫部门的卫生常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各班门前张贴了爱心提示,让家长近期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做到家园同步。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措施3

应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园教师及后勤人员

预防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卧室等场所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对家长幼儿教师做好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家长不带幼儿去人多密集的场所。

7、加强幼儿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8、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9、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停课、停学措施。

应急处理措施

1. 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疑似人员时应立即隔离。

2. 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家长带幼儿去医院检查确诊;

3. 确诊后,立即上报园长、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和区儿保所。

教育局应急电话:

疾病预防监控中心电话:

4. 病情确诊后,幼儿进行融离治疗,愈后持医院证明返园。

5. 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终末消毒,做好一切隔离措施。所使用过的玩具、餐具、毛巾等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

6. 班级老师做好缺席儿童的电话家访工作,及时了解缺席儿童情况。

7. 班级老师和幼儿不串班、不参加任何大型活动,隔离期间不接收新生,不转出幼儿。

手足口病的保健措施有什么?

1、对患儿应隔离,暂时不要去幼儿园或者学校,以减少该病流行的可能。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还要经常漱口,患儿进食后要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3、多喝温水,不要喝生水。吃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不吃生冷的食物。

4、患儿应该勤换洗衣服,用温水洗澡可保持皮肤清洁。患儿的衣服、被子、毛巾、用具等应在紫外线下照射30分钟,或者,在太阳底下暴晒4个小时以上。

5、开窗通风:开房间开窗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注意通风时要防止患儿受凉。

6、应做好患儿的心理工作,告诉患儿此病只要好好吃药,多喝水,就会很快康复……消除了患儿的恐惧心理,这样患儿的病才能好得快些。

7、春、秋季节应尽量少带小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到病毒。

幼儿园手足口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方案由来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染,以及接触疱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为增强全园教职工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不轻病,不恐病,提高全园教职工防病能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手足口病,保障幼儿及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我特意制定了“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方案”。

二、工作目标

1、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做到不轻病,不恐病。提高防病能力,

2、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仔细观察幼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

3、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隔离,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杜绝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副园长、教导主任、后勤主任、保健医生

组员:各班教师及保育员

四、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园务措施

1、加强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增强全园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2、至少组织一次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与其它幼儿园交流预防手足口病的成功经验,尽量争取聘请医院儿科医生入园给全园教职工及家长做讲座及指导。

3、幼儿园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幼儿园网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向幼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4、保持幼儿园空气质量清新,睡眠室、教室、洗手间、办公室、医务室、活动室、食堂等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个小时。

5、幼儿园给全园幼儿及教职工提供洗手液,提供消毒液及消毒柜,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紫外线消毒,对幼儿的日用品及幼儿园的各种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消毒。

6、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二)保健医生

1、保健医生和带班老师认真做好幼儿入园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并做好幼儿入园情况登记工作。

2、发现幼儿发烧或可疑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医院确诊,避免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医生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在园幼儿有发烧等情况后进行紧急隔离,由保健医生通知家长病儿的病情并送往医院诊治,或拨打“120”救护电话,确诊病情后进行相关处理。

4、家长及教师一定要报告本园医务室,不得隐瞒病情。保健医生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疫情责任被告人(园长或授权人),并由疫情责任报告人以电话及书面信息等形式,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保健医生和带班老师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当地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医生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继续入园学习。

6、保健医生加强对幼儿园其他教职工(特别是保教人员)的防病指导工作、消毒隔离指导工作,加强幼儿园各种物品的消毒及对幼儿的检疫、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关于育儿保健手足口和手足口病育儿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3491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