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讲育儿(美国育儿学会育儿百科)

时间:2022-11-27 阅读:19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美国专家讲育儿,以及美国育儿学会育儿百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育儿大V留6岁女儿独自在家:你所谓的教育,不过是有条件养育罢了

1

前几天,百万 育儿 大V“粥悦悦”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引起了众多网友讨论。

原来,那个周末,粥悦悦全家打算去珠海长隆玩耍。出发前一晚,粥悦悦在家庭会议上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出发前必须完成当日学习任务,否则留在家里。

第二天早晨,老大和老三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而老二没有。于是,老二被留在了家里。

老二六岁,她哭着请求妈妈带她一起去,被妈妈拒绝了。妈妈还好心地教她怎么照顾自己,如何烧水,如何泡粉丝不让自己挨饿。

并且,粥悦悦拒绝钟点工阿姨、邻居们的好心,执意让老二一个人待在家里。

当天晚上,老二给妈妈打电话,说害怕一个人在家。这时,粥悦悦提出完成双倍学习任务,就回去接她。

于是,粥悦悦老公开车两小时回到家(当时已经夜里12点半了),而老二也在晚上10点半完成了双倍学习任务。粥悦悦又提出,只要第二天一早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就可以跟爸爸回长隆玩。

老二接受了教训,很快完成了任务,跟着全家开心地玩了一趟。

粥悦悦表示,给老二的教训,算是杀鸡儆猴,以儆效尤,还得意地说感谢自己的心狠手辣。

网友们大多指责粥悦悦,认为把一个六岁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有很多安全隐患,虽然粥悦悦开着监控,可一旦发生问题,她能及时赶回去吗?

孩子若出了意外,她将后悔莫及。

我想说,对于一名百万 育儿 大V,把全家玩耍当成奖励,把完成学习任务当成条件,只有完成了她提出的条件,孩子们才可以去玩耍。

这样的行为,真是赤裸裸地“有条件养育”啊。

谁说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呢,其实有些时候,这爱已经悄悄变了味道。只是,父母并未察觉,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2

有条件养育的对立面,自然是无条件养育。

美国著名 育儿 专家艾尔菲·科恩在《无条件养育》一书中指出:

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孩子可以说是全身心地付出,不怕辛苦,不计较回报。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爱里开始附加了条件。

孩子两岁时,只要你乖乖吃饭,不挑食,就可以带你去淘气堡玩。

孩子大一些,只要你开心地去幼儿园,不哭不闹,放了学就给你买玩具。

孩子上了小学,只要你这次考试得双百,就带你去迪士尼玩。

孩子再大一些,只要你钢琴考过了六级就给你买一双你喜欢的名牌球鞋……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数不胜数。似乎只有这样,给孩子们设置一下限制,或者不轻易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家长才会满意,才会心安。

他们会自我安慰,看,我家孩子多优秀,多听话。

去年暑假的热播剧《小欢喜》中,黄磊饰演的方圆曾感慨道,孩子们对他们的爱是纯粹的,反倒是他们这些父母,对孩子的爱里附加了很多条件。有时候,父母不如孩子。

这真是道出了广大父母的心声。

3

再回头看粥悦悦对孩子们的态度:只有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孩子们才可以跟着父母去旅行玩耍。

二女儿没完成学习任务,于是被留在了家里。即使她只有六岁,不会做饭不会照顾自己,夜深人静她一个小女孩,孤单、无助、害怕,对不起,妈妈看不到这些。她只知道,孩子没完成她规定的任务,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孩子会不会因此产生心理阴影,她对学习,是更喜欢了还是厌恶了?她后来去学习是出于内驱力还是被迫行为?对妈妈,她是更爱了还是害怕了?

说到底,有条件养育是有其弊端的。那么,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第一, 被家长有条件养育的孩子,他们自我价值感的认知低;

因为孩子得到父母的爱是附加了条件的,那么他们在接受自己时也会附加上条件,这就导致他们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某项东西,或者不能轻易得到某样东西。

心理学家李雪在某次演讲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李雪有一位朋友很会做生意,但他受父母影响,认为人总要经历一些挫折,才能赚到钱。所以,每次很顺利地要签下一个合同时,他就会坐立不安,好像有什么事不对,然后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忘带重要材料,与重要领导见面失约等,总之他要把事情搞出危机,然后他再发挥各种能力、付出各种代价,最终力挽狂澜,签约成功。

说到底,这位朋友的自我认知很低,认为自己不能顺利得到自己想要的。而这跟他早年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第二, 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反感和讨厌家长;

这个不难理解,当一个孩子跟自己的需求之间隔着父母设定的障碍,他只有跨过去,才能得到他想要的。那么父母,就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

对这座山,他有抱怨、有不满、有愤怒,也是正常的。当然,这也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对妈妈说,她想买新书包。妈妈随口说,旧书包也能用呀。要不这样,期末考试你能得100分就买。

孩子生气了,赌气地说,我不买了,我也不考100分。

妈妈这样的反应,还不如直接告诉孩子,现在的书包还能用,所以先不买了。而她设置了考100分才买这样的条件,只会让孩子对她产生反感和厌恶。

第三, 有条件养育模式会传递给下一代 ;

从小在这种养育模式下长大的人,虽然不满于父母对自己的方式,但他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这种模式。

成年后,他轻易摆脱不掉父母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将继续这种养育模式。于是他活成了父母的样子,他的孩子变成了他的翻版。

4

既然有条件养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当然要提倡无条件养育了。只是,无条件养育并不轻松。

所以,即使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感受到的,也许并不是这样。

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它难,我们就放弃。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来向这一目标靠近。

向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给孩子更多决定的机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孩子,理解他的需求,不那么自以为是,做个“听话”的父母,就能一步步向无条件养育靠近。

当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些,在 育儿 过程中就能不断修正自己,在无条件养育的路上全力以赴。

美国育儿专家教你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

你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两三岁孩子的智商,因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问题上,他们的“抗争”经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美国育儿专家教你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一则刊登在近期美国《育儿》杂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学硕士妈妈与自己两岁儿子凯文之间的“较量”。此外,她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乖乖听话。

不妨装装糊涂

即使是最不听话的小孩,在父母显得无能为力时,也会同情父母。所以,有时候要让孩子相信你需要被帮助。

如果孩子拒绝将自己的玩具收起来,你也可以拿出些玩具,然后把它们放到浴盆或厨房的碗橱中。当孩子提出抗议时,你就可以装作很无辜地说:“我不是已经将玩具放到玩具盒里了吗?”这时候,孩子会同情你,然后帮你把玩具放回它们该呆的地方。

引导他看到积极的一面

孩子因为愿望没有达成而吵闹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平淡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家长之友《美国育儿专家教你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比如,孩子想到操场玩时,突然下雨了。这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一场很棒的雨哦,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在屋子里野餐了。”这会激起孩子的兴趣,进而变得兴奋起来。

巧妙利用逆反心理

如果你说东,孩子就说西;你说西,孩子就说东。这时候,不如反其道而行。

比如,当我希望儿子能动作迅速一些时,会假装很赶时间,“我拿不准,你能不能在我出发之前收拾好哦。”然后,他就会冲到衣橱前,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夹克,迅速穿好衣服。

正话反说的方法,是利用了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特点,使双方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但这种方法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而且不要过度使用,否则,孩子也会识破的`!

学会说“好吧,但是……”

对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表现得非常配合。因此想拒绝他们的要求时,家长们可以采用“好吧,但是……”的说法。你可以说:“好吧,你可以吃一个面包,但是,我们应该先一起吃晚餐。”或者说,“好吧,我们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但是我们要先把玩具收拾起来。”孩子们通常会反抗“不”,但无法反抗“好吧,但是……”

提前准备点吃的

或许,大部分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但如果能提前给孩子切几片苹果预备着,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让孩子们感到舒适开心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尽量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食物、睡眠,这些就足够了。▲(周文渊编译)

《生命时报》 (2007-06-12 第14版)

RIE?美国殿堂级育儿学术理念「上」

中国的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0-3岁,是人一生发展的根基。越接触小小孩,小俊老师就越觉得有兴趣。小小的脑子里,是不是装着整个宇宙来的?

其间,RIE是各个优质幼儿园里采用最为广泛的育儿理念了。

1、"RIE"是什么? What is RIE?

RIE是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s的简写。是一个全球性的非盈利性组织,致力于通过教学、支持和指导改善婴儿看护和教育的质量。这一组织所奉行的育儿理念被直接称之为RIE育儿法。

RIE由婴儿专家Magda Gerber和儿科神经专家Tom Forrest博士在1978年创立。Magda Gerber通过自己的两本著作《Dear Parent》和《Your-Self Confident Baby》,以及大量的演讲、文章和培训,使得RIE育儿法逐渐为人所知。Magda Gerber之后又有更多的人致力于推广RIE,黛博拉.卡莱尔.所罗门(Deborah.Carlisle.Solomon)就是其中一位。

2、RIE的基本理念

一位妈妈是通过这本书 《Baby Knows Best》了解到美国当前最盛行的婴儿早期教育理念RIE的。让我们都来深入了解一下它到底是什么。

1 RIE的基础:尊重Respect

尊重是RIE哲学的基础。我们不仅尊重婴儿,我们还要在每一次与婴儿的互动中体现尊重。尊重一个孩子意味着,即使是最小的婴儿,我们也要把他当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而不是一个物体。

2 相信婴儿的能力Trust in the Infant's Competence

我们绝对相信婴儿是一个主动者,一个探索者,渴望去了解他已经做好准备去了解的事物。因为有这样的信任,我们仅仅为婴儿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便他能够享受主导自己行为的乐趣。

3 敏感的观察Sensitive Observation

基于对婴儿能力的信任,我们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婴儿来了解他的表达和需求。观察得越多,我们才越能理解和欣赏在最初两三年内学习的速度和数量是如此惊人。我们会因此变得更谦逊,更少地教孩子,而是为他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

4 在看护活动中让他参与进来Caregiving Times: Involving the Child

在看护活动中(换尿布、喂食、洗澡、穿衣服等等),我们鼓励孩子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父母如果能全心投入到这些与孩子共度的时间中,将创造出许多与孩子互动、合作、变得亲密和共同享受的机会。孩子如果能从这样从容有趣的看护活动中获得能量,他就能更好地在成人尽量不干扰的环境中去探索。

5 无打扰的玩耍时间和探索的自由Time for Uninterrupted Play and Freedom to Explore

我们要给婴儿足够的时间进行没有大人打扰的玩耍。与其试图教会婴儿新的技能,我们更欣赏和仰慕他们实际在做的事情。

这是很难的功课,因为大人往往"需要"去照顾孩子。他们往往会想,不去抱抱,逗逗,哄哄,我干嘛??

你,让他们自由成长啊!!

关于美国专家讲育儿和美国育儿学会育儿百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2130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