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的育儿(李阿姨找儿子)

时间:2022-11-25 阅读:12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李阿姨的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阿姨找儿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婆婆看不惯家务活都是儿子干,这样的媳妇还能相处吗?

都说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这话一点错都没有。

虽然我们夫妻并不跟父母住在一起,但是每次我母亲来我家,都要给我和妻子带不少东西,并且进屋就开始干活,收拾衣服,做饭,打扫卫生,而妻子也跟着婆婆一起干。

而我最初的时候也有点不好意思,就跟着母亲和妻子一起收拾,可是没干两下,母亲就说我笨手笨脚的,越帮越忙,还不如一旁呆着去,然后就去夸我媳妇能干,爱干净,我能娶她真是幸福。

而妻子每次听到母亲说这些话也很开心。

看到她们婆媳关系融洽,我也很高兴,然而有一次我单独和母亲聊天,我劝母亲以后来家里,不要再干那么多活了,多歇着点,母亲这才说出了心里话。

“你以为我愿意干啊,我又不能一辈子管着你,可是又不放心另一个女人去照顾你,所以我只能多做点,让她多学一点,说白了还不是为了你。”

一个男人不管长多大,身体多么强壮,在母亲眼中依然还是当初那个不懂世事的小男孩,愿意奉献一切给他。

而如果看到他吃苦,那比自己吃苦难受还要揪心。

“我一把甩开儿子的手:我在这里做什么?看你在这里受气吗?洗衣做饭是你,刷锅洗碗还是你,就连拖地洗马桶给孩子擦屁股也是你,你是超人吗?买个几百块钱的东西还要老婆同意,你娶的是媳妇吗?你这是找了个皇太后啊!”

说这些话的是读者李阿姨,和所有母亲一样,她儿子也是她的心头肉,可是面对儿媳妇,李阿姨又无可奈何,最后只好选择眼不见为净。来听听她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2013年孩子在上海交大毕业,带回来一个女朋友,说是上海的,家里条件不错。女孩子样貌没得说,完全对得起我儿子,但我不太喜欢。最看不惯她和儿子说话的那个腻歪劲儿,嗲的让人受不了,浑身起鸡皮疙瘩。在老家呆了不到四个小时,皱了一天眉头,一直给儿子小声嘀咕这儿脏那儿不干净的。

尽管不喜欢,我还是满脸陪笑,不想慢待了孩子,从城里来的孩子不习惯也正常。中午吃饭直接到了镇上最好的饭店,一桌菜花了四百多,老公下手狠,一桌子几乎全点的硬菜,说不能让城里人看不起咱,吃不吃是回事儿,这个面子得要。

你还别说,那上海姑娘真就一口没吃,要了一杯饮料,吃了几口青菜,剩下就只有皱眉头了,我劝了几句,姑娘皱着眉直摇头。我没再说话,三下五除二,把肚子填饱了。

原计划说是住两天再回去,结果下午吃了饭就拜拜了。

我是一个乡镇老师,我不封建,自我感觉也不落后。但我对这姑娘没大好感。儿子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我感觉有什么用?以后过日子是你们两个人的事儿,我们又不跟你一辈子,你自己做主就行!

2017年儿子说女朋友要买房子准备结婚,我直接说:买房子咱拿钱,写咱的名字。儿子只是笑,问我有多少钱。我说家里差不多50万都给你,总该够首付了吧。

儿子摇了摇头:我们看重的是浦东的房子,那边离她父母比较近,至少也得50000一平了。我无语,50万在一般小城也能要一套房子了,照儿子这么一说,真的连首付都不够。

我不想让儿子作难,说道:儿子,那我借借吧,不过这100万可不是小数,得给我时间。儿子笑着说:妈,你不用管了,房子的事情我女朋友负责。装修差不多要10多万块钱,到时候你先让我用一下,晚些时候我再还你。

我听了竟然有点心酸。别看我这儿子长得高高大大阳光帅气,却是一个孝心十足的实诚孩子,对我和他爸可孝顺了,从不乱花钱,老实的让人心疼。

我看着有点羞涩的儿子,眼圈发红:净说傻话?还还还!我就你一个儿子,还给我给谁?

儿子拉住我的手,轻声说道: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感觉你们年龄大了,手里有个钱心安。我用力握了一下儿子的手,没再说话。

儿子装修,我直接转过去二十万,儿子说用不了这么多,我说其余的你就看着买点家居用品,就说是我和你爸的一点心意,儿子没再拒绝。

结婚主要以上海为主,婚礼举行的很隆重,我和老公很高兴,高兴的是儿子终于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老婆自己的家。特别高兴的是儿子岳父母非常的和善,对儿子特别好。尤其是儿子的岳父,亲切地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我们多了一个儿子,你们多了一个女儿!我们庆幸儿子找了一个好人家。

结婚是人生大事,回到老家后,又给儿子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目的是让亲朋好友知道,儿子结婚了。

就这样,儿子定居上海。每年中秋、春节来家一趟,儿媳妇婚后性格没什么变化,但她的父母挺好,感觉儿媳也比以前可爱多了。心想,咱就拿她当亲生闺女待,她还能咋滴?

2018年他们添孩子,我要去照顾,儿子说请了保姆,不让我辛苦了。说实话,我也真不想去,怕和儿媳妇合不来。

去年暑假,儿子打电话让我去住几天,我不想去,老公说这也是儿子的一片心意,就去住两天吧。想想也是,添孩子作为奶奶没去照顾,这都快两岁了,一年见不了几次,去了好好疼疼孩子也好。

就这样,放假一周后,买了一些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带了几万块钱,我就到了儿子的家中。儿子儿媳和孙女对我的到来很是欢迎,我很高兴。

我赶紧把孩子的食品和玩具给孩子拿出来,孙女高兴坏了,撕开就要吃,哪知儿媳妇一把抓过来:妈,这些膨化食品孩子不能吃的。先放起来吧!说着一下子都提走了。孙女噘着嘴想哭,我心里想,我不知道吗?偶尔吃一点有什么,大惊小怪!

不过,我还是把孙女抱到怀里,心疼地说:妈妈是为了妞妞好,奶奶给你拿糖吃,说着我从包里拿出一盒巧克力糖,孙女接到手里刚要吃。儿媳妇又一步跨过来:妈,妞妞的牙齿不好,医生不让吃糖的,说着竟然又把糖拿走了。

我有点坐不住了,这是干嘛呀?我带来的东西有毒吗?儿子看我神色不对,赶紧打圆场,说前两天孩子吃那些东西肚子都吃坏了,吃糖吃得天天嚷着牙疼。我点点头,没说话。

哪知,我住了三天更受不了了,洗衣做饭拖地,给孩子洗澡擦屁股都是儿子,这没啥,谁有时间谁就干呗。单刷锅洗碗就连洗马桶也是儿子!有好几次竟然守着我,在客厅让儿子给她按摩。

最不能容忍的是,儿子要买一个几百块钱的东西,竟然还要儿媳妇同意。我一声没吭,把儿子拉到卧室,甩手给了儿子五万块钱。

第四天一早我收拾好东西要走,儿子要留我多住几天。我看着儿子,心疼地说:我在这里干什么?看你受罪吗?眼不见心不烦,好好伺候你的女皇去吧!

儿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笑着摇了摇头。”

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李阿姨家是一本“经”,然而儿子家何尝不是另一本“经”,每一本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框架和交流的方式,因此才造成了这么多彩的世界。

同样,李阿姨心疼儿子固然是母子情深,然而在儿子和儿媳眼中,他家的生活方式就是如此,儿媳这么过的惬意,而儿子也甘之如饴,说实在的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何必非要打破。

李阿姨和儿媳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文化认知,以及对待李阿姨儿子的态度上。

一、文化认知

其实城里人和乡镇人本来生活差异就巨大,这包括生活方式,以及对待子女的教育上。

先不说生活方式的差异,单说子女教育,每个做母亲的都不会允许其他人对自己的孩子教育过程指手画脚,这是做母亲最后的坚持。

我记得有一次过年吃饭,大姐不允许他儿子玩手机,于是他就跟大姐生气,我看不过,就抱走大侄子,把手机给她玩,而大姐当场就发飙了,一点面子都不给我留。

而过后大姐夫就跟我解释,说希望我理解大姐,大侄子这阵子天天偷手机玩,所以大姐才对此特别严格。

同理一样,李阿姨带来的东西,虽然不可能有毒,然而却和儿媳的育儿观念相悖,而儿媳作为儿子的亲生母亲,李阿姨应该尊重和理解她的选择。

二、对儿子(儿媳的丈夫)的态度

儿子儿媳买房子都是儿媳出的钱,而儿子只拿了20万左右。

这能看出来儿媳,以及儿媳一家是真的喜欢儿子才能做出这么大的牺牲,要知道上海这地方可是寸土寸金,一套房子几百万都有可能。

而作为丈夫,他明白妻子为自己,为这个家的付出,因此才决定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妻子,而这之间也是夫妻心照不宣的约定,这让儿子和儿媳也更加有归属感。

而李阿姨却忽略了这点,她只看到了家务活都是儿子干,而儿媳一直在享受,可没看到的是,如果没有儿媳的付出,可能连这个家都没有。

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可以表达一下对儿子儿媳生活方式的不满,但是千万不要妄加干预,就像我上文说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也许你觉得不合适,可实际上,就是非常适合这对夫妻。

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是给父母的,只要夫妻觉得幸福快乐,心中无愧,那才是最重要的。

而父母们也应该明白,婚姻生活是儿女自己的,少掺和,除非是儿子来找你,尽量少发表意见,否则你的行为,只是在挑拨夫妻关系。

总之一句话,千金难买儿愿意!

“后悔帮女儿带娃吗?”三位65岁老人说出大实话,满是心酸和无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退休”对于老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工作上的退休倒还好说,可即使自己到了年龄,告别了繁忙了一辈子的工作,扭头却发现还有更多的活等着自己。为了能缓解一下儿女们的负担, 眼瞅着已经60多岁的父母只能接过带孙子孙女的接力棒。

可这一接手,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头。

年逾花甲的李阿姨,为了帮女儿看孩子,“背井离乡”地从老家来到北京。女儿女婿工作忙,为了帮衬孩子,李阿姨一住就是好几年,不光要看孩子,还要收拾家务。

刚开始,李阿姨女儿非常感谢妈妈,对母亲也很不错,但日子久了,女儿女婿就慢慢习惯了, 总觉得李阿姨的付出其实不过是为人父母的理所当然。

小外孙身体不好,进入幼儿园后便开始一直生病,女儿怪罪李阿姨没照顾好孩子,对她颇有微词。

女儿朋友来家做客,看到因为生病瘦了不少的孩子,开玩笑地说:你这饲养员,不合格啊,孩子咋瘦成这样了?

李阿姨的女儿无意识地说: 都怪我妈,不会看孩子 。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李阿姨的心上。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伺候一家老小,却得到这样的评价。

其实和她情况差不多的老姐妹,小区有好几个。“姥姥团”经常一边遛娃,一边诉说看孩子的酸甜苦辣,听听她们的故事:

王阿姨 :退休还没两年,女儿就怀孕了,我只好重新“上岗”,开始帮她带孩子。眼看外孙女今年九月就要上小学,女儿却告诉我,又怀上了,已经两个多月了。 也不知道这次能什么时候退休。

李阿姨 :是啊,能有什么办法啊,我家女婿常年在外地。我这个当妈的不帮忙谁来帮忙?

在当前的 社会 下,养育孩子的花销不是小数目,多一个人工作,生活就多一份保障。许多宝妈在孩子断奶后,就把他托付给自己的妈妈照顾。

作为老人,一方面心疼女儿,怕孩子又上班又带孩子太过劳累,另一方面,把孩子交给其他人带自己也不放心。干脆选择亲自上阵,加入了浩浩荡荡的 育儿 大军中。

特别是姥姥,为了不让女儿在家里职场上受气,只能是揽下照顾孩子的重任。

可照顾孩子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简单事,时间长了,即使是母女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夹在中间的姥姥里外受气。

心态是基础,带娃也是修心的一种

但是,在照顾孙辈的前提下,作为老人首先要照顾好自己, 只有自己的心态和身体好,才能帮助孩子带好娃。

帮儿女带小孩,是一家人齐心协力的工作, 而不是竞争话语权或长辈权威的过程 。

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老人在带娃的过程中仗着自己的年龄对儿女的生活指手画脚,要知道自己毕竟是在人家的屋檐下。

有规则有界限,是避免矛盾的关键

人与人之间相处,本就很难,更何况中间还夹着个不那么懂事的孩子。牵涉到 育儿 、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在帮孩子带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规则,有界限,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

大家坐在一起,把容易起冲突的地方事先说好,订立一些规则,达成某种共识或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不吝啬赞美,任何人都需要肯定

作为老人,在帮儿女们带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儿女的优点,一定要真诚表扬儿女;同理,孩子老人带娃更是不易,他们更希望得到儿女真诚的肯定和赞同。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更多的积极、正面、和谐的氛围。

儿女舒服,老人舒心,大家情绪度好,才有更积极的态度,面对 育儿 和生活中的琐事。

对于儿女来说,老人来帮自己的忙已经是最大的福气,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或许能避免大部分矛盾,还能让父母不会感到寒心。

新型带娃方式已在城市出现:老人不累子女还感恩,三代人其乐融融

文|秘籍君

这两天我在楼上邻居那里发现个怪事。

邻居家里的女主人开始上班了,她曾经跟我说过,孩子奶奶要过来帮忙带娃,奇怪的是我却看不到孩子奶奶。

每次我晚上下班回来,总会碰上他们夫妻俩带娃出去遛弯,身边却没有孩子奶奶。我以为老人带了一天觉得累,在家休息呢,但抬头看楼上窗口,他家也没见亮灯啊。

到了周末,不光晚上,白天里也见不着孩子奶奶。 这位老人就像“田螺姑娘”一般,莫名神隐了。

我这人好奇心重,一次没忍住就问了她。邻居笑呵呵地跟我解释一番,让我大开眼界。

原来,城市里兴起了一种新型带娃方式。虽然还是老人帮带,但按照这种方式,一天下来老人没那么累。更重要的是小两口也挺知道感恩,而且还没什么婆媳矛盾。老中小三代人其乐融融。

这就是把带娃当成上下班一样,朝八晚六,周末休息的“打卡式”带娃。

李阿姨“打卡式带娃”的一天

根据邻居的描述,她家孩子奶奶李阿姨“打卡式带娃”的一天,大概是这样的情形:

早上8点,夫妻俩要去上班,李阿姨就从自己家赶过来,接手孩子。

若是孩子还在睡觉,李阿姨会先准备好孩子的辅食,顺便自己做个早餐。当然,很多时候早餐她已经在自己家吃过了。

等孩子醒了,穿衣、洗漱加喂饭,李阿姨就领着孩子出去玩了。中午回来,简单给自己做个午饭,连带着孩子的辅食也给做好。给孩子喂了饭,再让孩子玩一会儿,就到了娃睡下午觉的时间。

这个时候是李阿姨最放松的时刻。孩子已经快2岁,一天只睡一次午觉,而且午觉时间很长,差不多要3个小时,睡醒就快5点。 这期间李阿姨不用干家务,只需要在孩子身边守着。刷刷手机,或者自己也睡会儿。

等孩子醒了,换换纸尿裤,吃点东西,再领着玩一玩,6点多孩子妈妈先下班,李阿姨把孩子交给儿媳,自己就回去了。至于晚餐,李阿姨一般会提前用电饭锅熬点粥,剩下的切菜炒菜,就是儿子儿媳的事了。

周末李阿姨不用来,因为儿子儿媳都是双休,两人带娃足够了。

“打卡式带娃”有什么好处?

①老人有休息时间,不算太累

像上班一样的打卡式带娃,最先解放的就是老人。带过孩子的都知道,有时候累垮自己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被孩子一天24小时黏着,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那种感觉简直要崩溃。

现在可以到点来到点走,晚上不必因娃频繁起来,可以安心睡到天亮,感觉不要太好。

②子女参与带娃,知道感恩

有些时候, 老人带娃却得不到子女的感激,是因为子女带娃少,体会不到其中的累。

现在老人“下班”和“过周末”后,带娃全是孩子爸妈的事,从中他们就会体会到带娃的不易,也学会了换位思考。

③不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好处

当然,不在同一屋檐下,好处更是多。不在同一空间,因孩子教养问题产生的矛盾就少。另外老人也不必早晚给小夫妻做饭,自己既省心,也不会因饮食习惯不同有争吵。

不过,这种新型带娃方式也有局限性。它只适合城市里小家和父母家离得比较近的情况。

农村一般是父母和儿子住在一起,小家大家不分开,“到点来到点走”就无从谈起。还有不少是父母在外工作,孩子和老人留守在家,也做不到这点。

【话题讨论:你家是谁带娃?你喜欢自家的这种带娃方式吗?】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 育儿 漫画文章作者。懂养育懂心理,也关注宝妈自我成长和家庭经营,力当妈妈们的贴心人。

欢迎关注【 育儿 秘籍】,你想了解的 育儿 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 健康 ,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65岁阿姨哭诉:千万别帮儿子带娃!伤身伤心费钱,吃力不讨好

文|菁妈

这些老漂族从小在家里长大,在家里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长大,送孩子上学。孩子出来工作结婚生子,本来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 被迫成为老漂到孩子的工作地,帮带孙子。

很多老人本身没有太多的文化,对 科学 育儿 没有概念,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容易跟年轻人产生很多冲突。

65岁的李阿姨,年轻时辛辛苦苦地把儿子抚养长大,等孩子到大城市安家结婚生子,以为自己可以过享福的日子了,但是孙子出生了。

儿子说 现在经常有保姆虐待孩子的新闻曝光出来,不认识的保姆不敢请,所以希望妈妈出来帮自己带儿子。

李阿姨一辈子都是为了孩子,现在老了,本应该是享福,但 考虑到孙子没有人带,老两口地也不种了,房子也放空了,到大城市帮带孙子。

没到一年,李阿姨就受不了了。 65岁的李阿姨跟家里的亲戚朋友哭诉:大老远地跑到大城市来带孙子,儿子媳妇去上班了,在家里不仅要带孩子,还要搞卫生,买菜做饭做免费保姆。

儿子有时候钱不够用的时候,自己还出钱买菜,结果别人还不领情,这不行,那不对。不行,不对,你们就自己带,我们老两口回老家种地,跟几十年的邻居聊聊天,不香吗?现在很多老人帮孩子带娃,

伤心

我们说 老人老了,脾气会变得古怪一些,就像小孩一样,他们喜欢听好话,受不了别人的批评。

辛苦了一辈子,希望老的时候可以过得舒心一些,而且年纪大了,很多习惯很难改变。

但是 到了大城市,生活各种不习惯 ,比如洗菜不太干净的时候,可能媳妇儿子会说两句。

偷偷给孩子吃点零食,又会被媳妇说。骂孩子还是被媳妇说。

现在大城市里生活很不容易,很多年轻人能在大城市里面安家,也是 负债累累。 生完孩子之后,必须 两个人一起上班,才能勉强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

老人家去到大城市帮带孩子,基本就是免费的保姆,不收钱还受气,老人家怎么能够不伤心呢。

老人带孩子会有自己的一些陋习在里面, 有时候儿子也批评老人,会让老人觉得很生气,很伤心,你小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带大的,现在我这么帮你带孩子,你还嫌弃。

伤身

很多妈妈说:有了孩子最怕周末,因为周末自己要全天带孩子。

带孩子的时候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平时上班还可以 混水摸鱼,偷一下懒,周末两天带孩子比上班还累。

年轻人周末带孩子都觉得累,更何况是老人家。很多老人家本来就年纪比较大了,身体机能下降,孩子小的时候要抱,大一点会自己走了,就到处乱跑,带孩子真的就是一件苦差事。

孩子抱多了,容易手疼腰疼。

老人平时在老家生活习惯了,到了大城市,容易出现 水土不服 ,身体也容易出毛病。

菁菁外婆在农村老家的时候,还可以下地干活,有一次到广州带菁菁,没到一个月就说手腕疼,带去医院打了两天针才好。

后来又去深圳带侄女,没到一年血压高了,血糖也高了。当时还去医院拿了一个月的药,后来一回到老家不用吃药,啥事没有。

老人家去大城市带孩子,因为生活不习惯,情绪压抑,所以更加容易出问题。

费钱

秀姨自己种菜卖,只有一个独生子,结果儿子20岁就结婚生孩子了。

儿子比较年轻,媳妇也很年轻,两个人基本上都不怎么干活 ,秀姨自己不仅种菜,偶尔还会帮带孩子,而孩子的奶粉、尿不湿,所有的开支都是秀姨给钱。

秀姨说自己这些年都没有存到钱,儿子小的时候读书要钱,儿子读书出来还没有挣钱就已经结婚生孩子了,结果 孙子依然是要自己养。

很多年轻人之所以让老人去帮带孩子,就是因为家里的开支一个人是撑不住的,没办法要妈妈全职带娃。也就是经济是比较紧张的,老人去帮孩子带孙子的时候,看到儿子经济紧张,自己又会补贴家用。

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了,结果孙子还要自己养。

所以老人帮带孩子,确实是伤心伤身又费钱。

1、打心里面感激老人帮带孩子

老人帮带孩子,至少老人是真心地疼爱自己的孙子。 不用担心老人会虐待孩子,老人带孙子也是尽心尽力。年轻人一定要打心里面感激老人。

回到家里说一句,奶奶辛苦了。尽量的不要让老人花钱,平时过年过节给老人买礼物。

2、和老人沟通,要讲究技巧

比如说 不希望老人给孩子吃盐,可以打开一些医生讲的视频,告诉老人,孩子不吃盐更有利于身体 健康 。

首先要 肯定老人的付出,认可老人带孩子的辛苦, 之后再告诉老人,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吃盐好处是很多的。尽可能地从孩子的 健康 角度去出发,相信每一个老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孙子 健康 的。

3、晚上回家,周末尽量自己带孩子

老人只能帮看着孩子,但是 教育还需要父母来。 所以有了孩子之后,工作上就要稍微放一放,尽可能以孩子为主。

老人带孩子,更加需要的是年轻人的认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上班式带娃”流行,年轻人下班老人回家,没婆媳矛盾大家都舒服

88岁老人哭诉:生病住进ICU,4个子女没一人来看,没人给钱

67岁老人,为儿子“违心”对儿媳好,老了享的却是儿媳的福,你怎么看?

01

婆媳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人际关系,每个家庭中都或多或少有婆媳矛盾,而这些矛盾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婆媳关系会普遍难相处?除了双方各有苦衷,更多的是婆媳之间的连接点是同一个男人,这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而全等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式,在这份关系中,无论哪一边长或短都会影响这份稳定。

可是这个界限和位置很难界定,所以此消彼长,再加上年龄代沟、生活环境的不同等等,婆媳之间从最开始的接触就很容易“隔了心”。

其实有个很简单的道理,既然双方都爱这个男人,那么婆婆将对儿子的爱转移到儿媳身上,才是对儿子最大的帮助,毕竟帮儿媳就是在帮自己的儿子;而儿媳能够做到尊敬婆婆,不挑剔、多去发现对方的好,也是巩固夫妻感情的一剂良药。

67岁的李阿姨晚年生活很幸福,很多同龄人都在关心甚至担忧自己的养老问题,而李阿姨的心却是踏实的。

儿媳最初嫁到李阿姨家时连饭也不会做,但李阿姨并没有一句埋怨,她心里想着:自己的儿子不也一样,这一代孩子都是爸妈手,心里捧大的宝,刚成立小家庭当然要慢慢适应。

儿媳生孩子的时候没有育儿经验,李阿姨手把手地教她,但凡能够帮衬的地方都会主动帮忙,遇到育儿经验上的分歧,李阿姨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以所谓的经验压制,而是马上会查资料、翻书籍,确保自己的育儿知识能够与时俱进。

02

当然,生活中哪有舌头不碰牙的呢,两人也确实发生过小的争执,但李阿姨转念一想,就当是全为了自己的儿子多疼爱儿媳一些吧。

有时候李阿姨的思想上能够转过个,有的时候即使和儿媳面上过得去,但心里也还是带着怨气。这时,她就会想想自己做儿媳时的苦和累,站在儿媳的立场去想想,心也就宽了。

在儿媳顺利怀孕之前,还是有一段小插曲的,那是儿媳嫁过来三、四年,肚子还没有动静,李阿姨心里急,但是行动上和嘴上都没有表现出来。她安慰儿媳,甚至提出一个先进的观念,实在不行选择丁克。当然,最后儿媳还是顺利生下了一个孩子,可这份情意儿媳是记在心里了。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李阿姨最初对儿媳好是出于为儿子着想,甚至有时生气时对儿媳的不计较,也是出于“违心”,可儿媳切切实实看到的,却是李阿姨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帮助。

这些好在李阿姨晚年时得到了回馈,李阿姨有心悸的毛病,有次调节的药吃没了,李阿姨告诉儿子去买,结果一天两天,不成想儿子给忘了。最后还是儿媳听到李阿姨随口那么一说,第二天要药就摆到了李阿姨的床头。

还有一次李阿姨生病住院动手术,前前后后在医院躺了半个月,而且每天都换着花样给她做饭,熬粥煲汤,甚至帮李阿姨接了大小便。

最初李阿姨很不好意思,说让自己的儿子来。结果儿子的动作犹犹豫豫,还不如儿媳干脆利索,儿媳说:他一个大男人笨手笨脚,再说也不方便,我都在这呢叫我就行了。

李阿姨住院期间儿媳忙前忙后消瘦了不少,李阿姨出院后,儿媳也是连续半个月,每天都到家里来帮忙,也时常叮嘱李阿姨注意身体,连之后的复查也是儿媳想着陪李阿姨去的。

03

李阿姨多次当着儿子和亲朋的面说:“这人到晚年啊,还是儿媳最靠得住,没想到花那么多心血培养儿子,老了享的却是儿媳的福。我以前对她的好,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事。”

其实,婆媳之间的相处与经营夫妻之道一样,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李阿姨的“婆媳经”:

第一,别总认为儿媳懒,现代女性和男人一样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在了挣钱上,家庭的经济压力,女人也要分担一半。觉得儿媳想指责懒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儿子正在做什么。

第二,儿媳毕竟不是亲生的,有些情绪不要过分表露,年轻时对儿媳好,晚年才更易享到儿媳的福。不论你是心里带着几分怨气对她好,还是完全为了儿子才对她好,儿媳看到的终究是你的理解和疼惜。

第三,划分好彼此之间的界限,很多婆婆一旦不能掌控儿子的生活,就失去了安全感。

可是这种控制和掺和小家庭的行为最容易引发争执,反倒会把儿子的婚姻推到水深火热之中去,一个好婆婆要知道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女主人。第四,别在儿媳背后指责她,世上终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儿媳知道你在别人或是她丈夫面前说她的坏话,婆媳间的关系就很难修复了。

毕竟儿媳知道婆婆有两副面孔,即使你对她再好,她也会怀疑你的真心,从而使误会深埋。婆媳关系难相处,但是终不能靠逃避来维持,相互之间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退让,多一分疼惜,这样经营的婆媳关系一定不会太差。哪怕你的理解、退让、疼惜只是为了将来可以享儿媳的福,但这个过程却成就了一个家庭的完满。

关于李阿姨的育儿和李阿姨找儿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1947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