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教育儿女(古代帝王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时间:2022-11-23 阅读:17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皇帝教育儿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帝王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古代盛名的皇帝为何不擅于教育自己的子女?

其实题主这个问题有些以偏概全了,还是有很多特别厉害的皇帝的儿女依然厉害的,比如说康熙的儿子雍正,再到雍正的儿子乾隆,都还是不错的皇帝,又比如说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这些皇帝的家教都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在历史上,的确是有这么一些皇帝,他们自己功业卓著,自己的儿子却是没有什么出息的皇帝,有的甚至一手毁掉了家族的江山。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皇室的家教不行吗?当然不是,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皇帝们平时都太忙碌了,整体都在操心国家大事,是真正意义上的日理万机,因此当然也就冷落了皇子们的教育,即使是给他们请专门的教师,也难保他们在奢靡中失去难得的品质。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皇子们毕竟含着金汤匙出生,从小就养尊处优,周围人的奉承与溺爱可能让他们早早失去了方向,因此在继位之后,只知道贪图享受从而不再有父辈的雄风。

第三个原因我认为是受到了奸臣的教唆,有很多年轻的皇子由于自己阅历尚浅,所以就极容易被周围的奸臣蛊惑,从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决断,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被人操纵的傀儡皇帝,比如说秦二世胡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不是吗?

其实纵观中国封建社会,这样的儿子不如老子的情况常有,比如说隋炀帝杨广比之父亲差了很多,唐太宗李世民儿子成了一个妻管严……皇室的教育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问题无非就是以上三点。

细数古代的文化教育,当时的皇帝是怎么教育自己后代?

文化教育一直以来是不能忽视的大事,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对于文化教育向来都是非常重视的。而早在古代社会,对于文化教育程度更是不低于现代,尤其是生在帝王之家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得接受各种教育,不仅要学文化,还得加上素质教育,要成为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才有资格当上皇帝,统领全局。那么在古代,他们是通过哪些方式教育孩子的呢?

一、设置教学老师

首先,要想学习,肯定得有一个教书先生,古代也不例外。但是古代的教书先生和现代有所不同,那就是他不仅可以给当朝的皇帝提供一些处理朝政的建议,还能教导皇家子弟,培养他们读书认字,甚至是以后能够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

二、教育的方面比较广泛

其次,这些皇家的子女们学习的东西也不少,但会根据男女的不同,学习的知识范围也不同。像男子这样的,一般都要学习礼乐书射骑,这些内容具体来说就是不光要学习讲礼貌,懂乐理、还要会骑马射箭,几乎是全面发展。而女子的话,就是懂得琴棋书画,知书达理,为以后出嫁做准备。

三、惩罚也比较严苛

当然,在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下,肯定也会有一两个孩子不愿意听从命令好好学习。但他们也不敢在命令面前胡作非为,这要是放在现代,最多是顶撞老师,顶撞家长。但是在古代,不好好学,就连皇帝是你亲爹,也会将你直接砍头。轻者贬为庶民,重者降罪,更严重的,就是砍头了。在这种严厉的惩罚条例下,哪怕你不想学,为了自己的小命,也得好好学起来。而且要是学好了,皇帝一高兴,没准还会给你封一个好的名号。所以在古代,一般皇家的子女,大部分都是非常有教养的。

康熙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望子成龙,是每位做父亲的心愿,从古至今无一例外。康熙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培养下一代不遗余力的父亲。

文武全才、睿智过人的康熙帝是中国古代为数无几的明君之一。康熙帝有子35人,成年者20人,在他看来,众多皇子的教育事关清王朝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所以,康熙朝皇子们在四、五岁就开始读书学习,比雍正帝之后历朝皇子(6岁读书)都要早一些,而且皇子学习的时间大都在10年以上。即使皇子受封分府,康熙皇帝仍指派老师与之同住府中。

针对皇子的教育,康熙帝严格选派品行端正,学问优长的老师,而且亲自参与教学,采取重点施教,区别管理的方法。

首先,对已定为皇储的二阿哥胤?重点教育。6岁前,胤?由康熙亲自教育。康熙帝在宫中对皇太子勤加提命,督促其背诵经书,并亲为讲解,日夜不辍,可见他的用心与严格。对胤?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康熙帝采取出阁读书的新方法,即在满汉大臣面前讲释儒家经典,并命江宁巡抚理学名臣汤斌等专门辅导。由康熙帝和老师为胤?讲解经书,然后由胤?复述,如此循环,经过多次实践,胤?进步很快,表现出色。汤斌曾在给家人的信中感慨:“自古来帝王教太子之勤,未有如今日者也。”康熙帝本人对自己的创新很是得意,曾对大臣们炫耀说:“自古人君于太子讲书时,从无命其复讲之例。今太子略能复讲,此例自朕始行之。”

其次,根据每个皇子的特点,因人施教。据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信中描述,“当他(康熙皇帝)发现他的第三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具有一种非常适合从事这种科学的才能,以及其他一些优秀品质??就开始亲自给这孩子讲我们的几何学原理。”这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即皇三子胤祉。经过观察,康熙帝让十五阿哥胤?、十六阿哥胤禄与胤祉一起,向意大利传教士德理格学习律吕知识。经过学习,康熙帝命胤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成书之后,胤祉再次受命修辑律吕算法诸书。他在方苞、徐元梦等著名学者的参与及十五阿哥胤?、十六阿哥胤禄的协助下,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御制律吕正义》一书。康熙帝对此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欣慰。

康熙本人对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怀有浓厚的兴趣,是清代诸帝中学识最为渊博的一位。自然,他对皇子们的期望值也很高,希望他们全方位发展,成为广闻博学的全才。康熙帝教育皇子的方法也不拘一格,擅长抓住各种机会。康熙皇帝巡视塞外,一般会带上若干皇子,参加围猎实践锻炼,不仅训练弓马骑射技艺,而且磨练意志,强健体魄,培养不畏艰险,勇敢顽强的性格。同时,康熙帝也不忘现场施教,如何指挥与调度,训练皇子们统兵作战的军事本领。

故宫博物院藏《塞宴四事图》(局部)

康熙帝还曾率皇子们在乾清宫观测日食。据清实录记载,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曾追忆当时情景:“昔年,皇考亲率朕同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镜,四周用夹纸遮蔽日光,然后看出考验所亏分数。”一个身为皇帝的父亲,带领皇子们亲手操作仪器,观测日食,在整个封建社会也是绝无仅有的。康熙五十年(1711年)春,康熙帝巡视通州河堤,皇太子胤?等7名皇子随驾,康熙皇帝现场指示挖河建坝事宜,现场示范如何使用科学仪器丈量土地,并耐心向皇子及大臣们讲解这一测量法的原理。

《大清世宗章皇帝实录》卷95的记录

在培养知识、技能的同时,康熙帝还特别注重教育皇子们孝敬祖先,不忘满洲旧俗的传统,以及为人处世、养生之道、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总之,作为父亲,他希望皇子们兼收满汉文化精华,成为能文亦武、有勇有谋之人。

望子成龙的康熙帝,在教育皇子方面的良苦用心,目的在于使皇子们成为掌握知识技能最为全面的人,期望他们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守住大清的江山,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文武双全的康熙皇帝教育子女失败在哪?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曾有过智擒鳌拜、平定三藩、驱逐沙俄等辉煌功绩,但也留下了两次废立太子,死后九子夺嫡、手足相残的人生遗憾;而其教子无方正是酿成后来这一系列悲剧的原因……皇子的老师不好当

康熙四十六年(1707),紫禁城内,乾清宫西侧,皇子读书的懋勤殿前,一群身强力壮、衣着光鲜的乾清门侍卫,在胤祉等皇子们的监督之下,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掀翻在地,抡起竹板,左右开弓,施以名为“杖笞”的刑法。侍卫们先后轮换,结结实实的30大板过后,老人早已是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痛苦得无语呻吟了。受刑的老臣,名徐元梦,正白旗满洲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学养深厚,且精通满、蒙、汉文,为一代名儒,是康熙帝亲自为皇子们选定的师傅;围观的皇子们则都是他的学生。作为老师,昨天还倾注心力给皇子们讲授儒家经典,教诲他们尊敬师长、友爱亲朋的道理;今天就在自己学生的指挥、监督之下遭受毒打,皮肉的痛苦之外,心灵上的屈辱更让人羞愧难当。而这幕丑剧的导演者竟是一向崇尚儒学,深知师道尊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康熙皇帝。

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第六次南巡途中,御舟停泊在临清州堂邑县。康熙令随行的3个小皇子读书,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却发现他们书念得不清晰且非常生疏,认为徐元梦没有尽心教诲,而小皇子在自己这里读书,则大见成效。康熙非常生气,在胤祉等在京的皇子、皇孙发来的满文请安折上朱批,将徐元梦革职,并下令要当着全体阿哥的面,杖笞30大板。

康熙自己好学不倦,对皇子们的学习也非常重视,皇子们最早从4岁起,就要接受教育,年满6岁就要到懋勤殿正式入学了。但是康熙教子最大的失误,是重教而不尊师,忽视了对皇子们道德品格的培养。

康熙对待皇子师傅态度上的失误,使得皇子们从小便没能树立起尊重师长的观念,因此也就谈不上与此紧密相关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孝悌”之心。也许作为皇子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皇四子胤禛继位后不久就下了一道上谕,要求“皇子见师傅,礼当拜”。当雍正的儿子遵旨向师傅下拜时,师傅们深知前朝的往事,不免心有余悸,“固辞不敢当,遂行揖礼”。

从此,皇子与师傅见面,互相作揖行礼,成为定制,有清一代一直延续下来。而康熙对待皇子师傅的无礼行径也渐渐地鲜为人知了。

皇帝教育儿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古代帝王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皇帝教育儿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1668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