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育儿视频教育(德国小孩教育)

时间:2022-11-23 阅读:12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德国育儿视频教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德国小孩教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德国的育儿方式是什么样的?

德国人认为, 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 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 不如从小摔摔打打, "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 " 残酷教育" 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

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列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 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此外,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

单亲辣妈德国育儿记(四)——折断翅膀的天使

引言: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不能活过12岁,你还会教他学中文吗?你有一颗中国心吗?

折断翅膀的天使

几乎每个星期六,我都会带着儿子去不莱梅教-会中文团契参加活动。有一天,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小客人。虽说她已经五岁了,却不能独立行走,因为她胸部以下的身体是从很小的时候就不再发育长大了。医生断言,这个大脑聪明异常的小姑娘,寿命最多只有12年!

看到这个小孩子,大家都充满同情和惋惜。我想起来一年前,她妈妈曾经带她到我的班上旁听过中文课。我当时不知道她的病情,还在想,这个4岁的小女孩真聪明啊,她也是在德国出生的,父母在家也说家乡话,可她学普通话却快得惊人,甚至比班上的大孩子们都快。可到了第二节课,她就坚持不住,睡在母亲怀里了。我想,她还是太小,她妈妈说,她在家习惯了午睡,就抱着她出了教室。我当时真不知道,这个孩子原来得的是这种令人绝望的病!

她的父母,明明知道 这 是个完全没有希望的孩子。每过一天,那个要带走他们唯一女儿的死神的影子都会更清晰一些。哪个父母生养儿女不是怀着希望、期盼和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憧憬啊 ?真不敢想象,她的父母,每天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醒来,怎样照顾着这个生活永远都不能自理却聪明无比的小姑娘,还要同时辛苦经营一个生意兴隆的餐馆。我只知道,这个孩子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爱。他们除了比养育正常发育的孩子付出更多的辛苦之外,还尽量给予她跟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投入。

(儿子三岁开始就在中文学校学习,老师们寓教于乐,教孩子很多)

(夏天也经常在院子里上课,皇冠下面那个小黄人就是我儿子。图片上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大学了)

(中文学校春节联欢会上了德国报纸!还记得儿子表演的儿歌,把出个“谜语”说成出个“鱼米”!)

我在教中文班上课的时候,曾经问过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学中文啊?”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几乎众口一词的回答:“我妈妈让我学的。”“长大了好找工作,跟中国做生意。”可这个妈妈明明知道孩子活不到长大,活不到找工作,却也送孩子来上中文课!她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听说她也送孩子去德国的幼儿园,给她配最好的轮椅,请专职的保姆,她有数不清的玩具……

在爱宴时间里,我坐到小姑娘身边,问她还学中文吗,她用非常纯正的普通话自豪地说:“刚才有一个小哥哥一直跟我玩。”

哦,大人们听道的时候,孩子们一起在儿童室玩,也学习一些浅显的圣-经知识,天气好的时候一定会去后面的游乐场。那个有爱心的小男孩会是谁呢?

吃过饭,我在厨房里帮助擦盘子,带孩子的老师就笑盈盈地走到我跟前说:“你们家儿子怎么那么好啊,他下午一直跟那个坐轮椅的小女孩玩,别的孩子都不跟她玩,只有他,又帮着推轮椅,又帮她拿水,还帮她推秋千。真有爱心啊!因为他不小心绊倒一下小姑娘就咯咯笑,他就好几次故意摔倒来逗小姑娘笑!“

哦,原来让小姑娘那么开心的“小哥哥”就是我的儿子安迪啊!我心里一阵温暖和安慰。

爱心需要表扬吗?我看着熟睡儿子可爱的小脸,知道他是我的小天使——虽然有时学习不认真、作业完不成。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即使折断了翅膀——像那个残疾的小姑娘,可她仍然是上苍恩赐的天使!

感谢上天赐给我一个身心 健康 的小天使,祈求上苍给那对绝望的父母更多的爱心和坚强,给那个小姑娘短暂的人生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后来另一位阿姨说那个孩子一直还想跟我儿子玩,可惜搬家后离得远了,两个小天使就没有再见过面。

真心希望上天给我们一个生命的奇迹!

你有一颗中国心吗?

(中文学校的诗歌朗诵会,看到孩子们可喜的成长)

特别感人的是那些孩子,上课的时候争先恐后地举手,要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中国大地震的事情,连平时最淘气的孩子,今天也特别懂事和乖巧,表情非常认真和严肃,踊跃地出主意,想为灾区人们做点事情。一个混血的小男孩,非常认真地说:

“我们坐飞机去中国,给他们送水!”立刻就有大一点的孩子说:“那飞机就坐不下了,飞机票的钱也可以买更多的水,我们就捐钱吧!”

“对,我们捐钱!”孩子都很支持这个主意。

是的,我们这些远离祖国旅居海外的中国人,能为同胞做的,就只有这一点点了。灾区的人们正在与死神抗争,死者已去,露尸瓦砾之中;伤者忍痛,面临缺医少药之苦;幸存完好的人们,更在痛失亲友的痛苦和无数次的余震中承受心理上的更多重大考验!

有网友在网上提供信息说,灾区有大量的孩子失去双亲而成为孤儿,而一对一助养一个孤儿平均每月的费用为150元人民币,对我们生活在德国的人,就是每月15欧元,还不如一个孩子的一个月的零花钱多。我们捐助的一点点钱,对灾区的人们也许就是很大的帮助。特别不能小看那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发出来的光和热,他们是未来是希望,他们在爱心里长大,又把爱心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啊!

(你有一颗中国心吗?)

不满六岁的儿子一直热心地抢着抱着捐款箱,逢人就问:

“你中国人吗?你有一颗中国心吗?”看着一只只小手,也都争着往捐款箱里投放他们的爱心,家长和老师们都湿了眼眶。很多没有带太多现金的人,都积极要了使馆的捐款账号,表示回去就转帐,同时也把这样表达爱心的机会,转告给那些没有在现场但一样关心灾区人民的人。

(在北京地坛公园拍摄,有个 健康 的孩子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德国人承包了诺贝尔一半的奖,德国有哪些育儿方式呢?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育儿视频教育,德国人(含移民后德国育儿视频教育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将的人数接近诺贝尔奖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承包了诺贝尔一半的奖,全球60多亿的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另一半。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育儿教育,看看德国的育儿方式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幼儿园重视实践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德国育儿视频教育他们将在幼儿园中度过4000个小时,一般来说孩子会做很多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参观警察局,了解如何报警,警察是做什么的,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寄到全球各地的,去市场,拿着钱学习如何买东西,去花圃,图书馆,去商场,去采摘。

一个孩子长到了6岁,就能自己去商场,自己整理东西,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找警察,生活能力已经非常强了。

对于德国人来说,过早的开发智力是并不提倡的,提早学到的书本知识其实并不一定能用得上,很多时候,赢的意识是家长的虚荣心在起作用。

德国甚至禁止对孩子提早开发智力,留给孩子更多成长和想象的空间,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在幼儿园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拼图,读书,老师会帮正在工作的同学完成自己的项目,然后让其他小朋友学会安静等待。

即使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在小学阶段也不能学习额外课程,在德国并没有补习班这样的设置,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与其他人能够保持同步的学习进度,过多的知识会限制孩子的想象空间,将孩子的大脑变成了固定程式运行的计算机硬盘,长此以往,思想就会固化。

德国的法律还严谨父母唠叨,要维护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如果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或者冷落自己,甚至可以向法院提出自己对双亲的诉讼,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关于儿童的各种详尽权利。

对于低年龄的孩子学校主要教孩子三项内容德国育儿视频教育

1.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2.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的孩子做的最多的就是手工制作,这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3.保护孩子创造力,建立孩子高情商。

其实并不是只有德国注重这三项幼儿教育,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如此。

欧洲人普遍认为学前教育不当会破坏想象力,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出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大量的学前教育基础很扎实,很充实,但是对于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束缚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培养了很多良好的习惯。

德国幼儿园和家长更加强调的是事实与环境的教育,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来学习能够实践的知识,增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更加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

注重培养责任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德国也早早的就开始施行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事情德国父母从来不包办,他们将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尽早开始自己动手做事。

1岁的时候父母就鼓励孩子自己捧着奶瓶喝奶,喝完了父母就会向孩子道谢并且加以赞许。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开始引导孩子完成更难的事情,这样他们到了社会上才不会成为低能的废物。

不仅父母对孩子有这样的要求,法律同样也明文规定了,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给家里人擦鞋,做家务等等。

德国人常说“父母的主要责任就是要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自立和自强。要自己负责自己的一切,生命中考验常有,不要把挫折归罪到命运或者是环境上。”

很多中国父母会比较忽视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这也是我们需要弥补和提高的,教育缺失。

比如孩子不小心磕到桌子上了,很多家长就会打桌子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坏桌子,磕到我们宝宝了。”但其实小孩摔跤是很正常的,这样做其实就是无意中教导孩子推卸责任,把错误强加于桌子,变相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责任感,不愿承受挫折,甚至是怨天尤人的性格。

德国妈妈会不去主动扶孩子,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说磕到是自己的责任和桌子没有关系,要让孩子摸摸桌子,表示道歉,然后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表示奖励。

有的时候输得起比赢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珍贵。

从细节培养孩子专注力

一直以来德国人都以专注严谨著称,这其实与他们从小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实他们不太注重从形式上给孩子营造一个专注的环境。因为一生之中需要的能力是闹中取静和克服诱惑,让自己能够专注与目标与人生方向。

大部分德国孩子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做事专注,小到认真吃饭,大到认真看完一本书,或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与父母的培养息息相关。

1. 不随便打断孩子

德国父母认为不管孩子做什么,都不要做过多无谓的打扰,让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专注做事,就连孩子吸吮手指这样的事情,也不要随便打断,可以提前或者事后再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在玩玩具不要给孩子送水送零食,孩子在看书也不要突然打断问他们问题,很多“关心”其实都属于粗鲁的打断,不利于孩子专心做事性格的培养。这样孩子还会学会粗鲁打断别人。

2. 从小学会遵守秩序

德国小朋友秩序感非常强,等待期间孩子的耐心会得到培养,轮到自己的时候就会全身心的专注投入到自己的活动中。

在德国的游乐场里,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会排队,并且不打扰别人,德国家长会教育孩子排队的时候不要催促别人,更不能推搡。

德国父母遵守的大原则就是“有秩序就要遵守,没有秩序就要建立一个来遵守。”

3. 父母敢放手

当孩子会走路了之后,父母就会放手让孩子去体会周围的环境,不会频繁对孩子说“no”,因为每一次说不都是对孩子的打扰,做父母要敢于放手。

规矩要提前做好,预防提前做到,孩子要做的就是遵守规矩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在安全的范围内,只要孩子没有安全危险发生,家长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好好玩耍。

4.培养专注力,正常环境即可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专注力,会特意给他们创造一个没有声音没有打扰的环境,其实大可不必,正常的生活环境就可以了。

不管是孩子写作业还是睡觉,父母该做什么做什么,只要不特别大声就行。德国父母一般就是不打扰孩子,让他们专注就够了。

有的时候越从形式上强调,越对孩子的专注是一种打扰和限制。

孩子在幼年阶段,家庭和幼儿园教会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独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承担责任,独立解决问题。

关于德国育儿视频教育和德国小孩教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1579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