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米妈妈育儿经,以及小米儿小米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3岁戒纸尿裤,5岁分房”,这4个不科学的育儿经,你信了几个呢
最近小米妈妈育儿经我们班的小米闹情绪,不来上课。
我挺纳闷的,因为小米一直都很喜欢我们班,上课也很积极,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早教园,怎么突然就有情绪小米妈妈育儿经了呢?
一问才知道,小米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妈妈听说幼儿园的孩子都不穿纸尿裤,并且3岁是给孩子戒纸尿裤的最佳年龄,于是妈妈直接强制小米,上早教的时候也必须脱掉纸尿裤。
结果前天小米因为没穿纸尿裤,上课时一时紧张尿了裤子,这让小米觉得很害羞,这才闹起了情绪,不来上课。
我也听过“3岁戒纸尿裤,5岁分房睡”的 育儿 经。但是孩子该做什么, 前提应该是小米妈妈育儿经他的能力是否到位了,而不是“一刀切”地用年龄来判定。
如果你也听过以下4个“ 育儿 标准”,听听就好,千万别用在咱孩子的身上。
1
3岁戒纸尿裤
相信小米妈妈的做法肯定不在少数。
但你可能不知道, 英国5岁孩子穿着纸尿裤上学的现象十分普遍,美国孩子4,5岁仍穿纸尿裤的也一大堆 ……
不过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说明就该放任孩子一直穿着纸尿裤,而是想和大家说: 孩子戒纸尿裤,其实没有“统一标准”,3岁也不是最终期限。
之所以有“3岁戒纸尿裤”的说法,我猜测是根据: 2岁宝宝的括约肌已经差不多成熟,所以父母在宝宝们2岁开始如厕训练会更轻松和顺利。
但实际上有数量不少的部分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需要用纸尿裤, 这些孩子的括约肌发育比别的孩子稍慢,还有些孩子是因为心理未足以成熟到胜任独立如厕。
倘若用所谓的“标准”强迫孩子,会给孩子增添焦虑,反而不利于孩子独立如厕。
2
5岁分房睡
5岁分房是最近几年网上才有的说法,说 5岁前不分房会让孩子性早熟。实际上这个说法没有人做过任何科学调研,可以说不能成为“标准”,也不适宜当标准。
我有一位朋友,之前就是踩了“5岁分房睡“的坑,差点和7岁儿子”感情破裂“。
当时我朋友就是在儿子5岁的时候,坚决要分房睡,不管孩子怎么耍赖,怎么找理由,朋友都会以不变应万变,坚持让孩子单独睡。
因为我朋友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让7岁的儿子,给3岁的小女儿做个榜样,锻炼儿子的男子汉气质。
后来有一次,一家四口出去游玩,晚上一起睡在宾馆里,两个孩子依偎在妈妈怀里听故事。听着听着,儿子哭了,说:“妈妈,我觉得有了妹妹以后,你不爱我了。“
我朋友大吃一惊,自己的儿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他儿子接着说:“因为你都不让我和你一起睡,你根本都不知道我很怕黑,每天晚上我都是自己哭着睡着的。我每天晚上都会偷偷看着你、爸爸和妹妹的房间,我都会觉得你们是一家人,我是多余的。我就会哭得更厉害了。”
我朋友后来和我说,她听到这里时,觉得自己就是天下最不称职的妈妈,儿子2年来每天都哭着睡觉,自己一点也不知道。有时候儿子非要和自己睡,自己还觉得是儿子不懂事,是儿子不够坚强。
后来,我同事决定,让儿子回来,继续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等到他心理上可以接受自己一个人睡时,再分房睡。
后来,没用3个月,朋友的儿子,自己就提出要自己睡了。
当然并不是鼓吹不让孩子分房,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模式都不同!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独立,他们很早就可以独自睡;但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脆弱、安全感不足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慢慢接受、慢慢适应;还有些家庭不具备“分房”的经济条件,这个所谓的“标准”只会徒增焦虑和恐惧。
3
延迟满足,培养孩子自控力
把“延迟满足”推向神坛的,是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附属的一所幼儿园里主持了这项“棉花糖实验”。
实验以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规则是:
“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等待20分钟再吃面前的那颗棉花糖,随后便可以得到两颗棉花糖”。
实验结束的18年后,研究追踪发现,那些擅长等待的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容易成功。
依据这种等待中展现的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教授提出了“延迟满足。”
以上,肯定是你在各种文章中看到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实际上, 真正的“棉花糖实验”,有许多实验,分许多阶段,远比传播的版本复杂。
最该注意的是,这个实验中,孩子什么时候吃棉花糖,由孩子自己决定。但很遗憾,我们在“复制”延迟满足时 , 决定主体被调换为父母,“延迟满足”反而变成了控制孩子的手段。
就连实验的设计者——沃尔特·米歇尔都说: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让大家“回去训练娃抵抗诱惑的时间”。
这个实验更像是一个观察窗口,帮我们找到一种方法,让我们看到人们,尤其是儿童,是如何设法应对等待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时的沮丧心情。
关于这一点,沃尔特·米歇尔用一整本书《棉花糖实验》来阐释他的观点和研究。
所以,别再用错误的“棉花糖“来提升孩子的自控力了。
4
认生的孩子,多带出去见人
很多家长头疼,自己的孩子太认生了,在陌生的叔叔阿姨面前总是没法大大方方地打招呼。
如果你家孩子也是这样,并且年龄只有3、4岁,一定不要强迫他多见人,多打招呼。
因为 孩子的头三年,是用来建立安全感的,而这个安全感,来自于最亲密的爸爸妈妈,而不是陌生的叔叔阿姨。等安全感建立以后,孩子才会自发地去 探索 世界。
如果他是个外向的孩子,三年后会大方到你怀疑人生,只想按住他让他不要再跟陌生人打招呼了。
如果他是个内向的孩子,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内外向是天生的,而且内向也没什么不好。
有位妈妈和我说,她儿子天生就怕生、内向,从来不跟别人交流,但是自己从来没听别人说的“要多见人才不怕生人”之类的言论,逼过孩子去社交。而是让孩子自己慢慢地去适应。
后来到了两岁半的时候,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会,她儿子竟然当着十几个人的面主动要求唱圣诞歌,当时她很惊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所以,千万别逼他们去社交,如果碰上别人逗孩子,要体谅他,保护好孩子。
只有让孩子先和身边的人建立安全依恋关系,有了安全感之后,才有勇气和底气去 探索 世界!
以上4个不科学的 育儿 标准,你中招了几条?来评论区里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要做那个陪跑的人,你觉得对吗?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 #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回顾小时候,爸爸妈妈们总会希望我们能成为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可是,那条制约着我们的起跑线,又是谁定的呢?输赢又是谁定的?成败对我们而言,又有何具体的意义?
我一直告诉我的儿子,成绩只是数字,并不能代表你的能力和智慧。妈妈爱你,跟你的成绩一点关系都没有。
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成绩忽高忽低,高的时候出乎想象;低的时候又难以预料。
该补习的咱们也进步了,该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咱们也投入了。
孩子不要太为难父母,父母也也别太为难孩子。孩子从来没有要求我们要做一等一的父母,咱们也别奢求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轨迹。父母只能尽量做到循循善诱,陪伴他们开心愉悦地成长,请不要抑制他们单纯烂漫的天性。
首先,你是个成年人,其次才是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再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当他们信任你依赖你的时候,才会跟你交心。
当他们跟你提出不解的问题时,你试着跟孩子换位思考,给他们提供中肯的意见,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消化。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道理他们都明白得很,只是要给他们一个接受的过程。
养育孩子对我们父母而言,是义务也是责任。身为父母,我们要常常反思自省哪里做的还不到位?
其实孩子也一样,否则,他怎么会在拖欠作业的时候畏畏缩缩;在领到不尽人意的成绩单时战战兢兢?
又怎么会在犯错误的时候,眼角噙着泪花,又不敢正眼看你呢?……
因为孩子们也懂得内疚,知道羞愧,他们的内心也正在受尽煎熬。而此刻,我们该做什么呢?劈头盖脸一顿大骂吗?
不!我们要做的是,跟孩子一起找到犯错的原因,耐心沟通,告诉他们怎么避免日后再犯错的方法。
当然,你们还可以私下协商,制定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告诉他们,在公共场合的时候,你会以这样的方式提醒他们噢。
相信孩子们会心存感激,因为你的宽容和智慧,既保住他们的自尊,还能让他们不至于反感你的日常提醒。
我的儿子,他很聪明,二年级开始就愿意陪我上街买菜,帮我提菜篮子。三年级陪我出门时,就会在旁边提醒我“妈妈要走人行道,来,再过来一点,咱们挨着人行道走吧。”
在我眼里,他是个非常奉公守法的好孩子。这时我会在当时马上听从他的指示,并告诉他“谢谢你的提醒噢,我以后记住了。”无论这算不算言传身教。
但那天,我分明看到阳光下,那张小脸蛋,笑得无比灿烂。
有天,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你不像别人的妈妈,从不要求我的学习要在全班名列前茅?”
呵呵,这小家伙的小脑袋瓜子又开始捣鼓些什么呢?每次针对孩子的提问,我都不会立马回答,我会先暗暗思考一下。
首先,他学会比较了,因为他觉得我和其他妈妈不一样。其次,他开始会奇怪成绩不好却没有受到责备。最后,他可能在不满意自己的同时却想不明白妈妈的用心。
这时,我选择停下手头的事情,牵着孩子并肩坐到舒舒服服的沙发上。拉着他的小手问:“对于你这个问题吗,妈妈觉得必须花点时间,好好回答你。”孩子微笑着点点头,期待着我的答案。
轻轻抚摸孩子的头,我对他说:“妈妈觉得你长大了哟。妈妈其实是很在乎你的学习的,但妈妈不紧张。因为妈妈重视的是你的学习态度,而不是学习成绩。妈妈除了关心你的学习,生活,还有兴趣爱好,妈妈还很关心你的思想品德。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努力的人,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对不对?“
儿子想了想,点点头,又问:“那,妈妈,你不希望我成为那个第一名的人吗?”
“嗯……妈妈当然希望咯,但是妈妈不会去要求你一定要成为第一名的那个人。妈妈更喜欢看到你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要不要成为第一名,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妈妈要求你的,我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你的选择。只要你觉得你足够努力,那你获得的成绩就是你努力过最好的回报。”
“可是……可是……”孩子怯怯地欲言又止,接着说:“妈妈,我觉得我还不够努力,上课开小差,作业太潦草,考试前还喜欢临时抱佛脚。”他又开始自责了,那就把握住这个好机会吧。
“噢,原来你自己发现这么多缺点啊?难怪了,我总觉得我儿子那么聪明,怎么可能考那么几十分呢?”
孩子低着头不敢看我,我捧着孩子的脸蛋亲了亲,“孩子,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最大的进步,妈妈要表扬你。”
“妈妈,如果我继续努力,可还是成不了第一名呢?”我眨眨眼睛跟他说:“是不是第一名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第几名,你都是我的好儿子呀。”
孩子渐渐释怀,钻进我的怀里。我轻声问儿子:“喂,那妈妈也有个问题请教下你。”孩子乐呵呵地回答:“问吧。”
我假装犹豫了下,然后也学着他,怯怯地问:“妈妈呢,觉得自己好像也不是第一名的妈妈,可你会不喜欢妈妈吗?”孩子抬起头,睁大眼睛,惊诧地望着我,脱口而出:“怎么会?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在我心里,我妈妈就是第一名的妈妈!”
那天,我们沟通无阻碍,孩子为了鼓励我,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愿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那个陪跑的人。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孩子成为那个陪跑的人,陪着其他人奔跑,也能乐在其中。少一点争强好胜,多一份与世无争。
辅食添加小米好处多,这4道小米食谱,促进宝宝大脑发育非常好
当宝宝适应了米汤、菜汤、果汁时,妈咪就可以开始慢慢开宝宝添加米类辅食,米类辅食可以考虑小米。宝宝身体、大脑发育都需要优质蛋白质,小米富含优质蛋白质。同时,小米中所含的维生素B1和B2分别高于大米1.5倍和1倍,是非常好辅食添加食材。
蛋黄南瓜小米粥
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较高,孩子经常喝小米粥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比较好。而鸡蛋、南瓜、小米的黄金搭配,实现均衡丰富的营养,满足人体发育成长所需的营养素。
准备食材小米妈妈育儿经:鸡蛋,南瓜,小米。
步骤1:先煮好小米粥。再煮熟一个鸡蛋。
步骤2:粥快煮好时,将南瓜洗净,去皮切小块。
步骤3:隔水蒸熟后用搅拌机搅成泥,再取一颗蛋黄搅碎。
步骤4:将蛋黄碎,南瓜泥,倒入小米粥中拌匀即可。
栗子枣泥小米糊
红枣和栗子都属补气食物,但要适量食用,不可单食过多,特别是晚上最好不食,以免影响睡眠。
准备食材:小米25g、去皮栗子3只、干枣肉7克、清水250ml。
步骤1:栗子入电饭煲,加250ml清水煮粥档煮软烂。
步骤2:用勺子或叉子将煮好的栗子肉弄成小碎粒。
步骤3:小米加入入电饭煲,加250ml清水煮粥档煮软烂,备用。
步骤4:红枣去核剪成小碎块,加上能盖过枣粒的清水,用搅拌机搅匀,然后乘除用锅煮熟。
步骤5:将熟枣肉入茶滤勺用刮板或小勺刮捻,过滤掉枣皮。
步骤6:将枣泥和小米粥混合煮开。
步骤7:将煮开的枣泥铺在小米粥上面,撒上栗子仁即可。
小米蛋奶粥
准备食材:小米粥、鸡蛋(或蛋黄)、配方奶。
步骤1:小米粥放入锅内煮。
步骤2:搅拌一下,淋入蛋液,煮熟成小米蛋花粥。
步骤3:加入适量配方奶。
步骤4:花生和蛋清,请妈妈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酌情添加。
山药小米粥
山药小米粥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对于缓解便秘有很好的作用。山药小米粥对于开胃也有很大的帮助。
准备的食材:山药45克、小米50克、水适量、白糖适量。
步骤1:在水中滴入几滴醋,把山药洗净。
步骤2:锅中加1000ml水烧开,放入小米煮5分钟,小米比山药难煮一些,应早下锅一会。
步骤3:将山药洗净削皮,切成小块。
步骤4:放入山药一起煮,大火煮5分钟,小火煮15分钟。
步骤5:最后放入适量的白糖调匀即可食用。(不加调味也一样好吃哦小米妈妈育儿经!)
关注“妈妈辅食学园” ,我们将持续为各位妈妈分享 美食 经、 育儿 经。
如果有什么疑问需要帮助,也可以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会积极为大家解答。
同时也非常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妈妈们转发、收藏哦小米妈妈育儿经!
小米妈妈育儿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小米儿小米儿、小米妈妈育儿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