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天使育儿心理,以及说孩子是天使好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二胎心理学家爸爸告诉你:孩子就是天使,来帮助我们遇见更好的人生
前几天,我所在天使育儿心理的一个微信群里开展了一个讨论天使育儿心理:生了孩子后,天使育儿心理你有没有后悔?其中有个朋友的回答击中了我: 有孩推动婚姻,无孩推倒婚姻。
虽然这种说法以偏概全,但道出了大多数家庭的真相。孩子并不是维系婚姻的唯一因素,但他对婚姻的“纽带”作用是不言自明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出生让我们的人生更完满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生娃之前我是个对人际关系并不敏感的人,生娃后我学会了体察老公、公婆和父母的不易。教育孩子让我学会了“同理心”,懂得了换位思考和体谅他人。而学习儿童心理学、育儿经等,更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 我觉得,孩子的出生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的人生。
二胎心理学家爸爸皮耶罗·费鲁奇也有相同的体会。他在《孩子是个哲学家》一书中提到: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渐渐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些反思让他遇见了更好的人生。
皮耶罗的第一个反思和夫妻关系有关。他意识到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
有一次,皮耶罗和妻子维维安、儿子艾米利奥一起坐公交汽车。艾米利奥突然要求爸爸妈妈来一个“爱的拥抱”。虽然皮耶罗和维维安觉得大庭广众下拥抱不太好意思,但还是满足了儿子的愿望。艾米利奥非常开心,挤在了爸爸妈妈中间一起热烈的拥抱。皮耶罗把这个全家其乐融融的场景比喻成 “爱的三明治” 。夫妻二人就像是三明治的那两片面包,中间夹着小小的艾米利奥。
有段时间,皮耶罗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妻子的关系。他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注意经营两个人的关系。慢慢地,他发现,当他和维维安关系好起来后,原先总是顶撞妈妈的儿子也开始尊重维维安。皮耶罗由此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态度,影响了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如果爸爸对妻子漠不关心,孩子也往往会对妈妈出言不逊。
皮耶罗的心得并不是个人体会。事实上,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而保持夫妻关系的秘诀很简单—正确排序,学会赞美。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直言: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他的话语直击了问题的关键。当我们把目光过多聚焦到孩子身上的时刻,也许就恰恰是我们育儿走入“歧途”之时。因为,一方面,养育孩子就像是拳头捏被子,捏的太紧杯子越易碎。而另一方面,一个充满幸福和爱的家庭会给孩子更多的力量。
2018年,腾讯视频一档亲子教育类节目《爸妈学前班》走红。在节目的第二集,育儿专家组织了一个小活动,参与节目的夫妇描述对方,由他人根据描述画像。大家无一例外的都用正面的词描绘了对方。节目组组织者周姐道出了这个活动的意义所在:
[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恩爱。互相赞美了,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当我们把夫妻关系放到亲子关系之前,我们才可能听到配偶发自心底的声音,孩子也才能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间涌动的爱,亲子关系才会健康适度。
而学会赞美对方,是婚姻关系中最有价值的一项投资。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匆匆忙忙,脚不停歇的向前奔跑,却往往忽略了过程本身。而孩子更关注当时当下的感受。皮耶罗的第二个反思是“活在当下”。
某天,皮耶罗和大儿子艾米利奥一起去骑自行车,艾米利奥被各式各样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比如,他在路上看到了公用电话,会突然拿起电话拨给妈妈、爷爷、弟弟等等;他会突然追踪树影,倾听鸟叫……孩子们对事物抱有的好奇心,他们能更好的领会到生活的美好、幸福的真谛。
皮耶罗和艾米利奥的一次对话也让皮耶罗立意“活在当下”。有一次,他和艾米利奥争夺照相机。艾米利奥说: “反正你死后,这些东西都是我的。” 艾米利奥童言无忌,皮耶罗听后却多了一些对生命和时间的思索。
我国诗词《春江花月夜》中有“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思,说的是个人在时空中的渺小和无为。然而,正是因为“人生代代无穷己”,才凸显了每个人活着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代代传承中的一份子,都可能影响着子孙后辈的性格、爱好、态度、习惯,生命也因此而得以延续。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活在当下”呢?
“活在当下”就要像孩子一样去生活。 与其把太多的时间用在追求功利的结果上,不妨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人生中的过程的“美丽”。学会像孩子一样去寻找生活中每一个“小确幸”,感恩当时当下的每一个“小美好”。
“活在当下”让我们更加珍视与孩子的关系。 孩子身上承继着我们的血液。我们的生命有限,就应更专注于当下和身边人。我们珍视孩子的关系,认真体察他成长的过程,但并不把他当成我们的私有财产,而是逐步的放权给孩子,用尊重、理解和包容看着他慢慢的走向自己的人生舞台,走向属于自己的“C位”。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出生,我们的角色又多了一个——父母。 这个角色和其它角色的关系如何? 这是皮耶罗思考的第三个问题。
对皮耶罗来说,他是哲学家,是作家,是维维安的丈夫,也是两个儿子艾米利奥和乔纳森的爸爸。有了孩子以后,他觉得自己时间和空间都受到了影响。
皮耶罗热爱写文章。他写文强调仪式感,习惯于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得一尘不染。可是,有了孩子以后,保持书桌的整洁干净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他的书桌上总是放满孩子们吃剩下的饼干以及各种玩具,堆积一些他来不及处理的邮件和报纸。而每每他早起,写文还未进入佳境,孩子们醒来就开始大呼小叫喊“爸爸”,他的思路一再被打断,写作自然不像单身时那么顺畅和自由。
当然,孩子有时也会助力他的工作。某次,皮耶罗上班前,艾米利奥贴了一个贴纸在他的脑门儿上。皮耶罗忘记了这件事儿,忙了一整天给病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直到晚上回家才发现贴纸还在自己的脑门上。他回想起白天那些病人的欲言又止,又想起当天的咨询服务都出奇的顺利。于是,他意识到:平时的自己维持着严肃、专业的形象。可这一张小小的贴纸体现了他温暖而柔软的一面,拉近了他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帮助他更好的完成心理咨询服务。
我们选择养育孩子,不可避免的需要耗费时间、精力,会影响我们的事业。然而,聪明的人总能在事业和家庭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同时,孩子的出现,往往能激发我们内心柔软和温柔的一面,有时反而能促使我们实现职业上的成功。
我自己也有相同的体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生病,会出现各种状况。我可能会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工作,转而为孩子奔波,影响工作。可是,另一面,孩子也给了我更温柔以待工作的机会。当我与一位有孩子的同事合作时,谈论孩子的成长过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往往是做好工作的一个不错的“开始”。
不要让抱怨充斥我们的生活,不要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上,我们更需要努力去适应新的生活,从改变中挖掘快乐和幸福。
承认有了孩子以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这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而面对不一样,我们还可以转换角色让看似“负担”的生活变得更好。
有人说:孩子是天使。
说的没错。天使带来的是一种改变,让我们学会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让孩子成为天使?
每个母亲的手里都有一个特殊的苹果,在让儿子得到它的时候,就是母亲在选择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天使,还是失去飞翔的机会。
有一位妈妈,拿来几个苹果,颜色鲜艳,一看就让人垂涎三尺,她的两个儿子都过来要苹果吃。于是她就问儿子们:“你们想要哪个?”大儿子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小儿子抢先说出了他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应该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大儿子灵机一动,改口对妈妈说:“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吃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夸奖他是一个礼貌懂事的好孩子,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他。大儿子没有说实话,反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此,他就学会了说谎。长大以后,又学会了打架,偷盗甚至抢劫,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学会了不择手段。最终送进监狱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有另外一位妈妈,也给自己的儿子拿来几个苹果。儿子们都争着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而妈妈把那个最好的苹果举在手中,对他们说:“这个苹果又大又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那么就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两块,你们两个一人一块,负责清除上面的垃圾并浇水。谁干得最快最好,我就把苹果奖励给谁!”
于是儿子们开始比赛,为了得到最好的苹果,他们都尽自己最大力量去工作,力争比对方做得更好。而当大儿子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时,母亲对他说:“虽然苹果是经过你的辛苦努力得来的,但你还要有一颗爱人的心,因为你是哥哥,所以在你有好东西的时候要想到弟弟。”后来,这兄弟两个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他们一直相亲相爱,互相扶助。
苹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再平凡不过的水果,但到了母亲的手中,却有了特殊的意义。其实,并不是所得到的最好的苹果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而是他们得到那个最好的苹果的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在孩子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母亲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像第一个母亲那样,她教自己的儿子说第一句谎话,也就是教他一辈子说谎话;而第二个母亲,她教自己的儿子做一个诚实并且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也就是教给他一种生活的态度。所以,同样是从母亲那里得到苹果,但通过苹果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人生哲理大不相同,于是才有不同的人生道路和结局。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研究过母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他在全国选出五十位成功人士,让他们说一下自己的母亲对他们获得的卓越成就有没有帮助;同时又选出五十位有犯罪记录的人,也让他们说一下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调查结果不得而知,凡是那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好的母亲,她们可能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但她们都有乐观积极的精神,有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正是她们给了孩子以正确的人生教导,才为孩子在日后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而那些罪犯的母亲,或者本身就有犯罪记录,或者是对孩子漠不关心,甚至是教唆孩子不学好。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孩子怎么能够得到好的教育和引导?走上犯罪道路也就是他们的必然。
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纯洁如一张白纸,在这个时候,母亲会为他画上人生的第一笔色彩。你给他灿烂的阳光,他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你只让他看见黑色,他的世界便没有了光亮。每一个母亲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手中的笔,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一生。那样才会慎重地给孩子描绘世界的颜色。
有一句话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的,他可能不聪慧,可能不灵巧,但他肯定是纯洁的,是善良的。在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时候,母亲给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一生都是以幼时所接受的教育为基础的。每个母亲手里都有一个苹果,就看以怎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它。
有很多母亲认为,给孩子丰厚的物质就是爱他;给他上各种辅导班就是给他良好的教育。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母亲用心的关爱;知识和技能什么时候都能学,但品质和道德的教育错过了时间,就会给邪恶乘虚而入的机会。
也有很多母亲认为,教育孩子就是给他讲讲人生的大道理,这样的想法也不完全正确。在孩子的心智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时候,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很低,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第二个母亲,她通过让两个儿子比赛而得到苹果的方法,告诉孩子们一个简单但深刻的人生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使,就看母亲是帮他们找到飞翔的翅膀还是对他置之不理。每个母亲的手里都有一个特殊的苹果,在让儿子得到它的时候,就是母亲在选择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天使,还是失去飞翔的机会。
3-6岁是育儿关键期,“小天使”是怎么变成“讨厌鬼”?
宝妈阿霞最近不太顺心,她发现三岁的儿子涛涛变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做爸妈的贴心小宝贝,而是经常唱反调、闹脾气,有时只是想哄他吃个饭,都得闹得鸡犬不宁。初为人母的阿霞困惑极了,以前那个乖巧可人的儿子哪去了?
阿霞的困扰,也许是许多宝妈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让家里的小开心果,变成了任性的捣蛋鬼?有一种说法叫“可怕的两岁”,好像到了这个年龄,孩子的性格就会发生一次突变,从人见人爱,变得难缠和讨厌。
但实际上,这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大约从两岁开始,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对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主见。而有的孩子就会表现为不配合父母,喜欢唱反调。阿霞家三岁的涛涛,很有可能就是这一类的娃。
3-6岁是一个育儿关键期,因为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独立认知,性格也正在发展形成。在这个阶段,面对孩子的淘气言行,父母越是着急上火,可能越会引发抵触情绪,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但如果一味的纵容忍让,可能也会让孩子从小没了规矩,变得胡作非为。合适的尺度该如何把握?起码,以下几种行为,家长一定要严厉制止。
1. 不达目的不罢休
许多家长对子女一直都是有求必应,不舍得对孩子说一个不字。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无可厚非,但也要把握好分寸。有的孩子从小就要星星有星星,一旦父母拒绝自己的要求,立即就能开启撒泼打滚的无赖模式,甚至是百般要挟。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父母都会无奈地选择退让,但其实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误导。他们会认为,耍无赖、胁迫他人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而这种观念,显然对其日后的行为模式是有害的。
2. 在长辈面前恃宠而骄
家庭可以说是教育最初始和最重要的场合,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应该以相同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有的家庭,做父母的对孩子的一言一行要求颇高,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孙辈却是百般宠爱,一声重话都不愿说。
于是,有些孩子有爸妈在时老老实实,到了其他长辈跟前却恃宠而骄,全无尊重。这种隔代溺爱尤其需要重视,不尊重长辈的坏毛病,也要从小掰过来。
3. 说谎话推卸责任
年纪尚小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不懂表达,而无法传达完整的事实,但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来说,这种问题基本就不存在了。生活中,有些孩子会因为胆怯,想逃避责骂等原因而说谎,试图将责任转移。
家长一旦发现这种不诚实的行为,就要及时进行矫正和教育,让孩子知道失去诚信比犯错误更可怕。否则,孩子容易变得虚伪、说谎成性。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方式不仅要准确,还要及时。从专业角度上来说,每个孩子成长中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变化和表现,而优秀的父母,会做好应对准备,随时给孩子积极的引导和教育。
天使育儿心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说孩子是天使好吗、天使育儿心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