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旱獭结婚照,以及狐狸和旱獭照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完玛师兄的婚礼,慈诚堪布的旱獭
【披红】
我的家乡永登县,位于华锐藏区南缘,历史上就是汉藏文化交融的中心地带,听说我们家历史上就是流放此地的兵户。我对军户制度所知甚少,但可以确定,我们的风俗深受北边和西边藏族文化的影响。
譬如说,我到青海省贵德县参加师兄的婚礼,发现婚礼中一个环节和我们家乡的“披红”仪式很像。我怀疑“披红”是被藏文化影响的。
师兄完玛的婚礼上,他和他的新婚妻子,还有一对伴郎伴娘站在会场中心,人们涌上去,把礼物堆在他们身上。礼物只有三种:现金、哈达、布料。客人们要么送一些钱,塞在他们四个人手里,并在他们身上披一条哈达;要么塞一些钱,并在他们身上披一匹布料。不一会儿,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就被哈达和布料,裹成毛蓬蓬四个大布团,各露出一张汗涔涔的红脸。
这个场面和永登的“披红”很像,婚礼和孩子考上大学的“谢师宴”,亲戚朋友们会送礼物,除了没有人送哈达,其他的都完全一样。布料多数是整幅的被面,红色被面居多,所以仪式叫“披红”。当年,我表弟考上大学的时候,他被布料裹成了粽子。
【学坏】
贵德的藏族的婚礼正在走向现代化。师兄和他的新婚妻子上午在家里举行仪式,11点,全体宾主涌进县城内的一家酒店,二十桌人大吃一顿,直到下午四五点宾客们才慢慢散去。在家的活动是完全传统的,但在酒店里的仪式就和我们的一样。
贵德的藏族人还没有被咱们汉族人教坏,婚宴就是婚宴,不灌酒,不折磨公婆,不调戏新娘,不串桌敬酒。桌子上满满的都是肉和菜,所有的人都在埋头努力吃。
崔明师兄拍着桌子说:完玛,我们太便宜你了,不行不行,回兰州按照我们的规矩重新办一回,怎么可能不折腾新人呢?!
完玛嘿嘿笑着,腮帮鼓鼓。黄师兄面前堆了高高一摞鸡骨头:“这可是真正的土鸡呀,真好吃。”
后来回到兰州,师兄们各自忙论文,谁也没提重新办婚礼的事情。
【打酱油】
上午在完玛家,娘家人庄严肃穆地坐在客厅里,穿着极为华丽的藏袍,茶几上堆满了食物。整场仪式中,核心人物是新娘,嫂子戴着大檐毡帽,低着头,两手各被一位伴娘搀扶着。新娘一直低着头,如同一位女王,不以面目示人,也不说话,身子也纹丝不动,走路也缓缓的,非常端庄的样子。
完玛的长辈们依次走进客厅,发表演说。演说有套路,说话押韵,抑扬顿挫。新郎的舅舅和叔叔们捧着砖茶、哈达、食物、绸缎,拥挤在客厅门口,全都是恭恭敬敬的样子。
客厅朝向院子的窗户上扒满了打酱油的亲戚们、邻居们,端着各种手机相机拍个不停。
最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爬在窗户上打酱油看热闹的人里面居然还有完玛师兄。哎!拜托!这是你自己的婚礼哎!他居然手插兜,爬在窗户上张望。
这个仪式的中心是他的妻子和妻子的家人,客厅是不可以随便进去的。
【信号】
有一回,我参加一个高端会议,去了一座大山,山清水秀,就是没有手机信号,是个恼人的事情。我一直惦记着要给父母发短信报平安,旦正一直惦记着给朋友打电话托付弟弟转学的事情。自打进入营地,我们就在琢磨着怎么打电话。
有钱的大老板们,大官们,大活佛们,开着车,或者让司机开着车,去山谷外面的隆格寺打电话。我们没有车,不能随便出入山谷,只好另外想别的办法。
参加这个会议的人要缴纳高昂的会费,我们是穷学生,不交会费。为了换饭吃,导师让我们去厨房帮工。到达营地的第二天,我正在洗菜的时候,听到厨房的其他工作人员说,山顶有信号。我和旦正立刻扔掉菜刀,欢呼着拿出手机朝着雪山跑去。
雪山看上去矮矮的,那是视觉和我开的大玩笑。两个小时后我才知道,山脚下看到的那些米粒一样的白色石头,其实每一个都是两米多宽的冰川碛。那些毛绒绒的苔藓,其实是半人高的柳树丛。Gps显示,我最后到达海拔4250左右的高度。用作会场的那顶大帐篷变成了蛋糕上的牙签伞,除了僧人们的红袈裟像棕红色的蚂蚁一样蠕动,我看不到任何人影。空气稀薄,我的肺和后脑勺几乎要炸掉。手机依然没有信号,我们只好放弃,悻悻地下山。
来自德国的动物学李博士告诉我,要想打电话,至少要爬到4500的高度才可以。她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要留出一天功夫,专门爬山,只带很少很少的东西,慢慢溜达上去。山顶有一片泥石流形成的鞍部,有两格左右的移动信号,电信和联通没戏。李博士会给母亲打一个电话,然后更新微博,最后飞快地关机,把宝贵的电留给下一次爬山。
来自北京大学的植物学博士顾同学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从未登山的菜鸟企图到山顶打电话是极端危险的。的确,我们没有什么经验,没有任何登山装备,在草甸上磕磕绊绊,活像刚打完辽沈战役的国军。我们在路上遇见了顾博士和他的队友。他们去山顶采集植物标本,健步如飞,简直就是——刚打完辽沈战役的共军。
【施主】
参加这个会议的,有本地的僧人、本地的牧民代表、生态学和人类学的大教授,还有东部地区来的大老板。会议的组织者中有两个很厉害的NGO,都是非常非常有钱的基金会。有几个傻乎乎的金主——也就是赞助方——说话和做事十分外行。
施主们操着岭南口音,穿着鲜亮的冲锋衣,开着马力十足的越野车,吃不惯酥油糌粑,喝不惯圣湖的水煮的茶。施主们只吃自己带的真空包装的牛肉,只喝农夫山泉。
有一个活动,是访问牧民家庭,我们陪同的有俩施主,他们和雪域的文化格格不入,对牧民的提问充满了城市人的思维方式:“你们家几头牛?”
牧民回答:“50头”
施主:“每年卖几头?”
牧民:“从来都不卖。”
施主瞪圆了眼睛,生气地冲我们嚷嚷:“不可能!养了牦牛怎么可能不卖呢?你们肯定翻译错了!”
我觉得,如果他们继续吃压缩饼干,喝农夫山泉的话,就算他们砸再多的钱来藏区旅游,他们依然是一群游客。
【画画】
我会画素描,并且我的研究课题是民居建筑,所以我的工作主要是钻进帐篷,然后画画。
画素描是很好的搭讪道具。
访谈总是很难展开,队员们访问牧民的开场白每次都是:”你家多少头牦牛?“牧民总是把我们当成政府的人,然后很冷淡。
然而当我画画的时候,周围就会围拢一群旁观的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他们热闹地指手画脚,评论说我把阿喔的鼻子画歪了,把阿米的袍子画小了,把酥油灯画少了两个。
围观的人还会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我正在画的东西的名称,热情地教我藏文写法。村民的友好让我更加喜欢画画。田野调查的主要工作是套近乎,用笔比用嘴更容易套近乎。
恰好,我是个嘴很笨的人。
【旱獭】
前面说过,我在厨房帮工。我在厨房干的最好玩的工作是埋剩饭。前一顿饭剩下的不能再吃,圣湖边没有垃圾场,所以厨师长周师傅给我一把铁锹,让我把剩饭埋掉。
厨房要给大约300人准备伙食,所以剩饭的数量是非常非常惊人的,我第一次埋剩饭的时候被剩饭吓到了,哇靠,大概有一大洗澡盆的白米饭呀,雪白雪白的。扔掉太可惜了,若在某些学校的食堂,肯定会继续卖给学生吃。
草原上埋东西太容易了,因为满地都是坑——旱獭的巢穴。旱獭体型很大,所以刨的洞也很大,我们把剩饭全都埋在旱獭洞里。铲开一个旱獭洞,用铁锹把它扩开,倒入剩饭,最后填土。
旱獭是一种憨厚的动物。和旱獭不一样,鼠兔的巢穴会有非常非常多的出口,鼠兔把自己的巢穴建设得像地铁站一样,从A口进去,从B口出来。而憨厚的旱獭,只有一个出口。并且,如果旱獭回家,发现自己的洞被填,它会非常实诚地原地刨,只住原来的洞,大约旱獭都是巨蟹座。有人说这是因为旱獭会储藏粮食,所以旱獭一定要刨旧巢穴,守护血汗积蓄。
旦正说,他曾经刨开过一个旱獭洞,发现里面贮藏了一大捧蕨麻——一种甜甜的块茎植物。他很开心地吃了很久。所以当我们埋剩饭的时候,我们喜欢嘻嘻哈哈地想象旱獭大哥刨开洞口的时候会多么高兴:“哇靠,好多白米饭哟,发大财了!”
厨房帐篷旁边有一个特别大的旱獭洞,厨房里的小伙子们把厨房里的所有洗碗水都倒进洞里。旱獭洞很深,所以能够像下水道一样容纳很多很多泔水。慈诚罗珠堪布路过厨房,批评我们说,应该每次换不同的旱獭洞倒泔水。因为我们只往同一个旱獭洞里倒泔水,等我们走了以后,这个洞的旱獭大哥回来,就会发现自己变成了超级大富翁。这样对其他旱獭不公平,由此会在旱獭的社会里,制造社会矛盾,助长那些富裕旱獭的贪嗔痴。
——上述文字摘自很多年前的田野调查日记
图片也是很多年以前的
土拨鼠爱吃什么
土拨鼠爱吃优良牧草。
土拨鼠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
白天活动,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优良牧草,耐饥饿,不饮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饲料。野栖旱獭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且有季节性变化,在饲养条件下表现为杂食性。
扩展资料:
土拨鼠的活动范围很大,其中尤以成年雄兽参与繁殖的个体的活动性最强。4月中旬即可发现怀孕的雌兽,怀孕期约为35天左右,每胎产1-9仔,而以4-6只为最多见。
幼仔出生后,雌兽吃食时间与范围逐渐增加,为保护幼兽守望警诫增多,串洞和交往则显减少。6月底即可见到幼仔出洞活动,十分活跃,取食频繁。
幼体与母兽一直生活至第2年的7月才分居出去,独立生活。3岁时达到性成熟。但每年参与繁殖的雌性个体,仅仅只占达性成熟雌性个体总数的50-6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拨鼠
动物旱懒(哈拉)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子?有照片吗
应该是旱獭,是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的一种大型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体呈棕黄褐色,并具散在黑色斑纹,体型粗壮而肥胖,尾短。
喜马拉雅旱獭身躯肥胖,类似于圆条形。头部又短又宽,耳壳短而小,颈部短粗,尾巴短小而且末端略扁,长不超过后足的2倍。
自鼻端经两眉间到两耳前方之间有似三角形的黑色毛区,即“黑三角”,此黑三角愈近鼻端愈窄,色调愈黑,嘴四周为黄白色、淡棕黄色或橘黄色,眼眶黑色,面部两颊到耳外侧基部呈淡黄褐色或棕黄色。
头骨粗壮结实,略似三角形,眶上突发达,向下方微弯,眶间区凹陷较浅而平坦,颧骨后部明显扩张,鳞骨前下缘的眶后突甚小、不显现,矢状脊较低。
扩展资料
旱獭的食性:
喜马拉雅旱獭主要以采食草本植物来维持基本的生存,对洞口附近的草较少取食。在自然界中,对于放到洞口的多类食品(包括青草)均不取食。
喜食带有露珠的嫩草茎叶、嫩枝,偶尔也会捕捉一些昆虫与小型啮齿动物作为食物,有时也会到农作区附近偷食青稞、燕麦、油菜、洋芋等作物的禾苗、茎叶。初春时候,青草尚未发芽,喜马拉雅旱獭也会挖食草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喜马拉雅旱獭
土拨鼠能养吗国家禁止吗
国家不禁止养土拨鼠,但是不建议养。
不建议养土拨鼠的原因如下:
1、土拨鼠生性比较粘人属于群居类的动物,只有在人长时间的陪伴之下他才可以生活;
2、土拨鼠对人有攻击性,家庭喂养的话,难免会伤及到人类;
3、土拨鼠身上带有传播性疾病,好比说鼠疫就是其中一种;
4、土拨鼠生性爱打洞,家庭喂养无法提供这种条件。
虽说土拨鼠从外观长相来说比较好看,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动物行列但不适合家庭喂养。土拨鼠(学名:Marmota-marmota),松鼠科旱獭属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土拨鼠分布于前苏联、蒙古国和中国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内蒙古东部草原和大兴安岭西坡等地,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非法狩猎罪】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关于旱獭结婚照和狐狸和旱獭照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