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的结婚(梅州的结婚红包是给多少的)

时间:2023-01-18 阅读:21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梅州的结婚,以及梅州的结婚红包是给多少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梅州客家结婚习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梅州的结婚风俗是怎样的?(梅州佰川婚庆礼仪)

1. 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 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意味着新郎)。

3. 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4. 嫁妆:新娘会在日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5. 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 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 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婚礼当天的礼仪

1. 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

2. 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3. 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弱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女方父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4. 撑红伞、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5. 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

6. 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女方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7. 婚礼:到酒店举行仪式。有司仪会主持仪式。

8. 敬客:酒宴开始之后等到上鱼的时候,新娘换上传统的龙凤褂给客人敬茶。

9. 入洞房:酒宴结束后新人会给一些朋友开始去新房参观或者娱乐。

10. 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礼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

梅州嫁女儿的彩礼是多少

9999元和19999元。

在梅州结婚,普遍家庭给的彩礼多是9999元和19999元。尾数9在梅州地区寓意好兆头,在彩礼中也运用甚广。当然,条件好些的家庭,给到女方的彩礼达到39999元。

在梅州新娘要出嫁前,娘家人都会向男方家提出要彩礼钱,一般是9千9百9拾9元。意思是长长久久。有钱的也可以多给点。但都带有9的。如果女方特别有钱的,也会帮着新郎付彩礼钱的。因为男方家境贫困,借钱付完彩礼钱的,婚后新娘也会踉着受苦,因为要还债。

梅州当地的结婚风俗与客家族的风俗有相同之处,可以介绍一下吗?

梅州是广东省的辖地级市,是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梅州是客家族的聚居地。梅州结婚风俗是梅州地区结婚的新人要遵循的礼节习惯,梅州当地的结婚风俗与客家族的风俗有相同之处,具有独特的特点。

1、男方要在结婚前的10到15天之间准备聘礼,叫做“过大礼”。男方礼品中一般要有一盒精装龙凤礼饼,精装的一副对联,精装茶叶,还有就是双喜贴盒,两盒芝麻。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礼后,要准备回礼,也叫做“嫁妆”,一般都要有添丁姜,连理芋头寓意添丁发财,一个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2、在结婚前,要找特定的人来安置婚床,一般选择的是那些特别能生养的妇女,要注意婚床的摆放,镜子一定不要对着婚床。要在婚床上撒上“花生”、“大枣”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婚床安置好后,要注意一定不要让孕妇、产妇进婚房,戴孝的人更是不能进去。在婚礼结束之前,新娘是不能躺在床上的,不然会有新娘婚后会一直病在床上的不详之说。在成婚当天,要让童男在床上跳跳床,这有会给新郎新娘带金带银的说法。

3、在结婚前的一天晚上,男女都要沐浴和“上头”。可能这个习俗是从古流传下来的,所以受到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所以,男方要比女方提前半个小时沐浴。当男女双方沐浴完以后,要坐在镜子前,让长辈梳头。这个流程被称为“上头”,要用长的梳子梳头。长辈在梳头的时候,要一边梳,一边念押韵的句子“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根银笋尽标齐”。祝福新郎和新娘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4、新娘在结婚后三天要回门,这个习俗大部分地区都有,被称为“三朝回门”,男方要陪女方回门,并且要携带礼物回门。

梅州嫁女儿风俗

你是想问梅州嫁女儿风俗是什么吗?梅州嫁女儿风俗的是:

1、筹备嫁妆,女方家里会为待出嫁的女儿筹备嫁妆,传统的嫁妆讲究而齐全,一般会用两个竹制的盛格盛装。

2、除此之外,女方父母及兄弟另外置办首饰、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亦有将聘金压皮箱底作为女儿随嫁的嫁妆。

3、按习俗,女方父母会在女儿出嫁的前几天依据“风水先生”开出的日课选定的吉日,筹备香、烛、果品虔诚礼敬上天及列祖列宗,再依吉日在祖屋里摆上几台出阁酒宴请本族叔伯姐妹、邻里街坊、亲朋好友。以上就是梅州嫁女儿风俗。

梅州客家人结婚的轿红布是多少米

梅州客家人结婚的轿红布是3米。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客家人做喜事尤喜用红色,俗称挂红,经常用于娶亲和乔迁,娶亲的轿车赏红用的红布一般由舅舅家采购,红布长为九尺,也就是3米,意为久久长之意。

关于梅州的结婚和梅州的结婚红包是给多少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jiehun/16744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