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结婚接新娘(新娘子婚礼)

时间:2022-10-06 阅读:34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2019结婚接新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娘子婚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19年的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的彩礼钱是多少,婚礼流程是怎么样的,请具体一下,多谢?

一、贵州婚礼筹备工作

1、订酒店。一般情况下,至少提前六个月预订婚宴酒店。

2、选婚纱、拍婚纱照。大概需要提前3-4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始准备。

3、找婚庆公司。一般是提前三个月开始找合适的婚庆公司和摄像师。

4、选婚礼司仪。提前三个月开始物色合适的婚礼司仪时间上是完全没问题的。

5、发请柬。举办婚礼一般都是提前两周或是一个月左右就开始发请柬通知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了。

6、婚礼当天。这一天当然是最重要的,希望新人们有一场完美的婚礼仪式。

7、蜜月准备。婚礼仪式过后就是蜜月旅行啦,提前规划好路线非常重要。

二、贵州结婚流程

1、准备工作   

5:30 起床。  

7:00 新郎发型做好后,准备接亲前的工作。  

7:45 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  

2、婚车  

7:00 开始裱花车。

7:30 (1)花车完成,新郎的朋友到位。 (2)婚礼主管再次明确当天的分工,检查当天各个阶段。 (3)所需要的物品及数量。  

8:00之前副车全部到位,新郎更衣。摄像师、摄影师到达。  

8:05车队集结完毕。在新郎的婚礼主管的引导下排车队,给车辆贴喜字,给司机分发喜袋。15分钟内完成。

3、接新娘

8:00~8:20之间,婚礼主管,安排好哪些人跟过去接亲,都做些什么事情,带哪些东西,上哪几辆车,并在新郎下楼前,全部在自己的车边等候,新郎下楼后即可出发。在出门前,摄像师多半会给新郎安排个小仪式的。

8:28或者8:38左右从新郎家(新房)出发接新娘。

9:00~9:20前后,车队可到达新娘家,随新郎前来的朋友,帮助新郎一块敲门 (塞红包)。一般在20~40分钟之内能开门,均属正常。(1)如果两家相距较远,新娘家人应该安排好,不要闹得太久,以免影响后面的程序。 (2)新郎进门后,都得向新娘子献花的,在朋友们的参与下,说些好听的,也可以当着众多朋友的面,来一段爱情宣言。然后,在给新郎子戴上胸花后,向岳父岳母敬茶,这时候,老人家可以给一对新人提些要求,新郎官也得表个态。

10:00前后,新娘出门,多半是由自己的哥哥弟弟(或者远方的哥哥弟弟也可以的)背下楼——新郎这会就得把最大的那个红包拿出来了啊。通常是新娘脚不沾地,直接上车,到了车上,由新郎给新娘换鞋。 在回来的路上,摄像师一般要多拍些镜头的,整个车队行进中的镜头、主车中一对新人的镜头等等。这时候,所有的副车只需跟紧主车即可,主车看着摄像车的提示行车即可。一般有2个方法可选择,第一,由摄像师或其助手打手势、用手机指挥,第二,结合摄像车车灯进行指挥。二者均可。

4、迎新娘

10:20前后,车队到男方家新人下车,放4个小礼炮。新郎抱新娘进门,小孩子滚床,伴娘准备好茶,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新郎新娘出发至酒店。  

5、酒店准备  

10:00 将糖、烟、酒、茶、饮料等带至酒店。  

10:10 最后检查酒席安排、签到处等细节。 

10:30 准备好新郎新娘迎宾香烟火机。  

10:50 新郎新娘到酒店,摄影。  

11:00 签到处人员就位。

11:00 引导人员门口就位,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

6、婚礼仪式  

11:10 主持人准备,音响准备。

11:30伴娘再次检查礼服,戒指到位。

11:58音乐前奏乐起,烘托气氛。新人花拱门底下等待仪式开始,开始入场,进行酒店婚礼仪式。

三、贵州铜仁彩礼多少钱

在铜仁,一般5-10万的彩礼钱是比较受认可的彩礼数额,当热也有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会出15万以上的彩礼,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家庭条件和男女双方家庭的沟通来看。

对海盐传统婚嫁习俗有什么观点和看法?

婚姻是人生大事,结婚是人生大喜事。对于当事者的男女双方来说,自当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然而,新娘在出嫁的当天,要不断地哭诉,直到被接娶到新郎家门,才算结束。这似乎与新婚大喜不相对称,但这却是事实。这就是民间广为流行的哭嫁习俗。

哭嫁习俗源于原始时代的掠夺婚(即抢婚)。面对武力和强暴,女人没有别的选择,哭是惟一的反抗。从此以后,哭与嫁便结下不解之缘,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形成后世的哭嫁习俗。

在中国,汉族、土家族、藏族、苗族、畲族、彝族、壮族、哈萨克族、闽西客家、桑植白族、黔西北仡佬族和黑河俄罗斯族等民族都有哭嫁习俗。据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记载,这一风俗各地名称不同,或叫“哭出婚”,或称“哭嫁囡”,或称“哭轿”。有的地方,母亲、女伴等也陪哭,边哭边唱《哭嫁歌》。歌的内容因人而异,有世代传承,也有触景伤情或发泄不满,而这些《哭嫁歌》已成为我国民歌的一种别致样式。潮安县凤凰山畲族,就至今仍保留有《阿姐欲嫁目汁流》的歌谣。

潮汕先民的主体是中原移民,传承中原文化的潮汕地区,也流行着哭嫁习俗。潮汕民间哭嫁习俗有几个情况值得认识。

其一,与女伴先哭三日

在姿娘仔出嫁吉期的前三天,女家邀集平时感情相投的女伴即所谓的“金兰姐妹”,到女家谈笑,忽然转喜为悲,初时只相向哭泣,继而转变为高声恸哭;开始是千篇一律地责备男家,甚至连及媒人,也把在娘家作闺女的逸乐,出嫁后为人媳妇的苦况,两相对而哭,连续哭三天,一直到花轿临门时。

其二,上轿前手抓大门啕哭

哭嫁的主要环节,也即哭嫁的高潮,就是花轿到女方家接新娘时,新娘手抓大门哭泣。但不唱《哭嫁歌》。此时此景,为了圆场,机敏善解的青娘母即调侃地唱出四句歌来:“姑娘出阁哭啼啼,三把泪水二鼻涕,非是今日不欢喜,特留爹娘买田地。”然后在新娘头上洒红花(即石榴花)水,又唱:“红花水,洒上头,出门目汁勿再流;嫁到夫家辅夫婿,生子添福穿紫袍(做大官)。”这二首四句立即扭转了尴尬场面,让大家高兴万分。新娘哭嫁,由衷之情,难以逆转;青娘唱歌,是大吉大利的征兆,自此这种哭婚方式就被保留下来。民间坚信,“不哭不发”、“越哭越发”。

什么潮汕民间在结婚这大喜日子里要大哭一场?这是因为哭嫁习俗有其丰富的文化意义。

其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于出嫁女来说,父母养育自己,无论十几年还是二十多年,恩重如山,情深如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天经地义。如今要出嫁,无以为报,不仅问心有愧,而且令人情不自禁,自当催人泪下。另一方面,要与生我育我的父母离别,心如刀割。离别乃人生的一大痛苦,不恸不哭,不入人情,岂有此理。

其二,是衡量女子有教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出嫁是否有哭,能否哭,几乎成为民间判别姿娘仔有没有教养的主要标准之一。谁家姿娘仔出嫁不哭,不善于哭,或哭声不好听,就会被认为才低德劣。哭声愈凄厉愈好,否则人皆笑之为忘本。至少也会指责其青春萌动,以出嫁为乐事。哭得越伤心,就越说明对父母长辈和亲友的尊敬和热爱。

其三,诉说包办婚姻的痛苦

在潮汕传统社会,民间大多是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青年男女婚姻毫无自主权,往往被包办。或嫁予毫无感情的人,或嫁予力食懒做的人,或嫁予虽然家庭富有但身体有残疾的人,或被换婚……甚至还要与心爱的人忍痛割爱。她们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痛苦之心,唯以泪洗面,以哭表达。

其四,对妇女地位低下表示愤慨

在潮汕传统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都比较低。“三从四德”、“三刚五常”这些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犹如一座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广大妇女身上,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农村,无文化知识或少文化知识的家庭妇女。嫁作他人妇,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必须老老实实听话,逆来顺受,服侍丈夫,打理家务。“潮汕女人小一辈”,这是众所周知的民间传统习俗,这正是潮汕妇女地位低下的一种表现。

对于出嫁的姿娘人来说,新的家庭是否和睦,丈夫是否亲爱,今后的生活是否幸福等等,都是一个个未知数。有的人嫁后,往往受公婆刁难之苦,受丈夫的谩骂毒打,乃至受丈夫的抛弃……每当想到这些,出嫁女不禁心寒,不禁焦虑与悲伤,不禁泪下。“鸡安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真艰难。晚晚睡,早早起,到厨房,碗筷洗,出客厅,清桌椅……”这一民谣深刻反映潮汕妇女家庭地位低下的严酷事实。

其五,指责媒人花言巧语

哭是人类一种主要的发泄方式。人们往往通过哭将自己内心的苦楚发泄出来。在传统社会,由于婚姻毫无自主,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背景下,有的媒人收取钱财,昧着良心,甚至釜底抽薪,偷梁换柱。面对这一不幸,痛苦的新娘往往以哭来指责花言巧语的媒人,谴责媒人的无良。民间故事“三人五目,过后勿呾长短脚话”就充分说明这一情况。这一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男子因瘸腿而一直娶不到老婆,而隔壁村有一独目女子,也因此而未嫁出。男方请由媒婆撮合,媒婆乃将独目女子介绍给男子。约定相亲时,瘸子由媒婆陪同到某处,拾级而登,两腿停在上下两石级上,果见一女子站在附近,手持鲜花,作闻香状。男女双方俱已掩饰短处,相视微颔,各向媒婆表示愿意联姻,媒婆就对他俩说:“你们已经见面了,都没有意见,不过这里我要向你们呾清楚,三面五目,日后勿呾长短脚话”。结婚时,双方发现各有残疾,乃怨责媒婆。媒婆就对他俩说,我当时都说过,“三面五目,日后勿呾长短脚话”。

其六,趋吉避邪,寻求神明上苍保佑的心理需要

在传统社会,人们因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落后而比较愚昧迷信,“生死在天,富贵有命”,对鬼神十分崇拜,非常信仰,往往把吉凶祸福寄托于神明,将生死富贵交给上苍。作为人生大事的婚嫁,人们期望亲朋好友的衷心祝福,更是期望神明上苍的保佑。哭能获得父母与亲朋好友的同情进而博得众人的祝福,更能感动神明上苍的同情,从而博得神明上苍的保佑。同时,物极必反,居安思危,苦尽甘来……这些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浅易道理,为老百姓所认可,所遵从。今日大哭声音是为了明日大笑,今日痛苦是为了明日快乐。

总之,与其他地方的居民一样,潮汕人也有丰富多彩的哭嫁习俗。对于老百姓来说,哭嫁也好,喜嫁也罢,都是情感的选择与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点缀、营造喜庆气氛。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潮汕民间哭嫁习俗也“一江春水向东流”,基本淡出人们的视野,逐渐成为历史记忆。

结婚礼仪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婚礼纪结婚吉日,2019年腊月黄道吉日查询,适合结婚的有哪些

提起婚礼纪结婚吉日,大家都知道,有人问2019年腊月黄道吉日查询,适合结婚的有哪些,另外,还有人想问生辰八字算结婚吉日的方法 结婚吉日要怎么选择,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结婚看日子是真的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年腊月黄道吉日查询,适合结婚的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婚礼纪结婚吉日

1、婚礼纪结婚吉日:年腊月黄道吉日查询,适合结婚的有哪些

内容来自用户:婚礼纪

一般我们说的腊月通常是指农历的个月,被称为“腊月”。那么换到我们今年的腊月黄道吉日情况来看,又有哪些日子适合结婚呢?

一、年腊月结婚的黄道吉日

1、年12月27日—年腊月初二—星期五—适宜结婚

2、年12月30日—年腊月初五—星期一—适宜结婚

3、年1月2日—年腊月初二—星期四—适宜结婚

4、年1月3日—年腊月初二—星期五—适宜结婚

5、年1月5日—年腊月初二—星期日—适宜结婚

6、年1月8日—年腊月初二—星期三—适宜结婚婚礼纪上的吉日靠谱吗。

7、年1月9日—年腊月初二—星期四—适宜结婚男方阴历生日月能结婚吗。

8、年1月12日—年腊月初二—星期日—适宜结婚结婚吉日2021年。

9、年1月13日—年腊月初二—星期一—适宜结婚

10、年1月14日—年腊月初二—星期二—适宜结婚

11、年1月16日—年腊月初二—星期四—适宜结婚

结婚看日子是真的吗?

12、年1月18日—年腊月初二—星期六—适宜结婚

13、年1月22日—年腊月初二—星期三—适宜结婚农历十月不适合结婚吗。

14、年1月24日—年腊月三十—星期五—适宜结婚

2、农历腊月的称呼由来

十二月为一年的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婚礼纪黄道吉日准吗。

2、婚礼纪结婚吉日:生辰八字算结婚吉日的方法 结婚吉日要怎么选择

结婚新人不一定会在意结婚吉日,而新人父母可能会更加注重结婚吉日、生辰八字、黄道吉日等因素,我们不要一味认为,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也算是父母养育自己的回报。

新人双方都是一个地方的习俗接近,问题不大,如果新人双方是不同地方的选择结婚吉日要尊重双方两地的结婚风俗习惯。

如选择在工作日结婚可能有些朋友不一定能够请假,朋友不一能到场,选择在夏季室外结婚,要考虑到刮风下雨等情况,如果异地接新娘还要考虑到交通、道路等可能对婚礼影响的因素。

选择特别注意避开女方的经期,因为结婚几天会很累,避免在经期可以很好的保护女性的身体。

这个结婚吉日是一个五行上适宜办喜事的日子,不能与男女方的生肖相冲。注意选择结婚吉日以新娘方的出生日期为主,并参考男方及其他人的出生日期。父母生辰正日不应与结婚吉日相同,在该月份内结婚却适宜,此结婚吉日注意事项也并非一定要这样,现在城市结婚的五月一日、十月一日、元旦不论是否是吉日都可以选作结婚吉日。

月份要比年份重要,根据设想的婚礼形式和当地的气候特点选定结婚的季节,然后根据其他情况选择结婚吉日。2021年国庆结婚吉日。

7、关于年不能结婚、本命年不能结婚都是不可信的。还可以在婚礼纪(一站式结婚服务,有海量的婚礼图片欣赏,制作结婚请帖、结婚该怎么准备、向其他新娘取经,备婚并不是难题)上查看更多选择结婚吉日的方法哦!

8、在通过双方父母长辈同意或男女双方沟通后邀请专业风水吉日测算人士测算,安排合适的吉祥如意吉日结婚。婚礼纪的黄道吉日不准。

以上就是与年腊月黄道吉日查询,适合结婚的有哪些相关内容,是关于2019年腊月黄道吉日查询,适合结婚的有哪些的分享。看完婚礼纪结婚吉日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穿青族和客家族这两个族有什么民俗?

任何民族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可循。

所谓的穿青族就是指崇尚穿青衣的一族2019结婚接新娘,简称穿青人。

而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纳雍两县2019结婚接新娘,贵州西北毕节市。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2000年)约为67万人。

婚姻制度,依然沿用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其在民族称谓上仍没有确定性的未识别性民族,也不在56个民族之中,平常交流也是普遍使用的西南官话,俗称土族人,是明朝中原汉族南迁将士与当地土著人结合遗留的后代,在传统服饰上喜欢青色,在中国解放后期七十年代末,在政协中没有通过承认其为少数民族。

穿青族祖籍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穿青人也是汉族的一个分支,是明朝时期征讨云南时期迁移至贵州的随军汉人。穿青人的习俗除一夫一妻外,子女仍随父姓,财产继承权为子继父财,人过世后,实行土葬制度,沿用西南官话。

穿青族人虽然没有被国家正式承认,但在其身份证上仍然印上“穿青人”字样,虽然是个待定民族,依然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穿青人来对待。

客家族

客家族不是被国家承认的民族。客家人是中国江西、广东、福建本地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重大的民系之一。

其先民的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从中原南迁最先进入粤省广东地区,后分布在福建、江西、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省等地区,目前世界上存在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人民俗习性主要流行在广东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韶关等地2019结婚接新娘;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西的贺州、玉林、防城港;台湾的新竹、苗栗,桃园等地。

如广西客家人的风俗是早上、中午吃粥,晚上吃饭,为两稀一干(饭),喝酒多、喝茶少,先人过世、实行土葬。

广东客家人在语言上为先民的北方官话,入居广东后,受当地方言的影响逐渐消失了卷舌音,进而多了一份粤语的拖音影响,婚姻制度延续传统一夫一妻制,以男性为主,女主次要,实行土葬制度。

福建客家人善唱山歌为其特色之一,婚姻制度仍以男性为主,女主次要。

穿青族和客家族,虽然不是正式的民族,他们只是汉族遗留中的一个族系旁支,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性大体相同类,只存在一定的细微差别性。

穿青人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神秘民族,那么,穿青人是什么民族?在我国贵州西北部,有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早期被称为“土人”,清朝时被称为“穿民子”,后来因为他们穿着的衣服为青色,被称为了“穿青人”。从而“穿青人”的这一称呼也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甚至在他们的身份证民族一项中,也刻印着“穿青人”的这一称呼。穿青人主要居住在贵州乌江上游,数量约为67万,而在织金的穿青人就有20多万人,穿青人的村寨大多分布在离城中心比较远的山村地带和平坝地区。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并没有“穿青人”这一民族,这也让“穿青人”在填写民族身份的时候被归为了“其他”,既不属于汉族,也不属于其他独立的少数民族,而只能是“穿青人”,在他们上学、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一听到“穿青人”都会大吃一惊,奇怪中国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一个“少数民族”,缺乏身份的认同和证明也让穿青人学习和工作有着一些不便,他们的内心也有着一种深深的遗憾。

因为不属于任何少数民族,所以穿青人也无法得到国家的照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穿青人经济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任何民族都有深厚的文化,穿青人也不例外,穿青人朴实、勤奋、诚恳,因为他们生活所在的地域比较偏僻,这从一定程度来讲根基就很薄弱,而地方政府因为重视经济的发展,对穿青人文化的重视力度并不够,一部分穿青人就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人通过与外民族的结婚融合,使穿青人文化逐渐被同化,消变,如何有效的保护穿青人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和穿青人交谈的时候,他们大多说的是贵州话和普通话,据介绍,穿青人早先也是有自己的语言的,但由于逐渐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母语已经消失了。但穿青人也有自己保留下来的的风俗文化,比如说,穿青人很多女孩子都会留着长长的指甲,如果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就会把长指甲掐进喜欢的人手心里,让他的血留在自己的指甲上。而穿青人姑娘和妇女所穿着的服饰也不相同,当地人从一个女人所穿着的衣服上,就可以辨别出她是否已经结婚。

穿青人是贵州地区最早接受汉化的一批民族。也就导致了本民族文化大部分的流失。曾经所使用的语言为老辈子话,很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都是在使用西南官话。

穿青人信仰山魁人马,供奉五显坛,庆祭五显坛的活动为“跳菩萨”。无儿无女的人可不能供奉五显坛。

穿青人有自己的婚礼习俗以及丧葬文化。

穿青人一直崇尚的是婚前自由恋爱。并不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的细节也就不说了,篇幅太大。

穿青人丧葬文化基本是佛串道,也就是同时使用佛家和道家的丧葬文化,由专职的“先生”(从事丧葬活动及一些平日迷信活动的人)主持。

客家人热情好客,中秋佳节亲朋间用互赠月饼来传递祝福。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据客家民间相传,元末朱元漳起义,在月饼内夹纸条传递统一一号令,在中秋之夜举事。史载,客家人先祖参与反元起义者甚众。此传说为客家的中秋节吃月饼赋予了特殊意义。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月下对歌是被誉为“山歌之乡”的客都梅州一项长盛不衰的中秋活动。很多地方过中秋的时候都有唱山歌、斗山歌的活动。像在梅县、松口这些地方都非常盛行唱山歌,到了八月半就显得特别热闹。

“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客家山村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对月当歌,赏月谈心,这就是客家人特有的山歌中秋夜。

客家传统的中秋节除以上的活动外,还有一习俗:叫“捧菜篮姊”又叫“捧月华姊”(捧即抬也),这一习俗在客家农村长盛不衰。每到中秋月圆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幼在皓月当空,一家人喜气洋洋,摆上月饼、果品之类焚香祈祷、化财帛(这一过程叫中秋赏月接月华姊)之后,一家人团坐分吃月饼、饮茶,共享无伦之乐。

客家传统的中秋节除以上的活动外,还有一习俗:叫“捧菜篮姊”又叫“捧月华姊”(捧即抬也),这一习俗在客家农村长盛不衰。每到中秋月圆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幼在皓月当空,一家人喜气洋洋,摆上月饼、果品之类焚香祈祷、化财帛(这一过程叫中秋赏月接月华姊)之后,一家人团坐分吃月饼、饮茶,共享无伦之乐。

喜欢糍粑的客家人在重大节日都要打糍粑,中秋节也不例外。勤劳善良的客家妇女一直是家庭生产中的主要力量,把糍粑打得松软可口,惹得小孩子都直流口水。

秋收基本结束,新谷进了仓,为了庆贺庄稼丰收,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佳节,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秋打糍粑的风俗,一敬神灵、二祭祖宗,同时也增进乡邻之间的感情。

用砖头和废弃的瓦片搭建的宝塔,放入稻草和干柴。火势越旺家族越兴盛,常常需要发动全村的青年儿童一起完成收集工作。同时,还要舞狮舞龙助兴。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初建时,汉人不满元人对他们的血腥统治,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烽火台点火起事。这些反抗虽被镇压了下去,民间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而在今天,“烧瓦塔”代表了客家人民希望借助佛家力量,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的美好愿望。

一个民族有这个民族的主体,一个家族也有这个家族的源流。认识主体与源流就得看整体,而不是搞盲人摸象2019结婚接新娘

好比看山,只有找到这座山的最高点才会搞得清楚此山的主体在哪里!

对于穿青主体各姓氏家族,如果不先找到主体在哪里,那么2019结婚接新娘你去家族中与汉族同胞聊你就会觉得是汉族变的、与苗族同胞沟通后你就会以为是苗族变的、与彝族同胞交流后你又觉得是彝族变的…最后连自己都糊涂了!

穿青主体40多个姓氏家族虽然都有了家谱,但是没有一个姓氏的家谱是在清朝初期就写好了的,可是在明末清初穿青已经作为一个人们共同体写入了相应的文献上。

因此,穿青主体各姓氏家族的制高点就是穿青人(宋家、楚人、土人、里民子)。至于为什么穿青人会是一个祖先多种民族是因为贵州客观 历史 情况所致!

就穿青人们整体而言是与贵州特殊情况有很大关系的,贵州自古以来直到清朝中期属于方国土司(国中之国)。这样的特殊情况孕育了穿青这个特殊的民族!

因为穿青文字丢失穿青语言淡忘,所以导致穿青主体各姓氏家族祖源存在争议。虽然大家都在家谱上与江西对接、但是都是基于传说而没有真凭实据,同时江西虽然今天基本都是汉人但是宋元时期却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我们不否定是江西入黔但是不能以家谱写来自江西就认为是江西汉人变的!

粤兴烧腊

2019年11月26日

穿青人,不太了解,56个民族里有吗?但是客家人,你说成是独立的民族,哪里来的依据?客家人是汉民族分支,一个民系!

真不知道

穿青人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神秘民族,那么,穿青人是什么民族?在我国贵州西北部,有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早期被称为“土人”,清朝时被称为“穿民子”,后来因为他们穿着的衣服为青色,被称为了“穿青人”。从而“穿青人”的这一称呼也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甚至在他们的身份证民族一项中,也刻印着“穿青人”的这一称呼。

图为穿青女子向我们展示她们的服饰,穿青人的服饰在大部分地区已近消失,只在偏远地区才能看到。

穿青人主要居住在贵州乌江上游,数量约为67万,而在织金的穿青人就有20多万人,穿青人的村寨大多分布在离城中心比较远的山村地带和平坝地区。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并没有“穿青人”这一民族,这也让“穿青人”在填写民族身份的时候被归为了“其他”,既不属于汉族,也不属于其他独立的少数民族,而只能是“穿青人”,在他们上学、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一听到“穿青人”都会大吃一惊,奇怪中国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一个“少数民族”,缺乏身份的认同和证明也让穿青人学习和工作有着一些不便,他们的内心也有着一种深深的遗憾。

因为不属于任何少数民族,所以穿青人也无法得到国家的照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穿青人经济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任何民族都有深厚的文化,穿青人也不例外,穿青人朴实、勤奋、诚恳,因为他们生活所在的地域比较偏僻,这从一定程度来讲根基就很薄弱,而地方政府因为重视经济的发展,对穿青人文化的重视力度并不够,一部分穿青人就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人通过与外民族的结婚融合,使穿青人文化逐渐被同化,消变,如何有效的保护穿青人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和穿青人交谈的时候,他们大多说的是贵州话和普通话,据介绍,穿青人早先也是有自己的语言的,但由于逐渐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母语已经消失了。但穿青人也有自己保留下来的的风俗文化,比如说,穿青人很多女孩子都会留着长长的指甲,如果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就会把长指甲掐进喜欢的人手心里,让他的血留在自己的指甲上。而穿青人姑娘和妇女所穿着的服饰也不相同,当地人从一个女人所穿着的衣服上,就可以辨别出她是否已经结婚。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有 历史 。”穿青人及其文化见证了贵州六百多年 历史 的发展,有着极大的 历史 研究价值,也为我国各民族的融合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穿青人一直固守着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情结,也是穿青人之所以成为穿青人的缘由。在演出结束后,我们和穿青人集体合影留念,他们也用最质朴的微笑,来感谢我们的到来,也许外人并无法想象,在贵州织金的偏僻山村中,有着这样一个淳朴的民族,这样的村落不仅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繁衍,也有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历程。

我就不了解,穿青族,客家族就听说过,他们说话是客家话不是不通话,像我们壮族也是说壮话。

习俗——穿青人的民俗富有特色其中尤以婚姻、丧葬习俗和为甚,下面分别给予介绍。婚俗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民间通常有十八礼数之说。如姑表联亲、背鸡认亲、以鹅押礼、打亲闹亲、砍亲路和照亲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赶亲、讨奶母钱和送梳头油、新娘站花、挑水试新娘、井边回门等。笔者所在的村,结婚是寨中最隆重的事情,从最初的提亲到确定婚期,要历时数年之久。到了婚礼举行的时候,从筹备到成亲,时间跨度需要月余。这是一个冗繁复杂的过程:点礼接亲中的“点礼”,即清点接新娘子时婆家送去的衣、帽、鞋袜等礼物。在男方家选定结婚吉日的头天下午,要请数十位青年男女,抬着花轿,吹起唢呐,扛起彩旗,敲锣打鼓到亲家去接新娘。在收礼前,要由主接亲 ( 亲客 )二人在亲家焚起香案的堂屋内举行“三拜见”礼节。即对着亲家天地菩萨拜三拜,每一拜都要说些对亲家祖宗、父母、族内兄弟姐妹的恭维话。 跨进大门一拜,“亲家门中,祖德宗功,不才等举手拜见”。再拜,“亲家高堂,椿茂萱芳,不才等举手拜见”。三拜:“亲家棠棣,伯仲叔季,不才等举手拜见”。三拜已毕,请亲家收礼。亲家委托的收礼人打开礼物细看,少不了要提缺这缺那与接亲客发生争执。接亲客持让步态度,承认婚后补上,要求亲家谅解。在争执不休时,亲家中德高望重的老辈从中说:“算了 ! 争不争反正都是他家的人。”这样,点礼结束。圆房结婚吉日的当天上午,去接亲的一帮人用花轿把新娘子抬到距新郎家 10 余米处放在地上,圆房立即开始。圆房首先是回车马。由新郎抱着一只大雄鸡,对准内坐新娘的花轿,由阴阳先生指挥做法事后立即宰杀雄鸡,吩咐参与接亲的东西南北中五路车马大神各回原位;其次拜天地。女送亲客扶着新娘子跨进新郎家的堂屋门坎后暗示双脚跪在草席上,此时新郎按照阴阳先生的“一拜天长地久二拜地久天长、三拜荣华富贵、四拜儿孙满堂”进行四拜;再入洞房。拜天地结束,仍由女送亲客扶着新娘子,随着新郎进入洞房,并在阴阳先生的指导下进行活动。进入洞房后,开始做“法事洒帐”。阴阳先生边用净水洒边念:“一洒荣华富贵,二洒金玉满堂,三洒子孙兴旺,四洒五谷存仓。……洒帐已毕,万事大吉。地久天长,新人坐床。旁人请出,加官进禄。婚姻合合,万事其昌”。至此圆房结束。婚礼一般为三天。即第一天敬亲,第二天正酒,第三天打发客人回家。家境好的富户还办四天,即第三天留客,第四天才打发客人还家。

穿青族风俗

穿青族作为我国的一种少数民族其人口数量的确不少、但至今只有贵州省予以认可。今天全国所有穿青族的总人数将在100万以上。

1、打磨磨秋。 打磨磨秋也叫打丁字秋,在村旁草坝上立四尺多高的一根树桩,桩横顶一根六尺木棒,桩棒接触处能转动,玩时横棒两端各一人,脚尖点地而转,越转越快,乐趣甚浓。

2、滚龙秋。 滚龙秋也叫车秋,在场内立一丈多高的两根木棒,一根棒横连接中部,另一梯状架穿其心而转。玩时架上两端各一人,坐好扶稳,上下翻转,好像盛开莲花,惊险有趣。

3、高秋。 高秋也叫秋千,在高架或树上挂两根绳系一横板,人踏板扶绳,越浪越高,如轻燕穿云。解放前人们迷信,认为命不好((不生男孩)的人家,夫妻可去同浪高秋,并用秋千架木作床枋,便可生男孩。

4、放茅草打架。 玩法是单个人或二至三个编成队,将老茅草茎或蕨草茎韬成一个一个的小勾勾,或三个五个,或十个八个,可二人对斗或分组对斗,双方用草茎勾对勾对拉,拉断的为输,拉不断的为赢,直到把所有草勾拉完再定输赢。

5、砍亲路和照亲路。 在婚嫁习俗中,穿青姑娘不用轿抬,是走路到夫家,送亲人中主要是亲戚居多。送亲的男男女女穿长衫、花衣、系腰带,带上汗巾,路远者,腰带上还挂双草鞋,簇拥着新娘步行,叫做“赶亲”。迎娶时,男家接亲队伍中要安排一个青年带去一把砍柴弯刀,两个少年带去两把亮槁作“砍亲路”、“照亲路”用。砍亲路和照亲路仪式在发亲时举行。天刚蒙蒙亮,新娘的姐姐或嫂嫂扶着哭诉不停的新娘到堂屋神前拜别神灵祖宗,然后绕房三圈,走到院中便停下。这时,接亲队伍中的带刀青年急忙闪出,挥舞弯刀,作辟山开路的样子,在前引路,两名执亮槁的少年立即点燃火把,分左右两边随后照明,新娘才启步随行,送亲和接亲的在后,簇拥着 新娘上路。这样刀砍亮照,直至天色大亮才停。据穿青老人讲,这样作是为了驱魔除邪,让新娘平安达到夫家,今后子孙发达,福气好。

客家族风俗

客家族不是民族。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1、婚姻风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 社会 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2、家庭风俗。 由于客家人多聚族而居,因此有事按宗房活动,往往一个姓有若干宗房。整个姓氏的传统都有不成文的族规,凡是出现有损姓氏声誉的大事,由全姓氏出人商量解决。在家庭风俗中,小孩的出生极受重视。来宾客家人孩子出生三朝,外婆和近房嫂子、弟婶和已婚妇女用竹萝装鸡蛋,来到新产妇家做“三朝”。半月后,外婆邀更多的妇女,担甜酒、鸡蛋、米、母鸡、背带给外甥做“半月”,俗称“吃姜酒”,这次酒席最热闹。小孩满月后,外婆又邀妇女给外甥(或外甥女)做“满月”。客家人一般不做周岁。

3、节日风俗。 客家人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灶王等节。春节是大节,年货丰富,多是腊味,包粽子、炒花生等。正月初一不能杀生,且要点灯,说吉利话,一般要回自家吃饭。初二方可开怀痛饮,也是春节时期回娘家的日子。春节的 娱乐 活动,最重要的是舞狮上门拜年。“二月灶”,煮糯米饭杀鸡拜灶王,求得一年丰收、顺利。三月清明是传统的扫墓节,煮甜糯饭,备酒菜,巡回祭扫祖墓,客家人又随便加一次菜,也算是一个节日。端午节,包粽子。六月六,备酒菜。中元节,是一年内的第二大节,杀鸡杀鸭宰鱼,女儿、女婿及诸亲戚都要返回看望老人,热闹一番。

2019结婚接新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娘子婚礼、2019结婚接新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jiehun/1596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