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没结婚(梵高结婚了吗?有子女吗)

时间:2022-12-09 阅读:11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梵高没结婚,以及梵高结婚了吗?有子女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梵高三段悲惨的爱情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扑向太阳的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右耳,后在法国瓦兹河饮弹自杀,时年37岁。梵高会说英语、法语,以及德语,梵高的绘画独特而强烈,在他那个时代无人能够追随。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1月31日,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梵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它被来自布鲁塞尔的一位女士以400法郎买走了。1987年3月30日,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1990年5月15日梵高画的《加歇医生像》在3分钟内以8250万美元,被日本第二大造纸商Pyoei Saito买走,创造了艺术拍卖史上最高纪录。1998年11月19日,梵高的一幅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卖出。

梵高在绘画艺术上有着非凡的成就。梵高生前,食不果腹,靠弟弟提奥的接济勉强度日,因此他的爱情是苍白的,甚至是虚无飘渺的。

第一段爱情:爱上房东的女儿无果而终

1873年5月,梵高迁往伦敦分店,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外表丑陋,走路时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的梵高认为尤金妮亚是一位绝代佳人,并为之神魂颠倒。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与人交往。但是爱情的魔力往往是强大的,自从梵高认识了尤金妮亚之后,就完全改变了他以往的个性。他卷入了爱的漩涡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并成为一个偶尔还能有几分幽默,颇受人喜爱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开承认了自己对尤金妮亚的爱慕之情。然而,梵高不懈的追求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相反,尤金妮亚讨厌他发出的猛烈追求攻势。在梵高向她求爱时,她坚决地拒绝了。

梵高缺乏察言观色的能力,更不能彻底了解女人内心的真正想法。事实上,尤金妮亚从未表示过对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一直处于幻想中的恋爱状态,这段无疾而终的恋爱终于以失败告终。失恋后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尤金妮亚,他经常去尤金妮亚的家里找她,并力图表达自己的真挚爱情,期待尤金妮亚能回心转意。

当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亚求爱时,尤金妮亚告诉他,自己早已订婚了。这个沉重的打击几乎让梵高绝望,但他还梦想将尤金妮亚从别人的怀抱中夺回来。梵高努力寻找着机会,直到有一天,梵高亲眼看到尤金妮亚紧紧依偎在一个瘦高个男人的怀里,两个人热烈地拥抱接吻。梵高的一切梦想都幻灭了,他的心仿佛被人掏走了。随后,他痛苦不堪的离开了伦敦,去了巴黎。

第二段爱情:爱上凯表姐有些荒唐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见到了在他家里作客的刚成为寡妇的凯表姐,凯表姐热情而大方,她的美丽几乎使梵高沉醉。凯是一个典型的荷兰女性,头发是深栗色的,蓝色的眼睛里闪动着迷人的光彩,丰满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儿一样微微启开。

梵高突然为尤金妮亚的拒绝而感到高兴,他觉得,自己过去的爱是那么的肤浅,尤金妮亚只是一个无知的孩子。梵高深信不疑的一点是:和凯表姐相处,要比跟尤金妮亚待在一起有价值得多。凯使他重新认识了爱情,理解了爱的真谛。然而,在19世纪的荷兰,和表亲结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禁忌。而且,让梵高伤心的是,和他的初恋尤金妮亚一样,凯对他几乎也没有任何兴趣。梵高发现凯表姐总是回避爱情和婚姻的话题,从来不给他任何表白的机会。有一天,吃完午饭后,当梵高与凯在小溪旁的树荫下休息时,梵高终于忍不住向凯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但是,听到梵高表白的凯很愤恨地离开了。

尽管遭到凯表姐无情的拒绝让梵高伤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决定去叔叔家找凯表姐。但叔叔见是梵高,连大门都不给他开。叔叔反复告诉他,凯不在家里。偏执的梵高为了见到表姐,竟然拿来一盏煤油灯,将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灯的火苗上,对叔叔说,“我的手放在灯上多久,您就让我见她多久。”梵高的叔叔见状,迅速将灯吹灭,并将他带到附近的一个酒吧,将他灌醉。然而,喝得酩酊大醉的梵高仍然没能见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强硬的回答:“你永远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巨大的悲伤充斥着梵高的心,使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摧残。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残酷的爱情挫折的他没有奢求,只希望能独立地生活下去。经历了两次爱情的挫折后,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画画上。

第三段爱情:结识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尝尽苦涩

有一次,在画素描时,梵高认识了曾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两个人你来我往,感觉很是投机。每次,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后,就给梵高当模特儿,有时还为他做菜、烧饭、洗衣服。这些举动让梵高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不久以后,两个需要安慰的人就同居了。对梵高而言,克里斯蒂娜有着令人崇敬的品质,和克里斯蒂娜在一起,使他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梵高不希望只是把克里斯蒂娜当作自己的情妇,他要和克里斯蒂娜结婚,共同生活、彼此爱护。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就算再辛苦,梵高也觉得快乐。克里斯蒂娜也想尽量做一个贤妻良母。

尽管外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但两个相爱的人义无反顾地决定:当梵高每月能赚到150法郎时就结婚。

然而,克里斯蒂娜在当妓女时把身体给弄垮了,她虚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营养品。而对绘画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钱花在了买颜料和雇模特上,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两人的矛盾日渐加深。

最终,由于梵高无法赚到150法郎的月薪,他与克里斯蒂娜彻底断绝了关系,结束了自己的第三段爱情。

梵高的经历或许可以启示人们,有爱情可以成就丰富的人生,无爱情则可成就艺术的人生。这,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人生经历中也可以看出。

梵高的爱情

1882年1月末,梵高和酗酒的妓女西恩相识并在一起,西恩比梵高年长三岁,当时已经怀孕,还带着她五岁大的女儿。后来西恩产下了一个孩子,起名威廉,威廉一度以为梵高是梵高没结婚他的生父。梵高的父亲知道了这个事,非常生气,认为丢人,要求梵高没结婚他们分手,1883年末,他们终于分手了,西恩又成为了妓女,在梵高死14年后,西恩投水自尽。梵高的《悲伤》,画于1882年,可以看到,在画中西恩还挺着大肚子。

在这之前一年,1881年8月,梵高爱上了他新寡的表姐科妮莉亚,表姐比他大七岁,还有一个八岁的儿子,梵高向她求婚,被拒绝。科妮莉亚也马上离开,从此再没有见面。梵高仍然未对表姐科妮莉亚死心,而科妮莉亚的父母则说梵高的坚持“令人恶心”。在绝望中,梵高在手上写下“梵高没结婚我能在火上忍多久,就让我和她在一起多长时间”,然后将手放在灯火上烤。最后他的叔叔把火熄灭,将他救了下来。但科妮莉亚的父亲说:考虑到梵高连支撑自己的收入都没有,他俩根本就没有一丝可能。梵高后来据此绘制了《埃滕花园的记忆》。

在这之后一年,1884年,有一个邻居的女儿玛戈特·贝格曼,爱上了梵高,她比梵高大十岁,他们准备结婚,但是双方父母都反对,也没结成。玛戈特企图以灭鼠药自杀,但被梵高紧急送到医院。

再过一年,1885年,梵高被人指控,让农家的一个模特怀了孕。神父于是禁止村民为梵高做模特儿。

梵高一生未结婚,也没有后代。

天才梵高悲剧的一生

2019年6月19日,疑似梵高自杀所用的左轮手枪在巴黎拍卖。 手枪最终以约十六万两千五百欧元(约合129万人民币)价被一名私人收藏家竞拍购得。但此次竞拍活动也引发了外界的争议。负责照看梵高生前居所的梵高学生会发文谴责这一“将悲剧商业化”的行为。并称毫无证据显示这把手枪与梵高的死亡有关。1965年,一位农民在梵高自杀的田地见到了这把手枪。因检测显示这把手枪被埋在地下已有75年与梵高1890年的死亡时间相吻合。因此拍卖公司“艺术竞拍”坚称这正是梵高自杀时所用的手枪。

梵高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他并非一生都穷困潦倒。他1853年出生在荷兰,家境还不错,几个叔叔是当时最大画廊的大股东。梵高从10岁开始就画画,他喜欢画人,例如穿着棉袄拄着拐杖的老大爷、缩在阶梯上熟睡的老妇人等这些特别朴素的生活人物。而当时社会的主流是线条整齐、画面细腻逼真、表现贵族的生活的作品。因为梵高从小就不喜欢大众的风格,他画出来的画自然就不会受欢迎,所以当时家里人觉得梵高不适合当画家,而是让他去做画商,卖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梵高并不喜欢那些主流的宫廷贵族画作,结果得罪了客人,也丢了工作。而这是梵高第一次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追求。

离开画廊后,梵高通过家人的关系给他找了份牧师的工作,这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不忙不累。后来因为长时间和当地农民工人接触,被上司排挤,被迫离开了。

27岁梵高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在37岁离世前,他创作出了2000多幅作品。包括900多幅油画和1100多幅素描。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传达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用扭曲现实的方式,简单的来说他的情绪会影响到他观察的事物。他的代表作品《文森特的椅子烟斗》描绘的是一张偏黄的椅子,但是椅子的边缘可以看到蓝色的边框,这个边框就是因情绪而诞生的。梵高拥有比常人更强的情感感受能力,所以使用了更加表现自我的方式来描绘物体。

作品《房间》用鲜艳的色彩描摹了黄色的床脚,淡蓝色的墙壁和鲜红的被单。梵高曾经和弟弟的通信中表示,画这个房间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情感得到休息。在梵高的启发下后映像主义的艺术家只把客观物体当做表达艺术理念和情感的一种媒介。

1886年的冬天,梵高与高更在巴黎相遇了,当时他们跟印象派的画家们一起研究,并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这种画的用色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空间关系,运用鲜艳的颜色来表达画中的事物。高更和梵高都很喜欢浮世绘,梵高也临摹过好几幅浮世绘。他们因此得到了启发,也意识到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梵高和高更的画,都有着各种明亮的黄色、红色、蓝色、黑色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这也是两人最初相互吸引的点。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到他所在的阿尔勒一起生活一起画画,而向日葵系列,就是梵高为了迎接高更到来,送给高更的礼物。其中有一幅叫做《十五朵向日葵》的画最为有名,直到现在,这幅画还是整个西方艺术界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受欢迎的静物画。个黄色的背景墙,底下是一张棕色的桌子,桌子上是一个深黄色的陶土瓶子,瓶子里插放着15朵向日葵,每朵向日葵的大小形态和开放状态都不一样。那为什么画中的向日葵是15朵呢?有人说这15种不同形态的向日葵,是代表着从花蕾到盛放到凋谢的一生过程。不管怎么说,从画面可以看到,梵高运用了非常饱满的黄色去表现这象征着太阳的花朵。其中整个画面的黄色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两人一起讨论着如何调色用色、讨论关于构图关于绘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甚至还同进同出。可是这样的时间只持续了一个多月。慢慢的,两人发现彼此的创作心态有着巨大的差异。

梵高和高更两人的风格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一个高亢一个沉静,一个激烈一个苦闷。梵高更偏向于写生,不喜欢靠想象去画画,而高更是偏向于表达象征性的风格。

同样是画咖啡馆,梵高喜欢喜欢从街道上取景,画面上是狭长的街道,街道上的一边有一间明黄色的咖啡馆,里面有人在喝咖啡,另一边是一排绿色的树。这样蓝色的夜空中,有黄色和绿色的映衬,整个感觉是明亮的。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夜间咖啡馆》。

而高更画的不是咖啡馆本身,而是咖啡馆里老板娘的形象。老板娘坐在咖啡馆前面,身后是在喝咖啡和交谈的客人,而老板娘神色凝重,像是在听着客人讲话,又像是在沉思着。整个画面主色调是黑色和暗红色,给人感觉沉稳但是又觉得压抑。

两个人的矛盾和分歧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在一个圣诞夜前夕,两人就闹掰了。梵高曾情绪激烈地期待高更的归来,也想要维持两个人的关系。而高更一直冷漠对待这段关系,使得梵高情绪变得更加激烈,他选择了自残,把一只耳朵割掉。

之后梵高还画了一幅自画像,画面中他嘴里叼着一个烟斗,上面还冒着烟,他的半边脸被纱布包裹着,在一边耳朵的位置还显现出一些血色。你乍眼一看会感觉这个人面无表情的怎么那么凶恶,那么可怕。但他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反而还有点得意。自从他割掉耳朵之后,精神状况越来越差,后来就住进了精神病院。

住进了精神病院的日子里,面对好友远离自己,又要独自一人面对精神科医生和身边各种精神病患者,他再次跌进了人生的谷底。但恰恰是这时候,却创作出最让人惊叹的作品,《星夜》。当时他从房间的窗口看去,看到的是漫天的繁星。不过这些星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深蓝色的星空的背景下,形成一圈又一圈的光晕,旋转着流动着。

梵高在绘画后期的用色和笔触都跟别人不一样。

第一,在用色方面,他几乎是不调色的。不调色意味着色彩的饱和度很高,也就是颜色的纯度很高,非常鲜艳,基本上是颜料从颜料管里挤出来,就直接用到画面上。但这样高饱和度的颜色,是不好驾驭的。当时的油画家一般都会在作画前先在调色盘上调好颜色。比如想要给人物的皮肤上色,会从颜料管里挤出一点黄色和一点粉色,将两者调和在一起再上色,经过调色后,画面看上去会更加柔和逼真。

第二,在笔触方面,显得大胆而有力量。如果你把梵高的这幅《星夜》放大观察,会发现画面上的色彩并不是连贯的,而是一小节一小节的色块组合而成的。你会感受到,画家的笔触非常快速大胆、非常有力量。想要画出这样的画面,是需要经过仔细的布局和设计的,需要画家非常冷静地去作画,这样才能构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夜》的动感和力量感。这样的艺术作品,如果是一个神经病人,应该是没办法画出这样的效果。

梵高曾经说过:“当我画太阳的时候,希望人们能够感觉到它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旋转,散发出光热巨浪……”从《星夜》来看,他确实做到了像他描述的那种画面感。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描绘散发出光热巨浪的太阳,非常吸引人。在他住精神病院的这段时期里,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他最好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梵高经过了一段创作高峰之后,很快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而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幅画,是一幅自画像,名字叫做《没胡子的自画像》。梵高把自己想象成没有胡子的样子,脸看起来有一点肉感,脸色有点红润,头发也利落整洁了。看他那微微上扬的嘴角,有种想笑又装着严肃的感觉。就像你内心有点难受,但是又想微笑的感觉。他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外衣,双肩看起来有点不太自然,侧向了一边,像是在掩饰着什么。那他要掩饰什么呢?对,就是他那边被割掉的耳朵。可能你又觉得奇怪,当时割的时候那么从容,为什么现在却想要去掩饰了呢?!其实是因为这幅画,是梵高要送给母亲的礼物。

当时他的弟弟提奥也已经结婚生子了,一直以来提奥不仅支持着梵高的绘画,而且还给他资助帮他度过很多艰难时期。如今看到弟弟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他也不愿意继续成为弟弟的负担。在1890年7月28日,梵高从旅馆老板那里借来一把有点锈迹的手枪,一如既往地带着画架到户外写生。但这次跟以往不同,他来到了一片麦田,放下了陪伴多年的画架,走到他喜欢的金灿灿的麦田中,突然一声枪声,一群乌鸦受了惊吓而飞向上空……当时的梵高并没有死,而是几天后由于伤口感染而去世的。

梵高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没有结婚,没有太多朋友,没有在他活着的时候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连街上的小混混也经常欺负他侮辱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死后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巨大的艺术宝库。

梵高生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一个城市画家。我不是属于这儿的。我是一个农民画家。我要回到我的田野里去。我要寻找一个太阳,它热得把我体内的一切,除画画的欲望之外,统统烧光。”

资料来源

得到每天听本书:《梵高传》

得到严伯钧西方艺术课

电影《挚爱梵高》

环球时报

梵高家族的后人现状

没有后代。文森特·威廉·梵·高,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所有的精力都沉浸在绘画和自己的世界中,没有结婚,也没有女伴。他并没有后代。后人,指子孙;后裔。谓居人之后等。语出《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文森特·梵高

  “给我一片二向波,清理用,随后太阳系的星球们都变成了二维的画面,远远地看着,就像梵高画的《星夜》。”梵高用他的一生,演绎了什么叫做悲剧,生前无人认可,死后却誉满全球。“痛苦便是人生”,这是著名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临终遗言,也是他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感谢美国作家欧文斯通,在梵高还默默无闻时,就用他那不朽的文笔,写下《渴望生活梵高传》,向我们讲述了这位20世纪全球画风的引领者,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文森特·梵高的悲惨一生。

 

  “梵高跑得太快,以至于时代在他的身后气喘吁吁,当世界发现他时,梵高却早已离世界而远去”, 梵高的一生,是短暂的,像绚丽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的那一瞬间,也仅仅一瞬间,转瞬即逝。他仅仅活了三十七个年头。纵使只有三十七年的时光,命运似乎也没有放过梵高,只是无情地捉弄他,折磨他,让他身心疲惫,或许,孤独的梵高早已意识到,破碎才能带来快乐,以至于最后他选择了自杀来与这个世界告别。如果把文森特·梵高的一生做一个划分,那么理想,爱情与绘画或许就足够了。

一. 浑浑噩噩中寻找理想

梵高做过牧师,传教士,但最终确定绘画为理想。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点点执念,只是为了心中那个永不破灭的理想。梵高在与父亲一同做牧师时,便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愿望是给那些贫苦的人们带来福音。“上帝创造了他们,也应该给他们带来幸福。”于是,去福音传道学校,最终被分配到以挖煤为生的瓦姆镇。在这里,连块肥皂都是奢侈品,贫穷远远超出了梵高的想象,井下生活的工作乌烟瘴气,但“正是因为这里贫穷,我才乐意呆在这里”,梵高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而村里的人也很乐意接待他们。只可惜命运无情,好景不长,井下瓦斯爆炸,57个人被活埋,而矿业公司一毛钱都不赔,任凭死伤者的家属忍饥挨饿,可面对这一切,梵高却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只是为死者送行,当梵高看到一位母亲手中的婴儿正被寒冷与饥饿所毁灭之际,他对自己的信仰已愈发怀疑“这些人有什么错,上帝为什么要抛弃他们”,就在梵高陷入无穷的痛苦时,他被前来的牧师撤了职。这样的打击让梵高领悟到一件事情:这世上没有什么上帝,唯有一片浑噩,无尽头的浑噩。此后,他如行尸走肉般徘徊在荒芜的世界,画画成了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那段日子里,梵高孤寂得像一个死者。梵高没有独自的生活能力,当时的梵高就连去阿姆斯特丹的一张火车票都买不起。弟弟提奥则决定撑起哥哥那易碎的梦想,尽管绘画的道路磕磕绊绊,他的画也极少得到别人的认可,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但无论如何,绘画能给梵高带来快乐,因为梵高在受到这么多打击之后,除了画画,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做了,如果画画都不可以的话,那他就可能无法活下去了。

二. 破灭的爱情

  三毛曾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梵高没结婚你爱得那个人,也深爱着梵高没结婚你。”爱情终究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妙的事情,对于梵高而言也一样。但纵然管深爱的女人叫“娃娃的天使”,一句“红头发的白痴”就够让梵高心碎的了。“娃娃的天使”是房东的女儿——厄休拉。清纯美丽的外表可算是把梵高彻底迷惑了,很快,狂放不羁的梵高便对厄休拉表白了,可厄休拉直接拒绝了他,告诉他自己已经订婚了,可怜的梵高依然没有死心,直到他在雨中亲眼看见她穿着婚纱。只可惜身旁的那个男人却不是文森特·梵高。伦敦的雨彻底打湿了梵高的心,顺着梵高脸颊流下的,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梵高的第一次爱情便这么结束了。也不知精神和肉体,哪个对于梵高而言更加痛苦。如果说“红头发的白痴”足以让梵高心碎,那么火焰几乎将掌心烧穿的痛便彻底让梵高绝望了。表姐凯因失去丈夫来到挨顿,凯的美丽外表再次唤醒了梵高的爱情。勇敢的梵高再次向凯表白了,换之而来的,是凯的仓皇而逃,这样的拒绝也没能让梵高死心,他没有放弃,执着的跟从凯去了阿姆斯特丹,想再见凯一面。“如果能让我再见你一面,你想让它在这里放多久都没关系。”说着,这个坚强的男人果断地伸出他那偌大的手掌,放在蜡烛上烧。强烈的火焰熏黑了梵高的手,几乎是要烧穿了。而梵高仅仅把牙磨地咯吱响,甚至于没有一丝颤抖。终于,一只脚跨出了门外,可惜,那是凯的父亲。“你这个疯子!”凯的父亲冲向前扑灭了蜡烛,然后气冲冲地把梵高撵了出去。一边是伦敦的雨,一边是阿姆斯特丹的火焰。梵高被大雨淋湿,被火烧得够呛,却也没能换来他渴望得到的爱。跨越时空,回到140年前,火里雨里,我仿佛看到了健壮的梵高第一次显得那么清瘦,渺小。在雨中,他高大的身影渐渐模糊起来,我不知道他的内心是否还能像火焰一样强大。梵高的爱情,又一次死去了。穷困潦倒的梵高再次去了海牙,跟着表兄莫夫学画画。一天晚上,梵高去了一家酒吧,与妓女克里斯汀攀谈起来,他们还一同过了夜。爱不爱克里斯汀?梵高似乎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有多少次,梵高都想娶克里斯汀当老婆,但现实再次击倒了梵高。别人的风言风语暂且不说,梵高自己都养不起自己,仅靠弟弟寄来的微薄的收入过日子,一个身无分文的男人怎么养得起克里斯汀这样一个有欲望的女人呢?很快,无休止的争吵使梵高的第三次爱情也注定破灭了。爱与被爱,梵高的第四次爱情又来临了,而他终于不再是爱而被拒的那个人了,也有人爱她了。这个女人叫马高特,马高特可谓是对梵高一见钟情,并深深痴迷于梵高。虽然不是自己爱的女人,但有一个人爱总能给梵高带来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就像他一直需要的一个家。梵高决定,结婚了。只是,命运似乎再次欺骗了他,他的爱情又与他擦肩而过了。马高特的母亲不能接受梵高这样一个无业青年,而梵高的父亲也一样,觉得梵高一无所有,怎么能够结婚呢?而马高特,却疯了,她慌慌张张跑过来见梵高,颤抖道:“我爱你,永远记住,我比你一生中所有女人更爱你”说罢,她就在梵高身后服了毒,随后,马高特就被送到了精神病院。村里的人们越来越对梵高充满敌意,好像是他一手造成了这个女人的半死不活,那些厌恶的表情让梵高意识到,他除了躲避众人,也没有别的选择了。爱情,在梵高身上,已经永远地死去了。

三. 充满热情对绘画的无限追求

  “梵高跑得太快,以至于时代在他的身后气喘吁吁”,,这句话说得不错。生活在十九世纪流行印象派绘画的梵高,就已创造出了二十世纪的画风。只可惜,天才画家梵高过早地出生在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时代,以至于他孤独而痛苦地活完一生,生前无人认可,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却誉满全球,他的每一幅画都价值上千万美元,却从不缺乏购买者。梵高没有任何错,只能说是命运的无情捉弄。而梵高的家族却是欧洲强大的画商,也就是说,如果梵高安心做个画商,说不定能控制整个欧洲的艺术,但梵高选择了绘画,选择了流浪,最终流芳百世。著名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一生共画过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05张水彩画,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里,梵高是一个另类。他的画有点类似儿童的创作,线条和色彩大胆纯粹,醉心于风景,植物和贫苦大众的描绘。鸢尾花,向日葵,星空,麦田,苹果园,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农民。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不管是昏暗还是明亮的色彩,梵高的画总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笔下的画,色彩凝重而又明亮地跳跃着,深红,铭黄,碇蓝,艳紫,苍绿,既有苍鹰直冲蓝天的火热,又有夕阳缓缓落山的温和,这些令人亢奋的色调像一群小人儿般在纸上跳跃,也像极了梵高对生活的渴望。就像很多人曾想临摹的《星夜》,在深夜里,远离乡村的喧嚣,在山坡上仰望深蓝的夜空,看绚烂的星星布满的星夜,看金黄色的璀璨的明月,这一切在某一刻都凝结在了梵高的画纸上,无法稀释和抹匀,像一颗被揉搓的灵魂,鲜红的血夜里,迸发出不安的情绪,在与无限向往的天空中呻吟着什么,因为不安而骚动着,黑暗中被一只偌大的手抓紧,让它无法呼吸,危险天空下的麦田,一只清澈的眼睛在一片浑浊中寻找着什么,不断地搜寻着,在黑暗中它突然被一阵风刮到了,那是暴风雨前孤寂而寒冷的风,是灵魂永远无法冲破的孤独。在暗黄色的麦田中,眺望着远处的乌鸦,随着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和他37岁的一生一样,这次自杀也是那样失败。只是,躺在弟弟提奥的怀中,“我真的好想现在就死去,真的,提奥。”

  梵高的一生,在三十七岁就过早地结束了。或许,梵高对生活的渴望,只是想拥有一个家,一个能支持他,理解他,和他一起去流浪和绘画的人,仅此而已。就像,《茶花女》中阿尔芒和玛格丽特坚贞的爱情一样。其实,梵高一直都是一个冲动,果敢,激情却又善良而单纯的好人,毫不犹豫地把火放在火上烧,在因忧郁而不惜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在因饱受痛苦和煎熬后情愿不断地伤害和折磨自己,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与那个时代背向而行。

  既然不能接受,那就选择离开。或许,梵高早已意识到:破碎可以带来快乐,所以他选择了永远地离开……

梵高没有爱人吗

梵高是荷兰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期(1819-1907)的长子。 

厄休拉·洛耶 是梵高第一个喜欢的女人,求婚失败。

和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 有过一段同居生涯,梵高是个一生都没娶妻的人。

关于梵高没结婚和梵高结婚了吗?有子女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jiehun/13964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