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滨州结婚风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滨州结婚风俗大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滨州阳信从小见到大订到结婚 一共需要给女方多少钱???
呵呵,这些都是我们当地的风俗,老传统了,具体事宜还是你们两个情侣协调,其实没有媒人的话怎么办都行,别为了这些彩礼的事情闹得两个人不愉快,两个人多沟通沟通,是不是真爱对方,别为了结婚前的彩礼的事情闹得两个人感情不和,我是阳信本地人,我也结过婚,哈哈,当时也经过这么一个让人苦恼的阶段。
滨州的风俗民情
吕剧:1870年前后,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惠民地区,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迫使一些农民开始以“艺”来谋生。他们学唱当地流行的乡野小调和“打坐腔”等,以卖唱乞食求取活路。较著名的有博兴县的孙中新、张连信等。稍后,他们又吸收“化妆扬琴”的演唱形式,以“坠琴”和“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并渐渐开始扮演人物,表演小故事。接着,形成了几人的乐队伴奏,有了简单的武打等歌舞基础,具备了地方小戏的基本特征,有了吕剧的雏形,为以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吕剧以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生动、活泼的表演特色而深受当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演出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初先后组成了“顺和班”、“义和班”和“庆和班”。至此,吕剧表演基本上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具有10余个角色类型;音乐上形成了“四平”、“二板”、“流水”等基本板式和简单的锣鼓经。小戏剧目日渐繁多,并有了一定的大戏和连台本戏。
1951年底,博兴县人民政府在全县业余剧团的基础上组建“博兴县人民吕剧团”。1958年,该团上调山东省淄博专区,定名为“淄博专区吕剧团”。1961年,又划归惠民专区,改称“惠民专区吕剧团”,现名为滨州市吕剧团。2002年,博兴县吕剧团正式成立。
吕剧以韵味醇浓的唱腔,泼辣地道的方言和极富乡土气息的表演著称,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成为亿万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并造就了一批吕剧表演艺术家和舞台新秀。
清河镇木板年画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是由王姓始祖王画三从天津蓟县经由河北枣强带来清河镇的,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带动了清河镇的其他姓氏年画爱好者(如张氏、樊氏、周氏、纪氏、曹氏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其成为深受鲁北地区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其鼎盛时期,画店发展到60多家,流传到高青、博兴、邹平、滨州、阳信、无棣、济阳、商河、章丘、禹城、沧州等地。
清河镇木版年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改进,逐渐演变成木版画的套印方法,它分为起稿、刻版、印黑、套色、施彩等工序。具有立意简明扼要、主题鲜明、寓意深远、造型美观,兼具有夸张、变形的特点,且线型凝炼流畅,坚实有力或大刀阔斧见长等特点。清河镇木版年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配色和谐多变,画师们多采用红、黄、绿、兰、紫、粉红等色套印,而且追求乡土风味,韵香味厚,粗犷淳朴。清河镇木版年画在它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影响遍及鲁北,与其它民间,艺术共同构成了该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2006年“清河镇木版年画”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在滨州、博兴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门融生活与艺术于一体的技艺,色彩主要运用蓝白二色,具有清新明快、纯真朴素、自然和谐、典雅大方的艺术特点。蓝印花布是民间盛行的一种布料,也是博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是农村男女青年结婚时,缝制嫁妆的面料和包裹嫁妆的必用物品。此外,旧时蓝印花布还是一种小康生活的象征。
蓝印花布是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浆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布面,干后浸染靛蓝,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显现出蓝白花纹。染成的花布蓝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图案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
蓝印花布制作技艺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间技术,技艺十分独特,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花布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柔切、自然、清新、美观、秀气典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目前,博兴县耿氏家族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还制作一些蓝印花布作品,但已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染坊了,传承了千百年的蓝印花布面临困境,因此急需加以保护。
2009年“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还有发源于惠民的胡集书会等。 锅子饼滨州传统名吃。相传此饼乃清末西关一邢姓店家制作,又称邢家锅子饼。先用软面做两个小饼,在熬子上烙黄备用,再用鸡蛋、熟肉、豆腐、香菜制陷,卷入饼中,稍煎,切成块食。
芝麻酥糖是山东滨州市的传统产品,享誉省外,有70多年的悠久历史,产品是滨城常云銮祖孙三代的家传绝技,有一整套的生产工艺方式,大体分为6步工作法。由当初生产一个花色品种,已发展为菠萝、桔子、桂花、山楂4个不同的风味芝麻酥糖。 惠民短枝红富士系1988年培育而成的红富士苹果短枝型变异新品种,定名为惠富一号。该品种的特点是树体矮小,适宜密植,管理简便,结果早,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一般栽后二年见花,三年结果,四年丰产,平均亩产高达2348.9公斤,为普通红富士的3.5倍。果实大,着色好,品质优,其平均单果重为202.5克,最大单果重达500克以上,果实全面片红,鲜艳美丽,果肉淡黄色,肉质脆而细密,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高达16%以上。果实10月下旬成熟,极耐贮藏,如适当晚采效果更佳。该品种适应性较强,据在全国13个省市的大面积栽培证明,可在全国的各苹果适宜栽培区发展。1991年,山东省科委立项在全省试种,惠民县被省林业厅定为苹果良种繁育基地。林业部将惠民短枝红富士定为“八五”全国重点推广品种。到1994年,惠民县共计繁育短枝红富士良种苗木1.6亿多株,推广到全国13个省市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万亩以上。1996年,惠民短枝红富士苹果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展览会上获优秀成果奖,在全省名、特、优果品鉴评会上获金奖。
沾化冬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系滨州特有的晚熟枣类品种。因其果实硕大且因在初冬成熟而又名苹果枣、雁来红、冻枣、冰糖枣,为稀有晚熟的鲜食优良枣种。 单果重25克左右,最大果重45克,近球形,熟前阳面常有红晕,大小不匀,平均重14克,为金丝小枣的3倍。冬枣果皮光亮,呈赭红色,皮薄质脆,落地即可摔裂。其果肉较厚,细嫩多汁,嚼之无渣,浓甜微酸,品味极佳,最宜鲜食,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钾、铁、铜等矿质营养,维生素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00倍,营养极为丰富,被誉为“活维生素丸”、“百果之王”、“天下奇果”。其果核较小,有仁。树势较弱,树姿开展,树冠较小,成龄树高约5米,冠径一般不超过5米,最喜在肥沃深厚的土壤中生长。
长山山药栽培始于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高产、质优、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2001年,邹平县长山镇被命名为“中国山药之乡”;2002年,长山山药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长山山药栽培历史悠久,其中,洗毛山药在该镇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洗毛山药品质上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无棣县金丝小枣栽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300多年,现有百万亩枣粮间作,其品质、产量居全国之冠,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金丝小枣色泽美观,核小肉丰、金丝绵绵、甘露可口,营养丰富,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素有“百药之引”之称,《本草请联系我们纲目》一书中早有记载,是很好的滋补食品。因其成熟后可拔出金闪闪的长丝,故得此美名。金丝小枣含糖量高达70-80%,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具有舒筋活血、散淤生新、开脾润肺、增强肌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功能。金丝小枣可自制成枣茶水,睡前饮用可平稳安眠,而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很有益处,不仅可直接食用,还可加工成蜜枣、枣脯、饮料等多种营养食品。
惠民蜜桃属南方品系,外观艳丽,肉质细腻。果实发育期115-130天,平均单果重257克,最大单果重750克,表面硬度较大,含可溶性固体物12%-15%,耐储运,常温下可储存12-15天。蜜桃生产采用最先进、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市场运作方式,全面推广配方施肥、科学修剪,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分期采摘等最新技术,产出的果品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山东省无公害产品标准。1997年8月11日,该桃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命名为“惠民蜜桃”;1999年4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委员会的品种鉴定,正式命名为“惠民蜜桃”;2000年11月,通过山东省无公害产品认证,并认定了5000亩无公害惠民蜜桃基地。
张高水杏是生长在特异自然环境的地方特产,个大如桃,皮色鲜艳,脆而酸甜,香味浓郁,清爽可口,营养丰富,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久负盛名。水杏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高级营养食品和点心佐料,杏仁是贵重的中药材。
黄河五道口大米产于滨城区青田街道,整个水稻产区辖25个自然村,面积达666.67公顷,年产量600万公斤。五道口大米颗粒均匀,腹白纤小,营养丰富,色味俱佳,商品性强,并远销胶东、江淮等地区,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2001年经省农业厅检测,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业产品的标准,顺利通过认定。
滨州关于订婚的习俗
订婚男方应该去女方家,去几个都可以,最起码父母应该去,礼金按照女方习俗,买东西也按女方习俗。
山东滨州订婚的习俗
各县市,甚至乡镇都不一样.大部分是订婚1万1.规定倒是没有.具体怎么整,全凭和你的对象商量.
说白了,也就是看看家,吃顿饭.
两厢情愿甚至不需要花钱.
我是阳信的,我们那边现在是一万一.甚至还有6千6\8千8
我是今年定的.对象是滨城区的.1万1
4万8应该是沾化的吧.只有沾化才这么霸道.
儿子多的话,恐怕光棍也不会少吧!
邹平结婚都有什么习俗
花轿到男家的村头,先是鸣锣吹号,男方接客的出村迎接。这时花轿在街心徐徐而行,抬轿者卖弄精神,稳稳地颤动着轿子,谓之压街、晃轿、踏街。粗细乐翻着花样地吹奏,看热闹的男女老少簇拥着花轿来到男家的大门口。迎亲的人首先对着花轿放一挂鞭炮,或者是三声响炮,然后花轿面对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此时,男家的大门紧闭,要让花轿在门前停一会儿,谓之勒性、憋性、顿生性,目的是使新娘的性格绵软,进门后服婆婆的管教。许多地区这时还要“燎轿”,或者“燎车”,由两个小男孩或者小女孩,手持麻杆或者苘杆扎成的火把,绕轿或车对头燎3次。在临清,花轿落地,婆母上前送上红纸包的织布机“剩花子”,要新娘抱持,表示婆媳共同纺织。在德州,老公公过来将一个筛子扣在轿顶上,谓之“天罗地网”,表示妖邪跑不滨州结婚风俗了,还要在轿下泼一盆水,谓之“泼汤”。在蒙阴、费县,为了吉庆欢乐,也为了试探女子的才能,男家往往在轿下放些易碎的石头,落轿压碎石头,做公公的便故意板起面孔,声称新娘要说几句吉利话才能下轿,有那乖巧的新娘便顺口念道:“新人压得石头破,儿孙辈辈有官做。”于是皆大欢喜,马上便有人端上两碗宽心茶,新娘并不喝,浇在轿前即可。龙口此时有祭门的仪式,将猪头、鸡、鱼三牲摆在大门口的供桌上,由新郎的伯父带领叩头祭门,祭过门后,方可开门。 新娘下轿前,一般由两个姑娘或者两个有夫的妇女掀开轿帘。泰安一带是先由两个姑娘“递手盒”,再递一包麸子、一包盐塞在上轿鞋里,新娘手捧手盒,踏着一块蒙有红布的大方糕走下轿来。鄄城是新娘下轿后,由两个小孩分别拿一包麸子、一包盐,塞在新娘手里,盐和麸子取“贤惠”、“有福”的意思。有的地方,下轿前要用熨斗盛火炭烤烤新娘的脚;有的地方轿内放一把斧头,婆婆要去“兜福”,新娘从在娘家穿上上轿鞋后,脚就不许沾地,直到入洞房脱鞋坐帐为止。因此,下轿时脚下要踩着红毡走,谓之“倒毡”。新娘头盖蒙头红子,由两个有夫的女人搀着,怀里抱着瓶、花等,有的左右有两人打着火把,前面有一人挑火盆,来到大门口。门口放着一块捶布石,石上放一马鞍,鞍上放一串制钱,新娘从上面迈过去,谓之“前进平安”。二门口放一火盆,新娘迈过去,象征以后的生活红火、旺盛。胶东和鲁北都有在门旁放两束草,上披以女孩衣服的习俗,谓之“狮王”、“草姑娘”,临淄则在门左右束薪 之。泰安、淄博、滨州、济宁等地区,这时新娘一过门,都要在门上压一对红砖,下压一双筷子,有的还必须属龙虎的二人去安放,据说可以避邪。在新娘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彩色纸屑、草节、麸子、栗子、枣、花生等,目的在于驱邪。有些地方还同时撒火烧和饽饽,人们争抢为乐。 新娘被搀扶进院内,即开始举行拜天地的仪式,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天地桌摆在堂屋门前,上放升、斗各一个,装满高粱,蒙上红纸,斗中插一杆秤,斗前的升内烧一束香,升前再竖一面铜镜。新郎、新娘站在桌前的红毡上,女东男西,跟着司礼者的喊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泰安是在香台子前拜天地的,香台上摆着供品,点燃香烛,香台子下铺上红毡,放一块糕,新郎磕头拜天地,新娘站在糕上不动。有的地方在拜天地时,人们抓起斗内的高粱往新娘头上撒,谓之“撒穗”,实为“撒祟”。莱阳羊郡乡一带,花轿到门口,由公公向前搭轿帘,搀人客在搀新娘下轿前要用火炉为新娘烤脚,而此时新郎正躺在洞房的炕上,俗称“压炕头”。搀人客搀新娘至大门前,连呼新郎乳名三声,新郎闻声而至,陪新娘跨马鞍,进大门。拜天地之前,由公公先于天地桌前磕头,拜天地之后,进屋门,由公公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挑下的红盖头要立即甩上屋顶,甩得越高越吉利。日照等地在拜天地的同时,由管家或轿夫于洞房门上挂门帘,边挂边诵吉语:“上八仙,下八仙,请下八仙挂门帘。上挂门帘生贵子,下挂门帘出状元。两手一齐挂,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仪式结束后,新郎要用一条红绸牵着新娘走向洞房,过屋前的滴水檐时,新娘要一步迈过去,据说“踩了滴水檐,还待十二年”才能生孩子。到了洞房门口,新郎用供桌上的秤,将新娘的蒙头红挑下,然后新娘才进入洞房。用秤挑盖头,是因为旧秤一斤为十六两、十六个星,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共应十六之数,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的意思。挑盖头并不是都在门前用秤挑,也有在洞房内用手揭的。临沂、济宁地区的一些地方,新娘下轿后,由一个小姑娘挑着一块系有红布的长方形腊肉作为前导,当新娘进入洞房时,将腊肉扔到房后,据说也是为了避邪。临清一带,新人进入洞房后,新郎含一口酒喷在新娘的头上和脸上,再端一碗面条给新娘,要她将面条挑在炕席下,俗称“落脚长寿面”。 新娘被送进洞房后,有的挑盖头,喝下轿面,有的开脸、冠戴,重新梳妆,然后踩着糕或者石板等上床,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谓之“坐帐”,邹平则称“坐庐床”。此时,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此谓之“撒帐”。以前坐帐要坐三天,为此新娘在婚前几天便要节食,以免坐帐时难堪,后来改为一天,或者象征性地坐一下午。日照地方新娘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共吃邻居送的水饺,俗称“小饭”,并且将一部分水饺放在床下,任闹房的人抢去给小孩吃,俗信孩子吃了这种饺子好养。微山县是新娘送入洞房后,由搀扶下轿的妇女为她开脸,用染了红色的鸡蛋在她脸上滚几趟,边滚边念吉语:“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的喜馍馍,明年吃滨州结婚风俗你的喜鸡蛋。”新郎在白天不可进洞房,俗以为白天进了洞房,将一生惧内。到夜晚,客散之后,由一对未婚姑娘陪送至洞房,到洞房后,一个姑娘代为点灯,另一个诵吉语:“太阳一落黑影影,一对大姐来点灯。床上坐的是花大嫂,进门来的是俊相公。花大嫂,俊相公,一条枕头俩顽童。”新娘在洞房坐帐,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则都来看新娘,让新娘点烟,向新娘要糖果、点心吃,闹腾一番。无棣县此时不闹媳妇,而是闹婆婆。来看新娘的人,从锅底摸一把黑灰抹到婆婆的脸上,婆婆不仅不恼,反而高兴,抹得越多说明越有人缘。洞房之外,新郎则忙于用酒宴招待宾朋,女家的来客是贵客,必须请到正屋坐上席,由相应的人陪客,其余按亲戚或庄乡分别成席招待,一般男女不同席。梁山县地方中午喜筵,女家搬亲的由男方请人陪客,单设一席,贺客七人一席。梁山以东席面八个碟子、八个大碗,俗称“八八席”,梁山以西则兴“十大碗”。开宴时新郎安座、安茶、安酒、安饭。席间敬酒,先新郎兄弟敬,再新郎敬,最后由新郎父亲敬,饮必三杯。 从前办喜事的人家,常有唱喜歌者来贺喜。他们多是乞讨为生的穷人,听说谁家有喜事,便赶来凑热闹,混顿饭吃。这些人称为喜郎,唱的多是颂辞,无固定格式,即兴创作,竹板一打,便在门前唱起来,其词有: 月儿弯弯照九州,
里挂红灯外挂绸,
今日黄道吉星照,
花轿抬到大门口。
大门口,铺红毡,
又吹喇叭又放鞭,
旗锣伞扇两边站,
新娘下轿贵人搀。
顶红袱,穿红衫,
柽子酒壶拿两边,
贵人搀着新娘走,
迈过石头迈马鞍。
进大门,喜气添,
进二门,保平安,
一走走到当院里,
八仙桌上摆的全:
一斗粮,一杆秤,
三支箭,一张弓,
又烧高香又摆供,
敬着天地老祖宗。
新娘来到当院里,
叫来新郎拜天地。
一拜喜天,二拜喜地,
三拜公婆都满意,
四拜四季大发财,
五拜五福临门第,
六拜六六大顺利,
七拜七星大紫气,
八拜八仙来贺喜,
九拜九赐大加官,
十拜事事都如意。
……喜郎唱罢喜歌,进门高喊一声“给大爷道喜了!”便跪倒磕头,随手将用红线穿制钱而编成的“钱串子”扔在院内,撒得遍地都是,然后起身退到门外,找个地方休息等赏去了。管事的要赶紧将“钱串子”拾起来,开给赏钱,管他一顿饭,才能把他打发走。 一般白天娶亲的婚礼,都是傍晚喝合卺酒,俗称交心酒、交杯酒、合婚酒等。古代的“合卺”是分瓢而饮,以后则是把两个酒杯用红线拴在一起,或者换杯而饮,这是夫妻第一次面对面喝酒,通常有闹房者围观,气氛相当活跃。换杯饮,是新郎左手执杯递给新娘的左手,新娘右手执杯递给新郎的右手,夫妻同时各饮半杯,然后交换酒杯再饮;牵线饮,是用一根红线,两头各系一制钱,分别放在两个酒杯内,夫妻同时端起一饮而尽,或者交杯再饮,但制钱不能扯出酒杯,为了凑趣,红线越短越有意思。饮交心酒时即可闹房,让新郎新娘互相布菜,甚至互相喂菜等。饮过交杯酒后,在威海新娘要吃一碗海蛎子、一碗老板鱼,意思是“立子”和“相伴到老”。在沂蒙山区新娘要吃鸡蛋,鸡蛋往往煮到八分熟,吃时别人故意问“生不生?”新娘则轻轻答以“生”,即生养孩子的意思。然后还要吃栗子、枣之类,一人在旁念“先吃栗子生贵子,先吃红枣生娇娥……”,这时,小姑和婆婆也登场了。先是小姑将一新的尿盆放到床下,大声念道:“撂小盆,撂小盆,等到来年抱小侄。”婆婆则将一木墩放到床下,也念道:“撂木墩,撂木墩,等到来年抱孙子。”接下来吃长寿面,在场的人为了凑热闹也都去抢着吃。有的地方喝完交心酒后,夫妻二人下床去抬尿罐,谓之抬聚宝盆,婆婆在洞房内把门关上,由新娘叫门,婆婆问:“是谁,抬的什么?”答以“您媳妇和您儿,抬的是聚宝盆”,然后开门放行。
求沾化订婚习俗
在沾化区农村滨州结婚风俗,结婚大致分为“催嫁妆”、“迎娶”、“回二日”三个过程。三个过程都进行完毕滨州结婚风俗,整个结婚才算画上句号。
先说“催嫁妆”。男女双方经过定亲、办理结婚证、选择婚期等程序后滨州结婚风俗,男方就开始张罗结婚滨州结婚风俗的事情了。结婚滨州结婚风俗的前两三天,男方派出两人带上鸡、鱼、肉等吃食和“过媒帖”到女方家“催嫁妆”(询问嫁妆是否做好),实际上是确定好迎娶的来回路线。迎娶路线有讲究,来回不能走同一条路,意思是一对新人以后不走绝路。
接下来就是“迎娶”。在结婚的前一天下午,男方请的“柜上”(村里主持结婚的人)派人带上鞭炮、烧纸,领着新郎到男方的祖坟上祭祀逝去的亲人,意即保佑后代平安、健康。傍晚,“柜上”派人拿着红毡领着新郎给本族长辈和村里有威望的长者“拜门”(磕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男方在结婚的头天晚上大都雇场电影祝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庄户剧团”的兴起,男方大都花几百元钱雇“庄户剧团”来助兴。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和婚事简办,男方结婚时雇“庄户剧团”助兴渐渐地少了。
结婚的清晨,男方请“催嫁妆”的那两个人领路,开车去迎娶新娘。到了女方家,女方家的小孩赶忙把大门关上,向“催嫁妆”的人索要“红包”,“催嫁妆”的人就把准备好的“红包”(里面大都包着一元钱),从门缝里送进去,小孩得到了“红包”,才把大门打开,让迎娶的人进门。
等到款待新郎的宴席结束后,新娘就上车与新郎并排坐着返回。在返回的各个路口,“催嫁妆”的人都要扔“红包”买路。意思是保佑新娘去婆家的路上安全、一路顺风。迎娶的车辆到达男方后,放完鞭炮就举行拜天地仪式。接下来,新郎新娘入洞房,新郎吃不熟的饺子,意思是“早生贵子”。再接下来,款待新娘的娘家人和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到了傍晚,新娘家的哥哥、弟弟以及侄儿带上饺子给新娘“送晚上饭”。新郎、新娘和娘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认识饭”。通过吃饭,彼此也就熟悉了。第二天早上,新娘的娘家人又送来饭(俗称“送面”),男方就摆宴席款待。到了下午,新娘的娘家人到洞房里“砸箱”。娘家人把准备好的火烧、烧饼用力向立柜、橱子扔,发出的响声越大,预示着自己的孩子以后的生活越好。“砸箱”仪式结束后,新娘就跟着娘家人回家了。
最后是“回二日”。新娘在娘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其父母就请本族最年长者送自己的女儿回婆家。到婆家后,婆家摆宴席款待。因为没有外人,新郎的父母都坐在宴席上与新娘的最长者作陪闲聊。宴席结束后,女方的最长者返回自己家中。至此,整个结婚过程终于完成了。
纵观整个结婚过程,渗透着浓重的乡土味儿,有很多风俗是祝福、保佑一对新人平安、快乐和幸福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时代在发展,但这些结婚风俗没有消失,一辈一辈传承了下来。
关于滨州结婚风俗和滨州结婚风俗大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