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结婚视频(客家传统婚礼)

时间:2022-11-23 阅读:12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客家结婚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客家传统婚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客家人传统的婚礼习俗是怎样的?

客家人结婚风俗礼节2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一

说亲,无论你们是通过相亲认识的还是通过自由恋爱在一起的,都是需要媒婆来当“说客”的。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仪式,只是走个过场意思下就好了。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二

送定,比较难理解的一项。说亲成功之后,女方的父母会提出条件,这里指的并不是下聘礼,而是要准备猪、酒、鸡、鱼等赠予女方,在农村更加繁琐,还需米、豆、粉、面若干。之后就可以写婚约了,这些都是由双方的家长来完成,男女方各执一份,这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三

报日子送聘金,报日子指的是定好接亲日期后告知女方,男方在接亲前要将聘金送至女方家属,聘金的尾数通常为“9”,蕴意两位新人长长久久。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四

盘嫁妆,传统的婚礼习俗女儿出嫁嫁妆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可以让女儿出嫁的时候等体面。传统的嫁妆为衣裤、梳妆台、木箱、门帘、各种首饰等等。但现在盘嫁妆的种类变得非常多,家电也成为嫁妆中的一份子了。

客家结婚风俗主要步骤五

接亲与送亲,男方到女方家接女方过来,女方家里要摆酒席迎接新郎的到来,以前是骑马去的,现在一般都是开车去了。接了新娘要回去的时候,女方家长要出门鸣炮欢送。

总结:完成以上步骤就正式开始拜堂成亲了,按传统模式来看的话,拜堂成亲也是相当多规矩的,男女拜天地还需要喝交杯酒,这是也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热闹的时刻。拜完堂新人就要逐桌跟客人敬酒。

客家人结婚怎样的习俗

客家结婚视频: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客家结婚视频的。

看妹子: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选日子: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一般要在结婚一个月以前,同时男方将聘金送给女方。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九”,图其谐音“久”的吉利。

送菜和抬嫁妆: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在广东及海外客家人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别开生面的“蔬菜嫁妆”之俗。客家女儿出嫁时父母必郑重其事地把一些谐音吉利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葱、韭菜等等,逐样用红绳或红布条捆扎,作为陪嫁,以表示对女儿女婿的美好祝愿。更有趣的是客家还有用“长命草”为陪嫁的习俗。长命草为一株野草,用红绳扎好,陪嫁到夫家,挂在洞房床头竹篮里,第二天栽于菜园中,以示扎根。

客家人结婚的流程是怎样的?

一、请媒人:明媒正娶少不了媒人

传统的客家婚礼,青年男女双方(包括双方家长同意)欲成夫妻,手续上必须聘请媒人婆来撮合牵线,否则婚姻无效。旧时候在客家地区,一般人家男孩长到17岁左右,女孩子长到15岁,便由家长出面请媒人说媒(媒人上门说亲的情形也不少见),媒人从中得到主人家的介绍费。

二、相亲家:相对开明的盲婚哑嫁

作为媒人婆,也不是简单把未婚男女简单配对在一起,而是会经过挑选。当年的媒人婆会按照小伙姑娘的家庭、地位去牵线,所谓“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样的配对原则,成功率较高。也有部分父母十分关心自己的儿女婚事,儿子快到婚龄时,便在邻村暗访合适女孩,当发现理想的人选后,便请媒人撮合。

假如是媒人撮合的,男女双方家长满意后,媒人会想办法让男女双方“偷窥”,了解对方情况,这比起一些地区的“盲婚哑嫁”也算是进了一步。当然,在“偷窥”的过程,双方都会掩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虽然不如自由恋爱般清晰明了,但也是相当开明。

三、下聘礼:由双方父母按下指模

如男女双方“年庚八字”和顺,男家就要下聘礼,请来女方父母、女方至亲、媒人、写字先生、自家长老、叔伯到酒楼参加“文定”(双方家长商谈确定聘礼的数目)。唇枪舌剑之后,确定聘礼的数目,确定后由写字先生用红纸写下男方要给女方的“身价钱”,包括礼金、金银首饰,衣物等,乃至花轿,乐队情况,何时迎亲,宴请亲友人数,都一一写上,由双方父母按下指模,以防日后反悔,这样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迎亲前几天,男家按照“文定”把礼品礼金送到女家,一般会出动11人以上,浩浩荡荡前往女家,鸡、鸭、猪、谷物、酒及礼物清单一同呈上,让女方收下。

四、备嫁妆:床被首饰看经济状况

女方在“文定”之后,即开始筹办嫁妆了。嫁妆一般有床、衣柜、木箱、桌椅、衣物、首饰等。嫁妆的多少,一看男方送的聘礼,聘礼重,嫁妆自然也会多。二看女方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富裕,嫁妆会多,家庭贫寒,嫁妆就少。出嫁的前几天,村中的女伴和少妇拥集到待嫁姑娘的闺房,她们在这里一是依依不舍叙友情,二是学唱“哭嫁歌”,三是帮助姑娘美容扮靓。

五、去迎亲:出门带一对“带路鸡”

旧时客家人婚嫁对良辰吉日很讲究,认为嫁娶的日子和出嫁的时辰会决定这起婚姻的好坏。因此,迎亲一定要提前作准备,不能有误。去迎亲的队伍领头的是媒人,带着挑着箩筐的人,她一头挑着一对“带路鸡”(通常一公一母),一头是一埕米酒。娶亲的人数也有讲究,去时单数,回时包括新娘在内要双数,这叫好事成双。客家传统婚礼会有规模不小的“八音”乐队,一行人一路吹吹打打到女家。

六、回门:回门仪式不可少

养女千日,嫁在一时。为了感恩娘家养育,新人在婚礼后通常进行回门仪式。在客家婚礼习俗中,新人回门的仪式是由新娘家就派来一男一女(多是新娘的兄嫂或叔婶),接新婚夫妇回娘家,同时送去一只烧乳猪。新女婿首次拜见岳父岳母,新婚夫妇带去食的糖果分发给自家或邻家的小孩。新人回家时父母会送利是、衣物等礼物给女儿,富家会送田契、耕牛。这样,新婚大礼才算圆满完成。

客家人结婚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结婚风俗介绍

按照平时的理解可能会把客家人理解成客居他乡的客人,其实不是这样的。客家人是一个汉族民系,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最为广阔、影响也最深远。而客家的传统文化习俗传承很久远,客家婚俗也是客家文化习俗中较有特色的一种习俗。下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客家人结婚风俗 。

议婚

按 客家人结婚风俗 ,女子十多岁的时候家人就会选择一个时间做些东西然后分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来示意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到了可以配婚的年龄。而有的男子要是得知了可以托媒人来向女子方提亲。然后根据两个人的生辰八字来进行推算,看似否合适或门当户对。如果算出来是“相生”而不是“相克”,则是“天作之合”,就可以委托媒人前往女家进行议聘和订婚。

订婚

过去的人把订婚叫做定亲,订婚是男方家择日请媒人带上鸡鸭鱼肉、喜炮花烛、首饰、衣服及聘金等送到女方家。在和双方父母商量从而选择娶亲日子。选好及确定了婚期后,男方提前数月或半年用红贴写好送至女家。此后,男方加紧布置新房、准备礼品、筹备婚宴及婚礼事宜备等来准备迎娶,而女方家则也抓紧为女儿准备嫁妆,为女儿出嫁做好准备。

迎亲、拜堂

迎娶当天也就是接亲,男女双方的家里都要布置好为了两个新人婚礼。而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再将嫁妆送到男方家。嫁妆主要有四季的衣服、箱子之类等。还要注意的是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去,而双数回。新娘迎回男方家后,在布置好的大厅有父母、有长辈、还有红烛高香,伴随着喜炮举行两人的拜堂仪式。一是拜天地、二是拜高堂、三是夫妻交拜。接着再由新娘为男方的父母奉茶,新娘作揖,受礼者要给新娘拜见的红包,以表诚意及接受之意。

合卺、闹洞房

拜完堂及奉完茶后,接下来就是两位新人喝合卺酒即交杯酒,意思是新人以后婚姻生活和和满满的,幸福。紧接着就是闹洞房了,也是 客家人结婚风俗 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编辑小结: 客家人结婚风俗 的礼节和程序多,给人一种很繁琐、复杂的感觉。但是还是很被客家人所认同。 客家人结婚风俗 可能有别于 其他 种族婚嫁风俗,它不存在包办婚姻的现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客家人的青年男女婚姻都很自由。

客家结婚视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客家传统婚礼、客家结婚视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jiehun/11583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