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跟谁结婚(吴君如哪年结婚的)

时间:2022-11-14 阅读:8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吴君跟谁结婚,以及吴君如哪年结婚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谁知道吴君连孩子都生了 陈可辛为啥不娶她?

他的爱人吴君如,则给人另一种印象——她不优雅,给人一种戏剧感的幽默;她不哀愁,处处流露着乐观者的世故天真。导演和演员的的感情非常不牢固,而陈可辛与吴君如没有婚姻,然而为何她们的感情却牢不可破。 其实,陈可辛和吴君如,一对导演加演员的组合,两个人均获得香港金像奖,实力非常匹配。 谁曾想到两个看上去这么不搭调的人会走到一起,并且过得相当甜蜜。吴君如在人前笑逐颜开,说自己找到了如意郎君;陈可辛这边也总是不掩饰地夸奖吴君如,说她是一个好演员,好女人。 可能因为陈可辛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对于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来说,你永远不能从他的表现形式来看到他的内在,他是藏在下面的。他藏在自己的电影里释放自己,也许才子型的儒雅中国男人都有点这样。而吴君如能够帮助他适当地放松自己。 她是相当感性的一个人,从小就喜欢搞笑,虽然成绩不怎么好,却能够用自己的顽皮感染到别人。她是一个不那么喜欢运用自己的理智,不那么隐藏自己的人,想笑就笑,想手舞足蹈就手舞足蹈,让人觉得没有心机,觉得舒服。 人生的缘分就是很奇妙:这两个人就这么搭配起来。如果说,陈可辛是吴君如的底子,那吴君如就是陈可辛的面子。我们可以通过吴君如更多地认识到陈可辛可爱嚣张,颠覆传统的率性,也能通过陈可辛看到吴君如对于事业的那种努力和执着。 奇怪的是,她们感情是美好的,然而就是迟迟不婚,他与吴君如的女儿已3岁,却迟迟未婚,所以什么时候结婚成了大家感兴趣的事情,近日陈可辛为发行的电影《南京!南京!》首映会赴台,他直言不信任婚姻制度,“不相爱才要那张纸证明,我跟君如彼此相爱,所以不会结婚”。 言下之意,今生不会娶吴君如。2006年吴君如未婚生下女儿陈是知,转眼间女儿已3岁,但两人依旧没结婚。去年陈可辛和吴君如一起参加金马奖颁奖典礼,陈可辛如愿以《投名状》拿下金马奖最佳导演,当时吴君如被问何时办婚礼,她搞笑又甜蜜地说:“等下次夺金马奖得奖再办啦!反正大家都已经叫我陈太太了。” 我们都知道,没有婚姻的感情是容易碎的,然后陈可辛与吴君如则相互信任,相互体贴也让这对没有婚姻的夫妻感情牢不可破,就像陈可辛想的那样,结婚不过是一张纸而已。如果真爱对方,谁还会在乎那一张纸? 难得,有这样的一对夫妻。

吴君如何陈可辛没有领证,育有一女,没有结婚证的婚姻靠什么前行?

吴君跟谁结婚的是两个人的感情基础吧吴君跟谁结婚,这一点很难有人做到。

与陈可辛相恋二十三年的吴君如,为啥不领结婚证呢?

人们常常说:“人们不如一百天好,花朵也不是一百天红色。”据说,岁月终将冲走一切繁荣,使生活平整。这有很多道理,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喜欢大爆炸之后的生活,然后喜欢和平。

有些人,多年来总有一个地方,静静地看着风雨的变化,自由,轻松,自由。

吴君如于1965年出生在一个喜剧家庭,过着幸福的生活。人们期望她像其他女孩一样学习,成长,工作和结婚,但吴君如选择像父亲一样表演,成为一名女演员。

16岁那年,她进入无线电视培训班学习表演技巧。尽管她现在非常成功,但成功怎么会是如此容易。

我们都知道,在吴君如的那个时代,香港也有非常优秀的女明星,其中一位长相相对来说,很普通的吴君如仍然有一定的劣势。

甚至当她晚些时候出来表演时,当她与同一个家庭中的其他姐妹并排时,这种对比只会加剧她的“弱点”。因此,在作品中,她经常容易被忽视,即使出道几年后,她仍处于匿名状态。

有时候人们就是这样。要找到他们的亮点,就需要经历各种考验和磨难。吴君如的转折点发生在1988年,当时她首次与周星驰合作拍摄了《斗气一族》。这项工作不同于吴君如的以前的角色。

抛开在之前的角色中妩媚优雅,她开始放开并愿意尝试成为喜剧演员。在她的演艺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越来越喜欢做喜剧演员,甚至逐渐接受各种有趣的举动和表情。她扮演的每个有趣角色仍然非常受欢迎,可以说是经典。

她的事业很顺利。这时,她遇到了才华横溢的陈可辛导演。陈可辛心地成熟。 他非常镇定和冷静,考虑事物时,他也非常谨慎和周到。 吴君是一个喜欢大笑,粗心和豪放的人。 他们的个性也很互补。

吴君如的活泼开朗吸引了陈可辛,吴君如也抓住了陈可辛的谨慎和耐心。 俗话说,美丽在恋人眼中。 吴君如不是很漂亮,但是在陈可辛眼中他很漂亮,是一个非常直率和善良的女孩。 因此,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互吸引的地方,这是建立爱的过程。

自从1997年结婚以来,他们还没有结婚证书,但是他们在一起已有20多年了。 他们肯定会比大多数已婚人士走得更远,并过着更加幸福的生活。

像吴君如和陈可辛这样的相处的人并不少,其实,婚姻只是一种形式。这不能保证任何真实的东西。世界上太多的人结婚后离婚。太多的人对这张纸有幻想。有太多人的婚姻,只是找一个丈夫,签下一个契约,在亲戚和朋友面前行宴会。这真的是浪漫么?

事实上,那一纸婚书没有任何的意义,什么也保证不了,能保证你的,给你安全感的只有你自己的能力。只有你真正的强大,你才能做到毫无畏惧,潇洒肆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吴宓,著名的国学大师、比较文学大师,他一生严谨治学,在文学上的成就无人能及。他在与妻子陈心一结合后,心中爱着妻子的闺蜜毛彦文,得知毛彦文失恋,即使妻子已经为他生育三个幼小的女儿,他仍义无反顾地离婚,去追求毛彦文。

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他自以为无比痴情的诗被当时的人们所讥笑,他的多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吴宓原名吴玉衡,取自《书经》“陈璇玑之玉衡”,在报考清华大学时,自己改名吴宓。1916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1917年至1921年哈佛大学毕业,成为比较文学学者。1921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开设“中西诗之比较研究”一课。

吴宓,这位风流才子,他的妻子陈心一,陈心一是吴宓同学陈烈勋的妹妹,和朱彦文的同学,她是一位善良的、甚至有些软弱的女人。陈心一对吴宓爱慕已久,未曾谋面,但在看到吴宓发表的诗歌后便心生爱意,她委托哥哥转达自己对吴宓的爱慕之情,吴宓当场回复同意。

在吴宓与陈心一初次见面时,他同时见到了陈心一的闺蜜毛彦文,没有想到,自此之后,纠葛一生的感情生活开始了。

毛彦文,生于1898年,拥有灿烂夺目的一生。她才貌双全,曾使当时的文人雅客倾慕不已,她不仅有美貌,而且有追求,她克服困难,出国求学,甚至为了自己创事业而与28岁的长者结婚。

她15岁时上杭州女子师范,18岁考入浙江吴兴湖郡女校。

她9岁时父母为她定亲,到1914年,她满19岁时,正式结婚的那天,夫家抬花轿迎娶,她着急地从后门逃走了。在后门,等待她的是表哥朱君毅。后来,她与表哥订婚。

朱君毅,同样地,也是学术界大佬。他比表妹毛彦文大6岁,拥有辉煌的人生经历。

朱君毅、毛彦文两人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朱彦文很爱她的表哥,两人订婚后,表哥出国留学。但表哥学成归国后却要与毛彦文解除婚约,他的理由是近亲不适合结婚。也许是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害处,也与是6年的离别使他开阔了眼界。毛彦文很痛苦,她请表哥的同学吴宓去说服表哥回心转意。劝说无果,毛彦文与她的表哥朱君毅最终分道扬镳。

从此以后,毛彦文开始从心里极力排斥与朱君毅在一起的人,这当中,自然就包括朱的好友吴宓。而吴宓却在毛彦文空挡期展开激烈的追求,毛彦文在心理上自然很难接受他,这也或多或少造成了两人之间感情上的最终难以交汇吧。

吴宓与朱君毅是清华的同学,起初是被毛彦文给朱君毅的情书所打动,后来朱君毅不再接受毛彦文的爱情后,吴宓就开始与妻子陈心一离婚,转而追求毛彦文。

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毛彦文接受了吴宓的追求。1930年,毛彦文留学美国,吴宓留学法国。此时,他要求毛彦文来法国与他结婚,过一年两人在法相见,她恼怒他频频传书使她分心,不能专心于学业。

人都是有受虐心理。爱而不得的感情才会留在心里,才会刻骨铭心。

毛彦文爱他的表兄朱君毅,维持恋爱关系20多年,最后朱君毅爱了别人两人分开,使毛彦文大受打击。当1963年11月,朱君毅去世的消息传到毛彦文那里时,已经65岁的她听到表哥去世的消息,心情沉重,彻夜难眠。她在回忆录中写道:

为了这个噩耗,使我心乱如麻,旧情复炽,夜间失眠,所有沉淀在脑中往事都一一浮现,那么清晰,那么真实。君毅往矣,我的创痕并非平复。

心中有这么一个人,哪能分心爱别人?

1935年2月,毛彦文与熊希龄结婚,开始从事慈善事业。

他们的结合,在当时盛极一时。他们的结合,也许开始不是出于爱情,但最终,他们之间甚至产生出了爱意。

在毛彦文与熊希龄结婚后,熊希龄很喜欢他的小妻子,每个节日都有礼物,每天离开都有书信,两个忘年恋的人甚至如胶似漆,爱得甜蜜。对毛彦文来说,这两年的夫妻和睦生活对她弥足珍贵,使她永远怀念。

在毛彦文与熊希龄结婚后,吴宓真正地感受到了爱情的痛苦,他又作了38首“忏情诗”,又使人们摇头叹息地嘲笑一番,以致于他的得意门生钱钟书先生都看不下去了,给他写了一首诗:

有尽浮生犹自苦,无穷酸泪倩谁偿。

1937年12月熊希龄去世,朱彦文开始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院长。此时的吴宓爱火重新燃起,又开启新一轮的追求任务。他写了很多的情书给毛彦文,但毛并不回信,甚至有些信被原路退回。

在此期间,吴宓四处打听毛彦文的消息,他经常在梦中与她相会,甜言蜜语尽在梦中,醒来则怅然若失。文革期间,吴在对毛的思念当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毛彦文1999年卒于台北,享年101岁。在此前研究吴宓的专家拜访过她,说到吴宓对她的深情,问询她对吴宓的感情,她说:

“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

聊聊几个字,表达了毛彦文对吴吴宓一生情意的决绝。吴宓的无望但不懈的感情,真是使人的不可思议啊!

但是,毛彦文也没有真正地当吴宓没有存在过,她在《往事》中,总结吴宓为:

吴君是一位文人学者,心地善良,为人拘谨,有正义感,有浓厚的书生气质兼有几分浪漫气息,他离婚后对于前妻仍倍加关切,不仅负担她及他们女儿的生活费。

同时,她还透露,吴宓也并非如此的钟情于她,“传闻有时还去探望陈女士,他绝不是一个薄情者。”

确实,在吴宓59岁时,他开启了一段黄昏恋,对象是一名20岁的女子邹兰芳,他们甚至结婚了。但仅3年,邹兰芳就因结核病去世,但吴宓一直至文革都在照顾她的几个侄子女,也算一个情意重的人。

……

吴宓爱毛彦文,穷其一生,爱而不得。可悲,可叹!

毛彦文之与吴宓的绝情,朱君毅之与毛彦文的不爱,有办法去纠正吗?没有办法。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毛彦文何错之有?吴宓何错之有?委屈求全去爱,那不是爱。

人的一生,如此的短暂。爱或被爱,都将成过眼烟云。

有没有人知道毛彦文和吴宓先生的故事

吴宓,陕西泾阳县人。生于1894年,23岁时,作为清朝政府的派遣生,留学美国。归国后,先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西南联大等等大学任教,是当时知名的教授。旧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红学家。

他如痴如醉喜欢《红楼梦》,认为此书是古今中外的第一本好书,并且近乎肉麻地称自己为紫鹃,理由是紫鹃对林黛玉的爱护最纯粹。很典型的一个笑话,是抗战期间昆明有家牛肉馆,老板为湖南人,取名为“潇湘馆”。潇湘馆乃是林妹妹住的地方,岂能这番亵渎。于是吴宓先生提着手杖跑去一顿乱砸。把牛肉馆砸了个底朝天,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

他在清华大学讲红楼梦时,听课学生极多,特别是女学生。来晚的就没了座位。于是他亲自去别的教室搬椅子,直到女生都有了座位才开始讲课。当然,男生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他不仅喜欢林妹妹,对世界上所有的女性,都有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热爱。他的至理名言骇人听闻:除了学术和爱情问题,一概免谈。他带着学生在街上走,迎面要是过来一辆车,他总是奋不顾身地举起手杖,让身边的女学生上了人行道,才放车子过去。他的做派很有些像西方的绅士。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口袋里的钱自然要比学生多,但是活在物价飞涨的年代里,仍然一样清苦。吴宓常常口袋里揣着钞票,带着心爱的女学生去打牙祭。小馆子里坐下来,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其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真的够用,这才交给跑堂。

还有很荒唐的是为女学生作弊,自己翻译了文章,署上女学生名字,推荐出去发表。

在吴宓所爱的女人中,占有最重要位置的,是毛彦文,他曾向别人描述过数不清的版本,结果后人根本就弄不清哪个故事才是真的。吴宓死后,留下大量的日记,这些日记随处可见毛彦文的名字,然而即使是他自己留下的文字,也需要读者仔细辨别才行。吴宓的日记中,还有很多别的女人,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是同时期文人绝对无法比较的。

那么毛彦文何许人也?她1898年出生在浙江江山。

毛家是江山的大族。毛彦文在9岁时就许配给了当地的方家。当毛彦文16岁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方家抬着花桥来迎亲。花桥临门之时,毛彦文逃至乡下,后又暂避于江山清漾毛子水家中。新娘逃走,这在民国初年是破天荒的大新闻。

毛彦文为什么要逃婚呢?其实她在读师范之时已经与自己的表兄朱君毅谈起了恋爱。朱君毅是毛彦文的表哥,家住江山长台镇。民国初年,朱君毅在江山西河女校教书,寄住在毛彦文家。毛彦文对这位知识丰富、见闻广阔的五哥敬爱有加,认为他是世上最有学问、唯一可靠的人,因之对他事事依赖,步步相随。后来朱君毅考入清华大学,两人就鸿雁传书,谈起了恋爱。而朱君毅与吴宓是清华的同窗好友。朱君毅每次收到毛彦文的来信,总会给吴宓看看。这个时候,吴宓已经对毛彦文这个才女有了一丝向往的情愫。

毛彦文逃婚后,解除了和方家的婚约,随后就和朱君毅订了亲。毛彦文在浙江女子师范毕业后,又先后就读于吴兴湖郡女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25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随即任教于南京江苏省立第一中学。曾是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妇运负责人之一,兼省民政厅专员。后曾留学美国。

吴宓和朱君毅清华大学毕业后,一起留学美国。

1918年11月,在美留学的吴宓,接到清华留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欲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为妻。信中说陈心一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完全科,现年24岁,为定海县的一位小学教员,择婿甚苛。陈烈勋要将妹妹介绍给吴宓为婚的理由是,他妹妹在家曾听他谈到过吴宓,又阅读过《益智杂志》、《清华周刊》中吴宓的诗文,尤其是看到《清华周刊》上吴宓的照片,萌发爱慕之情,愿以身相许,侍奉终身。那个时代,一个女子24岁仍然未嫁,也是一件很引人注目的事情。

而陈心一和毛彦文是浙江女子师范的同学(同校不同班)。

因此在美国留学的吴宓就通过朱君毅委托毛彦文去打听陈心一的情况。

当时毛彦文给吴宓的信中说:“不知吴君选择对象的条件为何?陈女士系一旧式女子,做贤妻良母最为合格。皮肤稍黑,但不难看,中文精通,西文从未学过,性情似很温柔,倘吴君想娶一位能治家的贤内助,陈女士似适当,如果想娶善交际、会英语的时髦女子,则应另行选择。”

吴宓读信后,抨然心动,于是答应了婚事。

1921年8月,留美归来的吴宓没休息两天,便匆匆赶往杭州,去见陈心一。然而,这次的相晤极富戏剧性,似乎从一开始便隐示着某种悲剧的意象。到了陈家,吴宓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一副海外学子的风采。陈心一被牵引出来,按吴宓日记的叙述,大家只是默默相对。不曾预想,一会儿工夫,另一位女主角翩然出场。事也凑巧,毛彦文本与陈心一是好友,这天,她神采飞扬地来访,准备别过闺中密友,去北京上学,不想与吴宓不期而遇。吴宓虽然通过朱君毅的信笺和毛彦文神交已久,见面却是第一次。吴宓本就对毛怀有好感,但见对方活泼雅趣,大方得体,一副新派淑女风范,吴宓顿时在心中暗生出一丝落寞,怎奈毛彦文名花有主,且是挚友之未婚妻,也只能无可奈何罢了。这种感情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吴宓并没有很认真的意识到。

下午,毛彦文告别他们回了上海。吴宓与陈心一一见如故,在陈父的安排下,双双泛舟西湖,吴宓心中殊为快活。第二天,二人再度早游西湖,其乐融融。

吴宓在日记中这样记述道: 是日之游,较昨日之游尤乐。家国身世友朋之事,随意所倾,无所不谈……此日之清福,为十余年来所未数得者矣。

西湖实在是一个绝佳的恋爱之地。一对恋人到了西湖,感情似乎就会有了质的飞跃。这其中的快乐是十余年来所从来没有过的。而一生又有多少个这样的三天呢?

13天以后,吴宓和陈心一正式完婚。

次年,吴宓和朱君毅同时被聘为南京东南大学教授。

没想到朱君毅回国后,却以近亲结婚对后代不利的为由,向毛彦文提出退婚。

毛彦文6年的痴心等待,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当时毛彦文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读书,朱在南京东南大学做教授,毛彦文没办法,只得求助于吴宓,请吴宓劝说朱君毅不要毁了前盟。其间,两人时好时坏,一时间成了南京教育界一件沸沸扬扬的八卦新闻。

这时候,毛彦文是吴家的常客。

最终朱、毛解除了婚约。

1924年的解除婚约,对毛彦文打击至深,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毛彦文在《悼君毅》一文中沉痛地对朱君毅说道:“你对我的教训太惨痛了,从此我失去对男人的信心,更否决了爱情的存在,和你分手后近十年间,虽不乏有人追求,我竟一概拒绝。以你我从小相爱,又在同一个环境中长大,你尚见异思迁,中途变心,偶然认识的人,何能可靠……你在我幼稚的心灵中播下初恋的种子,生根滋长,永不枯萎。你我虽形体上决绝将近四十年,但你仍在我梦中出现,梦中的你我依然那样年轻,那样相爱,你仍是我梦里的心上人。”

1986年11月,毛彦文将朱君毅1917年在北京清华学堂毕业时的班级纪念别针一枚交与表侄女朱韶云保存。这枚别针是当年毛彦文与朱君毅相恋的信物,毛彦文保存了69年,足以证明她对初恋的珍惜。

而这个时候,吴宓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爱的是毛彦文。遂向毛彦文发动了感情进攻。表达了爱意,但遭到了毛的严词拒绝。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曾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一是得不到想得到的东西。”

吴宓为毛彦文所拒后,并不甘心。他索性做得更加离经叛道。为了追求毛彦文,吴宓提出和陈心一离婚。而这个时候吴宓和陈心一已经是有了3个女儿。结婚7年后,陈心一无法忍受吴宓情感上的叛逆,最终离婚。这一石破天惊之举,让世人目瞪口呆。“学衡派”同仁几乎一致谴责吴宓。包括陈寅恪,金岳霖、钱锺书等。其父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以维持旧礼教者而倒行逆施。”

而毛彦文由默默不见经传的人物立时成为了“三人间的中心人物”,她心中叫苦不迭,但面对吴宓的求爱,仍是不愿就范。吴宓毫不气馁。对毛彦文的追逐愈演愈烈,成为了一场爱情的马拉松,中间包含了太多的故事,以至于在30年代的上海滩,他们的故事成了小报津津乐道的花边新闻。

吴宓的锲而不舍最终打动了美人芳心。可是,两人的爱情并没有因来之不易而最终瓜熟蒂落。吴宓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保守与浪漫,新派和旧派居然会对立地存在着。当毛彦文心仪于他,准备谈婚论嫁时,吴宓却生出了一丝隐忧,既想和毛彦文成为夫妻,又担心婚后会不和谐,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让吴宓彷徨不已,患得患失。而且离婚不久,他就同时爱上了另外一个人,在日记中不断地比较她们的优劣,为究竟娶谁而心猿意马。

1931年3月,吴宓赴巴黎进行学术交流。他一反以前温情脉脉的样子,将电报拍到美国,措辞强硬地令毛彦文放弃学业,迅速赶往欧洲,与之完婚,否则各自分手。

毛彦文来了巴黎。吴宓又不想结婚了,改为订婚。满腔热情而来的毛彦文大为狼狈,原来是对方费尽心机追求她,现在她松口了,对方又变了卦。毛彦文哭着说:“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出发点即是错误?”

吴宓不为所动,冷静地说:“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对此,吴宓在日记中这样记述: 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耳! ”

好一个“知人不明,用情失地”。原来这么多年苦心孤诣的追求最后竟然成了“知人不明,用情失地”。他 甚至十分恶毒地称毛彦文为“Dog in the manger”(占着马槽的狗),这俗语正好与一句中文对应,所谓占着茅坑不拉屎。此时的吴宓充满了单身贵族的潇洒,一头一脸大丈夫何患无妻的气概, 值得指出的是吴宓在这个时候还写信到国内向一个叫仰贤的女人求爱,同时还和一个留学巴黎的美国金发女郎打得火热。可见这个时候他更加愿意周旋于各个女人之间,不想为婚姻所约束吧了。

仰贤对这个吴宓的评价极低:风流好色,既不是一个好丈夫,又不是一个好父亲,只是一个好的教授而已。还说,吴宓的小女儿每次听到门铃声响,总是高兴的喊爸爸回来了。闻之另人心酸。

这个时候吴宓认为既然已经得到了毛彦文,结不结婚是无所谓了,反正总不会逃出自己的手掌心,觉得你毛彦文也只能是非我莫嫁了。

这次巴黎论婚作罢后,吴宓与毛彦文从欧洲归来。

回国之后,吴宓和毛彦文的关系又有新的进展,两入达成了谅解,再次情意绵绵,有一天,吴宓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的心情,便以小剪刀自刺其额,“彦大惊,急以巾浸冷水来洗,且以牙粉塞伤口”。两人商定,四个月后,在青岛结婚,届时如果别有所爱,或宁愿独身,那就取消婚礼。结果最后又不了了之,吴宓此后对毛,一直是既纠缠,又每逢真要结婚就临阵脱逃。他总是不断地爱别的女人,一年内要爱上好几位,而且把爱的种种感受,写进日记,说给别人听。

1933年8月,吴宓又一次南下,目的是先去杭州,向卢葆华女士求爱,如不成,再去上海,和毛继续讨论是否结婚。友人劝他别老玩爱情游戏,此次南下必须弄个老婆回来。结果卢葆华女士不同意,而毛彦文觉得他太花心,因此也唱起高调,说她准备做老姑娘,尽力教书积钱,领个小女孩,“归家与女孩玩笑对话,又善为打扮,推小车步行公园中,以为乐”。因此这一次还是两头落空。

天真的吴宓并未察觉出话中的潜台词,他大约觉得毛反正是跑不了的,依旧热衷于自己的多角恋爱。毛彦文一气之下,1935年2月嫁给了66岁的前国务院总理熊希龄,一位比她爹还大的老头。

吴宓没想到会有这步棋,毛的嫁人,让他觉得自己有一种遭遗弃的感觉,同时也很内疚,认定毛是赌气,自暴自弃,不得已而嫁人。很长时间里,吴宓都没办法确定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负情郎,还是被负情的痴心汉,两者都是,又都不是。不管怎么说,毛是他一生最钟爱的女人,只有真正失去了,才感觉到珍贵。

这也是吴宓自己玩弄感情,不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的恶果。

毛彦文结婚以后,特别是三年后熊希龄病故,吴宓一直纠缠不休,既是不甘心,同时也是真心忏悔。这可从他本人的日记里面可以看出。

1999年,台岛内掀起一股“吴宓热”。已是102岁高龄的毛彦文,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冲淡她对吴宓负情的怨恨,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自己从未爱过吴宓。

这也是我看别人的 呵呵...

关于吴君跟谁结婚和吴君如哪年结婚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jiehun/10331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