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买房神器,以及北京买个好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金茂北京国际社区为什么便宜?
距市区较远,各方面配套还有待开发。
金茂北京国际社区:
1、均价3万,主力户型70平两居。
2、面积50㎡-89㎡,一居到三居都有。
3、一期售罄,二期开售,总价155万起。
4、顺义区北小营镇,限竞房。
5、开发商:金茂+北京城建。
6、容积率2,车位配比120%,绿化率30%
7、金茂自持物业,物业费3.98/平米/月。
8、交房时间:2022年12月,精装交房。
9、得房率:75%-85%
10、层高2.9米,一梯三户。
是否值得入手:
如果我的预算远不止于此,非常看重升值,有比较大的投资心理,那我就不凑热闹了,看城六区好位置的吧。
如果我是基层科技工作者,集团公司可能搬到“三大科学城”或者搬到通州,可买。
如果我兜里没几个钱,还是品质控。说白了也就是钱少事多的主儿,国社可以考虑的。
如果我是顺义本地村儿里的,习惯开车出行,在顺义工作,踏踏实实买,没毛病。
如果我稳定的在西边工作,要求不高,对品质无底线,有个房就行,习惯坐地铁,那我会优先考虑南边的入门项目,二手的也会看看。
如果我是刚毕业没两年的小年轻,买房目的明确,简简单单用于装13。国际社区很适合你,可谓“装13神器”啊,太好吹了,地段无所谓,反正老家人也不懂,管他呢,北京有套房依然是鄙视链的顶端。
如果我是90-92年出生的,靠自己努力,拼到了准中产的门槛,前景不错,怕明年房价大涨,也想买套房来犒劳自己,想适度背上点房贷,给自己一点压力,我会买国社,大的买不了,小的也行。
毕竟花的都是自己的钱,硬气开心,日子有奔头。即使不是自己住,我租出去还不行吗?当个包租公不也挺香嘛?
刚需买房忽视这一点的都后悔了
你住的地方离工作地点有多远?
伴随近些年武汉的快速扩张,新城新区的不断建设,不少人的通勤时间也在变长。
在市中心房价高涨的情况下,高昂的房价衍生出昂贵的租金,并非人人都能选择住得近。
住得远和住得更远,往往才是大部分人的无奈之举。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房价。通勤时间与房价永远不能得到最佳平衡。
那么,对于买房人来说,通勤距离该如何界定,才没这么痛苦?
《2021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选取全国42个城市,描绘城市的通勤特征。
报告显示,不同等级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平均通勤空间半径:
超大城市为38公里,特大城市为31公里,I型大城市为28公里,II型大城市为25公里。
其中,北京的通勤半径全国最大,达到41公里,比2019年增加1公里,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超过40公里的城市,说明北京通勤空间在扩张。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基本都是房价越高的城市,通勤半径越大。
无论哪座城市,41公里就是目前交通系统支撑下的极限通勤距离。而60分钟以上通勤时间被称为“极端通勤”。
随着交通的升级,极限通勤距离未来也会有所变动。
除了通勤半径之外,还有几个有意思的数据值得买房人关注。其中有一项指标非常有意思,就是职住分离度。
80、90年代居住在工作单位附近的职工宿舍,是不少人特有的记忆,随后城镇化拉开了城市骨架,“职”与“住”产生空间分离。
职住分离度简单来说,就是平均出行多远距离就能找到一份工作。
而职住分离度越小,说明城市的职住空间分布越均衡,与城市规模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从报告上看,目前42个城市的职住分离度处于2.3公里到6.7公里之间。武汉职住分离度为3.8公里,同比增加0.3公里,是加剧最多的城市。
这个距离还是在理想情况下的,事实上在现实中,受到房价、就业机会、教育等多方面影响,大家往往难以选择最小通勤的居住地和就业点。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武汉的职住空间布局并不算平衡,部分区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单一功能区空间,比如光谷产业聚集,住宅用地越来越少。
从全国的单程平均通勤距离排行榜中可以看出,武汉的平均单程通勤距离为8.3公里。
以市中心或你的工作地点为核心,画一个相对应公里数的圆圈,买房最远买到哪儿,一目了然。
通勤时间也是人们格外关注的,据了解,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达到80%以上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目标。
从全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的通勤比重可以看出,武汉占比为70%,较上一年下降3%,也就是说日常通勤时间大于45分钟的人在增加,武汉城市规划和交通服务水平仍然任重道远。
关于通勤时间,究竟是钱重要,还是时间重要?
一般来说,通勤费用方面,除了公交、地铁费用,还可能有房租、停车费、油费、高速费等,费用越高就代表成本越高。
比如住在市区和郊区,最直观的通勤成本就是地铁费用和房租的费用,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
假设都是在武汉商务区上班,大家工作的时间都是标准的8小时,正常年工作日250天左右。
A住在野芷湖,单间租金为700元/月,通勤时间为45分钟;B住在范湖,单间租金为1000元/月,通勤时间为15分钟。
那么,A每年的通勤成本是700*12+5.4*2*250=11100元;
B每年的通勤成本是1000*12+1.8*2*250=12900元;
A每年花在通勤上的时间是250*1.5=375小时;
B每年花在通勤上的时间是250*0.5=125小时。
可以看出,A每年节约1800元,多花250小时。
250小时是什么概念呢?
由于浪费在通勤上的时间是不需要解决生理需求、纯粹可以用来工作或休闲的自由时间,所以如果把这些时间折算成假期,我们以8小时的工作时间来折算
那么就是:B比A每年都多出了250/8=31.25天的假期。
怕买错房,就上“真有好房购房神器”
当然你或许会说可以在通勤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看书学习、工作等等,但是我们要知道,公共交通的环境并不舒适,而且环境噪音非常大,通常还会比较拥挤。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工作学习是非常需要毅力和精力的一件事,甚至就是单纯地刷手机都不会觉得享受和放松。
绝大部分人在地铁通勤的时间里,既不能让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息,疲惫的状态也无法支撑干点啥有意义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全年省下来的钱并没有想象中的多,也没有带来幸福感。
当前的通勤困境绝对不仅仅是个体的困境。
它与城市发展速度、交通便捷程度、产业布局等因素息息相关,往往也影响着购房的决策。
扼守买房极限通勤距离,显得尤为重要。
不得不承认,大部分高收入工作机会还是集中在城市核心区。
当你考虑买郊区新盘时,最好别听某些项目说什么半小时到市中心,是不是这回事儿,你亲自去一趟就知道了。
虽然郊区房子可能环境更优,价格更便宜,但幸福感迟早会被极端通勤摧毁。
因为每天在公交、地铁上的时间可能比在家时间还长,这与我们当初买房的初衷背道而驰。
怕买错房,就上“真有好房购房神器”
买房并不只是想单纯地拥有一处容身之所,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而且所谓的新区很多只是规划,实际落地或者配套成熟需要时间来证明,万一后期兑现不了,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所以,在你的预算范围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哪里离你上班最近,生活最方便,其次才是项目、配套、户型等。
最好首选地铁盘,随着武汉的骨架逐步扩大,只有地铁能最大化抹平通勤成本。
夫妻双方不在一个地方上班,总要尽量保证其中一方的通勤便利度,这是一个家庭必须衡量的要素。
如果当前手里资金预算不够,那就好好搬砖,努力攒钱。如今楼市基调已经确定,“稳”字当头,房价大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总而言之,买房要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最终无论选择哪里都无可厚非。
最好不要为了买房省钱孤注一掷,牺牲了通勤时间,反安慰自己攒钱不易。
以上正文来自武汉真有好房
对武汉各个区域想进行更深入交流的
余额宝存100一天多少钱
0.013元。余额宝是每天计算一次收益,收益率约为:4.76%。以1万元为例,存入余额宝,每天的收益约为1.3元左右。所以,100元一天的利息约为:0.013元。一年的利息约为:0.013×365 = 4.75元。余额宝相当于利滚利,100元一年实际收益应该大于5元。钱存到余额宝里,比存银行利息要高,实际收益比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还要高。
拓展资料:
1、余额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于2013年6月推出。天弘基金是余额宝的基金管理人。余额宝对接的是天弘基金旗下的余额宝货币基金 [2-3] ,特点是操作简便、低门槛、零手续费、可随取随用。除理财功能外,余额宝还可直接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消费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金管理工具。余额宝依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2018年5月3日,余额宝新接入博时、中欧基金公司旗下的“博时现金收益货币A”、“中欧滚钱宝货币A”两只货币基金产品。
2、余额宝已不仅仅是国民理财“神器”,它还在不断进入各种消费场景,为用户持续带来微小而美好的变化。2014年以来,余额宝先后推出了零元购手机、余额宝买车等项目,让余额宝用户能够享受特殊的优惠权益,也看到了余额宝在消费领域的想象力。到了2015年3月,余额宝又首创买房用途,这是余额宝在消费场景上的一次大突破,也是房地产行业首次引入互联网金融工具。当时,方兴地产联合淘宝网上线了余额宝购房项目,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十大城市,放出了1132套房源支持余额宝购房:买房者通过淘宝网支付首付后,首付款将被冻结在余额宝中。在正式交房前或者首付后的3个月,首付款产生的余额宝收益仍然归买房人所有。这意味着,先交房再付款,首付款也能赚收益了。
关于北京买房神器和北京买个好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