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买房痛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买房痛点文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盘点买房十大痛点 这份“避坑秘籍”请收好!
近期,广州中海花湾壹号楼盘教育配套、高价车位争议和广钢新城振业天颂花园质量风波,引起媒体对长期困扰买房族的各类痛点问题的高度关注。
现实生活中,购房者面对如此重要的交易,难免会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或卖方的有意误导上当受骗。对工薪阶层来说,买房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和家人积蓄的血汗钱,一旦踩到“坑”无疑是刀刀见肉的教训。因此,不管你出于自住还是投资的需求,只要还想着持币入市,都需要学会提前“避坑”的方法。
◎痛点1
质量不好:刚入伙就发现墙裂漏水停电气塞
具体表现:由于地基处理不当,建材质量低劣造成的基础和主体结构硬伤。偷工减料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屋顶、屋内墙壁和地面漏水、渗水问题,墙体、室内地坪空鼓、开裂,管道堵塞、水电不通等。
现实案例:媒体此前报道的恒大龙奥御苑建筑质量风波;广钢新城振业天颂花园各楼层公共走廊及电梯间水浸风波;上海保利熙悦名邸地下车库漏水、电梯频繁故障风波;天津金融街融汇景苑某房室内墙裂风波。
防范建议:在利益诱惑下的验收把关程序是脆弱的。事前的防范永远比事后的补救更有保障。因而,对非现货楼盘,一定要查清楚开发商和建筑商的底细,有前科的一律拉黑。即使是大开发商,也要把合同责任写细写死。
◎痛点2
产权不清:房子遭遇重复抵押或一房多卖
具体表现:项目本身在前置审批上就有硬伤,或因其他违法违规事件被查处,又或卖方因融资或债务危机等原因将房产重复抵押或一房多卖等。
现实案例:房产交易监管部门调查过的广州志联公司“一房四卖”事件;广州中院2019年判决的陈某“一房两卖”纠纷案件。
防范建议:尽管不动产登记备案的户主就一个,但穷途末路的卖家往往会不择手段,由此造成的任何法律纠纷解决起来都是高成本的。因而,小开发商的甜言蜜语一定不可轻信,该调查的事情还得调查。烂尾过的项目更要小心。
◎痛点3
误导交易:开发商虚假宣传交楼货不对板
具体表现:卖方虚假宣传、瞒天过海,交付后的楼房货不对板,承诺有的规划、价格、配套等难以兑现。
现实案例:广钢新城振业天颂花园小区花园与规划货不对板争议事件;南京保利国际社区被指交付和宣传“货不对版”事件;广州的华润天合和远洋天骄学位虚假宣传风波;珠海横琴荔枝湾交楼货不对板被投诉事件。
防范建议:售房者存在明显欺骗或误导行为获得的合同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原因在于民事官司谁主张谁举证。建议买方者对开发商和中介的所有宣传资料、售房广告等原始证据一定要注意保存,对于卖方的关键性承诺一定要采取录音或写进合同的方式加以固定。
◎痛点4
环境硬伤:未公示的邻避设施或被隐瞒的周边环境
具体表现:大多数开发商都希望找到最好的福地来开发市场价值更高的产品,但也有个别情况是没得选的,特别是像垃圾场、变电站、殡仪馆等尚未公布的邻避设施。还有地块本身存在的环保、治安、恶邻居等问题。
现实案例:媒体以前报道过、恒大公司后来积极协调解决的南京恒大金碧天下项目周边有坟地和小区内建两层楼高垃圾房问题;广州南沙阳光城的地基问题和与化工厂为邻风波。
防范建议:买任何品牌的房产都要提前做足功课,特别是对周边区域未来十到二十年的规划要有所了解。多看看政府与规划发展相关的蓝图和工作报告,或者听听住在附近的一些公共部门的真实意见。并不是所有不利环境都会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也有很多原本人居环境很差的住宅区,周边环境已在逐步改善。
◎痛点5
配套不齐:生活必须的医院公交学校遥遥无期
具体表现:医疗、教育、交通、物管、商业、生活服务这六方面的配套完不完善,是衡量一个楼盘软硬件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缺了其中任何一样都是一种缺陷。
现实案例:广州南沙阳光城丽景湾熙悦组团地铁配套争议事件;广州中海花湾壹号幼儿园配套不及时风波。
防范建议:开发商过高的承诺很可能是一张空头支票。对于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和非成熟小区,一定要提前预判基本配套是否存在延期或无法建设的风险。如果这里未来十年都不可能建地铁,开发商却把地铁写进广告,那属于误导交易。有些配套导购员经常避重就轻,买房者不够细心的话,往往会忽略这些细节。建议买新地段,最好找熟悉行业的人陪同。
◎痛点6
交付障碍:延期一两年仍未等来实际交楼
具体表现:除正常或合理原因导致延期交房以外,由于开发商经济实力、相关政府手续违法且无法办理导致开发商不能按期交付房屋的情况,也包括项目烂尾。
现实案例:此前媒体报道的广州澳洲山庄烂尾事件;东莞大朗超卓公馆(推广名为“松湖时代”)延期交楼风波;深圳宝安福城前海新纪元(注册名为嘉洲商务中心)一期延迟交房风波;广州南沙区黄阁镇房地产开发公司因双合同延迟交楼案件;珠海市香洲区乐富里府逾期交楼事件。
防范建议:最好的防范就是在合同加入延期交付赔偿条款。遇到项目烂尾,证明开发商已经自身难保,合同保护自然也就没什么意义了。烂尾项目一般发生在中小型开发商身上,因此,对于一些不良开发商一定要绕路走。对于购房流程不规范、牛皮又吹得老大的卖方果断取消关注。实在躲不掉的坑,要通过司法途径保护合法权益。
◎痛点7
办证风险:房子办不了证或办了证过不了户
具体表现:因为开发商违反政府有关规划和建设方面的相关规定或被吊销销售资格,亦可一房二卖、非法抵押融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无法办证。常见的有开发商超高建设、偷面积、搞违规销售等行为,都会影响办证手续。
现实案例:广州中院2018年判决的广州某楼盘因双合同交易逾期办证纠纷案件;南京佳兆业“城市水岸花园”(推广名“佳兆业城市广场”)实际房型与备案不一致造成逾期办证风波。
防范建议:逾期办证基本上是由开发商造成的,因此只要合同里写明了逾期办证的赔偿责任的,买方可以依法起诉获得赔偿。必须警惕的是,小城市有些开发商在违规开发建设的情况下,仍然会通过关系办一张不合法的房产证,但拿着这类房产证的业主以后房子是不能交易的。
◎痛点8
物业纠纷:管理混乱服务不好收费太高
具体表现:新建楼盘的物业一般由开发商选定。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纠纷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有收费不合理,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合格,等等。
现实案例:中海花湾壹号D区停车场高价收费风波。
防范建议:由于新盘已经锁定了物业公司,业主不能选只能躲。有劣迹斑斑的公司往往能在互联网上找到蛛丝马迹。真正遇到纠纷了,只能打官司或换公司,这对业主的组织性要求很高,政府的监管成本和业主的维权成本都非常高。因此防范还是第一位的。
◎痛点9
凶宅:曾发生过恶性事件造成心理压抑
具体表现:凶宅是一种迷信说法。本文特指曾经发生过自杀、凶杀或其他各类犯罪和恶性事件的住宅。大多数业主对这类房子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就算住进去也会有一层心理阴影。
现实案例:不好举例。
防范建议:看新闻或向物业及周边邻居打听一下。
◎痛点10
掉价房:高价接盘没几天就遭遇价格回调
具体表现:顾名思义就是房子一买回来没多久就降价了。这本来是市场的正常现象,但有些业主接受不了。有些掉价是大势造成的,有些掉价是高价接盘造成的,有些掉价则是因为小区及周边软硬件变化造成的。
现实案例:此前媒体披露的广州保利和光晨樾优惠促销降价风波;浦东惠南某楼盘降价促销风波;泰禾合肥院子降价促销风波;安徽芜湖的大发融悦东方项目降价促销风波。
防范建议:可以多听一下业内专家对该地块或楼盘的专业分析。对于位置偏僻、周边环境比较差、配套不齐全、楼房结构和质量不太好的小区,或者附近马上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其他邻避设施的地区,房产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是会首先掉价的。
低楼层窄楼距共有的4大弊端 让装修解决买房的痛
一栋大楼里面在高层和在底层买房痛点的住户,家居环境都各有利有弊。住在底层的住户虽然避开买房痛点了高温、日晒等问题,但是潮湿、阴暗、通风差、噪音等的问题却比比皆是。还有就是楼距窄的住户更是会面临这些问题。那么今天小编就向您分析一下这4大点难题,并帮您改善一下居住环境。
痛点1买房痛点:通风差
由于底层住宅的视野不够开阔,气流几乎被邻近的大楼遮挡,致使门窗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对流并缺少入屋的流动空气,还有就是屋内有许多密闭的墙体和大型的家具,使空气流通更差。窄楼距居室情况也如此。
装修要点买房痛点:减少实体墙
在结构拆改的时候,除主要承重墙外,可以尽量减少实体墙,设计成开放式厨房、卧室和书房打通、卧室卫浴间与卧室用玻璃隔断等都可以改善。
建材巧用:借力中央空调、新风系统
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可以保持空气始终处于动态运行状态,从而确保住房内空气始终清新流畅。
痛点2:采光弱
对于低楼层、窄楼距的屋子来说,主要原因就是被附近的大楼遮盖,光线自然被阻挡掉了,来自高处的光线也根本无法从窗户射入屋内。那么室内就会长期处于昏暗的状态,可能得长期开灯才能保证日常生活需求,这样会很浪费电和钱。
装修要点:扩大窗户面积
想要改善采光问题,首先可以从增加自然光的透光量入手,把阳台、卧室等区域的窗户面积扩大,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光线,阳台和客厅之间可以选用整片落地窗,卧室、书房的窗台则选用大片玻璃的窗户。
建材巧用:浅色调建材
如果自然光还不能满足您的要求,那么可以通过挑选浅色调、反光度高的建材来再一步进行改善;再就是多使用镜面的材料,大片镜面与窗户对着来增加采光。
痛点3:噪音强
底层的住宅因为靠近路面,靠近外街马路的住宅,会听到各种声音,尤其夜深人静时,噪音更使人心烦。而窄楼距的楼房更尴尬的是还可能与对面楼互相能听见各自屋里的对话及电视声......
装修要点:墙壁外衣穿上身
解决噪音问题,首先要从墙体结构上着手,在靠近马路和街道的那一面墙或者是靠着对面楼的那面墙,增加铺设1-2层纸面石膏板,中间再用吸音棉填充,之后石膏板表面铺上壁纸或者刷漆,这样会缓解许多。
建材巧用:门窗隔音
由塑钢窗框、真空玻璃及隔音条组成的隔音窗户,既不影响家居的采光需求,又能明显隔绝外部的噪音。门芯内装有蜂窝状结构的纸基,门板内密闭的空气层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降噪效果。
痛点4:太潮湿
还面临一个难题就是潮湿,因为通风不好,尤其到了雨季,屋内的水汽无法排出。并导致到处弥漫这一股湿气与腐朽的气味,让人很难忍受。在南方那真的是更糟糕了,好心情都会搭在这顶上。
装修要点:防水施工要到位
想要解决潮湿季节家居墙面地面“冒汗”这一问题,在装修施工的时候防水工程就得仔细认真施工,特别是卫生间、靠近卫浴的墙面等防水需要再多做一层,高度做到顶吧。
建材巧用:实木地板慎用
底层以及窄楼距住宅因为容易潮湿,木质的建材能少用则少用,地砖、刷漆墙面、铝扣吊顶等建材都对防潮都起一定的作用。
老百姓买个房不容易,希望方方面都好。不过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些不如意的地方,要么是买的时候进行割舍遗留下的问题,要么是买后才发现的不足,其实再正常不过了,既然问题已经存在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问题带来的不便降到最低,希望您一切顺利!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6-29,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
六大痛点困扰住房消费者维权
“真没想到,这么大的房企竟然会为了几万块钱认购款故意拖了我半年多。说好的无理由退房,最后却成了买卖双方无休止的争吵。”在南方日报记者面前说起去年的一次退房经历,张先生至今仍一脸愤愤不平。
在每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有关买房的各种痛点堵点问题,照例成为住房消费者热议的焦点话题。在历年的央视315晚会,针对楼市的投诉总能登上各类问题的前三。其中,消费者反映突出的不外乎是拖延交楼办证、质量安全堪忧、配套设施缺位、随意擅改规划、退款百般刁难、物业管理混乱等房地产行业人士耳熟能详的老问题。下面,南方日报记者结合近期的市场调查和南方+客户端的报料信息,为读者和网友们梳理分析当前楼市普遍存在的买方六大痛点问题,并提出相关维权建议供大家参考。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痛点1
拖延交楼办证
不管对首次置业,还是对改善居住的人来说,买房都称得上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家庭消费中最大的支出之一。二手房中介小李告诉记者,大多数顾客在买房之前都会做好全流程的考虑,每一步计划都少不了深思熟虑。因而他说,“楼市最大痛点就是拖延交楼办证,这不仅会打乱买房者的计划,甚至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工作变迁、婚姻生育和子女教育等问题。”
2月28日,一名买房者通过网络平台询问某龙头房企开发的XX时光住宅5座的预售证下发问题。佛山市禅城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随即在3月3日提醒该买房者,该期住宅楼当时暂未提出办理预售许可申请手续,建议谨慎购买。
事实上,交易不合法、工期不顺、手续不全、资金紧张等原因都会客观上造成开发商拖延交楼或延期办证。而贪心和粗心则是买房者惹上这类麻烦的症结所在。春节期间,某消费者就颇显自豪地告诉记者,其通过关系从广州某大型开发商那里买了一套位置和户型都非常好的商品房,尽管预售证还没有发下来,他仍然一次性向开发商缴纳了数十万元的认购款。
在此提醒消费者,哪怕销售顾问描述的优点再多、给出的条件再优惠,也不能忽视查实双方交易的房屋标的是否合法,项目投资建设的手续是否齐全。否则,很有可能会为自己的大意而付出巨大的时间或金钱代价。
▶▷痛点2
质量安全堪忧
今年2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网上披露,针对业主前期投诉,该局去年对黄埔区知识城某龙头企业开发的一处楼盘项目进行抽查,结果发现楼盘项目既无地基基础相关验收资料与检测记录,也未进行氯离子检测,混凝土表面还存在麻面等质量缺陷。为此,黄埔区住建局要求开发商等有关单位对所有在建单体建筑进行整改与检测,安排专人做好业主咨询、答疑和相关资料的查询工作。截至目前,项目所有质量问题已整改完成。
在房地产行业,与房屋质量有关的纠纷问题一直是业主投诉的焦点。尽管一座楼盘的建成和验收,需要经过多个不同部门的监管,然而在现实交易中,房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依然无法杜绝。从地基到主体结构,从外墙到内饰,从水电安装到走廊设计,曾经被南方日报和南方+曝光的房屋质量问题可以说五花八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房企掀起新一轮规模竞争,一些龙头企业也采取高周转的方式来加速扩张。过于追求投资开发的效率,必然就会放松对质量的管控。因而,消费者在看房的时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最好邀请建筑专业人士陪同把关,签订交易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明晰双方的责任义务,以防开发商遇到问题时推卸责任。
▶▷痛点3
配套设施缺位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为了加快新盘的成交进度,往往会投其所好地在教育、交通、医疗等方面提前做好各种“华丽”的配套。这里边不乏那些后期变现不了的“空头支票”。承诺的配套,最后落实不到位,这在广告法上是虚假宣传,在合同法上属于欺诈行为。不过,如此明显的道理,现实中业主却往往很难维权。对开发商来说,卖的是一套房屋,但对消费者来说买的是一个家。如果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小区建得再漂亮,你也不会觉得方便舒服。
近年来,广州、东莞和佛山等地有关楼盘配套的投诉纠纷一直比较多。譬如,广州天河、荔湾、黄埔等区业主反映较多的是开发商承诺的名校资源未落实的问题。有部分后来在政府的监管介入下得到妥善解决,但也有个别最后则不了了之。在高周转的模式下,企业普遍表现得急功近利,因而,在卖楼广告上通过夸大其词和搞虚假承诺来吸引买家的方式并不奇怪。关键的是,消费者自己要留个心眼,尤其是涉及教育、交通等主要配套的销售承诺,一定要多方查实。实在无法核实的,最好让开发商在白纸黑字上做出承诺,明确违约的赔偿责任。
▶▷痛点4
随意擅改规划
老王前年在广州中新知识城某大型楼盘买的一套高层住宅,去年终于交了楼。但让他颇为不爽的是,原来几栋高楼中间规划出来的中央花园,在楼房售完后居然被开发商强行建起了一座三层的商业综合体。这是一起典型的开发商在交易完成后通过擅改规划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虽然买了这几栋高层的业主们都表示很生气,有的甚至通过投诉和起诉方式要求开发商恢复原状,但最终事情还是不了了之。
不管是把绿地改成门店,还是改成车位或其他任何公共设施,只要改变了交易之前开发商和售楼部正式宣传的那份规划设计图纸,其结果都涉嫌非法侵犯了业主的利益。像这样的违反销售承诺的现象在当前楼市中可以说层出不穷,买房者要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在交易之前与卖方签订有明确约束条款的买卖合同。千万不能因为对方是国有房企,或者是龙头房企,就可以不用合同来加以约束。对于自己预感到很可能实现不了的承诺,一定要让开发商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写进合同里边,以后出了纠纷才拥有维权的法律依据。
▶▷痛点5
退款百般刁难
2019年12月底,由于某龙头房企开发的中山市东区某大型楼盘早已清盘。但是,一名买房者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向监管部门投诉,其2019年6月8日提出无理由退房申请,到投诉当天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该公司虽然将其认购的位于十九栋2703房的住宅转售给了他人,但对其申请的认购房款却一直拒不退款,这是否涉嫌一房两卖?后来当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告诉他,该局并未收到这套住宅的购房申请资料。工作人员还要求其提供双方原来签订的《认购书》等证据,表示若情况属实,该局将会把这套房源纳入限制交易名单,以保障双方权益。
从法律上来讲,这位先生有关退房、退款的诉求,属于他和开发商之间发生的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所以,工作人员建议他与开发商遵循民事合同处理原则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过,靠打官司来要回退款,显然是一条时间和经济成本非常高的维权之路。有些开发商正是抓住大多数消费者耗不起时间和金钱的心理,千方百计想通过扣压订金和认购款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经营杠杆。这当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于买方来说,买不买这套房,一定要提前想好,就算很多房企为了冲业绩都提出了“无理由退房”的承诺,但钱进了别人的口袋,要想拿回来却并不容易。
▶▷痛点6
物业管理糟糕
由于对物管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不满,深圳市罗湖区金洲花园小区业主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依法维权,直到今年年初,业主仍然在投诉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未缴交、原公司至今未退出物业管理区域等问题,引起当地住建部门关注。事实上,早在2019年1月24日,罗湖住建局已责令金流物业限期退出金洲花园物业管理区域。由于该公司逾期未退出,该局2019年5月5日再次责令金洲物业退还逾期所收取的物业服务费,并启动按月处以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程序。但是,由于业主一直未选聘新的物业服务企业,金洲物业至今年初仍未完成交接。
多位业主向记者透露,买房最怕遇到糟糕的物管企业,因为业主群体数量多、人员复杂,要走正规法律程序换掉一家不合格的物业管理公司并不容易。南方产业智库此前做过一项网络调查,60%的被调查对象均反映对所在小区物业不满意。由此可见,买楼不能只看房屋建得好不好,日后由谁来提供管理服务也很重要。实践证明,选择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大型物业管理公司,遭遇恶劣维权纠纷的概率相对要小。
记者观察
房企线上销售“搏杀”
但别忘了遵守游戏规则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房企纷纷抓住网上卖房这根“救命稻草”,纷纷上马在线销售平台。事实上,多年以来网上卖房一直不算成功,但在疫情之下,各家也只能硬顶上。为了吸引客源,不少售房平台推出折扣优惠,并辅以“无理由退房”“成交给佣金”“注册拿奖励”等看上去十分诱人的举措。
这些看上去很实惠的举措,会不会再一次成为套路和手段?从春节至今笔者梳理的情况来看,有些问题仍然值得关注。尊重市场规律和游戏规则是起码的要求,不尊重规则,用一些看上去很“鸡贼”的套路和把戏忽悠消费者,最终受损的还是自己。
如果多看几家房企的线上售房措施就会发现,房企有“认购金”的制度,少则1000元,多则5000元,如果想要买房,这笔钱需要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缴纳,将心仪的房源锁定,等到签订合同缴纳首付房款时,这笔认购金将被用来抵扣房款。
是不是很熟悉?其实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定金,不过与线下购房时选房定金动辄几万元相比,线上购房的认购金并不算多。
其实,不论是定金还是认购金,采取的策略都是相同的——一方面,数额不算多,对于有心购买的买家而言只是“洒洒水”;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明确“专款专用”的规定,这笔钱实际上是进入了开发商的口袋,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钱可以先用于项目周转。
在“快周转”模式下的今天,房企对资金有着巨大的需求,为什么有些开发商会要求“定金不退”?恐怕正是因为钱被征用了。即便如今房企们纷纷表示认购金可以全额退,但如果你没有买房,最终这笔认购金相当于一笔“无息借款”给了房企,而认购金能不能按时退款,流程是否复杂,在疫情解除前,都是未知数。
“打折”和“佣金”都是这次线上售房的关键词,给出巨额优惠,同时还采取成交奖金和推荐成交佣金的制度,希望给购房者一种“买房很省钱”“买房还能赚钱”的感受。
从表面上看,这些都是房企让利引客的手段,相比价格让利带来的损失,开发商更害怕的是新建的房子没有如期卖出去,而疫情的影响也导致楼市成交几乎陷入“封冻”的状态,加快出货和销售回款,才能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毕竟建房、卖房都要成本,且开发商因为开发项目一般都会承担高额的负债,一旦现金流紧张,大型房企依靠强大的资金实力能够撑过去,顶多是财务数据变得不好看,而中小房企就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楼盘烂尾、开发商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事实上,不论是折扣还是佣金,与此前看房时销售人员话术中的“再不买就涨价”一样,都是在增强意向购房者的危机感。毕竟所有的开发商都不会宣传永久打折,而是会明里暗里地设置高折扣和高佣金的期限,“再不买优惠就没了”“再不买就拿不到那么多佣金了”这样的话是不是和“再不买就涨价”有异曲同工之妙?
已有网友发帖称又有开发商玩起了“先涨价再打折”的套路,尽管这些信息真实性未知,但类似的打折套路以前也出现过,而有关成交佣金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兑现的问题也屡见报端。所以对于购房者而言,面对折扣和佣金的诱惑,仍要打起精神,提高警惕。
以往,除部分大型企业外,鲜有房企会推出“无理由退房”,因为这与房地产行业大宗交易的属性,交易流程的复杂性,以及开发商快周转模式和加快销售回款的策略相违背。但在疫情影响之下,宣布“无理由退房”的房企多了起来,与“无理由退房”异曲同工的“降价补差价”措施亦是如此。
其实,宣传“无理由退房”的最终目的是打消购房者对于买后降价造成损失的顾虑,从而增强购房者最终决策的信心——你看,不用去管房价是涨还是跌,哪怕你只是心情不好有点反悔,这房子也能退不是?
不过,此次疫情期间,房企们的“无理由退房”并不是一个长期选项,而是有期限的。时间长的,从签署合同开始直到收楼入住,这数月期间都可以退。但时间短的就不敢这么承诺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些房企的无理由退房期限是50天、30天、10天,甚至7天。
“后悔期”那么短,恐怕根本未到签订商品房销售合同的阶段,所以也不能叫退房,充其量是退定金。与此同时,即便是真的要退,让开发商和销售顾问把原已收入囊中的房款、已经算入的业绩和本已拿到的成交佣金吐回来,退房者面临的复杂流程和退房阻力可想而知,纠纷就这样来了。
所以一旦推出“无理由退房”,房企就必须拿出真正的诚意和足够的资金储备,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辅以完善的机制和高效的执行力予以兑现。更要拿出应有的诚意,说退就退,否则这样的政策不出也罢。
南方日报记者 葛政涵
买房痛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买房痛点文案、买房痛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