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北京买房绝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京买房血泪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丈夫在北京买房,发妻得知后满心欢喜从老家赶去,为何进门后哭到崩溃?
众所周知,我国当代婚姻的三大件无非是房子、车子和票子。这三大件里最重要的无非就是房子了,作为家庭组建最核心的刚需,房子几乎是跟婚姻直接挂钩的。而对于现代未婚女性而言,有没有一套崭新的婚房,也成了她们衡量男方是否值得托付一生的重要条件。
有房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是能在北京有一套,那简直是锦上添花。按理来说,这样的男士乃是婚恋市场上的香饽饽。然而,对于徐文淑而言,一切却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好。
徐文淑何许人也?乃民国时期一位农村的封建妇女。乍一看默默无闻,不过说起她的丈夫,可是家喻户晓,其是民国大名鼎鼎的章回小说家张恨水。
一个能写出《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来抨击封建婚姻的大作家,为何还会娶一位封建女子为妻?原因在于这场婚姻是张恨水父母包办的,出于孝道,张恨水不得不硬着头皮接受。然而,新婚之夜,看到徐文淑臃肿丑陋的形象后,张恨水彻底绝望,他一怒之下摔门而去。婚后没多久,张恨水就借着外出求学的名义,离开了老家,离开了妻子。
虽然丈夫冷落自己,但徐文淑并没有任何怨言。作为一名封建女子,在她看来丈夫的一切自己都要默默忍受。张恨水离家后,徐文淑将张家一切事务照顾的紧紧有条,代替张恨水尽到了赡养父母的义务。
没两年,张恨水学成,凭借自己出色的文笔,他赚取了不少稿费,甚至还在北京买了房子。一切安顿好后,张恨水便想着将老家的父母接过来。
马上就要回到丈夫身边,再加上新家还在大城市北京。听闻消息后,徐文淑满心欢喜,马上收拾细软带着老人就出发了。然而,等她进了新家门后,却哭到崩溃。
原来,在外面这些年里,张恨水早就另寻了新欢。女方名叫胡秋霞,两人而且还有了一个女儿。入住北京新家后,看到房子里还有另一位女主人,徐文淑自然无比伤心。不过,她很快冷静下来,想着凭借自己的贤惠能干,丈夫肯定会接纳自己。
然而,一切只是徐文淑的一厢情愿。来到北京后,徐文淑不像是张家的儿媳,反倒像是张家的保姆。虽然她是张恨水原配夫人,但张恨水自始至终不待见徐文淑,而是一心爱着胡秋霞。
有意思的是,虽然徐文淑这段婚姻里没有丝毫爱情可言,但她却因此收获了一段友情。来到新家后,徐文淑竟和情敌胡秋霞成了莫逆之交。虽然是大房和二房的关系,但她对待胡秋霞如同姐妹一般。甚至当年胡秋霞早产,都是徐文淑在忙前忙后,才让母子两人保住了性命。
而徐文淑和张恨水曾是有过一个儿子的,但不幸早夭,这对徐文淑打击很大。为了报答徐文淑的救命之恩,胡秋霞直接让儿子认了徐文淑作干妈。也是由于姐妹情深,再加上跟孩子相处其乐融融,张恨水的爱对徐文淑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徐文淑的婚姻困局,无不是封建婚姻制度的恶果。其实,张恨水也懂,也能理解徐文淑,但他却始终对徐文淑爱不起来。为了弥补徐,后来战争爆发后,徐文淑离开北京,张恨水还每个月给徐寄一笔不菲的生活费,一直到徐文淑去世。
这场婚姻里,没有对错,只有无奈。这种无奈,是房子和票子也无法解决的。在那个慌张的年代,或许这就是封建婚姻最完满的结局。各位读者,你们又是如何看待张恨水和徐文淑的婚姻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靠工资在北京买房现实吗
如果是平均水平对平均水平,感觉挺难的。
主要是看两个数字: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体上就是你实际可用来支配的收入,那么北京的情况如何呢?2017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7230元,如果是一家两口的话,那么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这一家一年实际收入是11万多一点。
而对应的是北京的房价,2017年北京房屋平均价格是67591元。
通过这两个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北京居民的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以购买1平米的房子。
假定维持二者的恒定增长速率,也就是房价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等比例增加(事实上,这个假设是不存在的,这一波房价暴涨,但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却没有暴涨),那么你不吃不喝,一年都买不到1平米,如果支出达到收入一半,那么连半平米都达不到,最终的后果就是从22岁工作到65岁退休,你能够赚到的钱也就是5.7万*43=245万,除去一半的开支,那么只剩下120多万,这种情况下,只能住30平左右的房子,夫妻的话,达到平均水平,可以承受60平的房子(这里是不变价,不考虑通胀因素等影响)。
不过也并没那么绝望,其实这个平均数值是全体北京人的一个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里的收入包括了老弱病残等诸多人口,事实上,处于工作期的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应该明显高于这个比例,比如我看到有的答案里就有人月收入四五万。
所以还是要有点信心。
北大清华毕业生们 你们是真买不起房还是真矫情
通过新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无奈以及苦闷。但再看看他的薪资,又不免令人羡慕。20万+的年薪在北京是真的买不起房?还是暂时买不起房?
真的买不起房代表着这辈子无论如何努力都买不起房了,这是一种彻底的绝望;而暂时买不起房,仅仅是现阶段无法负担得起,但过上三五年,说不定就能买得起了。
小编认为,至少引起热议的这两位清华学子是后者的情况。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按照北京目前5.2万/平米的均价,如果买一套70平米的小两居,需要364万,如果首付35%,加上各种税费,购房者至少要准备130万。
那么130万对两位年薪20万+的天之骄子来说,不靠父母,仅靠自己需要工作几年呢?我们先来算算他们大概的生活开支。
根据小编对北京、上海两地的了解,北京的物价除了住房,普遍要低于上海。所以小编做了个如下生活开支表:
四舍五入一下,扣除56000的生活开支,假设两位学子的年薪都在25万左右,随着年薪的增长,年度结余在20万+是大概率事件,假设每年结余均为20万,那么攒出130万,至少要6.5年。
但这个是按照北京房价的均价来算的,如果娇子们愿意放低点姿态,到郊区或者郊环先去买下一套,这个时间还可以再缩短。
但是算来算去,我们都忽略了北京买房是需要拿到结婚证的,这也就意味着首付还可以考虑找另一半帮忙。
毕竟是北大清华博士的另一半,收入再怎么低至少也有北京市平均工资的水平吧。按照目前北京市8717元的平均工资水平计算,一年收入在10.4万左右,再扣除一年5万元的生活开支。夫妻两人的收入在25万左右,如果再来买首付130万那套房子,需要5.2年。
工作5.2年就能在中环买到一套房,时间并不算长。所以那些天之骄子们,说你们矫情一点都不过分,谁告诉你们一毕业就能实现买房买车的?你们焦虑买不起房,不过是急着要过上“标配”人生而已。
其实在北京真正买不起房的是北漂的低薪蓝领,他们多半出身农村、拿着低廉的薪资、过着卑微的生活,他们整日奔波劳碌甚至没有功夫到网上发文来反驳这些无病呻吟的北大清华娇子们。
北大清华的学子们之所以能够引起舆论热议,就在于他们作为社会的精英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而那些“无声者”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群体。
所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哭不出声的孩子才是真可怜。
北京买房绝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北京买房血泪史、北京买房绝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