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谈当年买房(开讲了易中天这是我的选择下)

时间:2022-12-08 阅读:18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易中天谈当年买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开讲了易中天这是我的选择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易中天经典语录

易中天从武汉大学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按照当时的规定,易中天必须回原单位——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工作,经导师胡国瑞向当时的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力荐,提出人才难得,要求挽留,刘道玉随即找当时的教育部部长,明确要求破格留任易中天,于是通过校方、教育部与新疆自治区政府的协商,刘道玉答应以当年分配5个本科毕业生到新疆作为把易中天留下的交换条件,最终由教育部专门下文批准,易中天才得以留在武汉大学任教。

1.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2.刘邦呢,这时候正由两个女孩子一左一右侍候着洗脚。可能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还搞点足底按摩什么的、

3.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4.“由于组成盟军的各路诸侯都在函谷关以东,所以这只部队又被称为关东联军、关东盟军、关东义军~~~简称‘关东军’(--!!!)”

5.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6.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弹琴,认为是计,说“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

7.袁尚、袁熙哥俩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给做了!”这边公孙康也合计:“不如我请他们哥俩来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俩给做了……”结果是公孙康把那俩给做了!

8.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

9.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10.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

11.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12.那时候江东的老百姓都称孙策为“孙郎”,称周瑜为“周郎”。郎,就是小伙子,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喜欢美媚的,所以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到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孩子……可以说这时的周瑜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13.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14.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15.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曹操劝老婆回家)

16.刘备干逃跑这事还是很在行的。他就像海轮上的老鼠,好像总是能第一个察觉到哪一艘船会翻掉……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然后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17.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18.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

19.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20.“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变法,像根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宁”“削藩是要削的,但是不是像你晁错这样急吼吼的。”

21.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22.“曹操的所谓‘屯田’,屯,就是生活方式军事化;田,就是生产方式集化。这是相当高明的政策呀!就相当于曹操建立了一个1700多年前的‘生产建设兵团’喏!”

23.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24.“袁绍要另立新君。有一次把曹操找来喝酒,喝着喝着他掏出一个玉玺,估计是袁绍自己私刻的,跟曹操商量(一只手掂量着,作私语状):‘你看…这个东西,啊…怎么样,咱哥俩干吧~~’”

25.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从学者到蜗居一室,20多年前易中天经历了什么?后来怎样?

"我会坚决反对你的错误意见易中天谈当年买房,但是我仍然愿意用我的生命去换取你发言的权力。"——易中天

少年埋下对文学和历史的种子

通过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易中天先生对是非公正,法则规矩的追求,不因为主观的个人喜好而破坏规则,无视他人的权力。易中天生于长沙,从小体弱多病,没少给父母惹麻烦,正是因为身体原因所以父母经常给他讲一些历史小故事,买一些历史读物给他打发时间,也就是从那时起,易中天开始接触历史和文学。

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年少的以中天更加的热爱阅读,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矛盾的"白杨礼赞"和"子夜"这些五四时期文学大家的作品他尤其的喜爱,正是少年的文学历史种子的深埋,才让以后的易中天对历史文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武汉大学意气风发

许多的说起易中天这个名字最先想起来的就是《百家讲台》里的"汉代风云人物",殊不知但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的易中天先生就早就是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了。 易中天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在武汉的校园里学生时代的易中天就是学校风云人物,无数学弟学妹心目中的厉害学长。

易中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学校留校任教,在他执教的期间,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武大的校园里面掀起了一股"历史文化"的热潮。被称为当时学校的"四大明星讲师",受到了全校领导的器重和学生们的欢迎。在这些器重他的领导中最器重他的就是当时的武汉大学的校长刘道玉老先生,刘道玉对易中天爱护有加,很是欣赏他的才华,在刘道玉校长执掌武大期间易中天都任职到了中文系的副主任。

在当时的武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易中天谈当年买房:"不怕今天没饭吃,就怕今天抢不到易中天的课"我们常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但实际上在武大的学生心中易中天先生的课程看得比一天吃饭更加重要。如果你是二十年前的武大学生,你会有学姐学长告诉你"不管易中天老师今天讲什么课,你只管早些去抢座位就是了,他的课妙趣横生,受益匪浅,去晚了会没座位的。"

当你走进他的课堂,你会看到一个偌大的讲堂门庭若市,座位那是座无虚席,甚至在走廊过道上都挤满了来听课的学生。

紧跟时代脉搏,多产高产明星学者

在那个文化界百家齐放的时代,文化历史研究欣欣向荣的年代易中天先生在学术领域是一个多产和高产的学者。易中天先生原本的学术研究方向是文学,特别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在二十多年前,社会流行和崇尚美学。易中天先生紧跟着大众的文化需求,把握发展的方向,融会贯通的在美学研究中加入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为美学的举例说明。

这一方面符合时代的需要,一方面又传播发展的魏晋文学。在美学研究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出版了一本流行书籍《文心雕龙中的美学思想》用自己的学识写今人的追求,同行们纷纷劝他不要这样,这些都是不符合你的专业的著作,不会有人看的,可结果却让同行大跌眼镜,这些离题的著作受到了民众的强烈反响。在同行的眼中易中天还有一点"不务正业",怎么一个不务正业呢易中天谈当年买房

他撰写的《读城记》集合魏晋文学,散文杂谈,历史研究于一书早就是那个时候的畅销的热书,也是和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唯一的一本相提并论的民众文化作品。一个历史与文艺并重的,流行性与经典并和的文化名人。

坚守内心正气,退居厦门

奈何,时间的流逝,武大校长的没落,失去了伯乐的千里马。没有了伯乐,易中天这匹千里马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奔跑的意义。后来时局不符,文坛不定,易中天只得退居厦门。三国风云,就好像他自己内心的斗争。

才华与名气,才情和学识让小人嫉妒,中国自古以来另类就不合群,那就会遭到业界排斥,自我发展就常常因此就此中断。易中天先生有着传统书生的傲气与傲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寒风中依旧保持自我的颜色。不明世故的他被小人构陷,几十年间从不触碰底线,从不投机取巧,从不趋炎附势,守得一方心气,守得一方率真,守得一方执拗。天命之年,苦难不期而至,举家南迁到了厦门,与老校长刘道玉共进退。

因为傲气看不惯不学无术的新领导,一代名儒,一代学者屈居在一方蜗房。哪怕是一个普通人家的房子也可以给自己女儿铺一床位,可就是这样一代学者,因为老校长的知遇之恩,因为心中的正义,连给自己女儿铺床位的地方都没有,只因为房子面积太小。守的人格高洁,怎么在乎这些物质的外在。易中天除了一身正气还有一种楚人怀才为效楚的心怀,他被迫离开武汉大学怀着一腔的热血委顿等待。

岁月变迁,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流量和信息的时代,当年的武汉大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给了易中天先生一份心悦,他可以坚持本心,他可以直言不讳,对于文化的商业化,他欲拒又欲迎保持着自己心中的距离和底线。

易中天曾言易中天谈当年买房:是我的,我不拒绝,不是我的,我不强求。小打小闹无伤大雅,大是大非一步不越,这就是易中天当今处事原则。离开武汉大学多年后人们在谈起易中天先生依然是感慨万千,精神导师。

在后来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人们看到了隐退都年的武汉大学的老校长刘道玉老先生,在记者谈及二十年前的武汉大学,刘道玉老先生依旧认为易中天是他最欣赏的学生,最敬佩的讲师。在谈及后来的刘老没落影响时,他低下头愧疚道:"我对他有愧,若不是当年他一直随着我,易先生也不会受到这么大的委屈,也许他应该有更大的发展进步。"

从易中天先生风雨浮层的二十多年,我们看到的变化的是时代和流逝的光阴,不变的是易中天先生心中的初心和底线。一生传奇,一代名儒,一方执着,这便是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如此火热,为什么他却从《百家讲坛》上消失了?

易中天现在之所以不上百家讲坛,我想可能是他买房子的钱凑足了吧。因为易中天他自己曾经在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上面亲自说过自己上百家讲坛是为了买房子。

当时易中天还只是一个比较穷困的教授,甚至连房子都买不起,也就那时候他接到了百家讲坛的邀请,所以他为了买房子而决定去上百家讲坛去开讲课。据说现在他不上百家讲坛,是为了把让自己冷静下来,去专心于学术问题。我想这还是有几分可能性。

除此之外。现在百家讲坛的热度也不像当时刚播出的那几年那样火了,现在学术问题在社会上被讨论的范围减少了,百家讲坛的收视率开始逐渐下降,而且他的历史由于缺乏独特的观点,也使人们感觉到乏味,并不是很愿意去听他的历史课。就是这些综合原因导致了他现在从百家讲坛这个节目上消失。

而且如今的百家讲坛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还是在单纯的讲历史课,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题材可以讲了。并且百家讲坛的形式那么多年从来没有改变过,与此同时人们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现在已经有很多其他的节目可供人挑选,并来可以来替代百家讲坛了。如果百家讲坛现在可以把他的解说更加通俗化,可能还是有希望浴火重生的,毕竟国民现在对历史文化国学知识还是十分感兴趣的。

其实易中天写的书还是有一些是可以的,当然我希望他以后可以做一个有自己独特观点的学者,而不是做一个改编别人想法的作者。

易中天从文化群宠,为何沦为哗众取宠的二流学者?

其实说易中天是从文化群宠沦落为哗众取宠是不正确的言论,迄今为止他在文化圈也占有相当的地位。虽然他一直以来的讲学方式属于比较浮夸逗趣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成了哗众取宠的二流学者。

说易中天是哗众取宠,应该是由老梁说起。他在一期节目中,指出像易中天等人这样讲述历史的方式其实就是低级评书,根本不具备专业性,有点哗众取宠。所以就有人断章取义,说易中天已经被人们嘲笑,甚至在学术界是个笑话。其实这样说的人,才更像是笑话。

易中天原本是武汉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在学校当老师。从小就喜欢看书的他,读完书教书,在课堂上也给学生们讲他看过的书,讲他理解的故事。谁知道讲着讲着,他就讲到了《百家讲坛》呢?当时的《百家讲坛》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了,如果易中天不能起死回生,那可能要面临着停播的尴尬局面。所以找到他的导演,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打算往平静的湖里面丢一块大石头,看看到底能炸出怎样的水花。

无疑易中天的评讲方式是成功的,因为他真的拯救了《百家讲坛》。那种万人空巷的画面,也可以出现在电视机面前。他讲的《三国》,有血有肉有趣有料,哪怕是普通的小老百姓都能看懂,没有人不喜欢。而在他成名后,有人曾问过他,为什么好好的大学教授不当,要跑来电视台。易中天老师真的很真爽,他当时说的是因为想赚点外快买房子。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赚到买无数套房子的钱吧。

2005年到2012年整整7年时间,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讲了几百个日夜,他越来越火,甚至还出了好几套书。但是不喜欢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大多都是圈子内的人。因为他们觉得易中天这种讲三国人物的方式,简直就是天桥底下说书的,哗众取宠,带有极端的个人主义,一点儿也不正统。与其听他讲,还不如去听评书呢。

这个时候看他不顺眼的人一个个都跳出来了,对他各种批判,甚至认为他不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学者,没有学者会这样亵渎历史文化。可易中天老师根本不在意这些人,谁要是质疑他,指责他,他照单全收,但是坚决不改。逮着机会了,还能挨个怼回去。他认为原本每个人眼里就应该有不同的人物认知,他为什么不可以用全新的角度去解析历史人物呢?只要不改变原本的史实,怎么评讲不全看个人的本事?

2015年,易中天老师宣布退休,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大家就以为他真的凉了,成为了二流学者。其实一个人的公过自然有后人来评,不论业界怎么看他,我们老百姓都是真心喜欢易中天老师,认为他讲的历史很有趣,这就够了。

能跟你了解一下厦门大学么

哈哈,厦大:::

1.

你知道吗? 厦门大学是唯一仍然采用拉丁名的大学;

是唯一迄今没有同其易中天谈当年买房他学校合并的大学;

是唯一没有选用“毛体字”或“郭体字”作校名题字的老牌大学,其门匾是鲁迅先生的笔迹,他曾在这所学校教书,校名是从先生书信中摘出的。

2.

你知道吗?厦大是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

第一所把创办人称为“校主”并且每年祭拜的大学;

第一所校区间跨海的高校;

第一所所有宿舍都免费安装空调、热水器的高校;

第一所在学校里开设高尔夫球课的高校;

当然,厦大实行的米饭免费,据说也是全国高校首例;

2010年高考后,一则网络版招生广告悄然传播:她是985+211,不断电,不断网,不禁校园亲热,米饭免费,免费纯净水,公费医疗,气候适宜,师生和谐,性取向与政治倾向自由,言论宽松,5A级校园,5星级图书馆,国际化办学,国防前线,面向太平洋,氛围浪漫, 美女如云,靓仔一片,请认准代码10384,欢迎报考厦门大学。

3.

你知道吗?西村的田径场又名演武场,因为郑成功曾经在那里操练兵勇。在那里,发现了郑成功亲笔石碑“练胆”。

4.

你知道吗?天上有两颗小行星,闪烁着厦大的名字。一颗叫“陈嘉庚”星,编号2963,一颗叫“余青松”星,编号3797,余青松是厦大天体物理学教授。

5.

你知道吗?白城虽在厦大门外,但是却属于厦大管辖。

6.

你知道吗?厦大本部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向万石植物园,省去四十元的门票。就是从华侨之家的三岔路口,上凌云路,然后爬一段小山坡……

7.

你知道吗?高晓松《同桌的你》是因为在厦大邂逅了一个新闻系女生创作而成。1990年落魄中的高晓松来到厦门,在厦大校园中的“东边社”租房而居,这座美丽的校园给了他无数灵感,在半年时间内,《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年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无悔》等歌曲诞生了。

8.

你知道吗?歌后王菲当初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厦大生物系,只是旋即为了学习音乐,而全家移民香港,因此没有入学,这也算是厦大很多王菲歌迷的一个遗憾吧。

9.

你知道吗?厦大与其他高校的一些血缘关系。

1951年5月,厦门大学等高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后独立组建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师生转入青岛的山东大学,组建为山大海洋系。1958年山大迁往济南时,海洋系留在了青岛,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与南京大学等高校的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1952年,厦大的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

1953年,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

而今,这些当初被划出的专业都成了以上这些学校的招牌学科。

10.

你知道吗?鲁迅当初才曾在厦大任教,但似乎他并不喜欢这所海岛上的学校。当时,他正与许广平热恋,在给许的信中他写道“我到此快要一个月了,懒在一所三层楼上……,这楼就在海边,日夜被海风呼呼地吹着”,甚至晚上他还把夜壶中的小便直接泼向楼外。

但是艰辛酝酿浪漫,他和许广平一封封的情信后来被编成了一本文集,也很有名气,曰《两地书》。此外,他还在这个自己不喜欢的三层楼上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

11.

你知道吗?从百家讲坛上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是当时的厦大校长陈传鸿教授挖来的。现在不得不佩服陈校长的慧眼识材,因为当时易中天还只是武汉大学一个副教授。而此外,更让人感动的是,易中天刚到厦门时买房缺钱,陈校长就把私人存款借与他—这是陈校长2010年仙逝后,易中天在自己博客中透露的。

厦大校长似乎都有爱才之德。陈景润当年在北京教中学,整天只顾搞研究,且不善于交际,为校方所怠慢。为了心爱的研究,他辞职回到福州老家,生活困顿,据说,有时还要上街摆摊。时任厦大校长王亚南先生(中国经济学大家)专门找到陈景润,将其聘至厦大,供其安心钻研他的“哥德巴赫猜想”。

2007年,时任校长朱崇实教授也力排众议将青年学者谢泳招致厦大,而被学术界誉为“当代蔡元培”。

而鲁迅在厦大时的林文庆校长则就有些争议了,据说是由于鲁迅与林校长不和,甚至传言“林校长限制鲁迅用电灯的时间”。因为这些不清不白的纠葛,在全国推崇鲁迅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位对厦大发展功勋卓著的林校长也被人刻意遗忘。但是客观地说,林校长也是无愧于鲁迅的。当时鲁迅在北京教学,常常拿不到工作,还因为去教育部讨薪,被警卫打下一颗门牙。而就在此时,遥远海岛上的厦大向他伸来橄榄枝,提出了400大洋月薪的优厚待遇,并且未等鲁迅动身,又直接给他寄来了500大洋,作为提前发放的薪酬和路费。1926年的400大洋,对一般人而言是不可想象的(据考证,当时一般人每月的基本花费仅2-3个大洋足矣),以至于鲁迅去银行兑换支票时,职员怀疑他的身份。

历史是公正的,最近几年,厦大校园一所安静的小湖边悄然耸立起一座小亭,曰“文庆亭”,并且立起了林文庆校长的半身塑像。

12.

你知道吗?毛泽东曾经差点来厦大教书。1921年,厦门大学成立伊始,厦大校长林文庆求贤若渴,给梁启超等贤达写信,让他帮助推荐一批优秀教员(又是这位林校长易中天谈当年买房!)。梁委托其他人寻找,其中列入视野的就有湖南籍的一位师范生毛泽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毛终未成行。不知道毛当初如果真的来到厦大,享受着400元大洋的月薪,会不会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13

.你知道吗?现任厦大校长朱崇实教授,为人亲和,闲暇时喜欢一个人倒背着手,在校园里到处走走看看,更喜欢骑着一辆大金鹿自行车上下班。直到2011年元旦和一些学生代表聚餐时,朱校长透露自己的大金鹿被盗了(厦大有一个“校长有约”活动,抽到的同学可以和校长一起早餐,并且借此交流谈心,笔者参加了)。

料想厦大的保卫处长听了一定很紧张吧—学生丢车你不理睬,但校长丢车这事可不小啊!

14.

你知道吗?厦大校园中最靓丽的莫过于独特的嘉庚式建筑群了。当初陈嘉庚先生指挥工人建厦大时,并没有找专业的设计师,而是自己动手设计了一种新式的建筑:这种建筑屋顶是传统的中国拱顶加燕尾式房脊,而下面楼身却是西方式的花岗石建筑。由于造型独特,中西合璧,因此被人称为“嘉庚式建筑”。有人说这是“戴斗笠、穿西装”,更有人说这是寓意“东方压倒西方”。

15.

你知道吗?厦大喜欢用“芙蓉”这个词:芙蓉湖、芙蓉餐厅、芙蓉隧道、芙蓉宿舍(其实住着男生)。而这两年厦大校园时常游荡着一位中年旗袍女,穿着类似杨二车娜姆,头上还戴着花环,或许因为她经常在芙蓉湖小岛上朗诵诗歌吧,人们美其名曰:芙蓉姐姐……

16.

你知道吗?厦大多美女,厦大有情人谷,厦大依山靠海,万石植物园更是自家的后花园,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所充满浪漫和爱情气息的校园。浙江大学的郑强教授在全国演讲出名,但担任浙大党委副书记的他在全国多个地方的演讲中却毫不吝啬地为厦大代言,赞叹厦大的校园如此之美,“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不让人谈恋爱。

但是厦大似乎美女太多了,以至于很多女生都在为供需失衡而发愁。自2008年起厦大本科新生中女生首次超越男生,达51%,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女生是星星,那么厦大星光灿烂;如果男生是白云,那么厦大万里无云”。“可爱”的厦大美女,可怜没人爱!

17.

你知道吗?厦大和佛教圣地南普陀寺斜对门,寺里的和尚天天穿着僧袍在厦大散步、打球、骑车和看美女……

18.

你知道吗?厦大的西门在正西面,厦大的“南门”却在西北角,这让很多游客很诧异。其实南门全称为“大南门”,紧靠南普陀寺,由于位于原先的大南片区而得名。

19.

你知道吗?厦大石井女生宿舍区的小猫、小狗幸福得要死,每天懒懒的晒着太阳,等候着美眉们来喂,而且还享受着美眉们的抚摸、拥抱。2010年厦大清除流浪狗猫行动中,针对一只叫“旺财”的小狗的去留问题,厦大女生没少在网上向校方抗议施压。

20.

你知道吗?这座风景旖旎、位于温暖南国的大学骨子里并不柔弱。抗战时期,厦大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被迫撤离,辗转迁移至大山深处坚持办学。解放之后,全国高校终于等到了和平发展时期,而位于东南沿海的厦大却没有那么幸运。炮轰金门的无数炮弹都是在厦门岛呼啸发出,而彼岸的炮弹更是时不时落入厦大校园。厦大的师生在枪炮声中又度过了许多年,一手抓战备、一手抓学习,直到1979年停止炮轰金门的命令下达。

在硝烟战火中,厦大骨子中多了一份阳刚之气。

21.

你知道吗?厦大今年90年校庆了,时间是2011年4月6日

当年易中天第一次去厦门开讲座时只有五个人听 ,你认为这件事对易中天现在的成功有帮助么?

我觉得在易中天第1次参加厦门大学的演讲时,仅仅只有5个人前去听,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还是蛮大的。也可以说是他成功之路上的一大助力吧。但我觉得最惨的并不是当时只有5个人去听他在厦门的演讲,而是在这5个人中听了一半,还有两个人离开了。

如果我们站在当时易中天的立场想一想,当你在踌躇满志的去开人生第一次演讲的时候,偌大的一个演讲室,只有你一个人再讲,而下面却只有5个人在听,在听的期间还有两个人走了,这样的事情换做谁谁都受不了呀。我想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事情,让当时踌躇满志的易中天明白,他想要真正的成功,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他更加的发愤图强,去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人,吸取更多的教训。最终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到了今天这个地位。

在多年之后,当易中天再次的站到了当时同样的演讲台时,他再次的提起了,当他在1992年第1次在厦门演讲时的经历。而这次演讲,他的下面不仅仅高朋满座,而且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他的那次演讲从头到尾接近三个小时,却没有一个人上厕所,也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开过。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情对他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易中天能够受到第1次演讲时的打击,从而奋发向上。我们也应该学习他那种精神,将挫折化为动力,让我们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易中天没能忍受第一次的打击而一蹶不振的话,是很难有现在的成功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学习易中天这种精神,不要害怕失败,能够通过失败总结自己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更好的发展。

易中天谈当年买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开讲了易中天这是我的选择下、易中天谈当年买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goufang/13699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