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典樊老师(樊老师推荐的育儿书籍)

时间:2022-09-21 阅读:11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经典樊老师,以及樊老师推荐的育儿书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樊登讲论语:学而》听书心得

姓名:陈培南

日期:2020.12.17

《樊登讲论语:学而》听书打卡。

自从接触了樊登读书,然后就慢慢的接触到了《论语》,小时候只知道背诵几句而已,却不知道其中真正的含义。现在经历过生活之后,才会有一些感触。自从知道《论语》对樊登老师有很大的一个帮助之后,自己也就慢慢的去研究,先从《樊登讲论语》开始,再去买一些书,钱穆先生的《孔子传》,以及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都在拜读,最近还参加了梅子的共读《论语》线下沙龙。现在的我,可以说对《论语》有些情有独钟。当然主要是因为我从其中学到了太多太多,虽然没有达到樊登老师的这种境界,但是每每听到《论语》中的一些内容,总会感同身受,也会深受其影响。

樊登老师去山东拜见孔陵的时候泪流满面,而我听到樊老师预告要讲《论语》的时候,就差点激动得有些快要流泪了,当我真正去听的时候,感性的我常常忍不住也要潸然泪下。真的感觉到其中的大智慧,自从接触之后对我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就在一年前,家庭环境,工作状态以及个人焦虑问题都导致我真的都不是很舒服,差点喘不过气来。现在自从接触樊登读书和《论语》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变,樊老师说每一本书都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我认为,《论语》中的每一句话,也都能解决一个问题,每听到任何一句“子曰”我都会肃然起敬,都有很大的收获。

这一次听《樊登讲论语》,怀着满身的期待,确实不负众望,我认真的连续听了好几遍,里面总结出来的20句核心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樊老师的用心总结,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熟悉的20句话,之前听樊登老师讲的《梁漱溟先生讲孔孟》,里面说到孔子的14种态度,跟这本书如出一辙,内容也很相近,有异曲同工之妙。

樊老师讲《论语》与其他人讲的《论语》有些不太一样,他是结合了他生活中的智慧,结合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心理学,经济学,甚至家庭育儿以及夫妻关系等方面,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容易产生兴趣。

每次听到君子不器。就会想起《非暴力沟通》,想起观察事实而非评论,同时想起了印度心灵大师克里西那木提的那一句,不带任何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子绝四”,即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这四件事是不能做的。易经里面也有一句话叫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是这个道理。

孔子说,君子谋道而不谋食,君子忧道而不优贫。去年很多的烦恼,大部分是因为压力过大,因为生活困难,所以有点焦虑,有些不安,有点迷茫。现在遇到这种时候就会想到孔子的这句话,就像樊登老师以前在大学毕业后迷茫的状态一样,想到这句话,就会平静下来。结合“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于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方法,去解决问题。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以前自己经常会害怕失败,害怕别人给我负面的评论,也会害怕自己讲错话,从而错过了很多的表达机会。有一本书叫《终身成长》,以前我的这种行为叫做固定型思维,学习这本书,再加上孔子的这句话,让我变成了成长型心态的人,学会了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而是你自己要去让做得更好,孔子还说,“人不知而不愠”。

关于子贡说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以及孔子回答的“贫而乐,富而好礼”。我会想到,子贡表现的是神秀的一种状态,叫做“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孔子的状态是不找,就好比六祖慧能,慧能的这种境界叫做“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子贡和孔子的区别。

子入太庙每事问。想起了犹太人教育小孩的方式,在课堂上面如果有不懂的,马上就问老师。他们的课堂都是热闹讨论的翻转式课堂,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要去问,这才是智慧。

每当遇到不顺很想埋怨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说的,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想成为的人,也只是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又何必去埋怨别人呢?吾欲仁,斯仁至矣。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所以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可以帮助我不去埋怨别人,不去再迁怒于人。

孔子说,见贤思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平时生活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无处不在。每次跟人接触的时候都会学到一些东西。幸福和快乐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能够从他人身上学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相互连接在一起。

孔子是当之无愧的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人家,他的思想能够深深的触动到人,可以使我们安身立命,教育我们如何过生活,如何做自己。但虽然他是圣人,但是他也自己有脾气,也喜欢听歌,也喜欢吃肉,同时还会骂载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所以说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每当一件事情做完而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时候,就可以从《论语》中去找答案,每一句论语中都能悟出一个大道理,不管是家庭方面,还是亲子教育,或者是说工作生活。都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很多,真的要感谢孔子,也要感谢樊登老师,能给我们这么好的指导,帮我们安身立命,学会如何生活工作,如何建立人际关系以及维护家庭关系。

我知道《论语》对樊登老师的影响很大,同时我也期望能对我有一些帮助,也相信它一定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起码到现在为止,每当我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以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学会了让自己有一个终身成长的心态,和一种成长型的思维去做事情。同时也学会“君子不器”,不去妄加评论别人。最终奔向颜回的境界叫做“不迁怒,不贰过”。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樊登老师却说,一句《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就可以完全改变你的生活,如果每天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那么你就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王阳明说。知而不行,只是未曾真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我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多去实践,让读书和《论语》共同来帮助我们,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让我们大家都能过得越来越好。

《妈妈知道怎么办》读后感

作者:王小骞

樊老师已经在app里讲了特别多亲子育儿的书籍,为什么这本还需要拿出来讲呢?确实是写的太好了,有理论有实操,还有亲子育儿锦囊妙计。

都说第一印象特别的重要,书中就提到“55387”定论:55%是你的仪容仪表和肢体动作,38%是你的口气口吻,7%才是你谈话的内容。所以尤其在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更要注重交流的法则,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诉求。

在“有效沟通”这一章节里面就有拆一个繁体字“聼”——耳目一心,用而为王,继而突出倾听的重要性。很多家长会和我们反馈说孩子不愿与其交流,在你埋怨孩子的时候,是否有思考过是不是因为之前一次次的拒绝倾听孩子的想法而导致后续不愿和你交流了呢,听比说更重要。

身边的每个熊孩子都是很顽皮的,当熊孩子把家糟蹋的不行的时候,你特别想发火的时候,作者也给大家建议“按下积极的暂停键”。如果当时实在没忍住,事后也一定要主要和孩子进行道歉,前几天也听到一位老师分享的关于处理这种情况比较幽默的话语:“并不是我在打你,是杏仁核在打你”,我们都知道在远古时期,当人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杏仁核就处在打或者逃抉择中,而杏仁核在7秒钟内是最活跃的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当你要发火的时候咽口水,或者上洗手间照镜子等都是属于缓解的一种方式哦。当你用幽默的话语把这句话讲出来,本身也是一种调节氛围特别好的方式

当然这本书也提到了樊老师在大部分亲子育儿书籍里提到的: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是培养孩子感情非常好的机会,而当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则是塑造孩子正确价值观的时候。所以不要吝啬你的完美和夸赞,但一定要说出具体的行为和动机,并进行总结,也就是“二级反馈”,同时也要说出你对孩子的爱。

当你和孩子已经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也一定要先改变自己,才能谋求盖着的改变,在改变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更需花费更多的时候和精力。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加油!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1

第一次知道樊登是在朋友的书店里,他的书店每周都会播放一部电影,结束后播放一集樊登读书会的内容。此时,孩子们刚刚从电影情节中走出,自由的坐在各个角落里读着书,家长们就围坐在投影幕前,细细品味樊登讲的每一本书。往往,家长们还没有看完,孩子们就会循声而来,一起和我们观看,《养育男孩》《养育女孩》《你就是最好的玩具》《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每一集对我来说,都如醍醐灌顶,让我在育儿路上突然想通很多。

我的儿子转眼已经进入10岁了,老师在开家长会时说:“现在孩子们都在不同程度地进入青春期,甚至有些青春萌动的小心思。而且学会了说巧妙的谎言,学会和其他同学搞恶作剧......”在老师看来,10多岁的孩子开始叛逆,已经试着逃出家长的手掌心了。

如果没有读过樊登所讲过的书,我的内心也许和其他家长一样充满了恐慌,害怕有一天,他不再受我控制,不再听我的话,开始反抗。甚至担心孩子会像比较激进的哪些孩子一样,跳楼,跳桥,弑母.....好在,我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认识了樊登,如今手握这本《读懂孩子的心》,又把我从前从吸收的支离的信息重新整合,我感到,万分感恩。

我们都是育儿路上艰难的践行者,即便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又是那么难以持续。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在反思,在改变。曾经,我和儿子的关系就是“毒刺”关系,我不愿意过分的表扬他,人多的时候不喜欢他大声说话,我曾经说我的孩子“哗众取宠”,我经常在人前否定他,即便看到了他羞红的小脸。但是,樊登让我认识了《正面管教》,我开始使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我感受到我们之间的关系的改变,以及他对我的无条件信任。这都是从我的改变开始的,虽然我曾经错过,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修复。

我的孩子,终将会从男孩成长为男人,如今的他认真,上进,积极,向上。最近,他纠结于我和爸爸对他和妹妹的不公平,对妹妹的表情更柔和,语气更温润。我正在想办法帮他走出困惑,他自己找了篇描写父子关系的文章,他自己读,给我们读,还郑重的告诉我们:“我知道,你们爱妹妹,也爱我,只是我们不一样大,要求也不一样。”听了他的话,我真是两眼泪,他能自己解决问题,比我们开导更有效。

庆幸我认识了樊登,读了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读懂孩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2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我心情愉悦;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我的心,让我看清前路;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我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我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我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读懂孩子的心》,在樊校长的带领下我加入了樊登读书,有幸读到这本书,这本书汇集了《童年的秘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让孩子远离焦虑》《正面管教》《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等17本优秀的家庭教育书,俗话说得好,“走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不论我是幼儿教师,还是一名家长,这本书对我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知性、优雅的女士有一天向他求救,说她辅导孩子写作业气的心脏都不好了,忍不住发脾气,孩子哭、老公生气,她自己也难过。她说:家教类的书也没少看,为什么一到辅导作业就不行了呢?”我想这几乎是每一个家庭里都在上演着和孩子相爱相杀的故事,家长们很委屈、很无助,但是绝不放弃继续用错误的方法“帮孩子养成好习惯”。那么父母尽到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是尽到了伤害孩子的责任?父母是爱孩子的人,但同时也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唯一的破解之道,是父母成为终身学习者。看到这个案例我内疚自责,这个事情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我对孩子的高要求导致他在做一些事情时对自己不够自信,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因为他就是在不断批评中长大的。所以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这句话,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从自己力所能及、能够学到的东西开始,让他获得尊严感、成就感,不要让他总是面对挫折,这样孩子就会更加容易热爱学习这件事。我很庆幸自己加入了樊登读书,每天与书相伴,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学习借鉴书中的教育方法,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让我不再一错再错;在迷茫的时候给我指点迷津;在彷徨的时候让我更加明确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铭记做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纽。一旦你下定决心搞教育,就一定要有使命感,还要更专业。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都来读书,读好书,真正读懂孩子、理解孩子,努力做一名好老师、好妈妈。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3

读懂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因此我利用暑假的阅读了《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看完后对我受益匪浅。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件的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它是一种精神枷锁,牢牢的套住孩子。'听话'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撒得到处都是,难以收拾饭桌地板;孩子出门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的负担……阻碍了孩子,也就阻断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同时让孩子变得懒惰,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不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 家长们喜欢让自家孩子无原则的谦让,理由五花八门:比如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出来吧;小朋友们是客人,你是主人,你该让着他,等等。这些荒唐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就是武器,哭就可以得利。这些理由是经不得一丝推敲的,到了孩子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殊不知,这些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因为所谓的面子,而让孩子无原则的谦让了呢?

我曾以为: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读懂孩子的心,明白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始终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是相互。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想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得先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孩子,让孩子住在我们的心里。孩子只有真心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关心和爱之后,才愿意真正地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读懂他们的心。也许我现在还不完全懂孩子们的心,但我愿为此去努力,我愿意让孩子们长长久久地住在我的心里。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4

一次刷抖音偶然刷到了樊登老师的视频,感觉他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很多经验。其一自己是小学教师,小学阶段正是成长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再者自己也有一个咿咿呀呀的小娃娃,多多学习将来也不至于在教育方面没有头绪。结合实际情况,果断入手了这本书。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是无条件的爱的力量,一共讲解了6本书,分别是《童年的秘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母爱的羁绊》、《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第二章是与孩子一起成长,讲解的5本书分别是《让孩子远离焦虑》、《关键期关键帮助》、《翻转式学习的》、《爸爸军团》和《正面管教》。第三章是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主要讲解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这6本书。也就是说通过这一本书,一共可以读到17本家教育儿好书,真的是受益匪浅。

按道理家长读更合适一些,但是老师换个角度也不就是家长嘛,管理着一大群依懒你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家庭教育本来就比较缺失,这本书既让我从老师的角度学会观察孩子成长的变化,又学会从家长的角度给予孩子温暖的教育方式,我觉得是极好的。

印象最深的是提到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一章节的内容。书里说到“经常采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会有对别人人身攻击、语言攻击。其实有时候作为老师,我也有大声呵斥孩子的时候,现在想想,方法没用对,孩子当然会产生反向心里了。

作为老师,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孩子,孩子可能在很多想法上面还不成熟,作为老师不应该总是否定孩子,而是郑重地认同孩子,并端正他们的思想。同时,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由。可以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隐私。假如孩子不愿意与老师交流,不要过于强迫,只要你对孩子尊重,才能够赢得孩子的尊重。最后,可以适度对孩子关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但不要过度,孩子最反感我们无止境的说教。想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非常讨厌别人无休止的说教。

除些之外,这本书还有很多真实的教育实例让我感同身受。书中的精辟的理论告诉我要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读懂孩子的心,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教育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既然做了教师,呢就做好一个引路人,好好勾画、欣赏这一路的“风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无杂念,方得始终。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5

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很重视教育,而且相对来说,还是稍微懂点教育的,因为我既是身为人母,又是有着许多宝贝的"老师妈妈",这是我引以为傲的称呼。也正是因为这个光彩鲜艳的称号,让它夺目的光辉遮蔽了一些我们没注意的角落。总以为自己了解每一个孩子,总以为能进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总以为孩子的思想自己都能准确掌握到。而这些总以为的背后躲藏着的是孩子们的每一份真实。虽然自己一直工作在幼儿教育的前线,从网上、书上还有单位的培训中看了、听了、学了不少关于育儿方面的理论。但是实际上遇上一些问题的时候,一个感觉,就是知识和生活联系不起来,不会融会贯通。尤其是在教育自己越来越大的孩子的问题上,更是有很多困惑。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真的觉得很贴心,周令瑜老师本身就是一位园长妈妈,有着17年的幼教前沿工作经历,她根据自身教育孩子的实例加上引入240多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才有了今天的这本《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在周令瑜老师的书中,我像一艘独自探险的小船,伴随着海浪和波涛,发现一片片从未见过的美好天空。很多都是现实当中遇到而无从下手的问题,作者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娓娓道出,答案不言自明。好的教育者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家长,如果没有自己的孩子天天的在磨炼,一个人不可能真正的做到懂孩子。

我一边带孩子的同时一边学习怎样带孩子,就怕有些知识懂得太晚,会耽误了孩子,但是当我看到《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的时候,我还是遗憾了,要是两年前就能见到这本书多好!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6

这是一本记录着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感恩故事的书,这些故事里面有只爱亲情,有深厚的友谊,有生命的点滴感悟。在这些经典的感恩故事中,每个故事后都会附有给孩子们的感恩寄语,能让读者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在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故事是讲在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每人每天限定用水量为三斤,每天都是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水。一天,一头憨厚、忠实的老牛突然冲到运送车旁任凭驾驶员呵斥硬是不肯挪动半步。后来,牛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唉唉叫唤,但就是不肯让开。最后运水战士被老牛的这股劲感动了破例违反了一次规定,给了老牛三斤水。出人意料的是老牛并没有去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回转头,对着夕阳,仰天长哞,这时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就这样受伤的老牛安详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往回走去。

为了孩子,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每一位母亲都是那样的义无反顾,作为孩子常常是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所创造的一切,索取得那样的理所当然。

还记得刚开学那一阵子,每个孩子基本上都是两个以上的大人送到学校,有时甚至会出现四五个大人陪着一个孩子的现象,当这些可爱的宝宝从走近学校那一刻起,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孩子,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是那一份份沉甸甸的爱。

面对着这一群活泼可爱,又天真的孩子,我不禁想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是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会一首儿歌?还是让孩子回家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其实,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育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的精彩。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去感恩,感谢父母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感谢长辈们不顾自己年老的身体风雨无阻地来接送他们,如果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幸福,那我们又何必太在意会念了几首儿歌呢!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7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有人问他:“生活中什么最重要?”他回答说是:“爱孩子”。的确,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条件就是爱孩子。正如他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自然的、不间断的交往,要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

当时的老师给我的建议就是要放下身份,怀着童心主动去找孩子们,主动与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随后工作中,我时刻记着自己是作为孩子知心朋友的身份去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最后我们都成为了好朋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对孩子付出了真心付出了爱,我也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爱,深入孩子中间去,爱所有的孩子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是我们做教师最应该做到的。

当我们学会了尊重孩子,学会了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懂得用自己的心灵唤醒孩子的心灵,我想教育教学也就不会有力不从心和捉襟见肘的尴尬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什么樊登老师讲书很特别?

我是樊登读书的VIP会员,一直听樊老师讲书,觉得挺有收获的,目前樊登读书的会员数已经达到4200万了,真是太牛了,一个讲书的APP,竟然有这么多的付费用户。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樊登老师讲书呢?

樊老师在讲书过程中,不仅会将书中的干货,更重要的是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书中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融入到这个故事当中,真是听起来太有味道了。例如:将育儿类的书籍时,会把他怎么教育自己孩子的案例分享出来,教会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在讲《非暴力沟通》时,他会讲述如何在家里如何跟自己配偶进行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与案例,也有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改正。这样的讲书过程让我体会到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案例,让我很受益,场景化非常明显。

樊老师讲书过程,贯穿了整个非常正向的价值观,教会大家不要焦虑,要能够保持终身成长的思维,每次的听书或做事情都是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不要焦虑,更不要担心,放松心态,让我们更加平静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听樊老师讲书就像是感受一次学习洗礼,真的特别棒。让自己内心平静,不着急,不焦虑,学会与自己内心对话,有点像进行冥想的感觉,这样的听书是给自己充电,让自己精力更充沛,思路更清晰,自信心更强。

樊老师讲书接地气,而且选书也是非常不错,基本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的一些痛点问题,通过书本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与工作当中的问题,实用性特别强,讲解过程也很接地气,例如:讲解《百岁人生》的时候,就提到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他以一位百岁老人的口吻给我们讲书对于人生、家庭、朋友、生命以及死亡的看法,真是太接地气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而且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不可回避。

我们樊登读书的书友都会认为,樊登老师的讲书有特别的地方,因为他不是讲书,他是讲故事。他用讲故事的方式把一本书的观点很清楚地告诉大家,然后让大家很快就了解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东西,而不是纯粹地读这本书。因此,我也特别喜欢樊登老师讲书,成为了樊登读书的忠粉。哈哈

从生活和工作当中践行终身成长,保持开放的心态, 关注人的成长,而非事情的结果 ,继续努力奋斗,加油!

育儿经典樊老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樊老师推荐的育儿书籍、育儿经典樊老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2661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