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路上的难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这条路虽然很艰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育儿期间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父母最常遇到的六大育儿挑战:
1、对孩子没玩没了的担心
父母很容易陷入忧虑的陷阱之中,好像每一件小事都可能酿成巨大的后果。这种没完没了的担心很多时候都剥夺了做父母的快乐。父母要试着努力去克服它,尽量让每一天都把注意力放在正面的事情上去,相信孩子。
2、无法处理孩子乱发脾气
当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哭闹视而不见,让孩子感到自己乱发脾气毫无意义,就会停止发脾气了。如果动不动还损坏物品或骂人等,家长必须要制止,并对他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行为有限度,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什么时候该陪伴孩子,什么时候该享受生活,要寻找这之间的平衡对父母来说有些困难。首先要将自己的时间放在首位,预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是自私的。
第二,制作家庭日历,保持“完成” 清单,与其用无休止的未完成清单来折磨自己,不如保留一份简短的非正式清单,列出工作和家庭的已完成物品。还要学会“放弃完美”,提醒自己,每个家庭都有适合自己的系统,避免将自己的努力与他人相比较。
4、对未来感到惊慌
父母不要把到目前为止自己所看到的,过多地投射在未来。如果根据当前观察到的一些“线索”去“预测未来”,那么很难不对未来感到惊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变化是很快的,过度地陷入“现在”的泥潭并没有什么益处,也是不健康的。
5、对孩子缺乏耐心
在生气前先深吸一口气,不要说话语速过快,语气可以严肃些,但语速可以放慢些。告诉孩子因为他什么样的行为,让你感觉到生气,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后果。
和孩子在一起时,请忘记你的工作和琐事,有时候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情,而是因为你工作上的烦恼或者生活里的琐事,引起你情绪不好。
6、试图证明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只是靠自己拥有的家长权威,总是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的意志,孩子错了必须认错悔改,而自己犯了错,却从来不会主动向孩子道歉。如果父母做错事了,有勇气向孩子道歉,则可以给亲子关系带来积极的作用。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认错可以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同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犯错时可以怎么去正确处理问题,怎么去沟通。
父亲在育儿道路上困难重重,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父亲在育儿的道路上育儿路上的难度,的确还是有很多困难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育儿路上的难度,还是由于生活的压力以及时间上和精力上都有所缺陷所造成的。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父亲其实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孩子内心的深处也是渴望父亲的陪伴,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也能培养起刚硬的性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和陪伴。然而在现如今的很多家庭当中,可能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就会显得困难重重,有些时候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样的呢?
时间的原因。
既然说陪伴,那么时间肯定是放在第1位的,然而现如今的很多家庭当中,父亲往往承担着家庭最重要的支柱也是经济来源,所以在很多时候父亲可能就会离家很远,到别处去上班工作,所以在很多时候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也就是非常少,更别说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要想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确就显得心有余力而不足。
精力有限。
在时间有的情况下,可能很多家庭男人他们所面临的一些压力会大很多,回到家可能身心疲惫,有些时候就想躺在床上一睡到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身经历也会受到很多限制,就无法给予孩子最真诚的陪伴。这样也就缺少育儿路上的难度了亲子之间的互动。
那么在出现这种原因的情况下,父亲又应该如何去选择呢?
个人觉得,首先父亲要先明白是家庭重要还是事业重要。对于有些事业心比较强的男人来说,可能他们更加的能够享受事业上所带来的那种成功,然而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其实他们也是希望能够陪伴在自己的家人身边,对于很多时候一个人在外总没有在家里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区分。
将陪伴进行到底。陪伴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沟通,在孩子的教育路上,父亲就要做好以身作则,不要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缺失,因为在很多时候孩子内心是非常渴望与家人之间的团聚,而且夫妻之间也要做好相应的分工,维持好家庭的和谐气氛,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
育儿道路上为何异常艰辛?
隔代育儿的道路上总是有苦难言,很多时候满心的委屈却无人述说。
公公和婆婆是很明事理的人,可偏偏育儿这方面是我最无奈的。很多话换成是自己爸妈是可以直说的,可是换成公婆很多时候又没办法直言,如果说的太多,公婆一定会觉得很伤心,会认为我疼爱自己的孙子也有错吗?
往往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头几年里,几乎是家庭矛盾最激化的时候,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和老一代人育儿观念的分歧,所导致的一系列矛盾。
常常在育儿上发生分歧的时候,我们也总会听到家里的老人说出这样一句话:“你们不都是这么养大的吗?”
我的婆婆和我的妈妈都说过同样的话,很多时候她们觉得我们太过于相信书本,相信网络,却恰恰忘了我们两代人生活的时代是不同的。曾经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育儿这一说,有的只是他们那个各种资源匮乏的年代,全家人能解决温饱就已经是对生活最好的向往了。或许,那时候的育儿应该该说成是“养孩子”,并不能称得上“育儿”。
老人能帮忙带孩子,我们常常都是感谢的。至于育儿上的分歧并不是不信任老人,而是我们两代人观点的碰撞出了一些矛盾而已。
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并不想争个谁对谁错。其次,老人也应该知道做为年轻人的我们也不过是想更加科学的育儿,让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用最科学的方法去成长,能让孩子适应这个属于他们的新时代。
平时老公上班比较忙,都是我自己在家带孩子,婆婆每周有时间都会过来看看孙子,给我做做饭。公公更是极度疼爱他的宝贝孙子,由于他的工作是一名人民警察,平时案子多,又要常常陪同一些人去上访,所以能来看孩子的时间很少,一开始我看公公太想孩子,在公公休息的时候,都会和老公抱着孩子去公婆的家里,可是由于孩子越来越大,懂得也越来越多,一些我不想看到的问题也就都随之而来了。
由于“隔辈亲”,公公和婆婆对孩子真的是极度疼爱,也是由于这种疼爱着实让我有苦难言。
记得最让我气愤的一次,孩子这边在憋足劲拉臭臭的时候,婆婆却坐在孩子的对面使劲的逗孩子,可想而知,这臭臭最后也是没拉成。试想我们大人在方便的时候,旁边有个人一直在逗你,你还方便的出来吗?事后,我也并没有因为这事而和婆婆说什么,毕竟平时和婆婆的关系还是很融洽,唯一想到的办法只能是减少去婆婆家里的次数,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儿子现在15个多月,也正是见什么都想吃的时候,在家里都是多给吃些水果,大人吃的尽量不去给他吃,做饭也会单独给他做出来一份,味道也都是尽量清淡一些为主。
但是最近两次去公婆家的时候,他们二老的一些做法也让我感觉心好累。
比如,孩子去了公婆家,几乎是嘴停不下来的状态,吃水果什么的都还好了,多吃一些就多吃一些吧。之后,公公下班回来,看见孩子就说:“孙子,看爷爷给你买啥好吃的了”。公公很开心地把他买的俄罗斯提拉米苏和蛋卷放到了茶几上,孩子看见了必然会要去吃,我只能对孩子说:“咱们马上要吃饭了,就先不吃这个了,一会儿宝贝多吃点爷爷做的饭。”可是公公看不得自己孙子馋着却不能吃的样儿,赶快跑去厨房拿来勺子,然后就开始一口一口的喂孩子吃。看着那一口口吃进孩子嘴里的蛋糕,真心有种要憋出了内伤的感觉,偏偏我又不能去抢下来不让孩子吃。最后的结果就是饭做好了,孩子也吃蛋糕吃饱了,没吃几口饭就去玩儿了。晚上回到家,看这一天孩子吃了太多东西,怕他积食,给吃了一点促进消化的药,就这样,心累的一天算是结束了。
再比如,我不会完全控制孩子不吃零食,可以适当的吃,但是每次都是要吃饭的时候,婆婆怕孩子饿,开始给各种吃的,结果到了吃饭的时候,吃几口就算草草了事了。孩子毕竟还小,胃容量也就那么一小点,在吃饭之前吃了那么多零食,还咋能再吃进去太多饭呢?关于吃饭这件事情,我也一直坚持在吃饭的时候让孩子乖乖坐在椅子上,吃完饭才可以下去玩儿。婆婆很多时候都会说:“他想玩就先玩儿去吧”,然后婆婆自己迅速的吃点饭菜,端着碗亲自去喂孩子吃饭。其实,孩子已经学会了自己使用餐具吃饭,并且我不想给他养成追着喂饭的习惯。好在都只是在偶尔去婆婆家,在自己家都是一直坚持吃饭的时候就坐在椅子上吃完的习惯,孩子还没有出现让我追着喂饭这种事情。
不过,我也一直认为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并且要持之以恒,孩子长大了也会因此而受益很多。
生活中,这种事情肯定也不止这些,也没办法一一道来。老人家总是有老人家的固执,很多事也只能尽量相互理解。遇到矛盾,我们做晚辈的人,还是要主动去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不能因为不是自己亲爸亲妈就选择冷漠对待。
隔代育儿这个现象一直在上演,有多少人挣扎在其中苦不堪言。我们都爱孩子,可是很多时候老人不想放下固有的坚持,而我们做爸妈的也坚持科学的育儿观。
老人们常说,我们都是这样养大的。
我们却也常常在心里呐喊着:如果爱,请科学的爱!
育儿路上的难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育儿这条路虽然很艰难、育儿路上的难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