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真实故事(育儿心经故事)

时间:2023-01-09 阅读:12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经真实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心经故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简短

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简短

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简短,每个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会感到烦恼,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为大家分享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简短。

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简短1

大家好,我是__的妈妈,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育儿经。我家宝贝来幼儿园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变化,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下面我将我的一些心得说与大家听,也希望大家给点意见。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孩子关心他人

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模仿力也很强,所以做父母的可一定得注意了。首先孩子的作息时间是随着父母一块的,我们起床时也把她叫起来按时吃饭睡觉。其次做家务时让孩子成为其中的一员,比如吃饭时,我们会叫她来端碗,给大家发筷子。玩完玩具了自己能主动放回原地,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家长多说多做多操心,多多督促他们,让他们养成好习惯。

二、多和父母进行沟通

要想教育好孩子就一定要协调好于老人的关系,“隔辈人亲”,一点不假,他们总会自己不自觉地过度保护孩子。在处理与他们的关系上,首先我尊重他们,知道他们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好,但凡事都得有个原则,一味的放纵,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在遇到问题时,只要我认为自己是对的,无论是谁,我也绝不退让。

其次,多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他们讲道理,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其也参与到自己的行动中,共同教育好孩子。例如,我总是不叫孩子吃一些零食或糖果之类的东西,可我的父母们老是不自觉的偷偷背着我给孩子零食,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正餐,还影响了孩子的牙齿及生长发育,为此没少和父母说道。

做父母的应多看些和孩子教育有关的书籍,掌握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尊重幼儿教育规律,提高理论指导和减少盲目性,和孩子一起娱乐,一起做游戏,促进母子间的感情。

我和我的家人总是在饭后,和孩子一起娱乐一起游戏,教孩子学唱一些简单的儿歌之类,有时也从网上下些资料给我的父母,让他们和孩子一起玩。另外,我们也会有意或无意识的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爱好,观察孩子的喜乐。例如当听说哪有义演时,我会带上宝贝去看演出等都是在慢慢培养孩子的喜好。

三、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爱上集体生活

我家宝贝,属于慢热型,一换个生活环境,对周围的人和物就感到陌生而新鲜,也缺乏自信,等熟悉后,她就能很快适应了,我和我的父母总是常夸奖她,给她鼓励,说一些她以前的事,这样你就能和她商量让她表演的事了。

另外,在来上幼儿园时,我们都提前给她打了预防针,告诉她,你今天要上幼儿园了,要交代她一些事情,给她讲道理,讲去上幼儿园的好处,给她讲一些小故事,诱导她,开启她,让她明白去幼儿园是对她好,这时你看她是不是会屁颠屁颠的去幼儿园,肯定是愿意的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育儿心得,仅供参考。希望以后能和大家以及老师们多多沟通,以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另外,在最后,我想给老师提一个意见,那就是老师在给我们家长发校讯通时,能否也经常发些孩子在校期间学的儿歌之类的东西,或者也教家长学一些动作或词之类的东西,这样也方便我们在家教他们。

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简短2

女儿上学将近一个星期了,每天放学后,都会到我的办公室找我。由于她放学的时候,我还没有下班,所以,她只能在办公室等我下班。女儿性格外向,喜欢说话,喜欢热闹,不喜欢安静。她一到办公室,办公室就热闹了。跟这个说说,跟那个聊聊。时不时还去其它的办公室跑跑。这样的情景,令人担忧。不仅影响到我,使我不能安心工作,还影响到同事们

。时不时会影响到同事们的工作,打断同事们的思路。今天,我还听说,她去教导处,自己打开教导处的抽屉拿糖吃,还去了两次。一次自己去,一次带小朋友去。这还了得。保不准啥时候还会到校长、书记办公室逛逛呢?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我决定给女儿报个辅导班。让她放学后,去辅导班上课去。正好上到我下班。既不影响我和同事工作,还能学到知识。这样两全其美。想来想去,决定让她去我们学校的乒乓球俱乐部里上课。

第一次我带她去,教练先问年龄,听了年龄了,教练有些迟疑了。因为,小孩子理解力差,难教,教练不太情愿。后来,我再三说教练同意了。教练同意后,我又去做女儿的思想工作。我给女儿说:“打乒乓球,可以让自己变瘦,可以长个儿,还可以当冠军呢?如果打得好,教练表扬了,能吃冰激凌。”说其它的,女儿可能不在意,可说到吃冰激凌,她立马就同意了。

教室就在她们教室的下面,自己能去。因此,第二次,是她自己去的。我下班后去问教练,学得怎样。教练笑着说:“这妞很听话。真不错。”我很高兴。立马表扬。女儿也立刻说要奖励冰激凌。我一口答应了。

回到家里,我让女儿说说都学了啥。女儿一摆架势,我就笑了。姿势太标准了,真有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感觉。我把乒乓球抛给她,她还竟然能够接住。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我大声地加以表扬。女儿表演的兴头更足了。我只得一次次捡球、抛球给她。最后,女儿说了一句更让我开心的话。她情不自禁地说:“打乒乓球还真有趣,很好玩。我喜欢。”

昨天还不太情愿学,还够不着球呢,今天就有感觉了。看来小孩子学东西可真快呀!我可得趁着她学习的黄金时刻,让她多学些。当然,她自己愿意,并感兴趣是前提。

我真是庆幸我把她送来学习。她既学到了知识,我也没有耽误工作。一举两得呀!呵呵呵呵呵。

希望女儿在乒乓球班,越学越开心!

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简短3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精心的打磨。不仅是对孩子的负责,每当看到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自己也会由衷的有一种成就感。那种喜悦,是付出多少汗水都不会在意的。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在教育女儿方面的一些小窍门吧。

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经常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理,鼓励孩子大胆提出问题,对某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科目,也对孩子讲清学好本科的重要意义,并设法控制孩子学习兴趣,不偏科,保持孩子学习情趣饱满,积极稳定。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日常生活“大人放手,孩子放手”的原则,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可以让孩子擦擦桌子、扫扫地或洗洗碗等小事情,然后家长再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既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又在很大程度撒谎那个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并且引发孩子劳动的兴趣。在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基础撒谎那个还要适当的培养孩子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让她们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我们做家长的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我们家长的一举一动,还有我们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从我们自己做起。不要什么事情都拿不定注意,懂不懂就寻求别人帮助。

三、培养孩子有良好的道德观念

怎样培养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认为首先要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座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比如在公交车上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而许多成年人却无动于衷。同时还要教孩子学会感恩。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就好像一条不呼吸的鱼。

当孩子走在干净马路的时候,我们将清洁工人的辛苦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是他们给予我们干净的环境。当孩子学习进步或取得荣誉时,要帮助孩子分析是谁帮助支持她,让她知道需要感谢的人。

当孩子穿着漂亮衣服吃着好吃的食物时,我们可以适当的教育孩子长辈工作的辛苦,钱来之不易,而且还要告诉她如果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就没有他,是他们含辛茹苦把爸妈养成人,让他对长辈心存感激,从而使他尊重长辈孝敬长辈。

四、培养还的集体荣誉感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对孩子讲解集体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懂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班级集体中要团结同学,维护集体的荣誉。让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好的成绩,为班级争取的荣誉。

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耐心的听取孩子在学校的苦与乐,并能和孩子一起去分析去探讨,并告诫孩子尊敬老师,老师是她知识道路上的第一领路人,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二任父母。

五、保持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在孩子在校期间,家长应在不耽误老师上课的前提下,经常了解孩子在校经常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遇到有问题及时解读。

总之孩子能有今天的表现是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更离不开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培养。我会继续配合学校工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这只小小的雏鹰飞的更高更远!

犹太人育儿经15: 列宁父母和居里夫人的育儿经验, 原来如此简单...

【前言】

在犹太人眼中,道德是致富的前提,是成就辉煌人生的基础。所以,他们在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掌握知识、拥有智慧外,还特别重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包括:谦逊、节制、仁慈、诚实等。

犹太人认为:品德决定成就的高低。中国人说,格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这一期,我们来聊一聊犹太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品德的。

【列宁的优良家教,朴实但意义重大】

犹太人对孩子品德和习惯的教育,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给孩子讲述各国成大器者的高尚道德情操,或一些形象的比喻和故事。二是父母言传身教。 列宁就是犹太人眼中的典范。

列宁的父母从小就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他:

1、要注意讲话的语调,不要高声喧哗;

2、倘若别人心情不好,对你不够友好,要学会谅解他人;

3、如果有同学发音不对,要用委婉客气的语气帮助他们纠正,而不是嘲笑他们;

4、如果佣人情绪不佳,愁眉不展,应该安慰她,让她高兴起来;

5、睡觉前要向大家问晚安,包括弟弟和妹妹在内……

在父母的教育下,列宁养成这种内心充满善意、行为谦恭有礼的习惯:走路让同伴先行;给老人和妇女让座;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有了过失,请求别人原谅;无论身在破衣烂衫的农民中间,还是在刚从前线回来的士兵中间,列宁从来都是热情又不失礼貌,人们对列宁也很亲近,都乐意跟他谈心里话…..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要做那个陪跑的人,你觉得对吗?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 #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回顾小时候,爸爸妈妈们总会希望我们能成为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可是,那条制约着我们的起跑线,又是谁定的呢?输赢又是谁定的?成败对我们而言,又有何具体的意义?

我一直告诉我的儿子,成绩只是数字,并不能代表你的能力和智慧。妈妈爱你,跟你的成绩一点关系都没有。

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成绩忽高忽低,高的时候出乎想象;低的时候又难以预料。

该补习的咱们也进步了,该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咱们也投入了。

孩子不要太为难父母,父母也也别太为难孩子。孩子从来没有要求我们要做一等一的父母,咱们也别奢求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轨迹。父母只能尽量做到循循善诱,陪伴他们开心愉悦地成长,请不要抑制他们单纯烂漫的天性。

首先,你是个成年人,其次才是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再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当他们信任你依赖你的时候,才会跟你交心。

当他们跟你提出不解的问题时,你试着跟孩子换位思考,给他们提供中肯的意见,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消化。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道理他们都明白得很,只是要给他们一个接受的过程。

养育孩子对我们父母而言,是义务也是责任。身为父母,我们要常常反思自省哪里做的还不到位?

其实孩子也一样,否则,他怎么会在拖欠作业的时候畏畏缩缩;在领到不尽人意的成绩单时战战兢兢?

又怎么会在犯错误的时候,眼角噙着泪花,又不敢正眼看你呢?……

因为孩子们也懂得内疚,知道羞愧,他们的内心也正在受尽煎熬。而此刻,我们该做什么呢?劈头盖脸一顿大骂吗?

不!我们要做的是,跟孩子一起找到犯错的原因,耐心沟通,告诉他们怎么避免日后再犯错的方法。

当然,你们还可以私下协商,制定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告诉他们,在公共场合的时候,你会以这样的方式提醒他们噢。

相信孩子们会心存感激,因为你的宽容和智慧,既保住他们的自尊,还能让他们不至于反感你的日常提醒。

我的儿子,他很聪明,二年级开始就愿意陪我上街买菜,帮我提菜篮子。三年级陪我出门时,就会在旁边提醒我“妈妈要走人行道,来,再过来一点,咱们挨着人行道走吧。”

在我眼里,他是个非常奉公守法的好孩子。这时我会在当时马上听从他的指示,并告诉他“谢谢你的提醒噢,我以后记住了。”无论这算不算言传身教。

但那天,我分明看到阳光下,那张小脸蛋,笑得无比灿烂。

有天,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你不像别人的妈妈,从不要求我的学习要在全班名列前茅?”

呵呵,这小家伙的小脑袋瓜子又开始捣鼓些什么呢?每次针对孩子的提问,我都不会立马回答,我会先暗暗思考一下。

首先,他学会比较了,因为他觉得我和其他妈妈不一样。其次,他开始会奇怪成绩不好却没有受到责备。最后,他可能在不满意自己的同时却想不明白妈妈的用心。

这时,我选择停下手头的事情,牵着孩子并肩坐到舒舒服服的沙发上。拉着他的小手问:“对于你这个问题吗,妈妈觉得必须花点时间,好好回答你。”孩子微笑着点点头,期待着我的答案。

轻轻抚摸孩子的头,我对他说:“妈妈觉得你长大了哟。妈妈其实是很在乎你的学习的,但妈妈不紧张。因为妈妈重视的是你的学习态度,而不是学习成绩。妈妈除了关心你的学习,生活,还有兴趣爱好,妈妈还很关心你的思想品德。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努力的人,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对不对?“

儿子想了想,点点头,又问:“那,妈妈,你不希望我成为那个第一名的人吗?”

“嗯……妈妈当然希望咯,但是妈妈不会去要求你一定要成为第一名的那个人。妈妈更喜欢看到你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要不要成为第一名,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妈妈要求你的,我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你的选择。只要你觉得你足够努力,那你获得的成绩就是你努力过最好的回报。”

“可是……可是……”孩子怯怯地欲言又止,接着说:“妈妈,我觉得我还不够努力,上课开小差,作业太潦草,考试前还喜欢临时抱佛脚。”他又开始自责了,那就把握住这个好机会吧。

“噢,原来你自己发现这么多缺点啊?难怪了,我总觉得我儿子那么聪明,怎么可能考那么几十分呢?”

孩子低着头不敢看我,我捧着孩子的脸蛋亲了亲,“孩子,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最大的进步,妈妈要表扬你。”

“妈妈,如果我继续努力,可还是成不了第一名呢?”我眨眨眼睛跟他说:“是不是第一名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第几名,你都是我的好儿子呀。”

孩子渐渐释怀,钻进我的怀里。我轻声问儿子:“喂,那妈妈也有个问题请教下你。”孩子乐呵呵地回答:“问吧。”

我假装犹豫了下,然后也学着他,怯怯地问:“妈妈呢,觉得自己好像也不是第一名的妈妈,可你会不喜欢妈妈吗?”孩子抬起头,睁大眼睛,惊诧地望着我,脱口而出:“怎么会?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在我心里,我妈妈就是第一名的妈妈!”

那天,我们沟通无阻碍,孩子为了鼓励我,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愿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那个陪跑的人。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孩子成为那个陪跑的人,陪着其他人奔跑,也能乐在其中。少一点争强好胜,多一份与世无争。

古代的育儿经,以前父母带孩子的方式,让现代女性都为之感叹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逐渐体现。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许多家长在教育上下足了功夫,尤其是在幼儿教育上。 以前是流行早教,在孩子两岁时,就对他进行早期教育。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幼儿的教育也在提前,现在流行的则是胎教,在孩子还未出生时,通过给孕妇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孕育环境,来提高其先天素质的方法。

如今 科技 十分发达,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方法。但是在相对落后的古代,他们在孩子教育的某些方面上,却丝毫不比现在的差。例如古代的女子通常以相夫教子为己任,侧面可以说明在那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格外看重。 特别是唐朝的女性带小孩的方法,让现代的女性都为之感叹。

唐朝时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多种习俗,特别是在禁忌说法上面。 古时候给婴儿穿肚兜是一种普遍现象,颜色也没有特别规定。在唐朝,当时的人们认为孩子出生应该穿红色的肚兜,因为他们生下来时处于一种名为“极阴”的状态,而红色肚兜盖住肚脐能为他们输送阳气,使得他们能够 健康 成长。

现在中,孩子还未出生时,大人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充足的衣服。但是在唐朝人们通常是在孩子出生后,只给他配一个红色肚兜。这也是有讲究的,《陈氏小儿病源方论》中有记载,“ 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 ”。

孩子由于刚出生,肌肉还没发育好,不能给他们穿太多,只要给后背和肚脐部位保暖就行了。在唐朝父母看来,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冬季,都应该注重孩子肚脐部位的保暖,避免他们着凉后引起腹泻和腹痛。

孩子的饮食方面,唐朝父母也是格外看重。在以前新生儿都是以母乳为食,但是现在各种富含营养物质的奶粉出现,导致如今的新生儿很少吃母乳。 唐朝父母却并不这么认为,孩子出生后,他们就以母乳喂养。

然后遵循传统的礼仪坐月子,在这期间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在一些富贵人家中,孩子还未出生时,为了让其拥有强壮的体魄, 他们就已经预定好了保姆,也就是俗称的奶娘。

更有甚者,会给孩子寻找三个奶娘。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是这些贵族女性不愿意喂养孩子,在那个时代, 寻找奶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权力和地位的体现。 古时候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官宦人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在孩子还未出生时都会给其寻找奶娘。

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唐朝的贵族女性养尊处优,丝毫没有照顾人的经验,更别说是婴儿了 。所以找个人照顾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还有利于快速恢复身体。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在这两句话中,把孩子的成长全部交托给了父亲和老师,其实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和其相处的时间最长,对他的影响也最大。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还处于懵懂状态,这时就需要父母加以引导。而且父母做的每一件事,对孩子都是有影响的。父母孝敬长辈,孩子从中明白了“孝”。父母对待事情认真,孩子从中明白“端正”。父母真诚对待朋友,孩子从中明白了“诚信”。

如果父母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孩子从中学习的则是一些“负面品质”。三国时期,诸葛亮写下了传世的《出师表》,一直被后人所歌颂。其中就有一句,“ 亲贤臣,远小人 ”。你朝夕和什么人在一起,那么你也将从他身上学习什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孩子本性善良 ,但是为什么后来会渐渐分化为各种各样的人,这就和孩子生存的环境有关。《三字经》有记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 ”。为了给孟子一个 健康 的学习环境,孟母可谓是用心良苦。

著名的诗仙李白其实在小时候十分顽劣,常常趁着读书的空闲出去玩耍,有一天他见到了一位大娘。大娘当时正在用铁杵在石头上来回研磨,想要将它磨成一根绣花针。看到这一幕李白心有感触,开始下定决心认真读书。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于是一些家长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堂。不仅是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老师,还有一群热爱学习的孩子。他们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他们在一起学习,会有益于成长。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天性是最容易被家长所忽略的 。父母常常将自己的成长经验,施加在孩子身上,导致其难以发展独特的兴趣和爱好。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他们一个舒适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放飞自我,释放自己的天性。

甘罗这个名字,一些人可能没有听说过, 他是中国 历史 上年龄最小的丞相 。十二岁时,甘罗已经初现极为优秀的才华,并且受到了当时秦王的喜爱,特封他为丞相。

“曹冲称象”的故事被人们所熟知,故事的主人公曹冲是曹操最小的儿子。曹操对他格外的喜爱, 自小就没给他施加太大的压力 。后来曹冲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有了这么一个著名故事。孩子小时候正是异想天开之时,父母不应该给他们施加太多外面的东西,最应该的是引导他们,让他们去创新,去发散自己的思维。

放飞孩子的天性,不等于放纵。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做父母的还是需要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不然就会造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局面。

“望子成龙”是父母最真切的心态,但是为了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父母不应该在其身上强加一些东西。经常性的强迫孩子干一些事情,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需要的不是一条父母给他们规划好的成功路线,而是通往人生不同方向的多条路线。

育儿经: 当仁不让真谦让

经常被家长问及这样的问题,别的孩子打我的孩子了,我的孩子要不要打回来?

我相信这个问题许多做父母的都问过了。特别是家有公主宝贝女儿的父母。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个公主一样优雅,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在回答被欺负了要不要打回来这个问题之前,先举两个我遇到的真实的例子。

例子一:一个女同事的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是个乖巧的女孩子。有一天我们遇到了,她很生气地跟我说:你是幼教专家,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如果我,孩子玩具被人抢了,我该不该教我的孩子把玩具抢回来?

我说:该啊。必须抢回来,这是原则问题。只是要怎么抢,这要另说,是文明地抢,还是硬抢。文明地抢,当然就是讲道理地抢,请求老师或父母帮忙地抢。硬抢就是对方怎么抢去的,你还怎么抢回来,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东西是你的,你有的是底气。

接着,同事跟我说,你这么说的话,我心里就舒坦多了。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孩子和一个陌生的男孩儿一起在儿童娱乐场所玩,那男孩由奶奶带着。那个男孩儿每次都来抢我孩子玩的东西,我孩子玩什么,他就抢什么。我非常生气。更气愤的是,他的奶奶居然跟没事一样,就眼睁睁看着他抢别人的东西,一句话也不说!你说气人不气人?

好了,我明白了,你必须去把东西抢回来。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教孩子谦让,也不是该谦让的时候了。

所谓谦让乃是君子之交,相互礼让!无礼,何来让?谦乃对对方而言,对方说我谦逊,是因为对方觉得我有礼于对方,非我强求,非对方刻意,是相互的。让乃对自己而言,乃我自愿之行为。反之,自己不自愿,不舒服,感到被对方强迫的时候,谦让便不是谦让,而是委屈和退让。这时候教孩子谦让乃是教孩子懦弱,让孩子委屈求全,胆小怕事,是非不分,坏事矣!

对方既然无礼貌,无教养,教孩子一味地退让,是错把懦弱当成谦让了。对于无礼之人,唯有当仁不让才是真谦让。佛祖都教人谦逊,但佛祖也说了,但有那无教养者唾,亦可不受。

例二:一个妈妈有一天带着自己5岁的女儿在广场上玩滑板车。女儿遇到她的同班同学,也是个女孩儿,但是那个女孩儿比较蛮横无理,未经允许就要求把女儿的滑板车给她玩。女儿是个谦谦公主,优雅有教养,欣然同意分享。但是对方的玩具却不肯借给女儿玩。女儿问妈妈说:怎么办?这位妈妈说:你就跟对方说,要相互分享呢,如果你的玩具不愿意分享,我的滑板车也可以不借给你玩!

好,这个妈妈是真正懂得什么才是谦让的人。

什么才是谦让?就是:当仁不让!

关于育儿经真实故事和育儿心经故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6332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