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聊育儿(推荐给家长的育儿绘本)

时间:2022-12-23 阅读:22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绘本聊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推荐给家长的育儿绘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育儿篇——绘本:《妈妈,买绿豆》

前段时间,碰到某绘本馆打折,一口气给小家伙们买了30多本书。这本《妈妈,买绿豆》大宝已经读了7遍。今天早晨刚睁眼,又要读《妈妈,买绿豆》。

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一个3岁半绘本聊育儿的小朋友读了一遍又一遍呢?

《妈妈,买绿豆》,是台湾信谊幼儿文学奖第一届的得奖作品。作者曾阳晴,1962年出生于基隆。台大中文系、中文研究所,清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毕业。曾任汉声出版社和天下文化出版社编辑、奥美广告公司创意文案、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专栏作家、中时晚报主编、清华大学和台湾艺术大学讲师。

书中的妈妈和孩子一起去买绿豆、一起煮绿豆、一起做绿豆冰棒,然后在炎炎夏日的午后,一起吃下又甜又冰的绿豆冰棒,从容而自在。点滴之中,交织着妈妈和孩子一起的幸福与满足。整个故事孩子都是主动的先发者,先是要求妈妈买绿豆,急着要煮绿豆汤,发现浸泡的绿豆已经变大了,一边吃饭还一边注意着锅子里的绿豆滚了,把糖罐拿给妈妈加糖,然后又忍不住搬了张小凳子垫脚,就想赶快能喝到绿豆汤。但当孩子发现掉落的一颗绿豆时,妈妈的动作、眼神都已经被孩子感染了,积极而且热情洋溢。整个过程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却有许多生活的科学和智慧,有许多的学习——夏天是喝绿豆汤的季节,绿豆要先浸泡过再煮,热腾腾的绿豆汤可以用冷水降温,剩下的绿豆汤可以做绿豆冰棒,不小心掉落的绿豆还可以拿来种出小豆芽。孩子的天真和对绿豆的热情与专注,更带动着妈妈在简单居家生活中活得生气勃勃。

整本书文字不多,但是细节丰满。不信您看绘本聊育儿

这是第一页,只有简单两句话,却有着琅琳满目的商品,信息量大出你的想象。每次读我都能加入新的知识点。首先让他认识每一种豆子是什么,什么颜色(此时可以加入英文,之前大宝学过各种颜色的英文),然后要他读出每一种豆子的价格(他已认识1-100内的数字,可加英文),再问他哪一种便宜哪一种比较贵(比较大小)。接着引导他说出买东西的流程(大宝说绘本聊育儿:先用袋子把豆子装起来,要拿给别人称重,然后付钱才能出去)锻炼小朋友的逻辑能力。如果还有兴趣的话,可以让他辨认各种商品,还有墙上的日历,告诉他日期,让他对日期有概念(还可以引入星期,用英文,他之前学过)。每一页字少也是个优点,我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给他,他现在对认字已经产生兴趣,每次读绘本,只要字少,都会让我一个一个读。

还有

这里的沸水把盖子顶起来了,可以告诉他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引导其科学思维。

把盛绿豆汤的锅放入凉水中,绿豆汤为什么会变凉呢?(解释热的传递原理)

这是大宝最喜欢的部分,一看到绿豆冰棒喜欢的不得了,嚷嚷着也要做。我答应夏天一定带他做。

绿豆发芽过程,可以给小朋友讲述植物成长的整个过程。

书中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和妈妈一起坐在门前吹着风喝着绿豆汤,门前就是一片自家的菜地会勾起多少妈妈的童年时光。

这本书如实地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透过细腻朴拙的图画表现出来,一派轻松却又丰富饱满。生活即教育,在匆忙的脚步里,看见孩子,让孩子参与在每一天的日子中,一起过日子。就是这么简单,却让人无限着迷。还没读过这本绘本的小朋友,一定要去读哦。只要妈妈会讲故事,保证小朋友爱不释手。

文附

我问大宝: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本书啊?

答:因为我很喜欢跟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每周末我都会带大宝去菜市场买菜),我还想做绿豆冰棒,吃绿豆冰。

总结一句话:想吃绿豆冰,典型的小吃货。

我是作者丽姐叨叨叨/85后二胎宝妈/ 大学在“全国优秀班集体”里度过4年/笔试第1名进入一所985、211高校读研/无任何人脉通过校招进入国企银行/1个月通过国际理财规划师(CFP)考试/31岁开始学古筝/两娃+上班同时备考金融财经界最高的两个证书(CPA、CFA)

高中语文几乎没有及格过的我,想在这里深耕细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生之年出一本记录生活点滴的书,希望您能见证我的成长。

「绘本推荐」优秀育儿书籍推荐

作者介绍:

路易斯·埃姆斯(1908-1996),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两代美国年轻父母。

弗兰西斯·伊尔克(1902-1981),美国儿童行为学博士,与路易斯·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都成为畅销书。

西德尼·贝克 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前所长,长期从事该研究所的医疗部门工作。

主要内容:

介绍了孩子从1岁到14岁会存在的一些变化。

1岁:孩子成长很快,但也很难沟通,因为他还不会表达,他的不同行为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2岁:孩子到了“可怕的2岁”,他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很好,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一不留神,你就会忽视……

3岁:孩子总是和你对着干,很多能力好像也倒退了,面对叛逆的他,该溺爱还是该严格管教呢?

4岁: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有着变幻莫测的想象力,做什么都“过度”;运动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5岁:总是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并且有了很好的自我克制能力,因此,对父母来说也可以享受一段金色时光。

6岁:小小的矛盾体,集两个极端于一身,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是家长最为享受的一段亲子时光。

7岁:退缩、内敛、沉静,对任何事情都过度敏感,个个都是“小担心”,追求完美主义,变得越来越讲道理,喜欢有自己的空间,好思索。

8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了。渴望自己的表现被大家肯定,希望自己被大家接受。

9岁:9岁的他独立意识更强,对自己要求也变得更高;做事更加执着,能够善始善终;时而表现得很成熟,时而表现得很善变,让人难以捉摸。

10-12岁:半大孩子,既想要成人的自由,又不想承担成人的责任。

13-14岁:渴望“独立”,是一段情绪起伏剧烈、精神压力大的时期。情绪可以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他们的行为。

推荐理由:

耶鲁大学40年研究成果

兰登书屋30年当家好书

内容全面,从日常生活到教养难题,关于孩子每年的一切,都在书中可以找到!

作者介绍:

张思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儿科分会副组委兼秘书,卫生部启动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的国家级专家,擅长新生儿专业、儿童保健、儿童疾病治疗以及儿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她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在婴幼儿早期教育及心理学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主要著作包括:《您 育儿 的方法正确吗》《从新手到 育儿 专家》《 育儿 路上答疑解惑》等。

主要内容:

对自己小外孙从1岁到4岁的成长过程的记录,将养育及早教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一一向读者娓娓道来,有理论根源,有经验总结,有难题解答,是一本真正适合中国家庭、实用、专业的 育儿 指南。

推荐理由:

通过对自己外孙1岁到4岁成长记录,融入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简单易读,容易记忆。

简单粗暴的育儿指南-《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绘本

文丨蘇水囍,一个妙笔生草的二胎宝妈

女儿2岁半时

正在吃饭,女儿用两个碗把汤倒过来倒过去的,弄得满桌子都是水,袖子也湿了。爸爸喝了几次她还是我行我素。爸爸火了,把餐具米饭菜全部收走了!女儿一边抢一边大哭:“妈妈,妈妈,救命啊,救命啊,妈妈快来救我!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

“哪里有大灰狼?”

“他是大灰狼!”指着爸爸说。

“那个他?”

“他啊,就是他!”指着爸爸很用力很激动地说。

“他是谁?”

“他是大灰狼!”

“他怎么是大灰狼呢?他是最爱你的爸爸啊!”

当时我感到很惊愕,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和爸爸的关系竟然如此戏剧化了。想当初,女儿睡着了都是把头靠着爸爸,把臭脚丫搭在妈妈身上的呀!

或许,是从我成为一个全职妈妈起吧?

自从成为全职妈妈,一天之中,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我在一起,吃喝拉撒睡玩都慢慢转移到我身上,变得越来越黏我,对爸爸的感情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淡了。于是,我得做点什么来改善他们的关系,新手妈妈唯有学习。在书店里快速浏览搜索亲子关系的书本,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绘本系列跳入眼中,嗯,书名是刚需,就它了。

这套书本是由两个作者合作完成的。故事作者是荷兰的阿拉德·丹姆,绘图是荷兰的亚里斯克·沃尔夫。

这套绘本一共有七本书组成,分别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聚会》,《做游戏》,《看世界》,《我长大了》,《搬家》,《当厨师》。适用于2-6岁的儿童。

绘图风格比较粗线条,或许正好符合孩子的视觉呢。每本绘本,包括封面在内大概10-14张纸。 这简直就是为各位阅读困难症(一读书就犯困)爸爸量身定做的呀!

根据女儿的年龄和兴趣点,爸爸先挑了本《做游戏》。

翻开书本,一个个简单而又有趣的游戏跃然纸上:吹羽毛,踩脚丫儿,嘚儿驾,一只蜜蜂飞过来,飞行课,宝贝你会这个吗,大象,爸爸你会这个吗,沙子是水草很烫,推小车。爸爸每读完一个游戏,女儿都嚷嚷着:“爸爸,爸爸,我也要玩!”惊喜的是,每做一个游戏,女儿都能迅速get到要点,玩就是孩子的天性啊。 一本绘本下来,爸爸累呼呼,女儿笑咯咯,两颗心也越靠越笼。

所有的小游戏都不用装备,不用设施,要的只是身体力行。或许你会说,哇,这个游戏我小时候也玩过,那个游戏我小时候也玩过。但是当我们成了父母,孩子独自玩的玩具一箱又一箱,你是否还记得这些原始而又参与感满满的小游戏?为什么我们长大了总是羡慕童年,那是因为我们记忆里的美好童年有比赛吹羽毛,踩脚丫,做小马,石头水上漂......但愿我们的孩子长大了,童年的记忆不仅仅是独自玩着乐高。

《我长大了》“爸爸,我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可以捉鱼了?” “没错,宝贝儿,爸爸今天就教你怎么捉鱼。”

去往抓鱼的路上,好奇的小熊遇到各种小状况,熊爸爸教会他如何去化解和避免。到了抓鱼的地方,小熊第一次捉鱼,摔倒在水里,熊爸爸:“宝贝儿,游过来,一头大熊要学会用爪子游泳。”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想做一件事,父母要做的是恰当得给予鼓励和引导。通过孩子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体会到成长需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行动前学会思考,冷静面对一切,还要学会分析,聆听,勇敢,辨别。

《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来,宝贝儿,该和爸爸去睡觉了。” “坏爸爸,我自己出去找朋友玩。”

在路上,小熊遇到各种小朋友,询问他们的爸爸是怎样的,回答各式各样,一路走下来,小熊明白了:我爸爸独一无二的,自己的爸爸才是世界上最疼自己的。

爸爸一般比较内敛,不会经常把爱挂在嘴边,爸爸通过这个绘本可以传递对孩子爱的信息,也让孩子明白到不要羡慕别人的爸爸。

《聚会》包含了小片段:猜猜我是谁,找礼物,扮演,一个走两个进,变大树,画画接力,刺猬,苹果赛,平衡,装扮大蛋糕。全程熊爸爸都是以引导的姿态让小熊与每一个小朋友互动,让整个聚会既充实又欢乐。

孩子不是天生的社交家,但是父母的恰当引导可以使得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体验友谊的快乐。

《看世界》好奇的小熊想了解所有的事情,无论走到哪儿,“那儿”都会变成“这儿”......软和硬、空和满、打雷和闪电、阳光和影子、开心和生气......跟爸爸一起都有了神奇发现。让孩子回归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搬家》因为雨水漫进洞里了,熊爸爸和小熊不得不搬家。在寻找新家的路上,熊爸爸鼓励小熊去探索,经历重重体验,终于找到了新家。

让孩子学会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当厨师》“爸爸,今天我来做饭吧!”熊爸爸和小熊一起做了各种好吃的东西。

让孩子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整套绘本,简单、有趣、生动、富有启发性。这不仅仅是一本亲子绘本,更是父母育儿的行动指南,因为它传递的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即使是动动耳朵、眨眨眼都可以玩出亲子互动。

教育孩子要在游戏中学习,孩子在快乐的时候,最容易开放思维,接受新事物。

教育孩子是授之于渔而非授之于鱼。

教育孩子更加是:放手让孩子去探索,鼓励孩子去参与。

绘本里的熊爸爸聪明且睿智。其实妈妈也很适用这套书,可以学习一下男性思维,协助爸爸培养孩子果敢和独立。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老人疼爱孩子,会毫不犹豫包办;妈妈往往因为怕麻烦也会选择包办或者直接告诉孩子捷径。而爸爸的男性思维,则会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即使孩子撒娇完成不了,爸爸也只是提示方法。

如今女儿三岁半,在过去的一年里,这套书简直成了亲子宝典。睡前,是读物;外出,是行动指南。

看到爸爸可以在水上飞石头,佩服又自豪;

到公园里,在爸爸的带领下所有的运动器材都顺手拈来;

晚饭过后跟爸爸一起洗碗;周末跟爸爸一起踩单车;

做错事被爸爸教训得眼泪鼻涕一把抓,依然说:“爸爸,虽然你骂我,我还是爱你的,因为你想我变得更优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这套绘本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绘本读完了,游戏和学习还在继续。

—END—

PTC绘本育儿《没有书的图书馆》

开启孩子想象力与逻辑能力,把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串成故事,可以把家人、朋友、玩具、事件、物品全都串在一起,赞[抱拳]

我把绘本阅读分成三个阶段:自己看故事,亲子共读,创造故事和讲故事。

一直想教丫头学会自己编故事和讲故事,她总是说“我不会”,启发了很久都没成功,今早共读这本绘本,读到不会讲故事的幽灵们把发生的事情串起来,就是一个好故事,丫头一下就开窍了,菠萝菠萝的讲了好几个可以编故事的素材,妈妈吼她写作业的的排第一,声情并茂15分钟很短,每天早晨都聊不够,你去上学,爸比也要开始工作啦……

本来这个图书馆没有书,也没有故事,可是每天发生的那么多事情,讲出来其实都是故事。

这只需要一个引导和开启,小女孩只是帮无书图书馆的幽灵们开了一个头,大家就把发生的小事穿成一个好故事…

这本书本身,也是小女孩和幽灵们一起创作的故事,就把这个创作故事的经历写下来,大家一起把《没有书的图书馆》装满大家一起创造的书,美好…

最终的结果,满满的故事,满满的书。

好绘本的特点就是,多讲故事少讲道理,道理孩子自己就能通过故事总结出来。

一起讲书里的故事、爸妈的故事、孩子的故事、各自朋友的故事…

认识自己,知道“我是谁”,绘本育儿,帮助孩子成长

《我不知道我是谁》

达利B是一只兔子,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动物,也不知道自己应该住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脚为什么那么大。达利B看到鸟住在树上,他也住在树上,看见松鼠吃橡子,他也吃橡子。一天,黄鼠狼洁西D来了,小伙伴们四处逃散,但是达利B没有害怕,还和洁西D打招呼,但是洁西D想吃掉达利B,那么洁西D有吃掉达利B吗?

这本绘本的前半部分,都是达利B的疑问:不知道自己是谁、住哪里、吃什么、脚为什么那么大。但是在达利B寻找答案的过程却能引发孩子对自我的 探索 。

绘本的后半部分,是从自我存在的认知提升到自我价值的认知。虽然达利B看似有缺陷,还有他那格格不入的大脚,也是因为这双大脚,不仅救了自己,也让他成为其他兔子心中的英雄。这在孩子阅读过程中通过大脚的威力而逐渐意识到,即使身体有些与众不同,但不会影响他们发光,这就是价值。

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达利B的提问来反问自己,引导孩子关注和发现自己,不论孩子怎么回答,我们都不要否定。孩子没有回答问题,我们也不要强迫。因为我们要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开启孩子自我认知的大门。

绘本聊育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推荐给家长的育儿绘本、绘本聊育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5499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