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路上的婆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路上的婆婆作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要让我带孩子就闭嘴!”育儿中面对坏脾气的婆婆,咋办?
婆媳关系和如何育儿本来就是现代家庭中两大容易蹭出火花的敏感区,当两者相遇,更是让无数家庭痛苦不堪,无法自拔。
本来,如何带孩子如何看待孩子,夫妻之间都不一定能达成共识,隔代之间的不同意见就更大了。年轻的父母一定觉得自己走在新时代的前沿,自己的育儿观点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正确的;而爷爷奶奶一代则觉得:你们都是我们生的、按照我们的方法带出来的,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我还不如你懂?
如果遇到脾气不好的婆婆,不想变通,还甩出“要让我带孩子就闭嘴!”的杀手锏,媳妇儿该怎么办?
提出这个问题的年轻妈妈此时的内心活动往往是一方面在梦想着如何才能让固执的婆婆做出改变顺应自己,一方面暗暗梦想着我如果不用她带孩子就好了。
在一次育儿的工作坊上,一位年轻妈妈提出了类似的困惑。咨询师以提问代替了回答:“你有没有可能不让婆婆帮你带孩子你自己来带?”
妈妈无奈地立马回答:“不可能。”
“你觉得你说服你婆婆改变她的观念可能性大吗?”
妈妈沉默两秒,低头说:“不可能。”
是啊。一个人要改变另一个人,当他不想改变时,是根本不可能的。何况对方是婆婆,何况是在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育儿问题上。
那么,如果这两个问题都不可能的话,你就必须首先接纳这个现实,尊重婆婆,顺着婆婆的思路先走。婆媳关系顺畅、家庭关系融洽之后,再谈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这是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供参考。
微信公众号:心暖花开心理,终生成长路上的支持、陪伴、见证者;ID:xinnuan-huakai。
育儿路上的那些坑,为什么很多妈妈不想把孩子交给婆婆带?
育儿路上的那些坑,之所以很多妈妈不想把孩子交给婆婆带,主要是婆婆大多育儿理念比较落后,并且会过于地宠溺孩子,会把孩子带成骄纵并且毫无自理能力的孩子。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妈妈带的孩子和老人带的孩子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妈妈带的孩子大多自理能力非常强,很好沟通并且非常有礼貌懂得分享。而老人带的孩子则毫无自理能力,并且非常自私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园,妈妈带的孩子会大受欢迎,而老人带的孩子则会明显地受排斥。因此,现在很多的妈妈不愿意把孩子交给婆婆带,宁愿自己辛苦上几年,苦几年也要在孩子亲子依恋最重的时候,选择陪伴孩子教育孩子。
不要都替孩子做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请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多妈妈从孩子出生一直到幼儿园都是喂饭的,显而易见这样做是不对的,生生的把孩子想自己动手的想法都彻底斩断了。这样的妈妈就和很多的老人一样了,老觉得孩子还小应该多照顾孩子,却不想把孩子照顾的毫无自理能力。因此,自己带孩子的妈妈,要切记,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一般说来,孩子在一岁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了。
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
大部分的妈妈会非常心疼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教他他也不会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孩子在一岁左右就能知道妈妈是不是生气,自己是不是做了不好的事情了。因此,孩子的教育要趁早,不要觉得孩子不懂,其实不懂孩子的是大人。
育儿路上的确有很多坑,老人带不好孩子,妈妈也未必可以十全十美的带孩子,还是要不断地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
婆婆育儿vs媳妇育儿,引发的婆媳世界大战,谁之过呢?
马女士与老公都是上班族,无暇全心照顾孩子,3岁的儿子只能托付给公婆照看。因为是唯一的孙子,俩老人十分娇惯。关晨觉得男孩应该穷养,培养吃苦坚毅的性格,正与公婆的教育理念相悖。婆媳因此闹得十分不愉快,差点引发家庭大战,马女士不知如何是好,每天都为此烦恼,期间因为这些事情跟老公也是隔三差五的世界大战,差点离婚。
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要想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只能夫妻俩一方辞职,做全职主妇或者煮夫。可对于我们这样有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少一个人上班,家庭的收支就可能会失去平衡。我家就是这样,儿子周岁后,我便把孩子托付给了公婆。两年后,儿子上了幼儿园。当时我刚换了工作岗位,上起了夜班,老公又时常出差,我俩无暇看管孩子,便安排他在爷爷奶奶家附近的幼儿园上学。公婆便也搬回了家,儿子从此周一至周五都在爷爷奶奶家,只有周末才被接回我们家,问题也从此出现了。
公婆原本对孙子就非常娇纵,此前因为我跟老公的约束,老两口还节制点,如今我俩不在身边,他们越发惯孩子。还说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应该富养,半年下来,我发现孩子变得脾气暴躁,一点不顺他心意便哭闹,而且特别爱使性子,完全一副“我说了算”的架势,我很震惊也很伤心,跟公婆抱怨儿子太任性,也没有男孩的刚毅和性情。老公也帮腔说公婆以后不能这么纵容孩子。我俩你一句我一句,婆婆不愿意了,“我们帮你们养了这么多年孩子,还给养出不是来了,你们这么懂,自己带回去养吧。”原本就是他们的不是,如今却成了我的不对,我越想越气,说了几句气话,婆婆也上了火,两人大吵了一架。老一辈和年轻一辈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我该怎么办?
都说隔代疼是疼上加疼,可想而知老人对孙子辈的疼爱有多浓烈。虽然老人的疼有时会造成溺爱,但爱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即使在教育理念上与传统的老一辈不同,也不要对他们指指点点,因为这样除了问题解决不了,反而会加深婆媳之间的矛盾。要应对执拗的婆婆,不能硬碰硬而是要“智取”,在育儿问题上,尽量与婆婆取得思想上的统一,争取把婆婆变成你育儿路上的助手,而非对手。
家庭琐事每天都有,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故事,对待婆婆带孩子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育儿路上,你和婆婆哪些地方三观不和?
或许是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来越快,身边的东西也是日新月异,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和婆婆那一代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也认同我们的观点,但是只限于当时而已。
我们是05年要的孩子,现在两岁多了,一岁之前一直是我自己带的,断奶之后就交给他奶奶,我出去工作了,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我发现我们两代人的观念差距真的好大。
比如,从宝宝一岁刚多一点的时候,大概是一岁三个月我就交代他奶奶让孩子一个人自己学着吃饭,虽然说她奶奶也是一口答应,但是那时候正好是夏天,他奶奶一边说孩子小还不会吃,另一边又说怕烧着他,要再等两个月,虽然那个时候我觉得可以教他吃饭了,但毕竟那时已经不是我带孩子了,也就同意了,两个月之后孩子都一岁半了,我又开始说孩子一个人吃饭的问题,她奶奶还是一口答应,从此我们就走上了周末回家看孩子,教孩子吃饭,工作日回去上班,他奶奶就继续喂孩子这样的道路。
虽然我每次回去,或者平时打电话的时候都会说,不小了,让他一个人吃吧。但这句话永远的石沉大海,甚至连一点点浪花都不曾激起。就这样宝宝吃饭这件事拖到了冬天,这时他奶奶的理由更充分了“太热了没法吃,放一会就凉了吃了对身体不好”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春夏秋冬,到现在宝宝一个人吃饭还是问题。
除了吃饭,肯定还有其他的,比如宝宝上学的问题,他奶奶的关注点永远都在在学校会不会被人欺负,在学校一个人吃不好饭会不会生病,在学校睡觉会不会冻感冒这些事情上,可是我看着他奶奶是在教不了他了才把孩子放学校的,这样不说会多好,但是总比一直在家里跟着两个老人好一些,可是他奶奶永远有不同的意见。还有家里面走亲戚过节的会有一些点心酸奶什么的,点心还好说,可是酸奶我们家宝宝一喝就上瘾,不好好吃饭也不吃奶粉。
这件事情我之前都跟她奶奶说过的,可是结果是他奶奶觉得那东西放那没人吃,放过期了就可惜了,所以就偷偷的都给孩子喝了,有一次孩子喝的都不吃饭了,就想着喝饮料,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会给。我也知道他奶奶很疼他,可是这种无条件的爱让人头疼。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祖辈对孙子辈的宠爱程度不容置疑,但是当媳妇和婆婆因育儿观念问题产生分歧,甚至关系闹僵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如何妥善化解矛盾呢,下面就来看看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1
哎,说起老人帮忙带孩子这个话题,一定会有很多宝妈迫不及待想要倒苦水了。“我婆婆非要给才3个月大的宝宝喝米汤,气死我了!”
“公公经常抽着烟就抱孩子,直接说怕伤感情,委婉说根本听不进去,肿么办?”
“宝宝有些瘦,老妈天天劝我给孩子断奶,说人家喝奶粉的宝宝一个比一个长得结实!”
“孩子快2岁了,平常挺调皮的,他只要一不听话,婆婆就爱吓唬他,不是说叫警察抓你就是说送去打针,要不就说把你关外面不要你了,宝宝胆子本来就小,哎……”
虽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只要牵扯上孩子的健康或教育,想必任何一位宝妈也不愿意迁就吧。
大家都在一个屋檐底下住着,总不能撕X闹掰吧?
怎么才能说服老人舍弃那些不太可取的经验,用科学的方法育儿呢?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但是,咱们也许能从中琢磨出许多诀窍,帮你完成说服老人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找出焦点
也许隔代育儿中的矛盾很多,再加上两代人在价值观上有差异、生活方式不同等等,造就了我们经常有“头大”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肯定是很难说服老人的,因为你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先想想哪些是马上要说服老人改变的,哪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忽略不计,哪些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有所改善。
分析之后,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焦点,对此再继续“策划”下一个步骤。
妮妮4个月,妮妈要上班了,婆婆从农村赶来帮忙照看孙女。一个星期不到,妮妈觉得已经要崩溃了:婆婆每次喂妮妮喝水、喝奶后从不刷奶瓶,下次接着用,因为觉得又不脏没必要;妮妮的衣服和全家的衣服都泡在洗衣粉水里一起洗,婆婆说已经漂干净了;出去晒太阳时不给妮妮戴帽子,因为“晒黑了更壮实”。再加上婆婆做饭很不合口味,说话有口音,不爱洗澡换衣服……妮妈真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在和宝妈的倾诉中,大家七嘴八舌地给妮妈出主意。最后妮妈决定:以后不让婆婆给宝宝洗衣服,自己下班洗;多准备几个奶瓶,让婆婆每次只用干净的;请小时工来做饭。
口音的问题没关系,据说这样还能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只要说服婆婆经常洗澡换衣服,出去晒太阳的时候给宝宝戴个小檐帽就OK 了。择清了这些“乱毛线”,想到只需改变两件事,妮妈也不郁闷了,信心十足地准备去说服婆婆。
2、建立信任
信任是说服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说服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想要说服老人,要让老人对你有足够的信任。
大多情况下,老人总觉得我们还是孩子,不肯接受我们的育儿建议和方式。这时候专家、医生、育儿杂志以及老人周围和他同龄的带过孩子的亲戚、朋友,都可以被你巧妙地利用上。
另外,建立感情就更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感情好了,你很容易就能赢得老人的信任和理解,让老人逐步按照你的育儿方式照顾孩子。
逸逸不到3岁,平时由外婆照看。外婆最怕外孙生病,天气稍冷稍热都不带逸逸出门,什么泥啊、土啊更是不肯让外孙碰一下。每到周末,逸逸的爸爸妈妈休息,都会带着孩子到处去玩。不仅是去游乐场,也会带他去野外露营,去海边挖沙子,每次有同学、朋友聚会也会带上小家伙。
但是对此,逸逸的外婆却很反对,觉得这是因为年轻的父母贪玩而折腾了孩子。确实,逸逸有时会因此生病。老人为这事儿和女儿生了不少气,甚至要禁止逸逸妈妈周末接走孩子了。
为此逸逸妈妈专门买了一些《怎么玩才能更聪明》之类的书和杂志放在家里;请自己当了儿童教育专家的高中同学到家里吃饭,当着妈妈的面边吃边聊多带孩子见世面、接触新鲜事物对孩子身心发展如何有好处。
还在一个周末特意邀请了一位妈妈很久没见的老同事带着孙女来家里客。那个小姑娘聪明活泼,品学兼优。当逸逸的外婆随口问老同事是怎么教育出来的那么优秀的小孙女时,老同事的一句“都是玩出来的”让逸逸外婆印象格外深。
自此之后,逸逸外婆对小家伙周末出去“疯玩”不反对了,自己也主动带着外孙到处去玩。碰到“对付”不了外孙的事,还会先给女儿打电话,或者嘱咐女儿找些书和杂志来一起“研究”。
3、双赢策略
如果只一味地向老人强调是“为孩子好”,老人就想:你们不就是我这么带大的吗,现在这样就能把孩子带坏了?!如果老人钻了这样的牛角尖,再去说服他的话会很困难。
要让老人体会到按照你的方法做既是为孩子好,又是为老人着想,是特别周到、体贴和可行的提案。
不过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你多站在老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当你站在老人的立场上去想过之后,也许就不想再去说服他了呢!
如果你遇到的是强势的老人,还可以以柔克刚,利用博得同情的技巧达到说服他们改变做法的目的,让老人体会到是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壮壮快2岁了,一直由奶奶追着喂饭,这让壮壮妈十分头疼。正好有一次奶奶在追着孙子喂饭的时候被家具撞伤了膝盖,壮壮妈决定就借这个机会和婆婆好好谈一谈。
壮壮妈主要说的是婆婆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总是这样满屋子追着孙子喂饭很辛苦;
又说了每次这样喂完饭后,老人自己也吃不好饭了,经常胃疼,让她觉得很心疼。
最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其实让孩子自己吃饭他可能对吃饭会更有兴趣,能吃得更多,还能锻炼孩子的很多能力。
然后就提出让婆婆把孙子放在餐椅里,给他不怕摔的小碗、小勺让他自己吃,大人坐在旁边吃自己的饭,顺便给孩子示范的办法。
奶奶试了几次之后,觉得这样吃饭孙子好像吃得更多些,自己也省了很多力气,就彻底改变了追喂的方式。壮壮妈终于松了一口气。
4、把握时机
想说服别人,不能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应该注意察言观色,选择对方心情舒畅、精神状态良好的时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想要说服老人,这点更是重要。
如果在气氛合适的情况下,你的建议很容易被接受;要是时机不对,你的目的难以达到不说,很可能还反被老人数叨一番。
而且,记住,一定不要在孩子或者其他长辈面前和老人争辩,那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童童有点儿害羞,爷爷却偏偏喜欢在人面前“展览”孙子。可是一旦遇到孙子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和别人打招呼或者背唐诗,就又很生气地数落孙子。结果就是导致小童童更加害羞和怕见生人。
童童妈妈几次看见这样的场景,一直想找个机会告诉公公:如果不勉强童童,让他在旁边看一会儿的话,孩子反而会主动地和别人打招呼。
一次爷爷多年未见的老战友来访,爷爷太兴奋了,只顾得和战友聊天,忘记“展示”孙子了。童童呢,则在熟悉了客人和现场气氛后,主动地拿起一个大苹果送到客人手里,还跟客人有问有答。客人一再夸童童有礼貌,童童很兴奋,爷爷也觉得格外有面子。
等送走了客人,趁着爷爷还处在兴奋状态的时候,童童妈妈赶紧把早想说的话和公公沟通了一番,并且以刚才的情况做了实证。爷爷欣然接受了童童妈妈的提议。
不知道以上策略是否得你心?但愿你能做一个说服高手,和家里的老人和平共处。
如果说不“服”的时候索性就别说了,自己多干点儿活儿弥补他们照顾孩子上的不足;自己多用些心在孩子身上,以此来纠正老人在教育上的偏差。
得到双倍照顾、呵护的孩子会更健康快乐地长大,这就足够了。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2
1、妈妈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因为自己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时,著名的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说:
“妈妈必须要准备好的态度是:全部听老人的,一切以老人为主,要不然你就自己养,可以不必理会别人的意见。”
如果妈妈不能舍弃事业、金钱,不能自己带孩子,还要求老人这样那样,那就是妈妈不讲理,她的愿望也很难实现。
妈妈需要肯定、感恩婆婆,和老人建立好关系,老人也可以慢慢学习一些新观念。
再者,妈妈不必太焦虑老人的做法会影响孩子,只会不触犯底线,例如教孩子偷东西、骂人之类的'。
妈妈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也就是说孩子受妈妈的影响最大,就算老人不对,影响也有限,而且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从小他就需要学会面对不同的人。
如果妈妈事事非要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养育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带。
2、和婆婆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在婆媳相处中,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和明白,婆婆就是婆婆,不是妈,儿媳妇就是儿媳妇,不是女儿。
在婆婆心中,儿媳妇肯定没有儿子和女儿重要,有了这样的认知,婆媳相处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我们自己擦亮眼睛,千挑万选的老公,在婚姻生活中都有过无数次想掐死对方的时候,更不要说相处没几天的婆婆了。
她不符合你的预期实在太正常了,所以不要对婆婆抱有很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没有期望,反而知足常乐。
婆媳相处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既拥有自己的空间,又不失亲密的距离。也就是说,上下辈探望彼此时捎带一碗营养补汤,送到牵挂的人那里汤没有凉,刚刚好。不过热也不会过冷,在需要的时候,很快就能把温暖传递给彼此。
3、不带有情绪的沟通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我们要永远记住,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疏通障碍,清除误解;沟通是治愈的良药,化解冲突,抚平伤痕。
所以,婆媳之间有矛盾、摩擦时,一定要及时、敞开心扉的沟通,为了共同的那个男人(老公儿子)也能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但是沟通需要技巧,最忌讳的就是带有情绪的沟通,这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攻击。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沟通过程中,如果我们以你,你们开口,通常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被指责的。对方听到“你”字开头,下意识的就会把自己和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而攻击自己。
婆媳关系是一堂婚姻必修课,找到智慧的处理方式,婆媳关系也可以从阻力变助力。
挑剔不如包容,挑事不如理解,多年媳妇终会熬成婆,谁都不容易,希望婆媳都能和睦相处吧。
关于育儿路上的婆婆和育儿路上的婆婆作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