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德国育儿方式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德国人的育儿理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宁可少工作也要带娃,德国人究竟有多重视育儿?
德国育儿方式有哪些我有两个学生在德国留学德国育儿方式有哪些,对德国人德国育儿方式有哪些的重视教育的情节非常佩服,经常给我讲,我现整理如下:
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致使政府出台奖励生育的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钱方面的,如果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就奖励7万多欧元,大致折合人民币60万元;其次是给生育小孩的母亲三年假期,从怀孕开始即可休假,专门照顾教育小孩。
生育了小孩的母亲就开始全职抚育教育工作,不再上班,而且对小孩的教育从小培养独立精神,比如说小孩摔倒了,中国妈妈都是跑过去抱起来哄了再哄,但是德国母亲看到小孩摔倒了,就让自己爬起来,小孩再哭也不管,小孩能做的事情大人绝不代替,而且重在引导,绝不越俎代庖。
德国人的家庭教育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异常重视习惯的教育,二是道德品质的教育。
比如说习惯培养方面,德国人从小培养小孩的阅读习惯,我的学生说,德国育儿方式有哪些他们经常看到大人小孩都很爱读书,车上、街道的椅子上、公共区域等都是读书的人,小孩不玩耍的时候都是在读书!我的学生羡慕地说,小孩都读的是厚厚的大块头的书,自己感觉都有点残惭愧。
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德国人的异常重视团队教育,做游戏、学习、手工等都要求团队合作的内容非常多,而且每个小孩都是各司其职,不越界不越位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我的学生说,有了小孩的家庭,父母把陪伴孩子就放在了第一位,工作仅限于上班时间,下班时间绝不再工作,他们和孩子一起的教育有玩游戏、整理房间、冬天在公共区域铲雪等。
在学校里,小孩学习的功课都是以实践为主的,都需要上述精神。
德国的育儿方式是什么样的?
德国人认为, 孩子长大德国育儿方式有哪些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 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 不如从小摔摔打打, "撞"出面对人生德国育儿方式有哪些的勇气和本事。因此, " 残酷教育" 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
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列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 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此外,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
德国教育孩子的方式与中国有何不同
德国孩子对于事物的理性反映能力在各国的同龄人当中显得非常突出,一位久居德国的美国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也对此予以确认。例如面对雨过天晴窗外的迷人景色,正在读书学习的一位德国少女和一位美国学生的反应会截然不同。典型的美国孩子式的作法是:情不自禁地起身跑到外面玩上一会;而德国孩子很可能就会想到:我应该先做完作业再出去玩。热爱玩耍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为什么德国的孩子会有如此强烈的意识来约束自己,是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分不开的。
帮助孩子培养理性的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也像种树一样,需要对其悉心栽培,需要有适宜生长的土壤,在某些时候甚至还需要绑缚以实行限制。德国的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有较自由充分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如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起床太晚,便面临放弃早餐、或是迟到的选择;忘了将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中便意味着得继续穿脏衣服;人人都有记事本。
一、“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
曾有人问过德国的学生关于逃学的问题,那些孩子的回答是:“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在这一点上德国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只要有一个孩子不接受教育,社会将来就会多一个祸根。所以万一真有孩子逃学,成年人看到后会对其严厉呵斥,警察会将他扣留,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此的态度非常严格,会令孩子马上返校,而家长还要受到罚款或加税的处分。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意识到,在上不上学的问题上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德国人的教育也异常关注孩子的文明修养,他们认为孩子在行为举止上遵守规范,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具备高雅的趣味,高尚的品德,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固的基石,也能为全社会创造一种团结合作的美好的人际关系,——这在德国引起了全民的重视,报名参加专门的礼仪讲座、礼仪讲习班的做法已经蔚然成风。
而家长从细微之处起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德国孩子在餐桌上都会受到严格的教育,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由此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意识,同时这又是一种磨练。比如德国人在午餐后有吃一些冰淇淋、巧克力和水果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很具有诱惑力,但这时父母更不会通融,前提是必须先吃完饭菜。
随着父母对正确行为的反复训练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时间一长成为自然,孩子就会把遵守这些规则当作自己的本分。于是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把维护公共纪律,爱护公共环境,在各种场合讲究文明和秩序成为无可置疑的事情。在德国常可以看到人们在耐心地排队等候,或是为他人、为公众着想的举动,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自觉、井然有序的文明道德风尚。
二、“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对于孩子的奖惩,,赛里希先生的建议是,“尽管奖与罚都不宜太频繁,但它们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知道有一些家长常用物质奖赏来激励孩子获得好的成绩,或是以此让孩子做些家务事。但是这样会使孩子前进的动力仅停留在外部奖赏上,而体会不到奋斗与创造的真正喜悦;同时他们也会产生错觉,以为不论主动干点什么都能得到钱的报酬。孩子必须懂得上学读书、品学优良是为他自己,而家务活本身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当然如果孩子有相当出色的表现,或是作出了如清理花园、油漆房屋等分外的贡献时,也应当享受奖赏的快乐。可以给他们发奖金,也可以带孩子去一个他很向往的地方。
对孩子的惩罚也要讲究原则,否则惩罚不能令孩子心服口服,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惩罚之前应该先对孩子予以警告,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犯错以后就一定要言出必行,而且一定要对他讲清楚家长的要求和实施惩罚的原因,惩罚的开始和结束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弥漫着怨愤的气息。”
他们的孩子菲力克斯曾有几次起床太晚,但随之赛里希夫人一次巧妙的惩罚便纠正了他的错误,她告诉菲力克斯,自己不能开车送他去学校,“我很遗憾,但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作出选择,是放弃你的早餐,还是想迟到。”明确适当的奖惩原则和方式是让正直、诚实、尽职尽责等观念深入孩子的心灵,让它们确确实实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三、很遗憾,你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下,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无论是父亲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母亲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还是老师和社会其他阶层的高度职业道德感,这些都令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并把恪守信条、尽心尽责当作一种荣誉。德国的法律上还有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茨格拉夫人教育孩子的做法很具有典型意义,“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一次她的儿子从学校回家晚了半个小时,母亲对此予以了充分的理解,但是她也明确地告诉孩子,“你玩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我们可要遵守。”茨格拉夫人认为在生活细节上尤其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庭教育对此采取了很多措施,譬如让孩子自己保管自己的储蓄存折,在锻炼了孩子自我管制的能力以外,也让他们懂得了勤俭。
茨格拉夫人承认,“有时候作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于是,如果孩子忘了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中,这只能意味着他还要继续穿脏衣服;而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作出很‘遗憾’的决定。”
四、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
在德国同时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甚至连家庭主妇和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德国人把近期和远期的大大小小的约会,计划,公事私事等生活日程都预先记录在其中,所以有人也把德国称作是记事本的社会,人们在作出决定之前多半会参阅一下自己的记事本。也许有的人认为按部就班的生活太过枯燥呆板,可能还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人手一本,但是德国人却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同时更关系到对待生活的严肃态度。
德国人认为与时间形成的散乱的关系反映出其自身的杂乱无序的状态,所以很早就会锻炼孩子过一种有计划的生活,孩子学习分配他的零花钱、支配他的时间,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发挥他的兴趣爱好,其间形成一种井然有序的关系。而他们认定,笔记本有助于孩子更加准时、守秩序、爱清洁和准确,同时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采取一种鉴别的态度。
孩子在周密地设计自己时间,同时也就开始了对其自身的周密设计。由此可见德国人帮助孩子确立面对生活的理智观念,并非是要把他们限制在条条框框之中,而是要让他们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更高境界。
各个国家教孩子的方法
如今,中国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国情不同,各国的儿童教育方法也大不相同。让我们看一下这些国家的育儿方法:
一、韩国:流行“自然育儿法”
最近,在韩国父母中,“自然育儿方法”已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流行。 “自然育儿法”的核心是使儿童的生活、教育和游戏尽可能地回归自然,从而最大程度地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的健康成长。包括这两个方面:
1.从小就让孩子一个人睡
无论是宝宝还是学步儿童,韩国人都开始让孩子独自入睡。因为让孩子独自一人睡觉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有益于健康,而且从小就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2.鼓励儿童参加冒险活动,更多地了解自然
韩国父母很重视鼓励孩子们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冒险活动,例如登山、攀岩等,以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同时,他们还寻找更多机会让儿童与大自然接触。孩子们通过照顾小动物,丰富他们的同情心。比如亲自给花草浇水,树立了热爱劳动的特性。孩子们还将说出他们在自然界中获得的经验和思想,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他们希望能重现大自然,然后发展艺术和音乐的自然美感。在自然界中,孩子们学会了自然科学的知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美感,让整个身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日本:母亲和婴儿一起跳舞桑巴舞
2岁以下的婴儿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五种感官来理解世界。感觉能力的发展越好,大脑整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并且对未来的整体发展贡献越大。如今,如本的妈妈们很喜欢跟孩子一起跳桑巴舞,这既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也能放松宝妈的身心,还能促进亲子关系,一举多得。
三、美国:亲子瑜伽
在美国洛杉矶,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做亲子瑜伽,已经成为许多时尚妈妈们的新宠。据报道,亲子瑜伽课程总共包含150个动作,这些动作是专门为婴儿的成长和发育而设计的,一个月左右大的孩子就能开始练习了。
这些父母希望从小就让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防止孩子变得胖。一些人希望瑜伽可以帮助他们的宝宝养成更好的睡眠习惯。一些父母还说,确实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我的儿子现在愿意参加瑜伽课,他上瑜伽课后变得很开心,而且能交到更多朋友。我们上课的时候,宝宝感觉很好,很安静。经过训练,他现在睡得很好,自己一个人也能很高兴。”
尽管亲子瑜伽逐渐流行,但一些专家对商家的宣传效果表示怀疑,医学专家提醒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头和颈部施加任何压力,以免造成伤害。
各位父母,你们还有没听说过其他国家的育儿方法呢?
欢迎留言、评论和转发!我是长脖子妈咪,家有两宝,热爱教育,请随时交流,多多关注!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德国育儿方式有哪些和德国人的育儿理念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